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一章-税收导论.ppt
税收理论与实务,倪翔南 吴敏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联系方式,TEL:Email:,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70,课程简介,本课程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税收理论;第二部分,税收实务。税收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我国已经存在2500多年的历史,但将它进行理论总结并升华为一门科学,则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税收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所以,只有首先掌握税收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深刻了解税收实践。17世纪法国财政大臣柯尔贝说过,“征税的艺术和拔鹅毛的艺术一样,拔毛尽可能多,让鹅的叫声尽可能少”。,稅收理论与实务属于交叉学科,法学,财政学,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债务,国家预算,财政平衡,税收收入 税法,其他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司法等,合同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税收理论与实务的结构包括三部分:,税收理论与实务,税收理论(1-3章),税收制度(4-12章),税收征管(13章),税收理论,税收概念、特征税收起源与发展税收的职能税收制度的构成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负转嫁,税收制度,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 值税、耕地占用税,行为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车辆购置税,税收征管,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稅务代理法律责任税务文书送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术语;掌握我国现行税法的基本规定;掌握几种主要税种的计算、征收方法。,第一章 税收导论,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第二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含义西方财政税收学界对于税收概念的表述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 税收的定义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理解: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2.征税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3.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4.征税方式是运用法律手段5.税收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1、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人口劳动力再生产主体 是家庭,物质资料再生产主体是企业 和厂商,社会共同体再生产主体是国家公共经济部门,社会再生产分为三个方面,私人经济部门,经济职能,宏观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职能,国家职能,政治职能国防事务 法律事务,社会职能-公共工程 公共事务,国有资源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者(身份)政治权力(权力)税收收入(形式),国资所有者 财产权力企业利润,2.征税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3.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二、税收的特征,(一)强制性: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无偿性:就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纳税人从消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分享利益是无偿的,而政府向纳税人征税也是无偿的。(三)固定性: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税收规范性表现在对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由谁缴税等必须是事先明确的并保持相对稳定。税收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税收征纳关系以法律为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税收的上述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偿性决定着强制性,而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并要求税收的固定性。所以,税收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统一。,第二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一、税收的起源税收是最古老的经济范畴。一般认为我国最初的税收形式起源于奴隶制国家。夏贡:被征服的部落必须以农产品进贡;本部落的臣属要将自有土地上物产的一部分进行纳贡。商助: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类,种私田者必须耕种一定比例的公田,公田的收获要全部缴纳王室。“井田制”周彻:“民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一般认为,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典型意义上的税收的诞生。,二、税收产生的条件,1、社会公共需要社会条件2、广泛的剩余产品物质条件3、财产私有制经济条件4、国家公共权力政治条件,三、税收的发展,(一)税收形式的发展(二)征税依据的发展(三)税收法制的发展(四)税制结构的发展(五)税收地位的发展,(一)税收形式的发展,1、贡向王室进献的珍贵物品或农产品。2、赋由贝字和武字组成,表示社会成员缴纳粮食以养军卫国。为军事需要而征收的军用物资。3、税税字由“禾”和“兑”组成,表示社会成员以农产品上缴给国家。这说明最早的税收形式是土地税,而且是以实物形式缴纳的。,4、租我国历史上对土地征收的赋税长期称为租,租与税互相混用,统称租税,直至唐代以后,对官田的课征称为租,对私田的课征称税。5、捐“扣”字与“肉”,虽表示自愿的奉献,实际上也是一种财富的掠夺。战国时代已经出现,是为特定用途筹集财源,带有自愿性。明朝起捐纳盛行并带有强制性,成为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以至于捐与税难以分开,故称为捐税。,(二)征税依据的发展,实物形式:粟米之征、布缕之征力役形式:徭役货币形式实物和力役等非货币形式向货币形式发展,(三)税收法制的发展,1、自由纳贡时期 在奴隶社会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2、承诺时期 在封建社会初期,王权有一定的限制,开征新税或课征临时税,需要得到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3、专制课征时期 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4、立宪课征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废除封建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法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税法,依法征税。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法制国家,必然也是依法纳税。专制课征向法制课征的发展,(四)税制结构的发展,(五)税收地位的发展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的演变,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王室土地收入 专卖和特权收入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贡赋收入 捐税收入 公债收入 企业收入掠夺收入 官产收入 通胀收入 债务收入捐税收入 贡赋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规费罚没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一、税收的财政职能这是税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是指通过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满足国家行使职能所必须的物质需求。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1.征收范围的广泛性2.取得收入的及时性3.征收数额的稳定性,二、税收的调节职能,税收调控目标:与政府的总体经济目标相一致。即物价相对稳定、经济适度增长、收入合理分配、国际收支平衡。税收调控机制:税收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税收通过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其改变经济行为,而发挥调节作用。,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2009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964.82亿元,下降28.4%;地方本级收入3166.79亿元,下降2.7%。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639.01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8%,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3.2%,营业税同比下降2.7%,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4.8%,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9%,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19.1%,关税同比下降19.3%,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95.7%,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21.2%。另外,当月外贸出口退税634.27亿元,同比多退126.75亿元,大幅度增长25%,相应的财政收入减少。,税收的调节职能具体包括:1、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调节结构平衡 优化资源配置 3、调节收入分配 体现公平分配原则 4、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A、调节产业结构 B、调节产品结构 C、调节消费结构 D、调节地区结构,2、调节结构平衡 优化资源配置,3、调节收入分配体现公平分配原则,调节企业级差收入:,A、税收负担,宏观税率: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微观税率:各类企业的税收负担,B、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价格(消费税),资源(资源税),位置(城镇土地使用税),A、调节高收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B、调节低收入征收社会保险税,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最低生活费标准、城镇下岗职工生活费标准等保障制度,调节低收入。,调节个人收入 水平:,4、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A、关税 2015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关税税率为8.9%。B、出口退税,税收的调节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税收成本是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税收调控空间有限,受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和政府财政能力的双重制约。第三,税收调控在操作上也受到制约。税收调控政策的干预性越强,其调控内容和调控过程也越复杂,其直接操作成本和带来的负效应也越大。,思考题1、如何理解税收的含义。2、税收有哪些基本特征?3、论述税收存在的必要性。4、论述税收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