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ppt

    • 资源ID:6263417       资源大小:12.97MB        全文页数:3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ppt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和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疾病控制全科型培训技术指导组张义成枣庄cdc慢病群:227299234Email:Tel:,主要内容,概述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减盐防控高血压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概述,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概念,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项目。,概述,基本公卫卫生服务均等化 是指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人均25元,建档自愿和引导,重点人群,建档率)。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对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概述,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规范所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概述,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鉴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变化和财政承受能力提高等因素不断调整,卫生部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范进行修订。,概述,新医改主要内容 2009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医改政策,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主要框架是:体系建设:提出建立“四梁八柱”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指的是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体系建立、网底、厂医、校医、基层卫生工作者、重建还是恢复?),概述,五项改革:一 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90%以上。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以上。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概述,医改增加的8500亿投入当中,中央和地方的比例为4:6。过去三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为27:73,相比之下,显然未来三年中央政府投入的比重在明显加大。增加的8500亿投入,有三分之二是用于需方,三分之一用于供方。投入供方的钱,其着力点也主要是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使供方能够更好地向需方提供服务。,根据医改实施方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安排。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元,年不低于元。,概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2011年版)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与2009年版比较,扩大覆盖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等三个方面:一是将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由0-3岁扩大到0-6岁二是新增管理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600万人,将排查发现的约300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三是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四是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频次五是增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卫生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14,概述,山东省在国家基础上增加:减盐防控高血压辖区常住1550岁妇女系统管理率冠心病患者系统管理率脑卒中患者系统管理残疾人康复指导率,“规范”的作用,“规范”能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有效性疾病控制的“三早策略”的落实“规范”能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客观规律-科学性疾病谱与疾病特点的改变;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人为本的全过程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协作密切的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系构架;,有效性,促进疾病控制“三早”策略的落实做好守门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居民个体的健康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行为干预,对居民生活、工作外部环境的干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控制传染源等,科学性-疾病谱与疾病特点改变,科学性-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模式(1),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向居民(患者)提供一对一责任式、主动、连续、综合、协调、可及、规范的卫生服务。,科学性-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病因复杂 VS 综合性、协调性非急性 VS 主动性、可及性长期性 VS 连续性、规范化,22,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疾病,居民健康管理儿童孕产妇妇女中老年居民,目的预防危险因素发生消除/控制危险因素常见疾病早期筛查,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科学性-以人为本,提供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服务,早诊断,科学性-合理分工、密切协作(1),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科学性-合理分工、密切协作(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疾病筛查,疾病确诊,防治规划制订,病例随访管理,确定治疗方案,技术指导,用药和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干预,疑难病症诊治,监督落实,发现并发症,转诊前处理等,危重患者救治等,考核评价等,概述,下一步规划: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二五”期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卫生服务经费,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到2015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媒体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概述,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餐饮、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控、重大地方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对居民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卫生服务。,概述,专业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农村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严格开展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益。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安排。(资金不能混为一谈),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释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它是居民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健康保护)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健康档案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居民个人和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四个要素,目的和意义,8教学科研,多重需要,4全科医学实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通过健康档案收集居民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和连续性卫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掌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并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卫生服务。,决策管理部门 通过卫生服务获得居民健康信息,并及时进行健康评估,为决策管理部门完善社区健康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健康档案中反映出来的居民健康状况、危险因素,以及由其分析出来的卫生需求,是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服务计划,进行卫生服务效果、效益评价的依据。,2009年10月以前,许多地方在建居民健康档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大多数地方的健康档案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因此,无法满足居民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卫生服务需求。,现状,现状,以疾病为核心内容不完整,信息不连续档案内容、形式和信息收集缺乏标准不同的系统独立运行,重复采集信息,浪费资源信息采集和利用方式单一,居民建档积极性不高信息利用不充分死档管理:多数单位都是档案建立起来就存在档案柜里,或录入计算机后就没有去管理,目前健康档案管理的不足:,健康档案,个 人,家 庭,社 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以家庭为单位,记录其家庭成员和家庭整体在医疗保健活动中产生的有关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动态、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等的资料信息,以社区为范围,通过入户居民卫生调查、现场调查和现有资料搜集等方法,收集、记录和反映社区主要卫生特征、环境特征以及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社区卫生诊断,个人健康档案,以问题为导向记录,以预防为导向记录,病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程流程表、化验及检查的项目及结果、转会诊记录等,周期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儿童生长与发育评价、病人教育、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个人健康档案内涵,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针对全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并非只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建档。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我们需要重点管理的人群。,确定需要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服务对象首次就诊者: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重点管理人群:按有关管理要求规定建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原则,自愿与引导相结合 体现健康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特点,健康档案的建立,1.通过日常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多元化 信息采集方式,档案建立主体,门诊科室住院部家庭病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患者就诊 入户服务疾病筛查 健康体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档案的保管,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其规模、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情况而定,原则上由分管居住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保管乡镇卫生院可以设立档案室/处(可与挂号室合并),由挂号人员兼管为了便于使用,也可存放在门诊室,由医生和护士保管,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对一般复诊填写接诊记录和/或其它应记录的项目,并补充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中的长期性健康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接诊完毕,由接诊医生将居民健康档案汇总、归档。,对重点管理人群,由责任医生填写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的接诊记录或相应的随访表,并补充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中的长期性健康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接诊完毕,由责任医生将居民健康档案汇总、归档。,卫生院等,入户服务,服 务 地 点,日 常 复 诊 或 随 访 者,服 务 对象,档 案 更 新,年度复诊或周期性健康检查,一 般 人 群 入 户 服 务,社区重点管理人群随访,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更新,对年检者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应根据年检表的内容,为就诊者进行检查,并填写新一年度的健康管理年检表,同时,根据情况补充或更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的长期性健康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接诊完毕,由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将居民健康档案汇总、归档。,健康档案的使用,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农村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相结合。,卫生院等,入户服务,服 务 地 点,日 常 复 诊 或 随 访 者,服 务 对象,档 案 调 用,年度复诊或周期性健康检查,出示居民身份证,导诊人员到健康档案室调取健康档案并转交给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到健康档案室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一 般 人 群 入 户 服 务,社区重点管理人群随访,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调用,确定建档对象,询问分类,建立健康档案,归档保管,调用、更新,具体流程,发放居民联系卡,基本程序,服务流程,确定建档对象流程图,服务流程,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兼)职人员维护。(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八)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强调的几个问题,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应是居民建档以后的所有健康问题,档案不应成为死档,当居民因健康问题就诊时,医务人员应审阅居民的健康档案,结合目前健康状况,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所有服务记录均应存放在该居民的档案中。,个人基本信息表:一人一生只需填写一次,但如果居民的个人信息发生变化时,可以作出相应的修改。本次建档除06岁儿童不需填写该表外,其他人群均需填写此表。,“职业”:职业分类中没有学生、学龄前儿童、离退休,如对象是学生、学龄前儿童请直接填写注明;离退休人员填写离退休前的最后职业。“外伤”,主要指的是对本人身体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外伤经历,如骨折等,而一些轻微的外伤,仅需一般处理的则无需填写;“手术”:主要指的是曾经接受过的手术治疗。一般的破口处理、缝合可以不用填写;,遗传病史:主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哮喘病、血友病、先天性肌强直、软骨营养不良、遗传性神经性耳聋、多指(趾)、神经纤维瘤、地中海型贫血、白化症、先天性肌弛缓、先天性聋哑、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慢性肾炎、脂肪瘤、蚕豆症、红绿色盲、血友病、贝克氏肌肉萎缩症、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原发性癫痫、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先天畸形:常见的畸形包括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腹裂、多指(趾)畸形、蹼状指(趾)、不通肛、食管闭锁、蹼状指(趾)、不通肛、食管闭锁、唇腭裂、多孔乳腺、异位乳腺、双肾盂双输尿管等,健康体检表每年均应填写一次本体检表收集的“一般状况”表述的是个体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的体征,直接反映个体的基本健康状况表中收集的“生活方式”是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行为和习惯,不通过干预很难改变而处于特殊阶段的人群,其个体的一般体征、生活方式等在度过特殊阶段之后都将发生改变,因此,0-36个月儿童、孕产妇无需填写此表,待其度过特殊阶段补填该表。,表格填写需要说明的问题:症状:询问的是居民近2周以来的症状体征。体质指数(BMI):是评价体重是否超标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评价标准:BMI18.5,体重过低;18.5BMI23.9,体重正常;24BMI27.9,超重;BMI28,肥胖。腰臀比(WHR):是评价向心性或中心性肥胖的指标,计算方法:腰围/臀围,男性0.90、女性0.85,为向心性肥胖。,体育锻炼:指的是有意识地为强体健身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因工作或其它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活动,如农民日常的劳动。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对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合理营养是通过平衡膳食来体现,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膳食,所提供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不仅要全面,而且膳食的供给与人体的需要之间保持平衡,同时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相互配合而不失调。慢性病的诸多危险因素都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在询问居民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并现场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达到在生活中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饮酒情况:不同的饮酒量可能造成不同的后果,对“经常”和“每天”饮酒者应尽量询问其平均日饮酒量;对“偶尔”饮酒者无需填写日饮酒量。职业暴露:指的是由于职业因素造成的化学品、毒物或射线接触情况,如农民使用的农药、放射科的医生接触的X线等。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穿放射防护服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下列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脊髓神经疾病:脊髓创伤、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等。脑部神经疾病:脑水肿、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浓肿、脑结水、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偏头痛、颅内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疝、颅脑外伤、脑性瘫痪、帕金森氏综合性、脱髓鞘疾病、神经梅毒、脑萎缩、珠网膜微细血管破裂等。,肌肉神经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先进性肌营养不良、面肌痉挛等。意识障碍:晕厥等。感觉障碍:头痛、眩晕。运动障碍:惊厥、瘫痪、不自主运动、震颤(共齐失调、舞蹈病)、疏忽、失语、失用、失认、失读、失算、失写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大小便失禁。,住院治疗情况:指的是最近1年内的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指的是最近1年内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的主要用药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用药,应填写药品的化学名称而不是商品名。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感冒药等无需填写。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主要填写最近1年内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健康评价:此环节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医务人员要根据“健康体检表”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明确指出居民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对相关健康问题给居民明确的解决办法,积极的开展健康教育,对需要纳入管理的患者要立即填写相关管理表格并告知患者随访的时间,对不能处理的健康问题,要及时转诊。对居民存在的危险因素不能简单的告知,应该提出明确的改善措施,如戒烟,应首先对烟民的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戒烟方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需要填写的表格,出生时即纳入管理的新生儿,按照随访要求完成所有访视记录表。在除新生儿以外时期纳入管理的(包括1岁以内,12岁,36岁的儿童),除填写各年龄段需填写的访视记录或健康检查记录外,还需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中“新生儿窒息”以前的内容。待该儿童发育到6岁后的适当阶段,方进行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的填写,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此卡记录了居民的一些主要健康问题和基本的信息,医务人员有责任告知居民此卡应随身携带。,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编制;第三段为2位数字,表示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确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制;第四段为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在填写健康档案的其他表格时,必须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编号,但只需填写后7位编码。,健康档案编码规则,-,采用17位编码制(比2009年增加了一位)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检查。,打*为选做项,打*为选做项,查体有选择性,脏器功能,辅助检查,有选择性,指曾经出现或一直存在,并影响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的疾病。可以多选。,住院治疗情况 主要用药情况 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 健康评价健康指导,1本表供居民由于急性或短期健康问题接受咨询或医疗卫生服务时使用,应以能够如实反映居民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为目的、根据居民接受服务的具体情况填写。2就诊者的主观资料:包括主诉、咨询问题和卫生服务要求等。3就诊者的客观资料:包括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结果。4评估:根据就诊者的主、客观资料作出的初步印象、疾病诊断或健康问题评估。5处置计划:指在评估基础上制定的处置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病人指导计划等。,本表供居民接受会诊服务时使用。会诊原因:责任医生填写患者需会诊的主要情况。会诊意见:责任医生填写会诊医生的主要处置、指导意见。会诊医生及其所在医疗机构:填写会诊医生所在医疗机构名称并签署会诊医生姓名。来自同一医疗机构的会诊医生可以只填写一次机构名称,然后在同一行依次签署姓名。,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回转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主要检查结果:填写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结果。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康复建议:填写经治医生对患者转出后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康复提出的指导建议。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及转诊记录粘贴服务对象在健康体检、就诊、会诊时所做的各种化验及检查的报告单据,都应该粘贴留存归档。可以有序地粘贴在相应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的后面。双向转诊(转出)单存根与双向转诊(回转)单可另页粘贴,附在相应位置上与本人健康档案一并归档。,1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为正反两面,根据居民信息如实填写,应与健康档案对应项目的填写内容一致。2过敏史:过敏主要指青霉素、磺胺、链霉素过敏,如有其他药物或食物等其他物质(如花粉、酒精、油漆等)过敏,请写明过敏物质名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doc,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表(1)与户主关系:填写家庭成员与户主的关系。用编码填写。(2)性别:与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相同。(3)文化程度:与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相同。(4)职业:与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相同。(5)婚姻:与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相同。,(1)主要健康问题目录填写诊断明确的疾病,也可以是某种症状、体征及异常的化验结果;可以是生物因素所致的问题,也可以是社会、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药物过敏、遗传问题、行为危险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离异、丧偶、失去亲人等)、传染病、慢性病、持续性异常的化验结果、残疾等。(2)问题名称及编码:可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填写。,(1)户属性:包括一般农户、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军烈属,可多选。(2)居住面积:按建筑面积填写。(3)房屋类型:根据房屋的梁、柱、墙及各种构架等主要承重构件所用的建筑材料划分。(4)厨房:包括使用方式和排风设施两项。(5)饮水:指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可多选。(6)燃料:指主要使用的燃料,包括液化气、煤、天然气、沼气、柴火等。,(7)厕所:分为卫生厕所或非卫生厕所,根据家庭使用情况选项。(8)禽畜栏:单设指独立设置在非日常生活区房屋内;室内指设置在住户日常生活区房屋内;室外指设置在非日常生活区房屋外。(9)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自行处理指垃圾随意丢弃于室外。垃圾箱指将垃圾丢弃于固定垃圾箱。(10)家用电器:可多选。(11)交通工具:可多选。,设计要科学、合理,记录格式要简洁、明了,文句描述要条理清晰,善于使用关键词、关键句是保管简便,查找方便,能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资料,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是把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每次患病的资料可以累加,从而保持了资料的连续性。有别于以疾病为导向的记录方式,各种资料必须齐全 所记录的内容必须完整,按医学科学通用规范记录图表、文字、计量单位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准确无误健康问题名称符合疾病分类标准健康问题描述符合医学规范,如实地记载调查不太明晰的情况不因某种需要而任意改动 医学效力还具有法律效力,基本要求,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考核指标(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三)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四)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服务记录。考核方法(山东):现场查看健康档案记录抽查10份健康档案,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动态使用情况,电话回访档案真实性。,工作动态,2011年9月16日,卫生部召开加快推进健康档案工作电视电话会,通报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进展情况。为推进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卫生部制定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印发了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化健康档案工作。国家肯定了厦门、杭州、苏州、上海等地通过居民健康卡,形成动态、连续、实时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与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居民健康和医疗服务信息衔接,通过互联网方便居民查询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到75%.没有规定纸质档案的建档率。截止去年6月,全国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7.2%,其中城市地区为37.6%,农村地区为21.8%。北京、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陕西、青海8个省(区、市)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40%。,上海闵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主要做法,闵行卫生信息化紧紧围绕居民健康管理这一主体,以“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精心打造”为原则,稳步推进四项工作。(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如何建立集医保、新农合、医院、公共卫生、慢病管理一体的网络平台),四项工作,(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统一网络)(二)构建区域卫生数据交互中心平台(统一数据交互)(三)开发社区医生工作平台(统一应用软件)(四)推广使用“健康卡”和“绩效卡”(统一身份识别),(一)区域卫生信息网,构建了覆盖卫生局、区域医疗中心、专业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村卫生室、居(村)委的网络体系,骨干光纤网络全网100M到桌面,居民,(二)数据交换中心平台,通过3年2期建设,研发使用了 7大系统52个模块,(三)社区公共卫生应用软件,电子病历专家系统双向转诊,MUSEPACS,建档迁档维护,计免妇保儿保体检肿瘤早发现,药品溯源用药排名,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基本诊疗管理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区域会诊中心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eHR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农村合作医疗实时结报系统,参保、结报统计分析、监管,(四)统一身份识别、双卡制管理,居民健康卡,医务人员绩效卡,户籍居民签约建档82.67万人,建档率90.31%流动人口签约建档31.59万人,建档率33.95%,健康网站,健康网居民基本信息,100,医疗行业尝试电子商务,网上预约、网上付费,健康网查看X线检查报告单,主要建设内容,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开发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和肿瘤筛查软件 实现医务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 开通闵行健康网站和区域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研发药品供应链监管信息系统,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要以服务为切入点,通过门诊服务、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二是要建立健康档案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三是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电子化建档率。四是要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结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任务和要求,着力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五是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工作能力,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健康档案的认识,主动配合和参与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六是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将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范围,科学核定建立健康档案经费补助标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二 健康教育,(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二)、服务内容1 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 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 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二 健康教育,4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 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 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 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8 积极开展健康山东,减盐限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二 健康教育,(三)、服务形式和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二 健康教育,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二 健康教育,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二 健康教育,(四)、服务要求1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2 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3 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

    注意事项

    本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读.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