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及其现代化.ppt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其现代化,主讲人:赵万峰,第一讲思想、文化及其现代化,一、文化的地位,1“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制度、文化),张君劢儒家哲学之复兴.自序海禁大通以来,吾国始与西欧国家较量文化优劣。吾国朝野初期所感者,为西方船坚炮利,次期所觉者为科学技术之精良为政治制度中法治与民主之优越,终则觉其伦理关系与学术方法无一不超过吾人。至此而四千年文化全部武装缴械矣。(1950-1970年代),二、几个概念,1.文化:(1)概念“文”通“纹”。“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有色彩,有修饰,有规律。(文心雕龙.情采)强调现状。文王之化,文明的进程。“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诗.召南)强调过程广义: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2)文化的特性有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等。如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3)文化的层次 对文化的结构进行解剖,可以得到不同的层次: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2.思想说文解字:“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思想如何,你对事物的判断就如何。思考的所在、过程及思考的结果。thought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idea想法;心里的打算;consider考虑;ideological 意识形态的;观念的。思想为文化的最高层次,因此,常被连用为“思想文化”。,思想的载体:言语、著作、行为、成果(物质、制度)。人,思想家是研究思想文化的最重要、最集中的载体。思想文化的研究实质上就是思想家研究。,3.现代化(1)概念:动词,modernize,使具有现代先进科技水平。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2)发展历程从历史角度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3)现代性的精神文化追求主体性原则:首先是个体独立精神的存在,独立思考,自我意识,道德自律,自由权利,艺术自主。理性原则:求真批判本讲座的目的:探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寻求自我、独立与求真的道路。两个重点:传统思想渐变中的现代性因素;近现代以来集中的现代化进程,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内容,鲁迅(礼)金开诚(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天人统一思想;指导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和中庸思想;指导如何对待自身的修身克己思想)张岱年(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张岂之(人学;自然之学;有对之学;会通之学)等,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相对稳定)1.重政治思想与伦理思想,轻自然思想2.重辩证思维3.重“天人合一”的思想4.重经学形式,(二)一直在变化的体系1.内部发展变化(主动)2.适应外部环境(被动)三次文化大繁荣时期出现的根本原因。,1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中国政治(和平共处外交,和谐社会,集权性质,扬公抑私等)经济(家族企业,老字号,小作坊,量入为出)生活(旗袍,龙,象围棋,家法,名字,对联座右铭,君子小人,风水,丧葬等习俗等),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代,2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在港澳台、日韩、海外华人圈及汉学家那里,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传统中国思想维系着很多社会及家庭的正常、和睦的秩序;西方文化也有许多解决不了的人类难题,多元化格局需要传统中国思想尝试作出贡献;学习接受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可以理解我们中华先民的独特思维方式;可以保存民族的独立性;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解决社会问题,“原汁化原食”;退一步讲,可以内查、自省,提升民族整体素养。,参考资料:,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赵万峰:20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授课计划,讲授12次左右两次课堂讨论一次作业考试(中期),思考题:器物、制度、行为习惯、技术、思想等,什么能够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