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6讲.ppt
教育目的,第6讲,本章主要内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四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常见命题方式:辨析题2007年考研试题 辨析题 46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2008年考研试题:辨析题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008年考研试题:辨析题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答题技巧小贴士 之:辨析题,错误。分析:此题为概念辨析。概念辨析类题目的答题关键是讲清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各自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最后根据题意说明教师应该怎么做。,2007年考研试题 辨析题 46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分析:仍然是概念辨析。(类似的如“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答题要点: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一、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指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规定和要求。,一、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联系:它们在对教育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区别:教育方针所含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教育方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目的重在阐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则重在说明“办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怎样办教育”。,一、教育目的,(二)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 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社会是铸模,个人是金子”,评价: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在探讨社会和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和过强的观念意识,无视人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要,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极易在现实中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一、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勒,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评价: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正确的,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把人当工具,造成对人的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一、教育目的,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指人的自由发展。它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人的发展是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片面发展和社会分工是齐头并进的;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因此,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有机器大生产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随着私有制度的消灭而消灭,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完全实现。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三)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依据(1)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2)人的发展的需要,(四)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3、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决不能与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各自的理论主张来代替教育目的的选择。首先,就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社会整体教育目的的根本价值取向,既有利于避免一个社会的教育对人的压抑,也有利于避免教育对人的培养脱离社会实际与发展的需要。,其次,就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即教育的实施过程)而言,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僵化理解成二者在实践中“平分秋色”或“分量相等”,而是要予以动态的、发展的把握;最后,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教育无论是满足社会需要还是人的需要,都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pp.75-77,重要文件: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7年考研真题 选择题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提高全民族素质,使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他们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二、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三)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2001年5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新课程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