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模块五-教学设计.ppt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块五 教学设计,奥孚教育,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小题),(小题),(小题),(小题),(运用),(运用),(核心考点,教学设计),模块五 知识导图,小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1、小学教学设计概念,是一种基于现代化学习理论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是设计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向导,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和历程等,所作出的计划和安排。,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一)确定教学目标 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指把教学任务按一定的心理意义具体化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学到或收获的态度与观念,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整个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一)确定教学目标 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注意)、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一)确定教学目标 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达式,(1)教学对象 Object,每个学生都要(2)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 Behavior,领会,能背诵(3)表现行为的条件 Condition,通过社会实践(4)学习程度 Degree,记住/理解/掌握,【练习】背诵课文第三节;能根据密度公式导出求质量、求体积的公式。,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二)分析教学任务 具体说明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是如何形成和获得的形成或获得的过程与条件。,教学任务的作用,分析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中其他基本要素的基础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以便有效地教和学,以期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三)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教学的对象,课堂的主人。“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分析教学对象的哪些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学生的准备状态学习的起始水平和状态,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开发“教学内容在狭义的范畴内即指教材”,教师的工作,分析和把握教材将教材的内容加以组织和开发以符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五)教学传媒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现实可能来选择教学传媒,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活力,使其成为教学的主角,有效地构建学习”,教学传媒,教师用以向学生运载、传递信息的工具任何教学信息都把必须通过教学传媒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各个媒体都有其特点和作用,没有“万能媒体/超能媒体”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现实可能来选择教学媒体举例:教具,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六)分析教学环境要求 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了解、适应和控制好教学环境,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效。,教学环境、教学环境要求,教学环境要求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所需要的条件因素。课堂:教室课堂、大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等等。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七)教学模式的建立 建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理清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模式为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有序的、可操作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八)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在确立好前七个方面之后,教师必须考虑该使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艺术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整体效应。,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2、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素,(九)教学成效的测评 需要收集并分析一些数据来对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评价和修改。,教学成效测评的的作用,正确、积极的教学测评,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3、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多要素系统构成,各个系统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教学目标制约着其他子系统,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设计应立足整体,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二)程序性原则 各个子系统有序地、按等级结构进行排列,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有程序性特点,前后子系统互相制约和影响,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三)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要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1、符合主客观条件;2、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教师真正具体地实施教学。(四)反馈性原则测评教学效果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4、小学教学设计的依据,总结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符合教学规律,统筹兼顾,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个体创造性劳动,小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回顾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问题设计,指认识并记忆。对事物的理解。对所学原理、概念的运用。把材料分解成其组成要素部分,理解其构成关系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回顾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问题设计,认知性问题: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和确认。理解性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比较和证明某个观点。应用性问题:它主要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eg: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eg: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教学模式吗?eg:如果学生迟到了你会怎么做?,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回顾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问题设计,分析性问题:让学生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并用这些知识来辩护自己的观点。综合性问题:它能使学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某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集合。评价性问题: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eg:教学设计与班级管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eg:针对班级中有学生闯红灯的现象,设计一堂安全教育课?eg:你认为培训教育的价值是什么?,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回顾教学目标的分类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问题设计,启示:所以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问。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练一练: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看到马路上围着一群人,其中还有警察。请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结合该情景,说说什么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回顾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注意)、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教学目标的表达“OBCD”,(1)教学对象(Object)每个学生都要强调人(2)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Behavior)领会/能背诵动作、动词(3)表现行为的条件(Condition)通过社会实践强调场合、前提(4)学习程度(Degree)记住/理解/掌握强调水平/程度,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1、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设计这些要素,巩固:教材P171-172是两个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其中的教学目标,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2、小学教学分析(1)小学生特征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学生的准备状态,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心理特征是影响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儿童思维发展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高年级学生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学习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准备。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有助于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2、小学教学分析(2)小学教学内容分析,一、确定学习类型,按照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来区分学习任务。二、设计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适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三、对学习任务的分解,有利于发现教学的起点。,鉴别小学教学内容性质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3、教学媒体的选择,根据教学需要和现实可能来选择教学传媒,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权衡多种因素,选出合适的一种或一组媒体。技术性能因素:考虑媒体本身的特性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问题。学习任务因素: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媒体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学习对象因素: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环境因素: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对媒体选择会有制约。媒体选择的方法包括:问卷法和矩阵法排列。,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4、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代表性形式。教学方法:按教学的形式划分为语言的方法讲授、讨论;直观的方法演示、观察;实践的方法练习、实验。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法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传媒运用,教学环境分析,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测评,分析教学任务,5、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教室外。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为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是使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能够在里面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的原理,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1、小学教学教案的设计,教案的概念 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制作好三种方案:学习(或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1、小学教学教案的设计,教案的概念 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核心目标?)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1、小学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重点指学习中起基础性、纽带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学生接受起来普遍困难的知识点,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点并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判断教学难点的依据:,要学习的内容过于抽象;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知识基础;已有知识对新知学习的干扰作用;教学内容本身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等。,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1、小学教学教案的设计,教案的概念 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小学教案的基本形式,“分栏式”教案“大纲式”教案“O”型教案 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2、小学教案的撰写,一、课题(单元)名称: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设计的好方法)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补充:课型及其组织结构,新授课: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布置作业练习课:基本训练检查复习明确联系的目的要求课堂练习讲评与小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复习提纲进行复习总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补充:板书设计技术,板书原则:计划性;概括性;条理性;启发性板书的形式:总分式(主要用于知识结构的呈现)提纲式板书(直接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过程)对比式板书(呈现对立、归类等内容)线索式板书(具有较强叙事性的内容)图式式板书(各部分内容差异和联系),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与撰写,补充:导入技术,直接导入方法:直接开始阐释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温故导入方法:前后内容具有较强联系性时悬念导入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导入方法:创造更加接近学生感知的类真实场景故事导入方法:使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学习内容游戏导入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引入学习内容图示导入方法:用视角图像开始课程,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课后习题 1、简述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2、一份完整的教案设计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根据新课程标准,应如何科学定位小学教学目标?4、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因素有哪些?5、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哪些基本环节?2011年下半年小学:选择题: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16)、教学模式的定义(18)、教学方法辨析(19)教学设计题:根据课文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2012年上半年小学:选择题:课堂导入方式的辨析(1)简答题: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教学设计题:设计一份教学案例。2012年下半年小学:选择题:教学方法辨析(3)教学设计题:根据课文,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活动。,真刀实枪,11年下:16、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A 教学内容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条件 D 教学组织18、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A 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 C 教学模式 D 教学组织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发现法12年上:1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A直观导人B练习导人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二、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真刀实枪,13年下:20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方案13年上:2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12年下:7小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A推理B判断C综合D概念,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第二章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第二章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第一节 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1、小学综合课程设计的背景,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首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规定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组成。同年颁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部分组成。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部分组成,三者占去了116必修学分之23学分,比例为19.8%。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课程形态的新建构 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一节 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2、小学综合课程设计的原则,“育人为本”的原则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联系的原则 课程结构化的原则 联系现实生活的原则 增强教材交互性的原则 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 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学习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第一节 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3、小学综合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综合课程综合度的确定 综合课程启发引导阶段 综合课程探索发展阶段 综合课程应用深化阶段 综合课程总结评价阶段,4、小学综合课程设计的形式,学科内的综合课程设计 几个相关学科间相融合的综合课程设计 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的综合课程 以问题解决形式开展的综合课程,第一节 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关于小学综合课程设计,新一轮课改,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主设综合课程提高整体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课时的有限性与内容的广泛性的矛盾小学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第三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真刀实枪,13年下2、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A 融合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4、“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额课程即()A 教学科目 B 经验获得C 社会改造 D 预期的学习结果,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第二章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课程目标学生方面、教师特征学校的教育条件,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目标具体、明确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和体验,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形成特色,体现创新,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多因素协调 多方面参与 预设和生成相统一 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 P180-182,设计的准备了解学生调查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准备,设计的一般过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评价活动方案,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撰写与呈现形式,活动方案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上。,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一)活动主题及其意义的撰写(二)活动目标的撰写(三)活动条件的撰写(四)活动过程的撰写准备阶段: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提出注意安全要求活动阶段:阐明开展什么活动、运用什么方法,时间、地点安排总结阶段:资料整理与归类、撰写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成果介绍、评价与反思,总结: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小学36年级开设。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2、开放性;3、自主性;4、生成性;5、整体性,总结: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小学36年级开设。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2、开放性;3、自主性;4、生成性;5、整体性,实例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这是一所有着40名教师、800名学生的乡村学校。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均为教师和学生持续探索的对象,每一株白杨树上都写着学生的名字和生活心得;挂满累累果实的桃园、杏园、葡萄园;沂山上的植物和花朵在校园中重新安了家;整座沂山被老师和学生重新在校园中复制出来,孩子们在其中找到并勾画着自己的村庄和家园;孩子们把自家田野里的麦秸加工后制成工艺品、艺术品;孩子们在教室里用粮食创作“粮食画”;孩子们用铅笔屑制成“铅笔画”;孩子们结成社团和探究小组到沂山上研究、保护历史文物和古树;孩子们到村庄里探索“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并与村民、村干部一起探讨如何清除“三堆”、建设优美家园,通过课程,体验到课程和学习的价值、教育和生活的魅力。,实例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第二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铅笔屑”画,“麦秆”画,真刀实枪,12年下: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不属于()。A综合实践活动B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C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D社会实践11年下:14课程资源指的是()。A教师和学生B课程标准和教科书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设计,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设计,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设计,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设计,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1、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信息时代小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3、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一)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二)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进行整合(三)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四)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五)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4、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创建情境,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利用联想结构,培养自主发现和探索能力利用交互,培养参与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组织协商和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学会表达和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培养信息加工能力通过评价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起点和路径,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设计,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设计,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设计,1、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2)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3)基于专题网站的探究性学习模式(4)基于网络课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5)基于远程网站的协作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与方式,运用多媒体可见的直观演示,整合识字写字教学运用网络多媒体动画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语文学科,作为计算工具运用于教学课堂作为获取教学资源的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作为演示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 作为显示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作为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运用于数学课堂,与数学学科,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1、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认知特点,1、依赖于直观或操作 2、依赖于生活经验 3、偏重于明显要素与局部 4、渐进性 5、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2、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新学习的重要资源或途径。学习新的内容,已有的知识起着“中介”作用,“以旧引新”,通过前、后的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或逻辑使学生粗略地了解新学知识的背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识的“支撑点”。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景,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原有知识学习中曾经碰到的问题可作为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生活经历作为新的学习内容的伸延学习资源。,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直观辅助,促进数学理解;2、启发性提问,促进数学思考;3、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数学问题;4、联系实际,经历数学化;5、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思维能力。,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一)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论述。(二)分析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分析教材内容1、从科学性角度分析:知识的内容、意义、相互关系。2、从思想性与智力性角度分析:思想性两层: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与社会、自然的联系;科学精神则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德育意义。智力性,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智力活动,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哪些地方可以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探索。,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一)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论述。(二)分析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分析教材内容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所谓教学重点,指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教学难点是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和错误的内容。,怎样确定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确定哪些知识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造成大的认知冲突,这就是难点;承前启后不可少的内容是重点;转化的思想是教学重点。,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目的: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所必备的内部条件;确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为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并做认知上的准备。(一)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客观地了解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储备和能力水平。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课堂提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的基础。(二)对学习特征的分析1、数学概念的发展:整数小数分数2、运算技能:能正确地、快速地、合理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能对数和式进行丰富而熟练的恒等变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化。小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目的: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所必备的内部条件;确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为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并做认知上的准备。(一)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客观地了解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储备和能力水平。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课堂提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的基础。(二)对学习特征的分析3、儿童几何概念的发展 阶段性:具体水平、同一性水平、分类水平和形式水平。形式水平阶段表现出辨认、描述、评价、下定义。,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重点),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目标设计的要求1、考虑全面,富有层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2、表述明确,具备弹性目标的设计要对学习的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等因素做主明确而具体描述。教学目标以具体为好。目标设计应具有弹性,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可能性。3、切实可行,便于实施目标恰当、适度、可行,最近发展区内;重点难点突出,防止过多而分散。,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重点),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目标设计的要求1、考虑全面,富有层次2、表述明确,具备弹性3、切实可行,便于实施4、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重在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和经历的活动情境,描述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行为和态度。主要用于复杂的智力性活动或情境。先说明学生参与什么样的活动或情境;选用某一目标水平下的行为动词,明确对应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学生感受 在过程中,学生体验,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重点),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的设计,解决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指预先的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指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概念的教学策略设计,1、概念形成的策略(1)概念的引入:直接导入法:指开始上课时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交代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程序。问题导入法: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