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实验经济学导论.ppt

    • 资源ID:6271603       资源大小:644.50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经济学导论.ppt

    实 验 经 济 学 导 论,南开大学经济实验中心秦海英,“目前实验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如此普遍,以至于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实验经济学先行者的时刻就要到了!”宾莫尔经济学为什么要实验,1999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Kahneman教授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研究中,特别侧重研究人在不确定情形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而Smith教授则奠定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类行为倾向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市场机制选择的研究。,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如果从1738年的“彼得保悖论”算起,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是真正进行实验经济学“受控实验”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一般认为1948年张伯伦在课堂上进行供给和需求的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开始,但是将实验方法规范化使其成为经济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应当归功于弗农史密斯。1962年,史密斯将他从1956年起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发表了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成为实验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标志着实验方法在主流经济学中已确立自己的地位,也为以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经济学家投身到实验经济学研究中来。,20世纪80年代,实验经济学文献增长迅速,并且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被列入了经济学文献杂志的分类体系之中,第215号:实验经济学方法。1998年,专门刊登实验经济学论文的期刊Experimental Economics创刊,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实验经济学方法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1.1 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验,1.1.1 实验科学与非实验科学“经济学家在检验经济法则的时候,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容易进行控制其他重要因素。所以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满足于观测。”萨缪尔逊,诺德豪斯经济学原理,第12版实验的作用主要是验证已有的理论或发现新的规律。实验方法并不是哪一门科学所特有的方法,也不是哪一门科学一开始就有的方法,当一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当一门理论无法有效说明实际存在的事实时,实验方法的引入就成为必然。,1.1.2“最后通谍博弈”的启示,博弈规则:现有100元奖金由甲、乙两人分享,由甲先提出分配方案,即提出一个数X(以“元”为单位,0X100)分配给乙,然后由乙决定是否接受该方案,如果乙接受,则按照此方案分配,即甲得(100-X)元,乙得X元;如果乙不接受此方案,则取消奖金,甲乙两人均得0元。,按照经济人假设,只要X0,乙就应该接受。因为如果乙不接受,则两人均得0元,而按照经济人假设,得1元的效用高于得0元的效用,他应采取得1元的行动,即同意甲的方案。而在完全信息假设下,乙的支付及行动为共同知识,所以,其纳什均衡就是(甲提出1,乙接受),其结果是甲得99元,乙得1元。学者们做了许多相关实验,他们的实验分别考虑了公平性、信息与报酬的对称性,局中人对奖金价值的认知等,结论是参与博弈的人不会因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上的差异而产生明显不同的行为,并且奖金总数的多少对结果也无多大的影响。而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美国人作为博弈中甲的角色时愿意分给对方的奖金平均是奖金总额的45%,而南美洲亚马逊的马奇圭葛部落,此数据只有26%。与之相反,巴布亚新几内亚阿乌部落的人则愿意拿出一半以上的奖金给对方,而阿乌人的乙则认为,接受别人的馈赠必须知恩图报,因此对于过于慷慨或过于吝啬的馈赠通常予以拒绝。,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在四川大学所做的录像实验,1.1.3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的启示,(1)现有经济理论的假设是有问题的,如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设都不一定正确。局中人乙拒绝接受较少的X说明了,人们在决策时考虑了除自身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因素。(2)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新的规律(3)通过控制某些条件可以达到分离因素的目的(4)利用标准化的实验可以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在类似的条件下,无论谁进行实验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1.2 实验经济学基本原理,1.2.1 实验经济学VS传统经济学方法,经济学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仅此而已;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业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以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加里贝克尔(Cary S.Becker),对人类行为基本假定的挑战,理性选择是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判断,理性选择理论构成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对理性选择的批评和质疑自该理论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通过对理性选择进行实证检验和设定细致的实验环境,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发现了许多与理性选择理论不一致的反常现象。在此之前,制度学派与西蒙(Simon)等也对理性选择理论展开了批评,但他们主要是从理论分析上展开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则主要从实证上提出了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批评。从对行为人自身特性的假设,到对决策环境的假设,到行为的追求目标,直至到理性选择理论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都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挑战。,“经济人”假设(homo economics)是整个经济学思想体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假设,并被作为全部理论架构的逻辑支撑点和方法论原则。(1)人是有理性的。每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2)利己(self-interested)是人的本性,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通常没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3)交换是从“经济人”的本性驱使下自然而然的发生的。人类的交换倾向是利己本性的外在形式和作用方式。,“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固然使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公理化、体系化和逻辑化成为可能,然而:(1)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以及行为人在信息获取和加工上的认知限制远不能达到经济人假设所设想的完全理性计算程度,因此自利不可能在个体对成本收益的精确计算以及完全理性决策的基础上来实现。“人类理性,较之它作为探索特定的局部需要问题的工具而言,远不足以成为构建和预测全世界系统的一般均衡模型,或者创造一种包罗一切时代的所有变量的宏大总模型的工具。”(Simon,1982)(2)“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只能是一种极端的和个别的情况”(Leibenstein,1987)个体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同样也受到自己“灵活偏好”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信念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经济生活中的大量“反常现象(Anomalies)”和“悖论(Paradox)”正是对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的严峻挑战。,(3)人类在具有自利特征的同时,也同样具有公平、公正、互惠和利他等的特征。大量实验证明了以上因素在行为人决策中所起的重要的影响作用。(4)经济学家Leibenstein认为,由于存在“X低效率”,企业不会达到新古典理论所给出的最大化目标规范。“对企业领导人所做的调查研究证实,古典理论得出的结论不管看上去多么合乎逻辑并前后一致,实际上同真实情况和工业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经济学家并不了解经理们的真实行为,而企业家也几乎不关心经济理论”。,【例示】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Kahneman 与Tversky对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提出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对传统的风险决策理论做出了修正,证明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其实验结果证明,许多都系统地偏离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偏离了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1)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A.30的可能性赢得2000美元B.70的可能性赢得1000美元(2)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A.100的可能性赢得1000美元B.50的可能性赢得2100美元;50的可能性一分钱也拿不到,从期望值来说,B 的期望值(1050 元)大于A的期望值(1000 元)。但是真正面临这样两种选择时,大部分人会选择 A。为了解释这一现象,Daniel Bernoulli 在他的一篇题为“一个风险测度的新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EU)。这个理论指出,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0可能性赢2100 元的效用小于100赢1000元的效用。这个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奠基石。这个理论假定人们都是风险规避的,因此人们选择100赢1000 元是完全理性的。这个理论是经济学的一大进展。基于这个理论有许多经济政策的应用,比如在美国,特别是民主党,非常推崇财富再分配的政策,也就是向富人多征税再分配给穷人,其理论依据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对富人来说增加 l 美元的效用要小于给穷人增加 1 美元带来的效用,所以应该把这 1 美元给穷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但是问题在于,人们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风险规避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问题:,(3)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第一种情形:A.100的可能性赢得1000美元 B.50的可能性赢得2000美元;50的可能性一分钱也拿不到 第二种情形:假设你刚赢了2000美元,你面临两个选择:A.100要损失1000美元 B.50的可能性损失2000美元;50的可能性一分钱也不损失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两个问题是完全等价的:100赢1000元等价于先赢得2000 元,后100损失1000元;50赢 2000 元等价于先赢2000元的情况下,50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不损失。但是人们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风险规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就变成风险偏爱呢?,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阿莱为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2年在巴黎举行了有关决策科学的讨论会。会议期间,阿莱向期望效用理论奠基人之一塞万奇(Savage)及其他与会者提出了类似于上述的决策问题让大家选择。,A:100的机会得到100万美元;B:10的机会得到500万美元,89的机会得到100万美元,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C:11的机会得到100万美元,89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D:10的机会得到500万美元,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经济学家们在第一种情况下大部分都选A;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大部分都选D,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等价的,如果我们选择A和D,那么这一选择意味着:1U(100)0U(0)0.10U(500)0.89U(100)0.01U(0)0.10U(500)0.9U(0)0.11U(100)0.89U(0)由此可得:0.10U(500)0.11U(100)0.01U(0)0.10U(500)0.11U(100)0.01U(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展望理论认为:(1)人们在面临“获得”(gain)的时候是“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的;(2)而在面临损失(lose)的时候是“追求风险”(risk seeking)的。(3)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对结果偏离某一非固定偏好水平(如现状)的方式,而不是用绝对项衡量的结果更加敏感。而且,与偏好水平相比,在同等大小的损失和收益之间,人们常常更讨厌发生损失。Kahneman 与Tversky(1992)估计,在适度规模的损失和收益之间,人们对损失的看重程度是对收益看重程度的两倍。即人们的偏好似乎具有(局部)厌恶损失(lose aversion)的特点。,展望理论的推论,推论1:如果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候所使用的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一般来说,参照点是人们对某事物的期望。比方说这个月你得到3000 元的奖金,对你来说到底是获得还是损失呢?这要看你的期望值,如果你期望的奖金额是2500元,那么相对于2500元这个参照点来说3000 元就是一种获得;假如你期望得到3500元的奖金额,那么相对于3500 元来说3000 元就是一种损失。(应用:你作为CEO,如何激励员工?)假定一家公司面临两个投资决策的选择:投资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投资方案B:50的可能盈利300万,50的可能盈利100万。应用:你作为CEO,如何劝说董事会同意你的投资方案?,推论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A组:假设你得了禽流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突然死亡,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至为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B组:假定你的身体很健康,如果一家制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他们新研制的治疗禽流感的药品,这种药品在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那么,你会要求制药公司付你多少钱,你才肯参加这一实验呢?实际上就是损失规避这个心理在作怪。在第一种情况下,病已经得了,治好病是一种获得,由于人们对获得相对不敏感,所以不愿意用很多钱来换取。而在第二种晴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损失,所以人们对损失所要求的补偿就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1.2.2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1.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 自李嘉图(David Ricardo)之后,经济学方法论就以逻辑抽象及演绎的理性方法作为主流,把演绎的规则视为现实经济活动唯一可靠的范式,而对于其局限性的认识远远不够。(1)在把握现实的市场信号和经济行为人的活动规则与行为特征时,理性逻辑的认识工具是远所不及的。由于行为人的直觉、意志、习俗、本能等是理性逻辑所不可言状、难以描述的,故而逻辑演绎往往不能准确认识和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与行为。(2)演绎法在对一项被拒绝的假设进行归因时面临着很大困难,造成假设被拒绝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所研究的概念定义不好或是操作性不好;可能是检测的效度和信度问题;可能是检测程序不适宜(如样本太小);也可能是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假设本身不正确或不完整。仅仅依靠逻辑演绎不能有效确定究竟是那一个原因或哪几个原因的组合,因而难以保证演绎结论的正确性。(Clarkson Simon,1963),(3)主流经济学对经济模型的评价方法的发展却是相对滞后的。传统的经济理论的评价来自计量经济学的统计验证,然而计量所用的现存“自然”数据存在两大缺陷。传统的经验数据,作为检验依据,首先具有不可重复的缺陷,就是所谓的“历史不会重复”。而对理论预测的证实和证伪都需要大量的检验,现有的数据难以达到在相同的环境和机制下大量重复的要求。传统经验性数据的第二个缺陷就是数据的“整体性”缺陷。作为行为命题或理论结论直接反应的经验数据,因为是一种整体的数据,无法成为区分理论的分类数据,这样就失去了对行为命题和理论预测基本的检验能力,因为这些经验数据中既包含特定理论假说的环境特性,又包括其他众多干扰变量所导致的结论特征。,2.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方法的突破实验经济学就是通过设计适当的实验制度,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微观经济环境,并保持必要的控制,并且保证对有关变量进行测量。实验要能观察和测量经济参与人对信息的反应,以及由此反应得出的结果。实验方法则弥补了传统检验方式的这些缺陷。实验经济学家认为检验经济理论的实验工具至少具有两个优点,那就是重复特性和控制特性(Smith,1982)。重复特性克服了所有观察结论普遍的一次性缺陷。经济学家可以再造实验,独立验证,以克服自然经验数据非复制记录的性质,同时防止各种与之相伴的不可观察因素的变化。控制特性是指实验室条件的可操纵性。实验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参与人只面对与理论相关的环境因素,而不必面对理论问题以外的其它影响因素,这样能够得到有关理论验证所需要的更纯粹的经验数据。,1.2.3 经济学实验的五个步骤,经济学实验的组织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取有趣的和重要的课题,选择实验要检验的理论或模型是什么。第二步是进行实验设计,根据所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减少次要变量的干扰,避免多变量混合作用;在实验中要对实验参与者给予货币的真实激励,并避免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三步是实验前准备,根据所设计的实验确定被实验者,一般的经济学实验大多选择大学生参加。同时选择实验室设备,安排实验步骤。第四步是实验控制,实验控制应以实验设计为原则,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指令的讲解,实验的讲解应该向参与者明示可行的选择及报酬,清晰界定参与人可以利用和交流的信息等。第五步是分析数据以及报告实验结果等,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课题所要验证的命题。,1.3 实验设计1.3.1 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经济学的初学者在开始设计实验之前,总是充满了诸多疑惑,例如,实验条件是需要更接近于真实的市场,还是接近于理论假设?如何诱发出被试者(subject)的真实行为,而不是使他们感觉在做游戏?如何避免实验主持者的语言对被试者的行为产生额外的影响?通过长期的实践,以 smith 为代表的实验经济学家不断总结有关这些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经济学实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Davis,Holt(1992),Friedman 和 Sunder(1994)在有关实验经济学的教科书和实验操作指南中对经济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借鉴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准备进行实验之前,了解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我们建立对实验过程的基本认识,有助于提高进行经济学实验的效果。,1.理论模型与真实世界,实验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受控实验对已有的经济理论进行检验,或通过实验发现经济规律。因此,在实验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验室中所进行的经济实验能否反映现实经济的运行?或者说,在实验室中运行的经济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经济运行?除非你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实验者,否则在通常情况下新手在设计实验时的第一本能往往是追求一种对实验室环境的现实主义设计,他们总期望实验设计与真实的现实环境越接近越好。例如,如果实验者对证券市场感兴趣,他们可能会让一些实验对象扮演投资者,一些扮演场内经纪人,一些做专家,甚至要求所有人在实验中都遵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另一种情况是,操作实验的是一名理论工作者,那么他关注的焦点就是设计的实验能尽可能地反映理论模型的假设。同样以证券市场实验为例,他可能会抛开生活中经纪人、证券专家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而设计出满足自己理论要求的规则,让实验对象的活动能在理论模型的框架内进行,他甚至会要求实验对象显示他们在拍卖中最佳的需求和供给时间。那么上面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呢?是模拟现实还是模拟正式的理论模型?实际上以上想法都有片面性。,设计实验,就是要从实验中得到某种有用的信息,使实验成为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的最好手段,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实验者的目标应该是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它既能揭示所研究的相关问题,又有助于积累有益的经验。通常有效的实验设计所采用的经济系统和现实相比都相当简单,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有关的理论模型还要简单。Plott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验经济学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比较和评估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这种比较和评估并不因简单实验没有完全模拟现实经济而影响其效力,“简单性”正是经济学实验的长处,在实验室中预测能力相对差的理论应该被扬弃或者改进,而那些经受了实验室检验的模型和原理则可以被用于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事实上,要想在实验室里重现现实环境的复杂性是徒劳无益的,因为现实生活就像不规则的碎片,有无限的细节,它是自己最好的模型。不管你在实验室环境里如何努力地想将现实中的所有细节都考虑进去,但最终还是会有很多现实中的细节无法捕捉到,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与现实相符的模型是不存在的,在实验室环境中追求与现实完全相同的细节是绝无可能的。有时甚至在你的实验环境还远没有接近现实前,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实验环境已经变得如此复杂,已很难或不可能分出原因和结果了,这反而违背了实验的初衷。,还有一个实际的困难就是你的预算约束,这也会限制你的许多想法。一般说来,简单性能增加实验的可控性,因此应尽量去发现现实环境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用最简单的实验环境来表现。以资本市场为例,要想发现市场里是否存在着内部信息,假如实验者一开始就采用单个简单可交换的证券,并用一种适当的方法给交易者提供具有基本价值的内部信息,反而会掌握更多的东西。与此同时,在实验中试图复制理论模型中的精确的假设条件也往往是徒劳无益的,一个很现实的困难就是大多数正式的模型不考虑细节部分,实验工作者必须做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对具体的行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理论而言却是非常武断的。举例来说,在一个理性预期模型中,理论上商人的订购活动是基于对市场出清价格的观察之上,那么在实验室中,是在商人订购之前还是订购之后宣布市场出清价格呢?无论选用什么方式实验都无法将正式的理论模型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在真实世界中,大部分的经济现象和过程都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制度因素上,还体现在环境因素上。理论模型是用来分析和解释经济过程的,是对自然经济过程的抽象。一个好的理论往往建立在简单化的假设条件上,抛弃了一些非关键的复杂性,而保持了能影响经济结果的关键性环境和制度要素。下图中“自然经济过程”和“理论领域”两个区域的位置表示理论模型在制度和环境复杂程度上都低于自然经济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区域的形状、大小以及之间的距离都不是特定的。实验研究是在构造实验制度和环境的前提下检验人们的行为,从而得出有关理论和经济过程的数据。那么实验制度和环境应该更接近于真实经济过程,还是接近于理论模型呢?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的研究目的。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实验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理论检验实验(Theory Test),即TT。理论检验实验以检验某个理论为目的,是在理论领域进行的,如图中标记为脚的深色圆点,每个圆点都代表了制度和环境变量特定的组合。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通常会比较两个或者更多的相关圆点。例如,圆点(E1,I1)和圆点(E1,I2)是在相同的环境结构E1 下,比较I1和I2两种不同的制度对经济结果的影响。理论检验可以用于检验同一个理论中不同的两个点,也可以用来界定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的重叠部分以及它们不同的预测能力。,第二,探索新规则实验(Search for Empirical Regularities),简称 SR。并非所有的实验都以一个特定的理论为参照。通过观察可供选择的政策或者改变一些特定理论的参数,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经验规则,这就是探索新规则的实验。尽管对这类实验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但这类实验有助于我们开创新的理论,或者帮助我们理解经常偏离均衡状况的动态调整过程。第三,实地实验(Field Test),即 FT。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在真实自然经济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实验中的变量来自对自然出现过程的直接控制。一个非常著名的实地检验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实验者用竞争性、统一价格拍卖来出售美国国库券。实地检验实验在上图中是用自然经济过程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的。实地检验实验在研究中应用得很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增加环境的现实性是需要成本的,实地检验实验在管理上、计划上通常十分昂贵,而且会因为干扰正常的经济活动而需要付出成本;其次,在实地实验中很多关键的环境变量可能不容易控制,而且这些要素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地点而改变。,在实验室中构造怎样的条件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研究目的。理论检验实验用于在理论领域评价理论的性能。探索新规则实验可以在缺少相关理论的情况下检验预期的行为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构造新的理论。我们还可以在自然经济过程的领域中进行实地检验,观察自然经济过程中的人类行为。从目前来看,理论检验是最常见的实验目的,我们通常会根据理论假设来构造实验条件。在实验设计中,实验经济学家会尽量降低实验条件的复杂性,减少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突出所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理论检验实验中,我们是按照理论对制度和环境的假设来构建实验条件,并不是按照理论模型对人的假设来绑定实验被试者的行为。如果要求实验被试者按照理论模型的假设进行决策,那么就是一种对理论模型的模拟,而不是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在与理论模型一致的制度和环境框架下,真实人类的行为是否符合理论预测的行为结果,从而判断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例示】一个纸笔实验,我们要进行一个卡片游戏,每个同学都会和另一位同学组成一组(由教师指定)。每个人都将拿到两张扑克牌,一张是红色的(红桃或者方块),一张是黑色的(黑桃或者梅花)。牌上的数字或者图案不重要,关键是看颜色。游戏开始后,每个人将一张牌放在自己的胸口(牌面朝里,别让他人看到你出什么牌),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你已经作出决定,但是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什么。你出的牌和小组里另一位同学出的牌一起决定你的收益。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同学出红牌,你将得到 3 元;假如另一位同学出黑牌,你将得到 0 元。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同学出红牌,你将得到 5 元;假如另一位同学出黑牌,你将得到 2 元。总结一下:你的收益 3 元,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红牌;0 元,假如你出红牌,另一位出黑牌。5 元,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红牌;2 元,假如你出黑牌,另一位出黑牌。在你决定好出什么牌之后,把牌放到自己的胸口。接下来,我们会宣布你和谁组成一组。注意,每期你将和不同的人搭配。小组成员之间不允许以任何方式沟通。然后,你们同时公布你们的出牌。并在下面的表格里做好记录。在各轮游戏结束后,我们会按照您表格中记录的收益以人民币予以支付。,在第二阶段游戏中,游戏规则与前者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教师为各位参与者配置了游戏小组后,允许二者在出牌之前进行口头沟通。然后再进行三轮实验。,游戏的意旨:良好的绩效来自于合作!有效的合作来自于沟通!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区域合作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2.价值诱导原则,在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最终都归因于人的偏好的不确定性。在目前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中,已较好地解决了在实验中对偏好的控制,这也成为经济实验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可通过一个货币奖励系统结构和一个产权系统,以真实的货币对应抽象的实验结果的方式来实现对偏好的控制。简单地说,即对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实验者会按照一定规则给被实验者一定的真实货币作为奖励,以此来刺激参试人员,使其具有与真实世界相同的偏好结构。为此,史密斯提出了价值诱导理论。价值诱导理论是指实验主持人可以用适当的报酬手段,诱发实验对象的特定特征,而实验对象本身的特征与此无关。使用报酬手段诱发经济主体的特征应满足以下条件:单调性、凸显性、支配性、隐私性和平行性。,第一,单调性(monotonic)。指实验对象总是偏好较多的奖励媒介,而且不会产生厌腻(satiated)。在实验中利用本国货币做奖励媒介就可以很容易满足这一条件。第二,凸显性(有时也译为显著性,saliency)。指实验对象所得到的奖励取决于他或她对体制规则所定义的行为的理解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即在实验中实验对象的行为与其报酬变动有显著性关系,足以向外界传达信息。例如,付给每个被实验者相同的 20 元实验参加费,这并不取决于实验对象在实验中的行为选择,因此就不满足凸显性。相反,实验对象在市场实验中赚取的利润所换算成的货币收入,则取决于实验对象在实验中的行为,因此满足凸显性。受控经济实验与问卷调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凸显性。在典型的问卷调查中,所要得到的是被调查者的个人特征、过去的行为或者可能的事,有的问卷调查还附加一些假设条件,例如“如果你的年薪超过 10 万元,你将如何投资”之类,并可能列举一些投资方式供选择,但这样取得的数据不是受控实验的数据,原因是它缺乏报酬的凸显性。因为问卷调查的付酬对每一个被调查者一视同仁,他的回答与他的报酬无关,没有刺激他必须真正表达自己偏好的动机,因而他可能出于某种个人原因而随意回答。,第三,支配性(也译为主导性,dominance)。指在一个实验中,参加者与其行为相联系的成本(或收益)是由实验者所定义的货币奖励结构支配的,通过这个规则,实验者可以完全控制参加者的偏好。第四,隐私性(Privacy)。指实验的每个参加者只知道他们自己的支付信息,即支付信息是私人信息,他人的相关信息只能通过观察市场行为来推断,如同真实世界所做出的经济决策一样,在实验中每人获得自己决策的报酬。在实验中,实验对象经常对其他实验对象的报酬很介意,常常将自己的报酬与别人的报酬相比较,因此在某些实验中,要设法使实验对象对其他实验对象的报酬不了解或无法推断,这主要是为了使 z 因素(其他无法观测到的因素)中立化,史密斯称这一行为为“信息隐秘”。实验者不应当去帮助或妨碍实验对象生成所希望的效果,作为实验主持者要避免表明实验的目的,应当使 z 的要素中立化。不过,隐私性并非对任何实验都合适,诸如那些需要完全信息的博弈理论模型的实验。第五,平行性(parallelism)。指在一个实验室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一定可以在另外同样的实验中重现,其设计实验的主要方法也可以在类似实验中应用,更重要的是,结论也能在非实验室环境下的真实世界(条件与实验室的相似)中成立。,在这些条件中,实验的支配性通常是最难实现的,这是因为偏好 V 以及其他因素 z 也许是实验者所无法观测到的。要满足支配性的条件,可以在具有凸显性的报酬 m 增加的同时,让 z 因素中一些显而易见的要素保持不变。若能满足以上这些条件,则实验者就能实现对经济主体特征的控制。有了单调性,实验者就可以利用报酬手段实现自己的动机;有了凸显性,实验者就可以在实验对象与报酬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史密斯认为,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是要保证实验室具备天然的小规模微观经济环境。有了支配性,实验者就可以忽略其他事件的影响,并在实验室中实现所选择的关系;而隐私性则避免了参试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三和第四个条件使经济学家能够控制实验中的微观经济,以验证微观经济行为。如果能满足这四个条件,则对于要让一个真实的经济主体做出真实的经济决定的实验来说是充分的,对于证实经济主体行为所满足条件的理论来说也是充分的,但如果要想将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放在非实验室环境中,就要满足第五个条件。上述五个条件确立了实验经济学统一的研究方法,改变了之前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的状况,从根本上促进了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这些条件既能保证在实验中被实验者的行为尽可能与实验无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与现实的一致性。,3.实验的平行性在价值诱发理论中要求经济学实验具有平行性,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一些经济学家总是质疑从实验室得到的实验结果究竟对实践有无指导作用,他们感觉实验数据似乎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例如,有经验的商人往往习惯于处理大量的资金,而学生尚未接触社会,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这些顽皮的学生也许会、也许不会对实验采取足够认真的态度,所以类似的关于资本市场的实验意义就不大。博姆(1984)在如何促进现场实验方面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如果在一个、两个或三个实验室实验之中,我们能证实给定的一种机制的有效性,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因此肯定在第四个实验中当我们要由它做出一个重要决策时,它一定奏效呢?实际上,人们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的实验存在怀疑,其他领域的实验者也曾经有过相似的困惑,当伽利略用力学原理说明天体运动时,就有人批评说:用吊灯的摆动或斜面上滚动的球的运动就能够说明万里之遥的行星的运动吗?用演绎逻辑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驳斥这种怀疑,仅仅凭着你每天早晨看到太阳升起已经有 20 年了,你也仍然无法推断出它明天是否一定会升起。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确实有信心认为太阳明天仍然会升起,这就是归纳法。,根据归纳推论的一般原理,作为相关的基础条件若无实质性的变化,在新的环境下,行为的规律性不会改变。弗农 史密斯依据上述归纳原理的思想提出了“平行性”的概念,即:“一个关于个人行动以及制度执行的命题,如果在实验室的微观经济中已被验证,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同样状况下,在离开实验室的微观经济中仍然适用。”依据平行性的思想,可以假定实验结果也适用于实验室的外部世界。但有人认为实验室的结果移到实验室之外,条件变了,则未必能成立。例如,有人认为在实验室模拟资本市场中得到的数据是“人为”的,在现实世界中交易者处理的资金数额巨大,而且他们都是专家,这与实验中的条件有很大不同。对这种批评,我们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扩大被试群体,让一些有经验的人参加实验,同时增加有凸显性的报酬等方法来加以改善。事实上,如果真有人对实验持怀疑态度,那他就有这样一种责任,即明确指出外部世界的哪些不同条件将会改变在实验室中所观察到的结果。这样一来,通常专家就会设计和实施新的实验去检验人们所怀疑的东西。,举例来说,过去有学者听到同事在争论实验室资产的市场数据都是人工编造的,在被进一步追问时,同事通常用实验中大量的交易者和现实生活中的冒风险的专业商人进行对比说明了他们所存在的重要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就是在实验中让更多的人参与交易并聘请有经验的(或专门的)商人参与实验,或者增加凸显性报酬。这样做是通过对实验的怀疑来促进建设性研究的开展,而不是陷入毫无结果的争论当中。出于科研的目的,简单和小范围的实验室环境相对于现场环境更加有效,Plott(1982)是这样看的:“提问的艺术在于能将对复杂问题的理解用简单的例子做比喻,根据定义一般的理论和模型适用于所有特殊的案例,因此,一般的理论和模型也应该适用于实验室市场的特殊例子,当模型未能捕捉到在特殊案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时,它们将根据经验被修正或停用。由此,可以得出适当的实验方法。”在同一篇文章中,Plott考察了对实验外部有效性的普遍关注,他的观点是:“即使实验室程序和自然发生的事件相比更为简单,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真实,因为真实的人为真实的利益而参与进去,并且遵循了真实的规则。因此实验室程序也是准确的,因为参与者的兴趣是真实的。”,(二)对实验新手的一些建议以上的价值诱发理论对初次做经济学实验的人来说应该会有不少启发,下面是对实验新手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是关于经济实验的具体实施方面的:1.为了能在实验室里创造受控的经济实验,最好支付实验对象现金来激励他们(等级制对于学生群体也同样适用)。大多数的报酬应该与实验对象在实验中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平均收益应该超过实验对象的平均机会成本,这样的一种报酬支付方式增加了单调性和凸显性。2.应寻找一些这样的实验对象:他们的机会成本很低,但是学习曲线却很陡峭,这样便能以低廉的成本取得支配性和凸显性,通常在校的大学生就是不错的实验对象群体。,3.应创造一个尽可能简单的经济环境,这样你可以将焦点放在你要研究的问题上。实验的简单性反而有助于促进凸显性,同时你在解释自己的结论时能降低含糊性。为准确和清晰起见,必须小心地检查有关的实验指令或实验讲解,在排练或测验之中要再检查一下实验对象对此的理解能力。4.为增加支配性,应避免在实验指令中使用有导向性的语言。例如,在囚徒困境的实验中,将参试者的选择分为 A 和 B 要好于分为背叛和忠诚。采用中性语言给实验对象分派角色,设为买者和卖者或选手 A 和选手 B 要好于将角色分为独裁者和奴隶或对抗者。5.如果在实验中支配性成为问题,而你的预算又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增加一定比例的报酬,结果的系统改变表明了在低水平报酬下未能达到的支配性。,6.为了保证研究是可行和正确的,你必须对自己的实验目标和实验对象的行为以及报酬情况保密。实验对象对所谓好、坏要素似乎有天生的敏感性偏好,当隐私没有被很好地保护时将危及实验的支配性。7.千万不要欺骗实验对象或对他们撒谎。的确在有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会基于欺骗性实施一些有趣的实验。然而,实验经济学家要求完全的可信度,因为如果实验对象对宣称的行为和报酬的联系表示怀疑或者实验对象因担心可能的骗局而设置障碍,那么凸显性和支配性就会丧失。欺骗损害了你自己和其他实验者的可信度,并因此而降低实施实验控制的可能。当然,这些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早期的试验性实验中使用不付报酬的实验对象反而有利。稍后将会对撰写实验指令的艺术、在什么情形下应恰当地保护隐私等做进一步的介绍。只有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经济学导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