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绪论.ppt
2023/10/13,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绪论,讲授:翟越单位:长安大学安全工程系,Changan University,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2023/10/13,第一节 课程介绍,序言,内容提要,第二节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第三节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分析,第四节 建筑安全管理要点,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2023/10/13,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因此建筑安全事故多发,是高危险、事故多的行业之一,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在各行业中是位居道路交通和煤矿之后的第三位,而且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总量又呈上升趋势,造成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序言,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2023/10/13,树立“安全第一”理念 实践证明,谁忽视安全,谁将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法律责任的担负和企业声誉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安全,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工作的基本方针,写入了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序言,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5,2023/10/13,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 建筑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本课程以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着重介绍建筑安全工程的基础知识与理论。2、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安全工程基本概念、建筑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建筑工程安全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筑施工安全要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等。,第一节 课程介绍,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6,2023/10/13,二、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建筑安全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建筑安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能满足将来在实践工作中指导和开展建筑安全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学习与工作的需要。,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7,2023/10/13,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重点内容(1)建筑安全系统工程,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保证要求与保证体系,建筑工程安全检查与评价;(2)建筑安全设计方面,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工程防雷设计,建筑结构安全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3)建筑安全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建筑施工过程安全。(4)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8,2023/10/13,2、本课程的难点内容 主要包括: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建筑施工过程安全技术与措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与法规。,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9,2023/10/13,四、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前,应当先修的主要课程有结构设计原理、安全系统工程、机械安全工程以及电气安全工程等,要求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0,2023/10/13,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课程教材 翟越、李寻昌等.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2、主要参考资料(1)朱建军.建筑安全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刘嘉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年第一版.(3)武明霞.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4)江见鲸.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1.,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1,2023/10/13,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1、施工作业环境差 如大部分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完成,施工场地窄小。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和露天作业量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工程内容都会涉及到高空和露天作业,而这种作业往往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同时露天作业就意味着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一些恶劣的天气环境还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危害。,第二节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2,2023/10/13,2、作业强度高 大多数施工过程仍是手工操作或借助于工具进行手工作业,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长时间劳作,容易使施工人员产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就有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3、复杂多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也较多,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工艺复杂、多变性。经常是多工种、多班组在一个部位施工作业,流动性大,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此时如果在管理中出现防护不严、衔接不当以及管理不好,就有可能产生安全,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3,2023/10/13,二、建筑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 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将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面临更多的挑战。(1)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的多样性使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2)建筑项目逐年增多,施工规模不断增大,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施工难度加大,安全技术措施无法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3)我国现在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竞争过度激烈,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限制行业健康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4,2023/10/13,(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各方主体的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市场行为不规范,不履行法定监管程序,规避政府监管现象增多,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难度;(5)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不相适应,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措施无法得到落实和有效实施;(6)施工队伍迅速扩大,岗位转移,使得行业整体素质下降,占施工现场90%以上的农民工队伍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安全需要等。,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5,2023/10/13,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不够明确 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其他如设备租赁单位、拆装单位等,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缺乏明确规定。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 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挤占安全生产费用,致使在工程投入中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过少,不能保证正常安全生产措施的需要,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6,2023/10/13,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多限于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缺少日常的具体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4、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制度不健全 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理。,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7,2023/10/13,表1.1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事故起数、死亡、重伤人员统计表(数据由于资料的不同而略有差别),项目年度 数量,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8,2023/10/13,图1.1 1997-2007我国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及百亿产值死亡率(数据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19,2023/10/13,一、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事故)35起、死亡144人(其中重大事故2起,死亡2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0.26%,死亡人数下降了1.37%。,第三节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0,2023/10/13,图1.3 2006年、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起数比较,图1.4 2006年、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1,2023/10/13,2007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10个地区 分别是江苏省(死亡103人)、浙江省(死亡66人)、上海市(死亡61人)、广东省(死亡60人)、安徽省(死亡45人)、黑龙江省(死亡45人)、北京市(死亡45人)、云南省(死亡42人)、辽宁省(死亡40人)、贵州省(死亡39人)。,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2,2023/10/13,图1.5 2006年、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起数比较,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3,2023/10/13,图1.6 2006年、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4,2023/10/13,二、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全部伤亡事故情况分析1、事故类别分析 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图1.7 2007年各类型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5,2023/10/13,2、事故部位分析 2007年,在洞口和临边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5.51%;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1.86%;安装、拆卸塔吊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1.86%;模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82%。,图1.8 2007年各类型事故发生部位死亡人数比例图,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6,2023/10/13,3、发生事故的工程类别分析(1)新建工程 发生事故785起,占事故起数的91.39%;死亡91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0.02%。(2)改扩建工程 发生事故56起,占事故起数的6.52%;死亡72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11%。(3)拆除工程 发生事故18起,占事故起数的2.1%;死亡2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87%。,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7,2023/10/13,图1.9 2007年不同工程类别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8,2023/10/13,4、发生事故的工程进度分析(1)施工准备:发生事故20起,占事故起数的2.33%;死亡2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57%。(2)基础施工:发生事故137起,占事故起数的15.95%;死亡16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91%。(3)主体结构:发生事故414起,占事故起数的48.2%;死亡5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9.9%。(4)装饰装修:发生事故264起,占事故起数的30.73%;死亡2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7.96%。(5)拆除阶段:发生事故24起,占事故起数的2.79%;死亡3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66%。,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29,2023/10/13,图1.10 2007年不同工程形象进度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0,2023/10/13,5、发生事故的工程结构类型分析(1)砖混结构:发生事故213起,占事故起数的24.8%;死亡23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3.12%。(2)混凝土结构:发生事故442起,占事故起数的51.46%;死亡522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1.58%。(3)钢结构:发生事故38起,占事故起数的4.42%;死亡5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94%。(4)砖木结构:发生事故1起,占事故起数的0.12%;死亡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1%。(5)钢、混结构:发生事故45起,占事故起数的5.24%;死亡5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04%。(6)其他:发生事故120起,占事故起数的13.97%;死亡15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22%。,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1,2023/10/13,图1.11 2007年不同工程结构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2,2023/10/13,三、主要事故原因分析1、思想认识方面 一些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一些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按照要求将安全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重要议程。2、企业管理方面 部分施工企业甚至一些高资质的施工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安全投入欠帐严重。3、政府监管方面 部分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监管效能出现层层衰减问题。,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3,2023/10/13,4、责任主体安全履责方面 一些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5、建筑市场环境方面 不合理低价中标、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违法分包、转包、资质挂靠等现象依然比较普遍。6、建筑业行业劳动者素质方面 我国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4,2023/10/13,四、事故案例,案例1“2008.1115”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这一事故死亡人数已确认17人,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5,2023/10/13,案例2 昆明在建新机场立交桥垮塌7人死亡34人受伤,2010年1月3日电 1月3日14时20分许,昆明在建新机场立交桥在浇灌过程中垮塌,据昆明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9时30分共计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6,2023/10/13,一、明确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进度、投资的关系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该从根本上清楚认识到,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安全与质量的关系 安全是质量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安全措施保证之下,施工人员才能较好的发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样,工程施工质量越好,其产生的安全效益就越高;可以说质量是“本”,安全是“标”,两者密不可分。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使工程项目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可见,安全与质量是同步的。,第四节 建筑安全管理要点,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7,2023/10/13,2、安全与进度的关系 安全是进度的前提。由于建设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施工工期较长,建设单位总是希望其投入的资金能尽快得到效益,进而对工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导致项目施工长时间的加班加点,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员和设备的疲劳及施工安全条件无法保证,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国家规范标准中的工期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压缩的,但应提出一个有利于安全的合理工期即约定工期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可见,安全与进度是互促的。,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8,2023/10/13,3、安全与投资的关系 个别建设单位的安全资金不到位或随意压价等,承包单位不可能将过多资金投入安全设施中,加上部分分包单位缺乏岗位培训,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低,一旦出现因安全问题产生的工伤事故,不但会给承包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延误投入资金产生效益。可见,安全与投资是应该兼顾的。,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39,2023/10/13,二、明确建筑安全生产主体 建筑安全生产是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活动。一个施工项目的完成,有诸多相关企业单位的参与,相互间建立一个互动、双赢的和谐合作环境是项目顺利进行和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不仅要重视加强建设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对工程建设进行主动预控,提高工程质量,还要加强各个相关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防患于未然。,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0,2023/10/13,(1)勘察单位的勘察文件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材料和重要依据,勘察文件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设计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2)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质量又关系到施工安全操作、安全防护以及作业人员和建设工程的主体结构安全;(3)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一方,对保证施工单位作业人员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4)施工机械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单位是否依法从事相关活动,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安全。,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1,2023/10/13,三、明确建筑安全生产责任 作为建筑业产品的工程产品,与其他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即建筑产品的非标准化、产品生产场所的流动性、产品本身的固定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问题也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2,2023/10/13,1、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多个而不是一个 可以说所有工程参建单位都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这是由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所规定,同时也是由工程产品的特点所决定。这些责任主体在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相同,而且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参与单位均应被列为事故责任单位;,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3,2023/10/13,2、强化对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作为我们国家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应强化对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法律约束力度,因为建筑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基本上都是以建设单位为管制对象的制度设计,建设单位在工程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4,2023/10/13,3、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定位 政府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应定位在对参建各方的行为监督方面,通过对工程实体安全防护情况的检查,来印证参建各方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化的情况,证明各方的安全行为是否合法、是否达到了安全生产条件,对监督检查出的问题要向监管对象提出,并根据检查情况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5,2023/10/13,政府部门和人员的监管责任与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是有差别的,不能在发生事故后,在问责时将二者一视同仁的均等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是一种主动责任,管理部门的责任是一种被动责任。因此应当出台制定监管工作标准,对监管单位和人员的责、权、利和具体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使每一个监管人员对照标准就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履行了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6,2023/10/13,4、安全生产责任有限性 安全生产责任应当是有限的,而不应当是无限的,不能在发生一起事故后,无限的向上追责,搞问责扩大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之后,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所导致的事故,可以免予问责。在法律、法规只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做出规定,而相应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详细规定时,所出现的法律空白,不应由个人对此承担责任;,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7,2023/10/13,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实施 建筑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两个方面。1、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 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计划、实施、控制、协调、监督和管理。微观管理是直接的、具体的,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8,2023/10/13,2、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 主要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组织、法律法规、执法监察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同时也是微观管理的行动指南。宏观的监督与管理模式有法律的手段规范安全管理、经济的手段促进安全管理、文化的手段加强安全管理以及科技的手段支持安全管理。,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9,2023/10/13,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好下列工作:(1)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2)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持续改进;(3)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机、物和环境”安全。,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50,2023/10/13,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