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97亚洲金融危机.ppt

    • 资源ID:6280680       资源大小:712.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97亚洲金融危机.ppt

    97亚洲金融危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泰铢的沦陷与港元的坚守,金融战争大片:97金融风暴,危机前传,介绍199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东南亚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危机来袭,介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致过程。回顾泰国货币泰铢的崩溃和港府应对危机的经历,危机后记,97金融危机的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危机前传,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1.经过二十世纪50.60.70.80年代的高速发展,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苏联解体后,在美国的经济压力下,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放缓,在90年代初由欧共体向经济更加一体化的欧盟发展。2.东亚岛国日本在神话般的经济增长后,1985年被迫在美国签订“广场协定”,日元被迫贬值,经济陷于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萧条。3.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受到中东石油价格提升导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80年代,美国通过政府调整的措施,实施经济复兴计划,经济颓势得以扭转,90年代初经济恢复。,总体来说:9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经济体发展放缓,发展中国家处于民族经济复苏的阶段,二.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方面(亚洲奇迹)1.总体印象 1993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新加坡年仅38岁的新闻部长杨荣文语惊四座:“亚洲将成为世界真正的领袖。”注意,这里并不是说亚洲经济,而是说亚洲。这种讲话无疑是一种挑战。如果时间倒退三十年,年轻气盛的部长说这话一定会引来一片嘘声和口哨,太狂妄了,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然而,三十年来亚洲经济的腾飞确实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经济奇迹,这一年,世界银行不惜巨资,邀请一批批专家学者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研究亚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最后,专家学者们发表了那篇世界著名的东亚奇迹的报告 1970年代,新加坡、南韩、香港、台湾迅速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之机,重点发展旅游、港口、机场、贸易、汽车、电子、金融等行业,很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198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也奋起直追,经济强劲增长,继而成为“亚洲四小虎”。亚洲开创了经济增长“龙”腾“虎”跃的可喜局面龙腾虎跃之后,紧接着,金三角开始起来了。越南、老挝、缅甸经济也开始启动,特别是越南也开始克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泰国经济实际情况(1)实体经济 泰国模式中出口替代战略的单向依赖:出口替代战略在东亚经济发展的早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为东亚地区带来了现代经济.东亚雁形模式造成的垂直分工与竞争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制了外资进入,降低了出口竞争力,遏制了其出口的增长,其出口创汇能力。过度举债扩张生产:各国政府均不愿面对,不能接受经济发展放缓的现实,采用注资政策刺激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手段是通过银行大量贷款。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带给银行大量呆账、坏账;银行不得不大量向国外、国内举债,金融体系运行出现问题,泰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在大举外债基础上,外汇储备少,(2)金融体制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 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 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步伐过快,东亚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本身并没有错,但此时这些国家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政府还实行固定汇率制,政府在资源配置上过度干预,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项目,人为地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不平衡。,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且往往实施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例如,泰国的银行贷款有1/4是消费性贷款,1/4是房地产贷款,这类贷款难以产生收益,银行坏账增加。据世界银行断定,1996年泰国放款机构的不良贷款占其贷款规模的10%,达155亿美元,1997年银行的坏账相当于泰国GDP的9%。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多以短期资本形式流入。1995年流入泰国的6466亿泰铢外资中,直接投资仅占5.5%,商业银行贷款占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铢存款和证券投资占30.7%,所以,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外资抽逃,引发股价下跌,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是不足为怪的。,(3)汇率政策、长期人为高估本币、盯住美元与美元在90年代的波动、调整缓慢,贻误时机,1、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条件下,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仍对汇率变化实行限制,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反应之后。如泰国,长期实行泰铢与美元联系汇率制,14年来,一直保持在25铢左右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当美元贬值时,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也随之贬值,增强了出口竞争力。2、美元占韩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度尼西亚卢比和泰铢名义汇率定价中的权数分别为:0.96、0.75、0.78、0.95、0.91。之所以选择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与贸易计价方式相关联的,麦金农(2000年)曾经提出:“绝大多数东亚国家的商品贸易是以美元计价的。”3、本币升值并非这些国家的主观愿望,但是当美元升值时,它对地方主要货币随之升值,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当美元升值时,泰铢随之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1996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随之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恶化。泰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反应迟缓,日后终铸成大错。,危机前传的铺垫,让国际炒家寻找到攻击对象,危 机 来 袭,危机的时间节点:1997年7月1日,危机爆发的时间和空间过程,第一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由金融体系最脆弱的泰国爆发,泰铢奔溃,进而席卷东盟其他国家并波及东亚日韩,第二阶段: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国际投机者推波助澜加深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局势更不明朗,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至1998年年底 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港府力挺港元,俄罗斯改变经济政策共同击退在亚洲的国际炒家,泰铢沦陷,序幕1.1997年初在总结1996年泰国经济局势:出口趋缓,经济全年负增长2.谣言四起: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发出了美元要提高利息的信号,原来大量流入泰国的美元资产可能抽逃存放到美国。来自美国的犹太人索罗斯年初在泰国造谣,散布泰铢就要贬值的消息,许多新闻媒体开始跟进造势:泰铢将跌得一钱不值,赶紧存美元吧。3.股市,期货市场悄然变动:1996年低,泰国股票市场波澜不惊,成交量也不是很足,但是一些权重股被大资金莫名其妙拉起又打下去。(有点股票知识的人都知道,有人入场了。这是量子基金在现货市场悄悄的建仓。同时,做空泰国指数的期货空单突然放量,持有空单的都是些外资基金,其中量子基金头寸最多。)另外一方面,资金市场上泰铢也莫名其妙的吃紧起来,而美元开始悄悄走高了。,泰国政府对本国微观和宏观经济局势变化的迟反映为后期救市和维持汇率埋下了祸根,泰铢沦陷,总攻 1997年一月,索罗斯、罗宾逊、摩根斯坦利等对冲基金,一方面在现货市场用从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一方面买入泰铢对美元期货合同,一方面在股市抛售蓝筹股,同时融券放空,泰国股市应声大跌,一方面大手笔买入期指空单。反应迟钝,惊慌失措的泰国政府2月14日在现货市场卖出泰铢,买入远期合同,以期能够把利率推低,泰国政府卖出泰铢,推波助澜,使得泰铢对美元加速暴跌(这正中索罗斯下怀,因为索罗斯也在拼命卖泰铢,而且还在借入大量泰铢卖出)2月14日中午,泰铢跌至26.18,这是1986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 1997年2月17日,泰国央行提高短期利率,以稳定泰铢汇率,这是对前几天愚蠢行为的修正,他们终于看到了主要矛盾(汇率稳定)。全国最大的银行盘谷银行将隔夜贷款利率提高了3点,达到23%。,泰铢沦陷,2月18日,泰国央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市场上关于泰铢要贬值的传闻,表示“这绝对不是可采取的政策,也是不可能实施的。”再次声明泰国会将泰铢和美元捆绑在一起的货币政策不会动摇,保持汇率稳定。紧接着,央行再次使出昏招,发出了150亿美元的泰铢远期合同,不少要到1年后才能到期,其中八九成落到了投机者手里,仅仅索罗斯一个人就持有了40亿美元的泰铢远期淡仓合同,占四分之一强4月25日,著名评级机构美国穆迪降低了泰国大城、京都、泰军人三家大银行级别,由A3降低到B1,而两周前由A2降低到A3,泰国银行信誉度急剧下降,使得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很难融资。5月16日泰铢跌至10年新低,26.75对1美元。泰国央行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40亿美金干预汇市,占其总储备的20%。6月19日20日泰国副首相兼财政部长林日光博士向猜瓦利首相提出辞职,泰首相猜瓦立任命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泰军人银行董事总经理他侬博士为新任财政部部长。,泰铢奔溃,1997年泰国政府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泰国汇率制度奔溃,泰铢沦陷。7月23日,国家炒家再次趁机冲击泰铢,泰币狂跌4%,跌至32.107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反应,敦促泰国促使其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税制改革,让陷入困境的金融公司和银行破产,允许外资在泰国商业银行持有超过25%的股份。这等于要求泰国出卖部分经济主权,同时私有化加大失业人口,促使社会动荡8月18日,泰国股市大幅度下挫,狂跌18.91点,收盘至604.34点。9月3日,泰铢继续下跌,跌至37.65。自7月2日,泰国放弃联系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泰铢已经跌去43%.1998年1月5日,泰铢跌破50心理价位,至此,官方价已经从年初的25跌了100%。1月10日,泰铢跌破60泰铢兑1美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跌势让泰国金融业完全奔溃。,泰铢汇率奔溃的原因,金融危机损失,直接损失 1.泰国政府损失了其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政权更迭,1997.1-1998.1泰国更换了两届政府,四任财长。3.金融体系奔溃:泰国第一银行,曼谷商行,泰国军人银行等大批银行倒闭,市场混乱。4.国内市场被迫打开,尤其是金融市场,外资进一步扩展。5.经济衰退,失业加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港府力挺港元,一.1997年之前香港的经济状况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的经济经过两年调整后,于1996年开始从谷底回升。1997年香港经济发展更快,前三季度的增幅分别为5.9%、6.8%、6.0%。由于回归因素的刺激,香港房地产市场也兴旺起来。(说明香港经济有泡沫),但香港经济发展健全。香港的汇率制度采用联系汇率制,是“货币发行局制度”(CurrencyBoardSystem)的一种形式。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核心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行一定数额的本土货币时,必须要有同等价值的外币十足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发行。以香港为例,香港金管局规定1美元兑换7.8港元,相应地,每发行7.8港元,就必须有1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支持。1997年时香港流通中现金加各种存款的总额超过1.7万亿港元,而外汇储备量折合港元低于7000亿,二.危机爆发1998年8月5日香港开市前,国际货币炒家在半天之间,在香港、伦敦外汇市场上沽出近290亿港元。香港金管局利用外汇储备接起了240亿港元沽盘8月6日、7日,对冲基金再次沽出近200亿港元沽盘。香港金管局一方面规劝银行勿向炒家借出港元,使炒家难以获取弹药;另一方面每日公布银行体系的结余总额,让市场充分了解到港元需求状况。股市因之大幅下挫,至8月13日,恒生指数收报6660点,创下五年来新低,人心大乱8月14日是一个星期五,早上一开市,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恒指重磅股汇丰控股有如神助,一路攀升,上午11时收报157元,升6元多。下午股市续升,没有任何回吐,汇丰似有无穷买盘。收市埋单,恒生指数上升584点,收报7244点,升幅8.3。其中汇丰成交占总成交近1/3,上升4.6,报收158元。(收市后,港府方才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出手干预救市,决心击退炒家的进攻,誓死捍卫联汇制),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8月16日国际炒家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8月24日,周一。恒生指数在外围全线暴跌之下,上午回落89点,报7438点。午饭后,港府的“买手”横扫恒指蓝筹重磅汇丰和香港电讯。收市埋单结算,恒指报收7845点,劲升300多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舆论:港府也部署经纪商们散布消息,号称中央政府已经准备了超过1000亿港元的资金来扶持港股)8月25日,周二。金管局突施一招,突然收紧港元供应,挟高利息。隔夜息大幅上升至15厘,试图让依靠短期融资沽空港股期指的炒家无法同港府打持久战。8月26日,周三。恒指收市跌55点,报收7834点,成交93.8亿港元。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在8月24日至9月初的一段时间里,股市和期市呈胶着状态。恒指徘徊在7000至8000点水平。对冲基金普遍预测恒生指数的目标位为5000点。香港传媒亦公布了中国领导人支持香港政府的承诺,但是许多国际对冲基金仍然怀疑这种承诺,之后,中国政府宣布将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1998年9月下旬和10月间老虎基金和他对冲基金亦纷纷平仓离去,随着对冲基金们纷纷平仓离场,恒生指数亦大幅回升,至10月下旬,恒生指数已反弹至约9900水平。香港汇率保卫战结束,,香港金融管理局反击对策,香港在金融危机中损失,经过这次打击,香港10年以后人均GDP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年份 香港人均GDP(美元)1997年 27,0551998年 25,3521999年 24,6002000年 25,1442001年 24,7442002年 24,3402003年 23,4282004年 24,3932005年 26,000 2006年 27,466 而GDP总量也是到2005年才恢复到97年的水平,危 机 后 记,一.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亚洲人民多年来创造的财富纷纷贬值,欧美国家利用亚洲货币贬值、股市狂泻的时机,纷纷兼并亚洲企业,购买不动产,以其1%的代价轻易获取了百分之几百的财产。其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由于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秩序混乱。其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家政权不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导致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于是,泰国的政府被推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府被推翻了,日本桥本龙太郎下台了,俄罗斯一年之内换了六届总理。政治不稳定,破坏了亚洲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此前,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破坏了这种稳定,引发社会波动,差点危及到各国的国家安全。十年来,亚洲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补救导致金融危机的缺陷以及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银行冲销了坏账,重组了资本结构,强化了审慎控制。企业对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重新整理,金融危机前的过度投资被逐一清理。更为审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外汇储备日益上升,取代了以往严重依赖海外短期资金流入的局面。,二.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1.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 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宏观 经济总量平衡。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 一些部门生产能力过剩和出现泡沫经 济,最后造成经济增长放慢,企业和金 融机构经营困难。谨慎开放资本市场,加强外债 和外资的管理。一些危机发生国资本市 场在条件尚未成熟时过早对外开放,外 债规模过大且结构不合理,结果引起股 市、汇市大幅波动,这一教训是十分深 刻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循序渐进。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而其前提又在于泰国不顾条件地过早开放了资本项目。这就警示我们,资本项目开放必须慎重,绝不能急于求成。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如财政稳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正确组合,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企业具有国际竞争 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递、自由利率的形成、强有力的金融监督和内外金融条件的差距的缩小等。,汇率体制的选择必须适合国情,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谨慎推进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坚决摒弃企业的粗放式经营和经济的粗放式增长。努力扩大出口,保持外贸顺 提高金融透明度和监管力,防 范化解金融风险。二.对世界金融的发展启示 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合理的国际金融制度。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课外链接一:索罗斯,乔治索罗斯(英语:George Soros),本名是捷尔吉施瓦茨(Gyoumlrgy Schwartz),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现在他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他以在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中扮演的角色而闻名世界,在美国以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名。2011年7月27日早间乔治索罗斯正式宣布将结束其长达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职业生涯。2013年9月22日,83岁“金融巨鳄”索罗斯与42岁的日裔女子多美子博尔顿结婚。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课外链接二:对冲基金量子基金,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旗下经营的五个对冲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风险基金,主要借款在世界范围内投资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量子基金没有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而是在库拉索离岸注册。它主要采取私募方式筹集资金。索罗斯为之取名量子,是源于索罗斯所赞赏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曾经的辉煌 在欧洲,英国的英镑危机和意大利里拉危机。90年代初为配合欧共体内部的联系汇率,英镑汇率被人为 索罗斯固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引发国际货币投机者的攻击,量子基金率先发难,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英镑而买入德国马克。英格兰银行虽下大力抛出德国马克购入英镑并配合以提高利率的措施,仍不敌量子基金的攻击而退守,英镑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而自由浮动,短短1个月内英镑汇率下挫20%,而量子基金在此英镑危机中获取了数亿美元的暴利。在这之前,意大利里拉亦遭受同样命运,量子基金同样扮演主角 在美洲,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墨西哥在1994年之前的经济良性增长,是建立在过分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的基础之上的。为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比索汇率被高估并与美元挂钩浮动。由量子基金发起的对比索的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从而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则收入不菲 在亚洲,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与1994年的墨西哥一样,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量子基金扮演了狙击者的角色,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退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炒家和量子基金构成国际游资(热钱),课外链接对冲基金的手法,基本原理:主要3个方面,股市、期市和汇市。先在期市做多、汇市买进一国货币,再在股市大量吃进造成跟风,等股市升到外资机构都看空的时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时大量抛售股票和该国造成恐慌性抛售。举例:先向中国政府借人民币,比如借了1000人民币,假设此时1美元=10人民币,然后再用量子基金做空人民币,使人民币不值钱,假设此时1美元等于100人民币,那么原来要还100美元的,现在只要还10美元了,赚了90美元。人民币贬值越厉害就越赚钱。(汇率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

    本文(97亚洲金融危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