文明古国的教育.ppt
专题三 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相继进入奴隶制社会。在这里出现了外国最早的奴隶社会的教育,这是人类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的教育,它开始了阶级教育的历史。下面介绍三方面的内容:1.文明古国及其文化 2.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 3.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特征,一 文明古国的文化,(一)古代埃及的文化(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三)古代印度文化,(一)古代埃及的文化,1地理: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北濒地中海,西南是浩瀚无 垠的撒哈拉沙漠。(古埃及地图),(一)古代埃及的文化,尼罗河纵贯全境,每年定期泛滥,泛滥后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人们就在这层淤泥上耕耘。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埃及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由于埃及的农业完全取决于尼罗河的涨落,为了准确计算河水的泛滥期,埃及人在很早就有了丰富的天文知识。泛滥后的土地年年需要重新划界,还需防止瘟疫流行,这又使得几何学、医学崭露头角。雨季过后,农作物几乎全靠尼罗河的灌溉,因此大量的水利工程需要修筑,这使得埃及的建筑学大为发展,并且开始了社会联合,形成了公共权力。,(一)古代埃及的文化,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实现了埃及全境的统一。为了便于对全国的统治,美尼斯把都城迁到上下埃及接壤的孟斐斯,并把它称为“白城”。美尼斯被认为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从此,埃及进入了有记载的历史时期。从美尼斯一直到公元前11世纪,古代埃及先后经历了前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及后期埃及等几个时代。以后,埃及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和亚述等国的侵略。公元前7世纪,埃及曾获得短暂的独立,但不久又为波斯帝国和马其顿帝国所征服。公元前30年,埃及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狮身人面像,(一)古代埃及的文化,2文化: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延续了3000多年,在遥远的古代,埃及人建立了国家,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发明了铜器,创造了文字,制作了“纸草”,并掌握了较高的天文学、几何学、建筑学、医学等知识,建造了巍峨宏伟的神庙和金字塔,并且有了人类最早的学校。它不愧为人类远古文明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埃及的文字,(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1地理这个区域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划分为两个地区,南部濒临波斯湾口的地区称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的地区称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出来的。,(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写在泥坯上,然后把泥坯烘干,成为泥板。这种刻在泥版上的文字因它的形态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由于它被广泛使用,人们称它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朝。在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以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起一个新的王国,历史上称为“古巴比伦王国”。这个新的王国很快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这个王国产生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他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及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他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条文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声称,他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公平正义于国中”,使臣民“不得以强凌弱”。但法典所规定的奴隶、半自由民和自由民的法律地位迥然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等级的人来说,公正也就不存在了。这一法典后来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汉谟拉比死后,帝国分崩离析,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到公元前729年,古巴比伦王国终于为亚述帝国吞并。亚述帝国是世界性的庞大帝国,它的疆域和文化远远超出了两河流域的范围。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了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帝国重新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历史上称为“新巴比伦王国”。这个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尼布甲尼撒二世先后两次攻陷耶路撒冷,毁灭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人掳往巴比伦。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还下令重建巴比伦城,建造了一座假山堆砌的花园,这就是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新建的巴比伦城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公元前6世纪中叶,位于新巴比伦以东的波斯国家逐渐兴起,并于公元前538年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此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三)古代印度文化,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三)古代印度文化,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斯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梵天像,(三)古代印度文化,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释迦牟尼像,(三)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创造了梵文。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波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公元前1000年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5年闰一个月。在数学方面,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印度学校教育的发展。,二 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度等文明古国的学校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二)神庙学校(三)“文土”学校和“古儒”学校,(一)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1.类别与任务2.对象与年限3.学习内容,1类别与任务,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内,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大臣)子女就学。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院)里,专供高级僧侣人员子弟就学。前者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高级官吏养成所。后者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所以又称僧侣学校。,2对象与年限,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都是早期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一般人家的子弟或中级以下的官吏和僧职人员的子弟是不能到这类学校学习的,而且也只有这些学校才能培养高级官吏和高级僧侣。但是这种学校却是在早期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的一类学校。王子、王孙及大臣和高级僧侣之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送到这种学校,连续学习很长时间,一直到长大成人,能为官为僧才离开学校。,3.学习内容,(1)经典文献的教育(2)道德与政治教育(3)军事武备教育(4)修辞与科学知识教育,(1)经典文献的教育,埃及和巴比伦的宫廷学校和僧侣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已有的各种文稿,一方面还要用大部分时间从事抄写,把各种各样教诲式的格言、铭文、信札等抄写在“草纸”或泥板上,以备学习和保存。比如印度早期的宫廷学校和寺院学校,都把学习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经放在首位。后来又把佛教的经书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年老的大臣、僧侣和官吏们认为这些经典,最适宜教诲青年,便于他们将来为官为僧。,汉谟拉比法典,(2)道德与政治教育,所有宫廷学校和僧侣学校还要进行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和政治教育。学校通过铭文、格言等文稿的学习,了解奴隶制社会所需要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以及怎样对待上司,如何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特别是如何维系森严的世袭等级(也称种姓)制度。此外,国家的高级官吏和高级僧侣还要对他们进行讲话,讲奴隶主阶级和大贵族、高级僧侣对国家的功绩及各种神奇的传说、故事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奴隶制国家的社会、政治、道德、法律方面的准则;还要讲述法老、王子及其他名人的英勇事迹,要求学生遵守国家法度,效法名人言行,能坚定地为奴隶制国家的利益而努力。,(3)军事武备教育,为了使贵族的子弟将来能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武职官吏,习武也是宫廷学校的一门重要课业。印度的王子要学习弓箭术、乘象术、骑马术和驾车术。埃及的王子和贵族王子要练习射箭、投掷标枪,使用刀剑,并经常外出打猎。打猎时不仅有仆从跟随,有时“法老”也去观看,可见其重视的程度了。,(4)修辞与科学知识教育,作为未来的官吏,还要求尽可能善于词令。词令被认为是统治者所必需的本领。他们把词令看得比武器还有力,说:“你巧于词令,你必将获胜”,“巧妙的词令,胜过贵重的绿宝石。”这充分说明对于一个上层统治者,能言善辩是多么的重要。有些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还要求大贵族大僧侣的子弟也能了解一些当时已经整理和总结出来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如天文、数学、建筑、医学、地理知识等。因为对于未来的奴隶主国家的高级官吏和高级僧侣来说,无论是管理国家,主持寺庙或兴建宫殿、陵墓,懂得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古埃及学校教学图,(二)神庙学校,1学校与教师 2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 3办学经费与教学方法,1.神庙学校,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和亚述,人们把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或生物(象太阳、天、地、水、火及家畜等)作为神灵来信奉。例如印度在奴隶社会早期,就出现了等级森严、种姓压迫的婆罗门教。在公元前6世纪,才出现讲因果报应、种姓平等的佛教。为适应人们对宗教或神的崇信,建筑了各种庙宇和寺院。附设在神庙内的这种学校,称为神庙学校。,2.神庙学校教师,神庙里的僧职人员,也就是神庙学校的教师。由于在古埃及和巴比伦等地神庙的僧职人员一般都是一身三任,既是祭司(僧侣),又是政府的官吏,也是学校主管人和教师。他们是僧侣奴隶主。这些人利用特殊地位、身份和权力,保管或垄断着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并加以神化和歪曲,再传授给神庙学校的学生。,3.神庙学校教学内容,神庙学校一方面要给学生以普通的知识,例如文字书写、语言、计算、几何、天文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神学、巫术、占星术、法律、医学、建筑(机械等)、数学、历法等比较高深、比较专门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授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古埃及数学抄本,4.神庙学校教学目标,就学校的程度来说,神庙学校比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的地位要低,神庙学校的培养目标却较为广泛,它既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培养为皇家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包含有多种学科。因为神学、历法是未来僧职人员所需要的;法律、数学、天文、历法是政府官吏所应了解的;至于建筑、数学(几何、计算)和医学的知识,则是为将来兴建宫殿、寺庙、陵墓、堤坝及充任宫廷医生所必需具备的,5.印度的神庙学校,印度的神庙学校主要是由婆罗门的祭司结成的一个教学集团,招收生徒,教授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和对吠陀经书进行注释。这些经书,在文字与内容上,都是相当荒诞繁琐,玄奥难懂的。印度神庙学校把婆罗门教的经典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目的是使他们对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深信不疑,并坚决维护。,6.神庙学校办学经费,埃及、巴比伦、亚述和印度的神庙学校,都要收取高昂的学费。僧侣把这作为寺庙经费收入的一部分。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神庙学校也绝非一般人家的子弟所能上得起的。,7.神庙学校教学方法,神庙学校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只限于教师问、学生答。文字书写和背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特别注意和加强宗教神学精神和巫术思想的灌输。,(三)“文土”学校和“古儒”学校,“文士”学校是在古埃及、巴比伦出现的一种学校。“古儒”学校是在古印度出现的一种学校.1古埃及的“文士”学校。2古印度的“古儒”学校,1古埃及的“文士”学校。,什么是”文士”?在古代的埃及,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和神庙学校的数量是很有限的。那些想成为政府官吏或寺庙祭司的地位较低的奴隶主子弟,大多数进入“文士”所设立的学校学习。这类学校的培养对象是文士。“文士”是古埃及所特有的一种人物,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所谓“士”,即知识分子。,文士学校教师,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神庙学校出来的。他们本来也是准备为官为僧的,其中有的已获得一定官职,握有一定权势;有的并无任何官职,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人的最大特点是他们都长于文墨,并具有一定初步科学知识。在他们待官求职之际,也乐于为那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其他一些自由民的子弟设坛讲学,以备这些青年将来也能为官为僧。,文士学校情况,这种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平常也可在露天或大树下教学。“文士”学校一般是比较初级的和启蒙性质的学校,主要教一些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对少数程度较高的学生,可加授天文、医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但全部学习内容中都浸透着迷信、巫术、神学精神。“文士”学校的入学年龄无严格限制,学习年限也长短不一。这种教育靠收学费维持,家境贫寒的学生即使上了学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学习下去。“文士”学校的师生,必须经常参加各种崇拜神灵的仪式。,2古印度的“古儒”学校,印度“古儒”学校出现的时间较晚(公元前八世纪),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古儒”学校设在“古儒”家庭中。这便不是一般劳动者或贫寒人家的子弟所能问津的。入学年龄一般在七、八岁以上,学习年限不定。学习内容一般为识字、阅读、书写及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古儒”对有些学生,还要教以占星术、天文、几何以及正确诵读、解释吠陀经有关的文法学、发音学、音韵学、字源学等学科的知识。“古儒”学校的全部学科都渗透着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片断,无论埃及的“文士”学校,还是印度的“古儒”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都艰深难懂,课业又相当繁重,“学校的功课象山一般多得作不完。”学校里盛行着严酷的体罚,认为“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脊背上的,你不打他就不听。”在这样的学校里,除上述科目外,还教学生了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和各种行为规则、宗教仪式等等,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奴隶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等级界限以及各等级间不同的地位。,三 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特征,1.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由东方开始的2.古代东方教育反映当时社会前进的多种需要,其内容是丰富的,范围是广泛的3.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各类学校4.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东方文明古国是尊师重道而严格要求教师的5.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本质仍然是奴隶社会的教育,1.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由东方开始的,人类教育的发达是以东方民族为先的。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早于欧洲的奴隶制国家而出现,学校也首先产生于东方各国。恩格斯认为,从原始社会跨入奴隶社会是一大进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人类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快速发展。东方国家首先完成这个伟大使命。,2.古代东方教育反映当时社会前进的多种需要,其内容是丰富的,范围是广泛的,它为巩固奴隶主阶级的阶级统治,传播了阶级政治及当时经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埃及是依靠宫廷和政府机关设置学校,培养统治成员和行政才干,来强化阶级统治的。印度和巴比伦是依凭宗教教育,通过诵读呔陀经等,达到控制思想意识、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各国都资助教育培植统治阶级期望的下一代,叫他们坚信统治者所认可的伦理思想、法权观念、是非标准和生活常规,更要他们掌握权谋治术,借以延续奴隶制度。文明古国的教育内容还反映在生产斗争领域。埃及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而使农产丰收,极需天文、历法、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就成为古埃及的重要教学内容。当然,古代人智初开,巨大规模而高度精确的科学研究是无条件进行的,但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就感性认识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预以思想加工,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文化科学方面获得了初步发展。所以多数东方古国不但天文、历法、数学、医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诗歌、艺术、文学、哲学方面也有所发展。这些绚丽多彩的智慧之花,无一不是教育传授的内容。,3.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祭祀学校、寺庙学校、文土学校等等,一一出现。这些初级学校和高等学府、公立和私立的教育场所,种类众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其等级性是森严的,其适应力也是相当强大的。,4.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东方文明古国是尊师重道而严格要求教师的,广大教师在努力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寻觅诀窍,从而奠定了教育学识的初基,虽则是不成体系,而且水平是不高的。,5.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本质仍然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它首先是建立在奴隶阶级野蛮而残酷地压迫奴隶阶级的基础之上的,其教育仅是少数统治者的特权,只招收上层社会的子弟,广大奴隶被侮辱为仅能说话的牲畜或工具,无权进学校受教育;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教育也有严格的界线。等级森严;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学内容渗透着神学精神且脱离生产劳动。,小结,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广大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起源较早,内容充实,范围广泛,机构多样,且尊师重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射出人类教育的曙光,是东方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珍贵历史遗产。,练习:专题1专题3,专题一:原始社会教育专题二:学校的产生专题三: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劳动起源说2教育心理起源说3教育生物起源说4青年之家5吠陀经,二、填空题1在东方文明古国,(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皇宫里,(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里。2文士学校是在古代(古埃及)国出现的一种学校;古儒学校是在古代(古印度)国出现的一种学校。3奴隶制社会与原始社会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阶级性)、(教育)和(生产劳动)完全脱节。,三、选择题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C)孟禄达尔文 利托尔诺汤姆逊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C)利托尔诺沛西能 孟禄汤姆逊3学校教育产生在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晚期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4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最早发生于人类社会的(B)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四、判断题1一般认为,教育首先起源于劳动,并为生产劳动服务。()2教育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3动物界存在着教育现象,例如大猫教小猫捉老鼠。()4学校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5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这是奴隶社会教育与原始社会教育的最本质的区别。(),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六、论述题1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3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4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