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学教育学 (2).ppt
第七章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意义(一)教学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是谁?他们各自的地位和任务是什么?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教学的概念,1、强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2、明确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 育,教 学,(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智育,教学,(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 学,上 课,(三)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和学校其他工作相比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为他们的生活和接受进一步教育做准备。,二、教学的任务,(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科学知识的学习狭隘化:要有“三维”目标的教学观二是对各门课程厚此薄彼:要有“全面发展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载体)技能目标(桥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升华),二、教学的任务,(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二、教学的任务,(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对他人的健康态度责任感,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二、教学模式,回顾对教学定义的理解:,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的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一、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是教学论永恒的主题。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式。20世纪以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尤其是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理论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学生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去认识从人类总体而言已知的事物。因为是认识已知的事物,学生的认识在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学生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本人亲身得来的,而是现成的前人认识结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凭借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他们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通今知古。,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不是直接同事物打交道去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而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知识。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人类几千年认识结果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 不等于可以无视儿童的直接经验,(三)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在教学认识中,教师的领导或者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着客观必然性。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三)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对立的。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2)感情过程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乐学;(3)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四)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教学认识客体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过程。,(四)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他们最有影响力的人则是教师。因此,他们的各方面发展受到教学活动和教师的影响是客观必然的。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总会给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留下深刻的痕迹。,二、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二)教学模式的种类(大致分为三种),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观察引进了教学活动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他的学生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称为“五段教学法”C、苏联教学论提出了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模式的比较完备的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进程为: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2)联邦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进程为: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这些折衷的模式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却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和肯定。,评价,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优点在于概括性较强、简洁明确、便于理解;缺点在于过于笼统,对于一些模式的独特性无法反映出来,在指导教学实践方面也缺乏针对性。为此,将教学模式做详细的分类是必要的。,第三节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作用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及其运用,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一)教学原则的概念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二)教学原则的涵义1、合目的性 教学原则要与教育教学目的一致。2、合规律性 教学原则要符合教学规律。,二、我国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原则体系,(一)直观性原则(二)启发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一)直观性原则,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应到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清晰的表象,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从而为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性、抽象认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贯彻要求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山河相见,山高谷深”。可用如下语言进行描述:“上山直往云里钻,下山径到河边边,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直观的教学语言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逼真的感性材料,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平面几何“圆形”的概念,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毛驴拉辗子”的具体形象,来理解“一个点围绕另一个固定点的等距运动的轨迹就是圆形”这一抽象概念。教师:这里有一个辗子,现在牵来一头毛驴,把它套在辗子的木杆上,开始让它拉辗子,驴走的路径是什么图形?学生:是圆形。教师:驴所经过的任何一点距辗子的中心有多长?学生:都是木杆那么长。教师:驴能跑到圆的外面去吗?学生:不能。,(二)启发性原则,含义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要求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掌握好启发时机。,采用问答式教学必然具有启发性?,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三)循序渐进原则,含义 是指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贯彻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四)巩固性原则,含义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作用。贯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五)量力性原则,含义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要求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最近发展区,(六)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含义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保持保证教给学生正确、准确和科学的知识,也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方面的影响。贯彻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讲求教学艺术,做到寓教于智。,案例,鲁讯在讲授中国小说史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讲到西南荒经上说的一种“讹兽”,指出人吃了要说谎话时,鲁讯很自然地插了一段“问路”的故事。故事说:“在十里说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三岔路口问路,结果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实在叫人啼笑皆非,无所适从。”他引完故事后,幽默地说:“大约他们(指路者)是食了论兽吧!”一句话,引得哄堂大笑。鲁讯对旧上海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学生在掌声中对“论兽”有了广义的理解,同时受到了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 是指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贯彻要求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教师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要注意适宜性,并尽量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着想。,(八)因材施教原则,含义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一节新加坡某中学的语文课,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然后要当堂作文。而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却在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褚色的硬壳虫。善于观察的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想:“他为什么会对这只硬壳虫发生兴趣呢?”于是,教师只是轻轻地示意,让学生把硬壳虫放进文具盒里,收了起来。下课了,学生来到讲台边,低着头不做声地准备接受教师的批评。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他,只是温和地问他:“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个玩意儿的?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告诉老师,这种虫很少见,他是在植物园的一簇树丛中找到的。他正在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教师因势利导,要求他写一篇有关怎样捕捉、怎样饲养硬壳虫的记叙文。结果,他写得很有情趣。,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你怎样看待上述教学原则,它们有无欠缺之处?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弥补和修正?你还能列举一些教学原则加以论述吗?,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复式教学,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1、个别教学古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私塾”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关系。学生年龄不等,程度不齐,学习内容进度不统一。教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效果差。,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开始16世纪,西欧一些学校就出现了按班级编制进行教学的形式。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以原苏联教育家凯罗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二)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课堂教学即班级上课制,是将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班学生授课,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特点(班、课、时)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以“课”为单位,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三)课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1)单一课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授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2)综合课:在一节课内同时要完成几种教学任务的课。,2、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学习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三)课的类型和结构,(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1、优越性教学获得较高的效率,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启发。,2、局限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践探索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强调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目前改革课堂教学的趋势,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其不足。,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初。所谓的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学一般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外部分组: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二)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设立小组目标实施小组评价和奖励机制个人责任的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一个也不能少,五(1)班执教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经过小组成员一起的学习、研究,汇报他们在学习、研究结果。一个小组的4名学生自信地走上讲台,很有风度地选择好站的位置(为了展示更清楚),一个学生先举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图形转化的演示。另一个同学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充当“小先生”开始板书,旁边一位同学成了“解说员”,先是演示的说明,再是公式过程的推理,剩下的那位同学最后“闪亮登台”,就整个演示过程、图形的转化和公式的推导客进行重点补充。4位同学各显其能,充分展示着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一个也不能少,他们默契的相互配合,不仅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习小组竞展风采的高潮。一个小组接着一个小组,竞相登台亮相。剩下一个小组没有争取到课上汇报的时间,下课后,小组长带着3名小伙伴,找到卢老师,坚持要展示他们小组的学习、研究成果,虽然观众只剩下这位老师,但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的认真劲儿,直到展示完毕,得到卢老师的肯定,4外孩子才高兴地离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特别是主体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学生之间学习交流、情感和思维碰撞的时间与空间,激发、调动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能力,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三)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实行。1525人。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四、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里同一节课中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程度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教师少,学生少,较舍设备差的地区,我国农村不少地方至今仍采用这种形式。,第五节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意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意义,一、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意义,意义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其课程内容的中介和桥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教师教授活动为主,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一)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一)讲授法,(二)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二)谈话法,(二)谈话法,(三)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三)讨论法,基本要求,肯定学生的各种意见的价值,选好讨论内容,善于引导,(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和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四)实验法,(五)实习作业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五)实习作业法,基本要求,提出明确要求,选择恰当方法,做好事后检查,(六)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六)练习法,基本要求,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指导正确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步骤,科学掌握练习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练习方式多样化,(七)参观法,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七)参观法,六步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当代教学方法简介,4.,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创设的语文教学方法 基本程序:,魏书生还创设了“四遍八步读书法”,重在组织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眼、口、手、脑的活动获取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好处。,返回,魏书生(1950-)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身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现任盘锦市教委主任、党委书记。,返回,是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提出的。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那样,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返回,发现教学法,发现法的具体步骤,1.教师选定要由学生自行发现的一个或几个一般原理。2.建立问题情境。3.组织提问或演示活动,以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4.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5.实施方案,得到一般原理式概念。6.把新发现的一般原理和概念运用于实际。,小学教学新方法实施途径和基本要求:1.创设快乐的环境,使孩子们乐于学习;2.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返回,快乐教学法,掌握学习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卡罗尔教授首先提出的,后经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发展为“掌握学习”的教学法。实施这种教学法的具体步骤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实施教学计划;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即对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一次强化。,返回,第六节 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孰优孰劣?,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其所教学的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左右。现代教学技术虽然有优势,但当它不适宜于一些教学内容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就不能说它优。相反,对某一些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却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说它优。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近年来,教学手段逐渐成为教学论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主要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出现和迅速发展,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其深远和重要的意义。,(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等。文字和书籍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学习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文艺复兴前后,出现了专门的教学手段。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较早的教科书,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和福禄培尔的“恩物”都是专门的教具。,(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革命。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从而能够更广更深地认识宏观、微观、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一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提供感性形象知识,要与语言指导、启发思考等结合起来使用。程序编制与计算机的出现,其应用和功能原理则引起了教学的质的变化。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所产生的意义,是所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对于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的思考,1在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任务 今天的小学生,将来主要是作为使用者在各行各业利用计算机从事各种劳动。作为面向全体儿童的义务教育,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任务主要应当定位在应用层面上,使得每一个学生明天的社会成员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一工具。计算机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尤其是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在使用中学习,而不是将时间花在学习程序语言和设计上。,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以往的教学手段,充其量只是人的感官的延长,而计算机则是人脑的扩展,因为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工作。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且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这主要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纳入专门编写的软件之中,通过人机对话,通过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最后得到结论和答案。这样,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就不再是教师说明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果。,(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是人们长期追求的教育理想。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他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命题。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下,每个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进度快的可以捷足先登,进度慢的可以稳扎稳打,学生各得其所,速度和时间的差异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会与他人发生任何矛盾冲突。,补充:个别指导教学,个别指导教学(Individual-Guided Education,IGE)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个别化研究发展中心”开发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其要点为:(1)确立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有固定的,又有变化的,由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共同商定,并因不同社区、学校、学生而异。(2)教学评价视需要而定,并非每周固定。(3)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形式、途径等。,个别指导教学,(4)学生自己实施学习方案。(5)在进行班级教学时,开展“充实性”与“补救性”的教学活动。前者为提前达标者学得更多而设,后者为滞后达标者补课而备。(6)及时反馈信息。从总体来看,个别指导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都是灵活机动的,它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协调一致,同时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个 别 答 题、辅 导、补 课,辅导员对个别学生定期辅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外作业的指导与检查,对 课 外 阅 读 的 指 导,(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教师在今天的相当部分劳动将由计算机替代,将促使教师的角色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从大量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小学生发展的考虑上。如: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应当给予什么样的帮助?需要安排哪些必要的讨论?需要补充哪些重点讲解和演示?这些在今天的教学中难以真正关注的问题,在通过计算机进行的个别化教学基础上,都将成为现实。,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外辅导评课,第七节 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第七节 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备课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上课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导入:复习、检查展开:呈现、编码、尝试、反馈调整:补救、补充,评课以达标度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作为评估教师教学的准则说课与评议相结合,促进反思和改进,一、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的基本程序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你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运作,作好以下几项工作,1、钻研教材“懂”、“透“、“化”三个阶段“懂”,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弄清楚。“透”,是指透彻地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以及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自如应用。“化”,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两位数加法运算,两位数加法运算是小学运算的基础是多位数加法的一种要在一位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四种形式个位相加小于10,十位相加小于10个位相加小于10,十位相加大于10个位相加大于10,十位相加小于10个位相加大于10,十位相加大于10四种形式从易到难,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方法和习惯。了解和预见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用哪些预防措施。,作好以下几项工作,认知方面学过一位数加法懂得数位概念,能正确指出数位情感意志方面对数学课有良好态度,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个别差异方面部分学生学习速度快,部分有障碍,大部分能顺利完成,两位数加法运算,3、设计教学过程(1)学期(学年)备课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学生情况简要分析本学期(年)的教学要求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间所应采取的教学手段,作好以下几项工作,3、设计教学过程,(2)课题(单元)备课课题(单元)计划即对教学大纲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课进行备课。课题计划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目的要求课题的课时划分上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的运用,(3)课时备课课时计划(教案)课时备课是对每一节课的准备,是学期备课和课题备课的具体化,要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确定课的类型,课的结构,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教具、板书的设计等。,3、设计教学过程,课时计划(教案)格式举例,二、课堂教学进程(上课),(一)启动环节(二)导入环节(三)展开环节(四)调整环节(五)结课环节,凤头,猪肚,豹尾,(一)启动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1、创设适当的刺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2、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3、唤起参与的巨大热忱 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这个刺激情境适当吗?,窦娥冤的启动钟声响起之后。Ak一身戏装,从教室后碎步而上。到讲台附近来一亮相,做唱科:“没来由犯王法”(AK自评:以此开课,先声夺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分数的性质的启动巧插事例,形成悬念,孙悟空有3根一模一样的甘蔗,小猴子贝贝、佳佳、丁丁看见了,一哄而上,叫嚷着要吃甘蔗。孙悟空说:“好,贝贝分第一根甘蔗的1/2,佳佳分第二根甘蔗的2/4,丁丁分第三根甘蔗的3/6。”贝贝、佳佳听了,连忙说:“孙爷爷,不嘛,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数学问题。,(二)导入环节,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过渡衔接。1、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温故而知新2、开展尝试性学习活动,分数的性质,【启动】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数学问题。【探试性学习活动】老师先让学生拿出三种相同的纸条分别2等分、4等分、6等分,并将每张纸条的一半涂了颜色。如图:,分别对3张纸涂了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思考3个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3个分数的关系,你发现着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通过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看谁发现的最早,说得最好老师布置完思考题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发现。而后是全班探索展示与讨论。,1/2,2/4,3/6,(三)展开环节,对所学内容有实质性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1、提供足够的例证和经验材料圆形“毛驴拉辗子”例证应当包括“正例”和“反例”例证还要有“变式”,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三)展开环节,2、在巩固练习中实现真正掌握3、及时校正学生学习中的差错,(四)调整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速度、方式,矫正学生的错误1、敏锐捕捉反馈信息眼神、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误者正之、深者浅之、化难为易、快慢适中、详略得当、疏密有致,(四)调整环节,2、巧妙运用变化艺术表情、目光接触、语气、语速、节奏、音调沟通方式单向(教师讲、学生听)双向(师生问答)多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调整环节,3、认真做好“双补”工作补救(反馈回授):依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对学习中没有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需要强化的重点、难点进行“再次教学”补充:对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或为拓展学生智能而进行的“扩充教学”,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表现荷香的一种似有若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的抚拍似的”“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绵绵的微笑似的”,(五)结课环节,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1、概括总结,理清知识脉络2、提示课后事件,做好衔接过渡(课与课的联系,布置作业)3、激发学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热的传导,上面我们研究了热的传递的一种方式传导,热的传递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流,我先演示一个小实验给你们看,这是用一般图画纸做的小叶轮,我把它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看,叶轮转动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好的结课标准:,1、随机性能根据下课铃响的教学情况,随时应变,使之恰到好处。2、承接性即能给本节课告一段落,又能开启下一节课,承上启下。3、诱导性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空间,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一堂好课,应包括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要求:()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重点应放在双基训练培养上。()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如格式,完成时间等)。(4)对学生作业要及时认真地批改。,2、方式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互相批改,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四、课外辅导,1、意义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目的在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2、形式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3、内容(1)给学生解答疑难,指导学生作业()给差生和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困难()给优生个别辅导,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予方法上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性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四、课外辅导,4、要求()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使辅导取得良好效果。()只能给学生予启发辅导,不能包办代替。,四、课外辅导,五、评课(下课之后),认真反思积累成果再接再厉,(1)写日记前的思考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达到?为什么?今天的教学对学生有哪些帮助,举例说明;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么?,今天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今天是否设置了特殊的教学情境?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今天的课堂教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今天的教学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你觉得它好吗?为什么?今天的教学对你明日的教学有何帮助和启发?,(2)反思日记报告单,授课内容 写作日期 编号,教学得意之处(分析与对策)(为什么达到目标?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师生精彩对话:等等),教学遗憾之处(分析与对策),自己想说的几句话(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