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方法.ppt
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方法,主讲人:张 斌单 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日 期:2023/10/13,主要内容,一、建筑节能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关于居住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2023/10/13,2,3,2023/10/13,一、建筑节能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建筑节能的快速进展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日趋完善中国建筑节能取得的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推广节能供暖居住建筑的必要性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4,2023/10/13,中国建筑节能的快速进展,1980年代初期开展能耗调查、组织技术研究、确定80-81年通用标准设计为能耗基准线;1986年3月中国第一次制定并颁布节能3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1986年8月1日施行,中国建筑节能的快速进展,1988年,开展建筑节能工程试验试点和示范1988年,分别在哈尔滨市、成都市和江苏省开展墙改与建筑节能试点;1992年,建设部在全国八个城市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工作;贯彻执行节能3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5,2023/10/13,6,2023/10/13,中国建筑节能的快速进展,1994年开始有组织 有计划 有领导地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并组织实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阶段;1994年,为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政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要求,建设部成立建设部节能工作协调组,建设部总工程师任组长,部内12个业务司局的领导参加;开始了中国政府有组织地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并组织实施的新阶段;地方政府也相应成立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制定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目标,明确了中国建筑节能的政策;,7,2023/10/13,中国建筑节能的快速进展,1996年全面实施节能50%第二步目标的工作阶段1996年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1999年11月,召开全国第二次建筑节能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跨越式 发展的战略;2000年2月18日,建设部签发第76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8,2023/10/13,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日趋完善,旅游旅馆建筑热工及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JGJ1442004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9,2023/10/13,中国建筑节能取得的成效,2004年以来,各级政府对建筑节能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建筑节能的公众意识普遍增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快速提高;建筑节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0,2023/10/1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北方地区城市供热计量改革进展缓慢,影响建筑节能工作的整体进度;南方地区建筑模仿北方模式重围护结构轻遮阳,节能效率不高;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设计盲目套用国外寒冷地区方案;农村建筑盲目追求城市模式,造成全社会建筑能耗增长过快;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脱节;公共建筑设计追求“新、奇、特”,管理粗放,已经成为浪费能源的“样板”;高耗能建材依然占主导地位,节能型的新型建筑体系与材料应用滞后;住宅二次装修施工造成巨大浪费;长江领域推广不合理的能源供给模式将引发高能耗;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展缓慢,11,2023/10/13,大型公建耗能水平是民用建筑的10-20倍,起了反面影响,“能源杀手式”建筑越来越多,12,2023/10/13,建筑节能技术起步晚,水平低的状况依然存在,与气候条件接近的西欧或北美国家相比,住宅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2-3倍;德国1938年的建筑热工要求墙体传热系数0.47(W/m2.K);(北京节能65%的标准要求0.65(W/m2.K),哈尔滨及牡丹江节能50%的标准要求0.52(W/m2.K).,13,2023/10/13,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标准技术指标的比较,w/(m2k),14,2023/10/13,保温墙体的几种型式,外保温复合墙体:(粘接技术,脱落,热胀冷缩,保温材料老化等问题)内保温复合墙体:(热桥,占用使用面积,装修困难,防火等问题)中间夹层或填充保温材料复合墙体.(热桥,填充施工质量,墙体的整体性及抗震能力差等问题)轻质保温砌块墙体:(不加保温材料很难达标,热稳定性差等问题),15,2023/10/13,16,2023/10/13,17,2023/10/13,18,2023/10/13,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要承担全部节能任务的50%,即1.2亿吨标准煤;如果推行建筑节能,到2020年,我国建筑节能就可省出一个世界强国的总能耗,新建建筑节能 7000万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900万吨;大型公建节能运行 1100万吨;可再生能源 1000万吨;绿色照明 1000万吨=1.2亿吨标准煤,21,2023/10/13,推广节能供暖居住建筑的必要性,居住建筑合理、高效的使用能源,对减轻冬季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居住建筑供暖能耗降低50%应从各个环节抓起,即从热源、输送管网及居住建筑本身来抓,其中供暖居住建筑的节能是关键环节。,22,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以普通砖混结构为例,冬季一般住宅室内设计温度1618,高级住宅2022。住宅耗热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通过门窗缝隙的渗透耗热量约占25%,外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约占75%,其中屋顶约占8%,外墙约占28%,楼梯间隔墙和门户约占10%,外窗约占18%,阳台门下部约占3%,地板约占8%。要实现住宅的节能目标,住宅的外围护结构要加强保温及气密性处理,现对住宅节能有关环节进行阐述。,23,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外墙 按照标准,普通住宅外墙传热系数是节能住宅的3.6倍。在设计室温条件下,普通住宅外墙内表面温度低于标准要求,因而490 mm厚的砖外墙是造成北方地区冬季墙体结露、室内热工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加强保温及墙改工作。就目前北方地区墙体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普通住宅中仍大量采用粘土砖,因而要实现墙体的节能,需采用粘土砖及其他高热阻的材料组成的复合墙体可能是经济可行的办法之一。而北方大部分地区现采用外保温复合墙体,它是在外墙主体结构层的外表面粘贴高热阻性的保温材料,节能效果好,实践中,已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在490 mm 厚的粘土砖外部粘贴6070 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要求密度大于18 kg/m3),可满足标准要求.,24,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窗户 窗户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部位之一,在普通住宅中传导热与冷风渗透引起的耗热量将高达43%,故应加强窗户的保温及密闭性。北方地区一般采用满足节能要求的高保温性塑钢窗(单框三玻或单框两玻一膜,传热系数2.50W/(m2k),气密性等级:III 级)。,25,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屋顶 目前普通住宅屋顶的传热系数是节能住宅的1.54 倍.采用憎水性的膨胀珍珠岩块,厚160mm,其平均传热系数为0.48W/(m2k)。如果与普通住宅的屋顶相比,造价增加。,26,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地板 地板是普通住宅保温隔热薄弱环节。节能住宅地板采用(地板下底面)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厚160mm,平均传热系数为0.29 W/(m2k);不供暖地下室上部地板厚90mm,平均传热系数0.49 W/(m2k)。,27,2023/10/13,居住建筑节能供暖情况分析,地面 普通住宅非周边地面可满足节能住宅要求。对于从外墙内侧算起的2.0m 范围内的地面,即周边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采用60mm塑性聚苯板。,主要内容,一、建筑节能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关于居住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2023/10/13,28,二、关于居住建筑节能检验,29,2023/10/13,前言及术语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的检验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验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采暖供热系统补水率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采暖供热锅炉或换热站热效率检验采暖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单位输热耗电量检验小区单位采暖耗煤量检验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应注意的问题,30,2023/10/13,前言,根据建设部2004建标字第6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在建筑热工检测和采暖供热系统测试诊断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的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全国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的基础上,扩大修订了本标准。为适应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检验的迫切要求,本次扩大修订在检验项目上共增加了6项(即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建筑物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建筑物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外窗遮阳设施、采暖供热锅炉或换热站热效率、采暖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单位输热耗电量),开发了动态法计算建筑物主体传热系数软件,完善了检验规则,增补了判定方法。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一般规定;4 检测方法;5 检验规则;附录A 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附录B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的检测操作程序;附录C 室外气象参数的现场检测方法;附录D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的检测流程。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31,2023/10/13,术语,室内活动区域在室内居住空间内,由距地面或楼板分别为100mm和1800mm,距内墙内表面300mm,距外墙内表面或固定的采暖空调设备600mm的所有平面所围成的区域。房间平均室温 室内活动区域内的平均空气温度户内平均室温 除厨房、卫生间、储物间、阳台和使用面积不大于5m2的空间外,由住户内所有其它房间的平均室温通过面积加权而得到的算术平均值。,32,2023/10/13,术语,建筑物平均室温 由三个以上(含三个)同属于某住宅楼的住户的户内平均室温通过面积加权而得到的算术平均值。小区平均室温由三栋以上(含三栋)同属于某小区的居住建筑的建筑平均室温通过面积加权而得到的算术平均值。外窗窗口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 外窗窗口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是指在额定窗内外压差为10Pa、外窗的所有可开启窗扇均已正常关闭的情况下,单位窗口面积单位时间内向室内或室外渗透的标准状态下的空气量,单位为m3/m2.h。该渗透空气量中既包括经由窗本身的缝隙渗透的空气量,也包括经由外窗的安装施工缝隙渗透的空气量,它反映了外窗窗口渗入和渗出的综合特性,且规定渗入为正,渗出为负。红外热像仪 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能产生热像的红外成像系统。,33,2023/10/13,术语,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工况 在水压试验合格的前提下,处于热态运行中的采暖供热系统满足以下诸条件时,则称该系统处于正常运行工况所有采暖管道和设备均处于供热状态;采暖供热系统补水量稳定;采暖供热系统采用定流量运行方式时,其循环水量为设计值的90110%;采暖供热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时,循环水泵的运行扬程为系统设计值的80120%。,34,2023/10/13,术语,热桥 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梁(圈梁)、柱、窗口梁、窗台板、楼板等与外围护结构的结合部位,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出现局部热流密集的现象。在室内采暖的情况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其它主体部位低,而在室内空调降温的情况下,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又较其它主体部位高。具有这种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热工缺陷 围护结构若出现保温材料缺失、保温材料受潮或存在空气渗透的部位时,则称该围护结构在此部位存在热工缺陷。入住率居住建筑已入住的户数与该建筑物总户数之比。无因次。,35,2023/10/13,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的检验,36,2023/10/13,年采暖耗热量指标,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暖期内所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MJ/m2.a。,37,2023/10/13,哈尔滨采暖期有关参数,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5 41东经2637,严寒A类地区,年平均温度3.6,最冷月为1月,极限最低温度为-38.1,供热室外计算温度为-26,供暖期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为-10.0,供暖天数为176天,按室内基准温度为18计算,供暖期度日数为4928(.d);按室内基准温度为16计算,供暖期度日数为4576(.d),耗热量指标21.9 W/m。,38,2023/10/13,影响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体形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外表面积所包的体积之比)。,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单位采暖耗热量随体形系数成直线上升,低层和少单元住宅对节能不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建筑物轮廓尺寸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单位采暖耗热量随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降低而降低。采用高效保温墙体、屋顶和门窗等,节能效果显著;,39,2023/10/13,影响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的几个主要因素,窗墙面积比。在寒冷地区采用单层窗、严寒地区采用双层窗或双玻窗条件下,较大窗墙面积比,对节能不利;换气次数。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换气次数由0.8次/h降低到0.5次/h,单位采暖耗热量降低10%左右;朝向。多层住宅东西向的比南北向的,其单位采暖耗热量约增加5.5%.,40,2023/10/13,一般规定,居住建筑工程保修期期满前,必须对居住建筑物和集中采暖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检验。检验的项目、方法和规则,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节能检验应在下列有关技术文件准备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审图机构对施工图节能设计部分的审查文件;由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认可并授权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或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所作的性能检测报告(即门窗传热系数、玻璃及外窗的遮阳系数、玻璃及外窗的可见光透射系数、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和强度);冷热源设备、循环水泵等的样本、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冷热源设备、循环水泵、外门(或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等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墙体、屋面和采暖供热管道的保温施工工法;与本条第款相应的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中间验收报告。,41,2023/10/13,一般规定,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在标定有效期内,并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标定合格证或测试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从事节能检验的机构必须经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的批准,具体从事节能检验的人员必须事先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节能检验实施期间,一线检测人员队伍应保持稳定。居住建筑物所采用的冷热源为分户独立供应时,室内平均温度是否检验或何时检验应按合同双方的协定执行。,42,2023/10/13,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43,2023/10/13,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主要分为外表面热工缺陷、内表面热桥和内表面热工缺陷检测。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且宜按照附录D所示的热工缺陷检测流程进行检测。红外热像仪及其温度测量范围应符合现场测量要求。红外摄像仪传感器的使用波长应处在8.014.0 m之内,传感器分辨率不应低于0.1,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5。红外热像仪的像素不应少于76800点。,44,2023/10/13,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红外热像仪的性能和规格型建筑墙体的特征面层材料的辐射性能气候因素 测试的可能性环境的影响 其他重要因素,45,2023/10/13,检测条件,检测应在建筑物供热(供冷)系统稳定运行后进行室外空气温度,检测前至少24h内的日平均温度与开始检测时相比,变化不应超过10;检测期间的平均温度与开始检测时相比,变化不应超过5。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检测期间与开始检测时相比,变化不应超过2。建筑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的逐时值,检测前至少24h内和检测期间,均不宜低于10。室外风速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检测。进行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工缺陷检测时,要避免灯光的直射,至少检测开始前12h,被检测的围护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辐射。,46,2023/10/13,检测条件,检测前,应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所检测的围护结构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以此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参照温度;应在与目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检查临近物体是否对被测的围护结构表面造成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遮挡措施或者关闭室内辐射源。建筑围护结构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谱图,不应少于4张。如果所拍摄的红外热谱图中,主体区域过小,应单独拍摄2张以上主体部位热谱图。所检测部位的热谱图,应用草图说明其所在位置,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谱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置和数据。,47,2023/10/13,围护结构内表面相对温差t,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检测方案,首先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在夜晚对被检测建筑进行普测,然后对可疑部位进行多次详细监测。通过检测两栋建筑均没有明显的热工缺陷,只是碧水山庄C6栋别墅个别点出现一些发霉现象,并且非常少。,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举例),轻型木结构住宅节能检测(一层)红外成像测点编号图,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轻型木结构住宅节能检测(二层)红外成像测点编号图,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呼兰区碧水山庄C6栋别墅节能检测(一层)红外成像测点编号图,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呼兰区碧水山庄C6栋别墅节能检测(二层)红外成像测点编号图,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木结构办公区西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木结构办公区东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木结构办公区东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木结构主卧室东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木结构卧室2北向窗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碧水山庄C6栋书房西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碧水山庄C6栋客厅东南角红外热成像仪图及其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水山庄C6栋餐厅东南角窗上侧红外热像仪图及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碧水山庄C6栋客厅上空东南角红外热像仪图及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碧水山庄C6栋二楼北卧室西北角红外热像仪图及对应位置,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研究,63,2023/10/13,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64,2023/10/13,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贴于被测表面进行检测;也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桥部位温度最低处,具体位置可采用红外热像仪协助确定。内表面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温度测量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20min。,65,2023/10/13,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66,2023/10/13,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67,2023/10/13,检验方法,建筑物平均室温建筑物平均室温检测时段和持续时间应符合表4.1条的规定。但当该项检测是为了配合其它物理量的检测而进行时,则其检测的起止时间应符合相应项目检测方法中的有关规定。采暖居住建筑物窗墙面积比(WWR)类型可分为以下两类表.建筑物平均室温检测时段和持续时间,68,2023/10/13,检测方法,建筑物平均室温应采用温度巡检仪进行连续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20min。建筑物平均室温测头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内且距楼面7001800mm的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但不应受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检测建筑物平均室温时,除设有浴盆和淋浴器的卫生间、浴房、厨房、阳台和使用面积不足5m2的自然间外,其它每个自然间均应布置测头,单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20m2的宜设置两个测头。,70,2023/10/13,BES-01温度采集记录器,71,2023/10/13,功能与指标,BES-01温度采集记录器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研制开发的新一代超低功耗测试仪表,电池供电。测温范围宽、精度高、存储量大、连续测量时间长、运行费用低,配套软件功能完善。采用一体化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不需现场接线,不受距离限制,使用极为方便。适用于节能建筑现场测试中的室内、外温度采集、环境监测、科研测试等场合。功能与指标量程范围:-3050;准确度:0.5;传感器内置(传感器外接);采样周期:10秒至24小时任意设置;记录容量:16000条数据,可保留10年以上;3V纽扣电池供电,可使用半年以上;RS232C接口通讯,配有专用数据通讯处理软件;使用时通过计算机预先设定有关参数(校对时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数据采集周期、现场编号等)。测试完毕,通过通讯接口一次性读取测量数据。在联机状态下可显示当前温度、历史数据、温度曲线、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有关参数等。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10、外形尺寸:654317(长宽高)单位:mm,现场检测图片,73,2023/10/13,检测方法,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 与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有关的物理量的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试点建筑应为整个采暖期。对建筑物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测量。计量装置中温度计和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相关产品的使用规定。供回水温度测点宜位于外墙外侧且距外墙轴线2.5m以内。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应按本标准第4.1节的规定执行。,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概念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W/m。计算公式 集中采暖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的测试,应在建筑物范围内测定以下参数为:1)采暖入口处建筑的总供热量;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3)室外平均温度。,六、数据分析,建筑物供热量测试可采用由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相应的二次仪表。采用流量计法测试供热量时,供热系统必须连续稳定运行。流量计法:应测试室内外空气温度、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内容;流量测试仪器采用超声波、流量测量准确度为5%。流量计法应按下列方法测试:1)安装温度和流量测试仪表、数据采集仪、热量计量仪表;2)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in。测试水温的一次仪表宜采用I级、II级热电偶、热敏电阻、I级、II级铂电阻,测试水温差的一次仪表宜采用I级、II级热电偶、I级、II级铂电阻,应优先采用精度高的仪表。测试的总不确定度应不大于5%。,建筑总供热量及平均能耗检测研究,76,2023/10/13,检测方法,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应按公式()计算。,单位采暖耗热量检测研究结果汇总,建筑总供热量及平均能耗检测研究,78,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有自动控温装置的周供热量统计汇总图,79,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有自动控温装置的采暖耗热量统计汇总图,80,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有自动控温装置的采暖耗热量统计汇总表,81,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无自动控温装置的周供热量统计汇总图,82,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无自动控温装置的采暖耗热量统计汇总图,83,2023/10/13,住宅供暖系统无自动控温装置的采暖耗热量统计汇总表,84,2023/10/13,BES-E超声波采暖供热量现场检测仪,85,2023/10/13,功能与指标,BES-E超声波采暖供热量现场检测仪是由BES-B建筑采暖供热量现场检测仪与超声波流量计组成。通过对供回水温差、热水流量的实时测量,自动计量瞬时热量、累计热量,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由于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无需改变原有管路,使用更加方便。适用于节能建筑耗热量指标、水力平衡度及补水率等测试。功能与指标1、供回水温度测量测量通道:2路;量程范围:0100;测量准确度:0.2;传感器采用PT100铂电阻,用于供回水温度测量。2、热水流量测量测量通道:1路,直接接收来自超声波流量计的信号;也可接收OCT频率信号、420mA信号;测量准确度:与超声波流量计精度相同;用于测量供热管网瞬时流量及累计流量。3、热量计量通过测量供回水温度和热水流量自动计量出瞬时热量和总供热量。4、采样周期:10秒至24小时任意设置;5、存储容量:60000条数据;6、交流220V供电;7、大屏幕中文LCD显示;8、USB接口通讯,配有专用数据通讯处理软件;9、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10、外形尺寸:450300100(长宽高)单位:mm,86,2023/10/13,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验,87,2023/10/13,一般规定,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的检测部位应包括:外墙屋面与不采暖地下室比邻的楼板(仅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楼板与不采暖楼梯间比邻的隔墙(仅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试点工程的热工性能和能耗指标的检验除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其测试数据尚应能验证其原设计目标,88,2023/10/13,检测方法,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检测应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至少3个月后进行。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或地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认定的其它方法。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G/T 3016)的规定。温度传感器用于表面温度测量时,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0.5;用一对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表面温差时,测量不确定应小于2%;用两个温度值相减求取温差时,测量不确定应小于0.2。热流和温度测量应采用巡检仪,数据存储方式应适用于计算机分析。测量仪表的附加误差应小于4V或0.1。测点位置应依检测目的而定。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且应避免阳光直射。,89,2023/10/13,检测方法,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2)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在设置集中采暖供热系统的地区,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在非采暖地区,应适当地人为提高室内温度后再进行检测。在室内外温差很小的季节和地区,可以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获得有效的室内外温差。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动态分析法。当采用动态分析法时,应采用与本标准配套的软件进行计算。,90,2023/10/13,检测方法,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m2.K)),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1h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次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5%时即可结束测量。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20kJ/(m2.K)),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1)末次R计算值与24h之前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91,2023/10/13,检测方法,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Ri-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附录二附表2.2的规定采用;Re-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附录二附表2.3的规定采用。,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现场检测图片,现场检测图片,现场检测图片,96,2023/10/13,BES-Aa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97,2023/10/13,功能与指标,BES-A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是专门用于节能建筑现场测试仪表。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热流密度等参数的测量,直接给出围护结构热阻、传热系数等热工参数。适用于节能建筑现场测试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阻及室内外温度测试。可与热箱配套构成热箱式传热系数测试装置。功能与指标1、温度测量通道:6路;量程范围:-40100;分辨率:0.01;准确度:0.2;采用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测量。热流密度测量通道:3路;量程范围:020mV;分辨率:0.001mV;准确度:0.01mV;传感器采用板式热流计;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流密度测量。实时显示温度、热流、围护结构热阻及传热系数。采样周期:10秒至24小时任选;记录容量:60000条数据。交直流供电。液晶(LCD)显示。串口通讯,配有专用数据通讯处理软件。9、联机状态下可实时显示当前数据、历史数据及曲线,并可进行数据转换、处理。10、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11、外形尺寸:17513050(长宽高)单位:mm,98,2023/10/13,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99,2023/10/13,水力平衡度(HB),在集中采暖供热系统中,居住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循环水量(质量流量)的实测值与设计值之比,无因次。,100,2023/10/13,检测方法,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 水力平衡度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在水力平衡度检测过程中,总循环水量应稳定维持为设计值的100%110%。流量计量装置应安装在采暖系统相应的热力入口处,且应符合相应产品的使用要求。循环水量的测量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一般为10min)内各热力入口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实测水力平衡度应按式(4.10.5)计算:,热用户设计热负荷,式中:Q 热用户设计热负荷,W;C 水的比热,C=4.187 KJ/kg.;t 供回水进出口水温差,;G 热用户的循环水流量设计值,kg/h G=.V;水的密度,示流量计安装位置确定对应的温度下密度值,kg/m3;V 水的体积流量,m3/h.,检测方法,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用户侧分支循环流量的检测位置宜以建筑物热力入口为限,根据各个热力入口距热源中心距离的远近,采用近、中、远端热力入口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检测工作量控制在适度的水平,又可以对该室外采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进行基本评估,所以具有可操作性。要求被检测的采暖供热系统必须运行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这样有利于增加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否则当系统中存在管堵、存气、泄水现象时,检测结果就很难反映系统的真实状态。,103,2023/10/13,流量检测设备,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有:(1)速度式,使用该测量方法的仪表有:孔板、喷嘴、文丘里管、转子流量计、叶轮式流量计、电磁式流量计、漩涡流量计。(2)容积式,使用该测量方法的仪表有:椭圆齿轮流量计、腰轮流量计、刮板式流量计、湿式流量计。(3)直接或间接测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街面的流体质量。采用该方法的仪表有:叶轮式质量流量计、温度压力自动补偿流量计等。目前,市面上的流量计产品很多,有些为数字式仪表,可以通过计算机接口传输数据。但这些仪表大都是接触式测量,需要把仪表安装在管道中。对于已经运行的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破坏管道而安装仪表的。因此,孔板、转子流量计等都不可能用于工程测试。现在使用较多的是超声波流量计。,104,2023/10/13,流量检测设备,105,2023/10/13,106,2023/10/13,107,2023/10/13,108,2023/10/13,采暖供热系统补水率,109,2023/10/13,采暖供热系统补水率,采暖供热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检测持续时间内,该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补水量与该采暖供热系统设计循环水量指标的比值,无因次。,110,2023/10/13,检测方法,采暖供热系统补水率 补水率的检测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试点小区应为整个采暖期。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测量。流量计量装置应安装在系统补水管上适宜的位置,且应符合相应产品的使用要求。,111,2023/10/13,检测方法,采暖供热系统补水率应按式3)计算,112,2023/10/13,检测方法,在采暖供热系统尚处于试运行时,由于整个系统内部的空气尚未全部排尽,所以会出现人为排气泄水的现象,然而这部分非正常泄水不属于正常运行补水量,所以应在采暖供热系统正常运行且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补水率的检验,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小于24h,宜为整个采暖期。延长检测持续时间,有利于较全面地评价采暖系统补水率的大小,此外,时间的延长从实际操作上也是可行的,不会给检测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测量,该流量计量装置应安装在系统补水管上适宜的位置,且应符合相应产品的使用要求。在建筑节能的现场检测过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所有的检测仪表均属检测单位所有。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有效,专业检测人员只要保证使用仪器仪表的方法正确即可。在对补水量进行检测时,完全可以使用系统中固有的水表进行检测,但若该水表没有有效标定证书的话,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113,2023/10/13,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114,2023/10/13,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集中热水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的热损失与管网输入总热量(即采暖热源出口处输出的总热量)的比值,115,2023/10/13,检测方法,采暖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的检测应在最冷月进行,且检测持续时间宜取72h。试点小区还应检测整个采暖期采暖供热系统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平均热输送效率。检测期间,采暖供热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且锅炉(或换热器)的热力工况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锅炉或换热器出力的波动不应超过10%;2 锅炉或换热器的供回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应大于10。各个热力(包括锅炉房或热力站)入口的热量应同时测量,其检测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116,2023/10/13,检测方法,室外管网实测热输送效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m,t室外管网实测热输送效率,无因次;Qm,j检测持续时间内在第j个热力入口处测得的热量累积值(MJ);Qm,t检测持续时间内在锅炉房或热力站总管处测得的热量累积值(MJ);j热力入口的序号。,117,2023/10/13,检测设备,热量表定义为:适用于测量在热交换环路中,被称作载热液体的液体所吸收或转换热能的仪器,它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热能积算仪三部分组成。热量表(热能积算仪),既能测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又能测量供冷系统的吸热量。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