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教案-第4课时.ppt
土力学教案课 次:第4次主要内容:土的毛细性;土的渗透性;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与集聚重点内容:土的毛细现象及其危害;达西定律;冻土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危害教学方法:精讲启发式,第三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土中水的运动原因和形式很多,主要有:(1)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土的渗透性问题。(2)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水的挤出-土的固结问题。(3)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水份移动-土的毛细现象。(4)在电分子引力作用下,结合水的移动-冻结时土中水的迁移。(5)由于孔隙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别产生的渗附现象等。,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长期使用,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工程事故。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研究。本章重点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土性质的影响。3.1 土的毛细性一、土的毛细现象1定义: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或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2.影响(1)毛细水上升引起路基冻害。(2)对于房屋建筑,毛细水上升会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需解决防潮问题。,下面主要介绍毛细现象中的几个概念。二、毛细水带土层是由于毛细现象所润湿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可分如下三种 1、正常毛细水带(又称毛细饱和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与地下潜水相连通。,这部分毛细水主要是由潜水面直接上升而形成的,毛细水几乎充满了全部孔隙。该水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作相应的移动。2、毛细网状水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时,它也随着急速下降,这时在较细的毛细孔隙中有一部分毛细水来不及移动,仍残留在孔隙中。而在较粗的孔隙中因毛细水下降,孔隙中留下气泡,这样使毛细水呈网状分布。,3、毛细悬挂水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这一带的毛细水是由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悬挂在土颗粒之间。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上述三个毛细带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很高时,可能只有正常毛细水带,而没有毛细悬挂水带和毛细网状水带;反之,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则可能同时出现3个毛细水带。,三、毛细水上升高度1、理论计算公式假设一根直径为d的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毛细管上升。其上升最大高度为:式中:水的表面张力(见P32表21);d-毛细管直径,m;w-水的重度,取10kN/m3。从上式可以看出,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毛细管直径越细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2、经验公式在天然土层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是不能简单地直接采用上面的公式的。这是因为土中的孔隙是不规则的,与园柱状的毛细管根本不同,使得天然土层中的毛细现象比毛细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假定粘土颗粒直径为d=0.0005mm的圆球、那么这种均粒土堆积起来的孔隙直径 d110-5cm,代入上式可得毛细水上升高度为dmax=300m,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实际上毛细水上升不过数米而已。,海森(A.Hazen)提出了下面的经验公式:式中:h0-毛细水实际上升高度,m;e-土的孔隙比;d10-土的有效粒径;C-系数,一般C=(15)10-5m2。无粘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大致范围见表2-2。,土中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由上表可见,砾类与粗砂,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细砂和粉土,不仅毛细水高度大,而且上升速度也快,即毛细现象严重。但对于粘性土,由于结合水膜的存在,将减小土中孔隙的有效直径,使毛细水在上升时受到很大阻力,故上升速度很慢。四、毛细压力(自学)3.2 土的渗透性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位势差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渗透性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与土的强度、变形问题一样,也是土力学中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一、渗流的基本规律(一)层流渗透定律(达西定律)1基本概念(1)流线:水点的运动轨迹称为流线;(2)层流:如果流线互不相交,则水的运动称为层流;(3)紊流:如果流线相交,水中发生局部旋涡,则称为紊流。一般土(粘性土及砂土等)的孔隙较小,水在土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十分缓慢,因此多数情况下其流动状态属于层流。,2达西定律法国学者达西(HDarcy)于1856年通过砂土的渗透试验,发现了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称为达西定律。试验装置下图所示。L-试样长(砂土);A-截面积;h-水位差;t-时间(s);Q-试验开始t秒钟后盛水容器所接水量(cm3)。,则每秒钟渗透量达西发现,q与A、h成正比,与L成反比,则写成:则渗透速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式中:渗透速度,m/s;i-水力坡降(水头梯度);K-渗透系数,由于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故一般只适用于中砂、细砂、粉砂等。在粘土中,土颗粒周围存在着结合水,结合水因受到电分子引力的作用而呈现粘滞性。因此,粘土中自由水的渗流受到结合水的粘滞作用产生很大的阻力,只有克服结合水的抗拉强度后才能开始渗流。我们将克服此抗拉强度所需要的水头梯度,称为粘土的起始水头梯度ib。这样在粘土中,达西定律为:V=k(i-ib)式中:ib-起始水头梯度(起始水力坡降)。,砾类土和巨粒土中,只有在小的水力坡降下,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才呈线性关系,而在较大的水力坡降下,水在土中的流动进入紊流状态,呈非线性关系,此时达西定律不能适用,如上图(c)所示,需建立紊流情况下的公式关系。,3渗透系数(自学)4影响水渗透性的因素(1)土的粒度成份及矿物成份土颗粒越大、越浑园、越均匀、级配越差时,渗透性越大。反之,渗透性越小,例如,砂土中含有较多粘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2)土的矿物成份关于土的矿物成份对无粘性土的渗透性影响不大,但对于粘性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大。粘性土中含有亲水性较大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或有机质时,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膨胀性,就大大降低了土的渗透性,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淤泥几乎是不透水的。,(3)结合水膜厚度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4)土的结构构造天然土层通常是各向异性的,在渗透性方面往往也是如此。如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所以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水平方向大得多。层状粘土常夹有薄的粉砂层,它在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要比竖直方向大得多。(5)水的粘滞度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的重度及粘滞度有关,而这两个数值又与温度有关。一般水的重度随温度变化很小,可略去不计,但水的粘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增加了水的渗透性。,(6)土中气体当土中存在封闭气泡时,会阻塞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土的渗透性。二、动水力及渗流破坏1动水力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T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水流也必须有一个相等的力作用在土的颗粒上,我们把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单位体积土骨架所产生的作用力称为动水力GD(KN/m3)。GD=iw,*总结:动水力是一个渗透力,也是一个体积力,是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对单位体积土骨架所产生的作用力,其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2流砂当水流向下流动时,动水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压得更加紧密,对工程有利。反之,当水流向上渗流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当动水力GD的数值等于或大于土的浮重度r时,土体颗粒间的压力就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流砂。即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GD或:i/w令,icr=/w 称为临界水力坡降(临界水头梯度),只要实际水力坡降,则会产生流砂。容许水力坡降(取安全系数K2.02.5),设计时渗流逸出处的水力坡降应满足如下要求:,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及粉土等土层中。对于饱和的低塑性粘性土,当受到扰动时,也流砂现象一般会发生流砂现象,而在粗颗粒及粘土中则不易发生。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基坑开挖排水时,常采用排水沟明排地下水的方法。此时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向着基槽,由于基槽中土体已挖除,形成临空面,在动水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流砂现象。这时,坑底土一面挖一面会随水涌出,无法清除,站在坑底的人和放置的施工设备也会陷下去。由于坑底土随水涌入基坑,使坑底土的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将来会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一般情况下,施工前应做好周密地勘测工作,当基坑底面的土层属于容易引起流砂现象的土质时,应避免采用排水沟明排地下水,而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的方法进行施工。3管涌:当水力坡降i很大时,引起紊流,水流会将土体中细颗粒土带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管涌。长期管涌的结果会形成地下水洞,土洞由小逐渐扩大,可导致地表塌陷,如美国的伯明翰市。,河滩路堤两侧有水位差时,在路堤内或基底土内发生渗流,当水头梯度较大时,可能产生管涌现象,导致路堤坍塌破坏。为了防止管涌现象发生,一般可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或做防渗铺盖或施工防渗墙等。流砂和管涌的区别是:流砂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而管涌既可发生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发生于土体内部。3.3 流网及其应用(自学)3.4 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与集聚一、冻土现象及其危害,在寒冷季节因大气负温影响,土中水冻结成冰,此时土称为冻土。1冻土分类(1)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冻土;(2)隔年冻土:若冬季冻结,一两年不融化的土层;(3)多年冻土:凡冻结状态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土层。多年冻土的表层常覆盖有季节性冻土,故又称融冻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基本上集中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严寒地区,如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北部,青藏高原以及西部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区,总面积约占我国领土的20左右,而季节性冻土分布范围更广。,2冻土现象在冻土地区,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和融化,会发生一些独特的现象,称为冻土现象。冻土现象包括冻胀现象和融陷现象。(1)冻胀现象:某些细粒土层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土体产生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冻胀现象。土层发生冻胀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水分冻结成水时其体积要增大9的缘故,而主要是由于土层冻结时,周围未冻结区中的水分会向表层冻结区迁移集聚,使冻结区土层中的水分增加,冻结的水分逐渐增多,土体积也随之发生膨胀隆起。(2)融陷现象:当土层解冻时,土中积聚的冰晶体融化,土体随之下陷,这种现象称为融陷现象。,3冻土现象对工程的危害(1)冻胀时,路基被隆起,柔性路面鼓包、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2)修建在冻土上的建筑物,冻胀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轻型构筑物倒塌;(3)发生融陷后,路基土在车辆反复碾压下,轻者路面变得松软,重者路面翻浆。(4)季节性冻土地区,当土层解冻融化后,土层软化,强度大大降低,使得房屋、桥梁和涵管等发生过量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的开裂破坏。因此,冻土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二、冻胀机理与影响因素1冻胀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冻结时土中水分向冻结区迁移和集聚的结果。解释水分迁移的学说很多,其中以“结合水迁移学说”较为普遍。大家知道,土中水区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结合水又根据其所受电分子引力的大小分为强结合水与弱结合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其中重力水在00C时冻结,毛细水的冰点稍低于00C;结合水的冰点则随着其受到的引力增加而降低,弱结合水的外层在-0.50C时冻结,越靠近土粒表面其冰点越低,弱结合水要在-200C300C时才全部冻结,而强结合水在-780C仍不冻结。所以,在冬季气温下,参与冻结的是重力水、毛细水和部分弱结合水。,当大气温度降至负温时,土层中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土孔隙中的自由水首先在00C时冻结成水晶体。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弱结合水的最外层也开始冻结,使冰晶体逐渐扩大。这样,冰晶体周围土粒的结合水膜减薄,土粒产生剩余的分子引力。另外,由于结合水膜的减薄,使得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这样便产生渗附压力(即当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时,会在它们之间产生一种压力差,使浓度较小溶液中有水向浓度较大的溶液渗流。)在两种引力作用下,附近未冻结区水膜较厚处的结合水被吸引到冻结区的水膜较薄处。一旦水分被吸引到冻结区后,因为负温作用,水即结冰,使水晶体增大,而不平衡引力继续存在,则未冻结区的水分就会不断地向冻结区迁移集聚,使冰晶体不断扩大,在土层中形成冰夹层,土体积发生急剧膨胀。这种冰晶体的不断扩大,一直到水源的补给断绝后才停止。,2.影响膨胀的因素(1)土的因素冻胀现象通常发生在细粒土中,特别是粉砂、粉土、粉质亚粘土和粉质粘土等。这是因为这类土具有较显著的毛细现象,毛细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具有较通畅的水源补给通道。同时,这类土颗粒较细,能持有较多的结合水,从而能使大量的结合水迁移和积聚。粘土的冻胀性较上述粉质土为小,这是因为粘土虽有较厚的结合水膜,但毛细孔隙很小,水分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大,没有畅通的水源补给通道,所以其冻胀性反而小。对于砂砾等粗颗粒土,没有或具有很少量的结合水,其毛细现象也不显著,不会发生水分的迁移和积聚,因而不会发生冻胀。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常在地基或路基中换填砂土,以防治冻胀。,(2)水的因素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土层发生冻胀的原因是水分的迁移和集聚,因此,当冻结区附近地下水位较高,毛细水上升高度能够达到冻结线,使冻结区能得到外部水源充分补给时将发生较强烈的冻胀现象。反之,冻胀将轻微。(3)温度的因素如气温骤降,冻结速度较快时,土中弱结合水及毛细水来不及向冻结区迁移就在原地冻结成冰,毛细通道也被冰晶体所堵塞。这样,水分迁移和集聚不会发生,在土层中看不到冰夹层,只有散布于土孔隙中的冰晶体,这时形成的冻土一般无明显的冻胀。如气温缓慢下降,负温持续时间又较长,就能促使未冻区水分不断地向冻结区迁移集聚,在土层中形成冰夹层,出现明显的冻胀现象。,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土层发生冻胀的三个必要条件。通常在持续负温作用下,地下水位较高处的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等土层才具有较大的冻胀危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影响冻胀的三个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冻胀的工程措施,如可将构筑物基础底面置于当地冻结深度以下,以防止冻害的影响。三、标准冻结深度由于土的冻胀和冻融将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一般设计中均要求将基础底面置于当地冻结深度以下,以防止冻害的影响。土的冻结深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当地气候、土的类别、湿度以及地面覆盖情况等。下面介绍一个概念,即:,标准冻结深度Z0:在地表无积雪和草皮等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称为标准冻结深度,在公路与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绘制了东北和华北地区标准冻深线图。,作 业:P45:第2题、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