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实习生上岗前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 资源ID:6269341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1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习生上岗前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主要内容,1、医院感染基本知识2、医院感染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4、医疗废物管理 5、职业安全防护,一、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新上岗工作人员及进修生、实习生岗前培训时间至少3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医院感染的现状,在美国:每年医院感染病例大约200万例,由于感染直接或间接导致10万人死亡,医院感染引起的治疗费用每年超过45亿美元。在英国:医院感染引起的治疗费用每年则超过10亿英磅。平均每例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30天,花费增加近4万美 在德国:每年医院感染的花费5-10亿马克。,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91年11月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55人发病,23人死亡。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人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结合分枝杆菌感染。,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近期,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2005年安徽宿州眼部手术感染:10人白内障术后感染,9人单眼眼球被摘除。2008年9月西安交大一附院8名新生儿死亡。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2009年山西太原20名患者血透感染丙肝。2010年1月广东汕头市谷饶中心卫生院19例剖腹产术后感染。,医院感染的危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减低病床周转率,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摘),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医院感染基本概念,散发: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流行: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暴发:在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流行趋势: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摘),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一周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其中同种同源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同一感染来源(同种医疗护理操作,使用相同批号的一次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制品,使用同一种消毒灭菌方法的物品,经同一医生或护士治疗的患者,耐药表型相同或相近的同种微生物感染怀疑统一来源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摘),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特征,医院感染的特征:1、地点:医院。2、顺序:感染潜伏期发病 3、对象: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住院病人、陪住者、探视 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范畴,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1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h后的感染。病人发生的感染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在原有医院内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 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的迁徙病灶)。,医院感染的范畴,在已知病原体的原有感染部位又分离到新的病原体(除外污染菌或混合感染),属另一次医院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不属医院感染的范畴,如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症状、体征者。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感染(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诊断的几点说明,住院获得,出院发病常见于:住院期间常见病毒感染,出院时处于窗口期,出院后相应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或培养出病原体无植入物发生手术后30天内的手术切口感染有植入物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切口、器官或腔隙感染泌尿道插管7天之内肺炎72小时之内静脉炎48小时之内经产道分娩,外阴侧切或缝合伤口于产后2周内感染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1周内发生的急性盆腔炎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分娩后1周内发生的子宫内膜炎,医院感染诊断的几点说明,潜伏期:传染病要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48小时)输液反应与医院感染鉴别:出现输液反应。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为热原反应,不属医院感染。如10小时后高热不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或血培养阳性,应考虑医院感染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肺炎败血症,属新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诊断的几点说明,迁徙灶不属医院感染:败血症后在远隔器官或组织形成病灶,如肝、肾、盆腔等部位出现激发脓肿潜在性感染激活:人体首次感染疱疹病毒、结核等,一般不发病,细菌或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免疫功能地下或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如创伤、放射治疗、使用激素等,病原体重新活动起来,引起机体组织损伤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不属医院感染:如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阴道炎等,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线索,病室医生、护士报告三测单微生物、生化检测与影像学报告抗微生物治疗侵袭性操作的应用查阅住院病历及询问病人回顾性病历调查,及时发现诊断医院感染的意义,治疗医院感染的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基本条件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关键,医院感染的原因,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预防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即来自于其他住院病人、医务人员、陪护、医院环境、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等引起。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不可预防性感染):病原体来自自身部位如皮肤、鼻、口腔、胃肠道、阴道的细菌感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呈散发,就目前水平还难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感染源:指病原体生存、繁殖、储存并排出的场所或有机体。具备三个环节按病原体来源,分为:生物性感染源、非生物性感染源、自身感染源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包括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接收各种免疫抑制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接收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住院时间长者手术时间长者,我院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现状,感染部位 08年 09年 2010年(感染例数/感染部位构成百分比)呼吸道 38(52.8)86(55)131(56)泌尿道 9(12.5)15(9)18(8)手术切口 9(12.5)12(7)27(12)胃肠道 7(9.7)23(13)27(12)皮肤软组织 3(4.2)29(17)19(8)血液 0 0 0口腔 4(5.6)5(3)6(3)生殖道 2(2.8)2(1)其他 7(3)合计 72 172 235,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或潜伏的)肺部感染经报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国外为0.5%5.0%,国内0.97%3.8%.在我国医院总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6%42%,居医院感染的首位。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免疫机能受损、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逆行感染、雾化器带菌、环境和空气污染、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呼吸道分泌物的沉积、空调系统污染。,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加强病房管理促进病人排痰做好有关器具的消毒加强患者手术前后宣教认真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之后必须洗手。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吸入,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口离肛门近而易被细菌污染,尤其在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后较易发生。尿流不畅或尿液反流:尿流不畅是尿路感染最重要的易感因素,尿流不畅时,上行的细菌不能被及时冲刷出尿道,易在局部停留、生长和繁殖而发生感染。,尿路感染易感因素,使用尿道插入性器械:如停留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大术等可引起尿道粘膜损伤并可将前尿道口的细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感染。集体抵抗力低下: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卧床的重症慢性疾病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道口或盆腔炎症:妇科炎症、细菌性前列腺炎均可引起尿路感染。,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措施(WHO,2002),证明有效 证明无效 限制导管持续时间 全身预防抗生素的应用 采用无菌技术插管 灭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 维持无菌密闭引流 冲洗膀胱 引流袋中加入抗生素 尿管外表涂抗生素 每天应用抗菌剂清洗会阴,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人因素:高龄营养不良肥胖吸烟其他部位感染灶免疫底下低氧血症已有细菌定植,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处理术前住院时间过长术前未淋浴手术野皮肤状况差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有指征者未预防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情况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外科洗手不合格消毒液使用不当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植入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在死腔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管,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空气 5%器械 10%医护人员 35%(手、衣物、皮屑)病人 50%,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措施(预防飞沫、空气、接触传染的措施)空气质量监测无菌物品和无菌原则规范合格的外科洗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前积极治疗源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采用正确的事前皮肤准备方法手术组人员准备术前正确预防用抗菌药物,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注意术中保暖手术技巧污染物品的处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后切口缝合后覆盖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每次换药后洗手。做好术后护理,强调正确的咳嗽方法和引流管的处理,医院感染面临的挑战,感染源方面:传统的传染病卷土重来,如结核病、血吸虫、梅毒、肝炎等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1973年以来新发现传染病近30种。真菌感染增加频发、难治的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耐药菌增加的原因医院感染特殊的易感人群口腔诊疗造成感染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院感染主要相关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1-2消毒管理办法2002-3-28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2004-4-1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4-6,医院感染主要相关法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8-19;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3-3 消毒供应室审核验收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7-6 供应室三个规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 2009-4-1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09-4-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布局设施合理人员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院感管理医务人员职责,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诊断报告:(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留取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及时填表报告。(2)发现感染流行,应及时通知院感科,并协助调查。(3)若为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止法报告。参加医院感染的各项培训。掌握防护知识,正确进行临床操作,预防锐器伤,清洁、消毒、灭菌,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消除物品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灭菌: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菌,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消毒灭菌|(焚烧法、烧灼法、热空气消毒灭菌 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湿热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紫外线消毒法:方法、注意事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自然净化 机械除菌,消毒灭菌的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分类: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和真菌孢子。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不能杀灭芽胞。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或芽胞。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常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剂的监测,无 菌 技 术,污染物品:在未经处理或消毒灭菌后又被污染的物品。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相对无菌区:无菌物品自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就为相对无菌物品,不可再放回。无菌巾边缘向内3cm为相对无菌区。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有被污染的区域。,无 菌 技 术,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及传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无菌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违反操作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危害。因此,必须加强无菌观念,准确熟练地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环境清洁工作人员物品管理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取无菌物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一次性灭菌产品包装符合要求,使用前应检查:包装袋密封是否严密有无破损、灭菌产品名称、有效期、灭菌日期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用物取出后暂不使用的,应用无菌巾包好,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注射治疗时,应用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 2小时;用无菌容器盛装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棉签开启后24小时有效。干式无菌持物钳和筒每4h更换一次,污染随时更换。安尔碘开启后有效期7天。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1个月有效。,消毒隔离措施,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 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每日用消毒液抹治疗桌2次,拖地2次,并有专用抹布、拖把。,消毒隔离措施,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 h,按要求登记。空气消毒器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处理程序:一般器械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保湿存放于污染器械回收箱;管道类器械用清水冲洗后用多酶浸泡10分钟保湿存放于污染器械回收箱;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器械应做好标识存放于专用容器内。,消毒隔离措施,氧气湿化瓶及氧气装置、呼吸机管道、吸氧面罩、湿化器、重复使用的雾化器、电动吸引器的吸引管、储液瓶的用后处理:用清水冲净后存放于专用箱内待供应室人员回收处理后干燥保存。湿化瓶内灭菌水必须每日更换。,消毒隔离措施,血压计和听诊器的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更换清洗一次,若被污染时在清洁的基础上用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每日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拭消毒一次,听筒部分一用一消毒(酒精擦拭)。隔离患者按隔离类别专病专用。体温表每次用后75%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每周日大消毒一次,传染病人使用专用体温计。,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环境类别 范 围 标 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一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二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5 早产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三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500 10 10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四类 传染科病房 15 15 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生物,比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9-12-01实施,2009年患者10项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自读,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不得少于1小时 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重点之一,美国一项著名研究证实,多数医院感染是通过手传播的,其中1/3的医院感染完全能通过手部卫生预防。洗手是控制院感措施中,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潮湿的手比干燥的手更容易传播疾病,特别是皮肤受损伤的手比皮肤正常的手携带更多的致病菌,因为皮肤受损伤改变了常驻菌和暂驻菌的寄居环境、受损的皮肤其保护屏障被破坏容易导致感染,另外受损的皮肤增加了获得和容纳潜在致病菌的可能性。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已被多项研究确定,为直接接触,即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污染不同物体表面或把致病菌从一个病人传染到另一个病人;间接接触,即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物品,然后病人再接触这个物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手部细菌现状,手部卫生就是防止感染扩散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使你在做你认为比较“干净”的医护活动,你的手也可能污染1001000个菌落,如以下:搀扶病人测量病人的脉搏、血压和体温接触病人的手、肩膀或腹股沟接触病人的床单、衣服、床栏、床头柜或输液泵。实验:一位护士的手培养24小时后的结果,术语和定义,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术语和定义,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术语和定义,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手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手卫生设施:宜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原则,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前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洗手然后再卫生手消毒的情况,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务人员手消毒应遵循的方法,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按照洗手方法: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外科手消毒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速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梁、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洗手或手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洗手液清洁双手。用后的清洁用具,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Hand washing,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拇指手指之间指尖手腕关节有皱的地方,洗手被忽略的部位,较容易被忽略部位:,洗手被忽略部位,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指尖、指缝、掌心,指 甲 要 求,必须剪短指甲,以便彻底清 洁甲下并且避免撕破手套。指甲和指甲周围必须没有炎症。指甲不是剪得越短越好,指甲 有保护作用,长度以指甲末端 与皮肤平齐为宜。留指甲不超过1MM,强 调,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是,带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体污染。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手套的使用不能替代对手的卫生要求,在使用手套过后仍需注意手卫生。,做自己的“手”护神 感染控制“手”当其冲 不要让您的手 成为细菌传播的载体,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和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护理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腺)、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基本特点: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基本特点: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术语和定义,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术语和定义,个人防护: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上海的防护用品。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务人员在又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u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术语和定义,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防护面罩: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气体感染性物质,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是否选择隔离衣和选择其型号。,术语和定义,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专职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术语和定义,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术语和定义,污染区:进行呼吸扫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术语和定义,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地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滑。应正确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应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如手套有破损或存在未能察觉的微渗漏,双手有可能被血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做试验,取皮肤样本,脱手套后手细菌菌落数鼻戴手套前高很多戴手套出汗,温暖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帽子的使用,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隔离原则,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防护,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预防: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防护,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挤出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院,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却真家伙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此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防护,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应减少转运,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使用。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更换。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概念及分类,目的: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 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 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被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一次性用品说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锐器管理,所有使用过的尖锐器械都是潜在的传染源,错误地使用与错误地丢弃,都可能造成对自己与他人的伤害所有一次性使用的锐器使用后必须立即弃置于锐器箱内。锐器容器装到标准线以内,即四分之三时,必须严密封口任何一个使用锐器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安全地使用,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必须使用双层黄色胶袋盛装,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性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剂。,强 调,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强 调,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强 调,禁止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职业安全防护,资料背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HIV、HBV、HCV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危险的工作人员达560万人。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术过程中几乎手术医生都有被针刺伤的痕迹,手套上都留有针眼。外科医生及妇产科医生中乙肝病毒携带者高于社会人群,牙医乙肝病毒携带者高于社会人群20-30倍。,资料背景,2000年3月,据我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80万人。而护士是针刺伤害的主要群体,在针刺伤中约1/3是护士。通过对南昌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回顾性调查(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医护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率为72.8%,其中医生损伤率为64.8%,护士损伤率为79.36%。事实上,这种在医疗工

    注意事项

    本文(实习生上岗前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