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节-元素周期律.ppt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模型,1、电子层的划分,K、L、M、N、O、P、Q,近 远,低 高,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1.永无休止、高速无规则的运动(无固定轨道)2.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越远3.电子的排布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第1层 最多排:,(K层),2个,第2层 最多排:,8个,(L层),第3层 最多排:,18个,(M层),第4层 最多排:,32个,(N层),(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55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练习:,2、总结至号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H、Li、Na,He、Be、Mg,()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C,O,Ne,二、元素周期律,科学探究:填写P14、15页表格,并观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有何规律性的变化?,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科学探究1,1,2,3,12,18,18,+10,+1+5,-4-10,+1+7,-4-10,电子排布,化合价变化,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1、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Mg2+B.Be2+C.H+D.Al3+,A,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2,A.,B.,C.,D.,H+,H-,16O,14C,C,二、元素周期律,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周期性变化:重复出现的规律,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1、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实验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Mg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Mg+2H2O Mg(OH)2+H2,实验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只试管,再各加入2mL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观察现象。,与酸反应剧烈,生成大量气泡,与酸反应较慢,有气泡产生,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金属性Mg Al,金属性 Na Mg Al,冷水剧烈,热水较快盐酸剧烈,盐酸较快,NaOH,Mg(OH)2,Al(OH)3,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高温,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磷蒸气,加热,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结构决定性质),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同周期元素,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得电子能力越,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多,小,强,弱,强,弱,强,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稳定性增强,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逐渐缩小,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同主族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核对电子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得电子能力越,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大,弱,强,弱,强,弱,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增大,单质还原性增强,单质氧化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举例),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是。,Cs,F,Cl,Cs,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3)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Na,Al,Cl,自然科学方面 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2、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应用,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特定性质的物质,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寻找半导体材料,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寻找半导体材料,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寻找半导体材料,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1930年美国化学家托马斯米奇利成功地获得了一种新型的致冷剂CCl2F2(即氟里昂,简称F12)。这完全得益于元素周期表的指导。在1930年前,一些气体如氨,二氧化硫,氯乙烷和氯甲烷等,被相继用作致冷剂。但是,这些致冷剂不是有毒就是易燃,很不安全。为了寻找无毒不易燃烧的致冷剂,米奇利根据元素周期表研究,分析单质及化合物易燃性和毒性的递变规律。,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在第三周期中,单质的易燃性是NaMgAl,在第二周期中,CH4比NH3易燃,NH3双比H2O易燃,再比较氢化物的毒性:AsH3PH3NH3 H2SH2O,根据这样的变化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氟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理想的元素,不易燃的致冷剂。,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米奇利还分析了其它的一些规律,最终,一种全新的致冷剂CCl2F2终于应运而生了。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氟里昂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的气候,逐步将被淘汰。人们又将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去寻找新一代的致冷剂。,3、性质、结构、位置之间的关系,例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C,例2:X、Y是元素周期表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置换出来,C,例3: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H2YO4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是 A.阴离子半径 X Y 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H2Y ZH3 C.元素的非金属性 X Y Z D.单质的氧化性 X Y Z,A,例4.A和B是前三周期的元素,它们的离子A2+和B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 B.原子序数:AB C.离子半径:A2+B3+D.质量数:AB,A C,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O、F除外,1、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A、HX B、H2X C、XH3 D、XH4,A,2、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4B、5C、6D、7,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