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图书馆学研究现状述评.PPT
观察与思考图书馆学研究现状述评,李超平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第一部分 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 对核心研究者的追踪,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吴慰慈:学科建构与展望,(20012004)1.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 9(,2,2,5)2.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建构 4(,1,3)3.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新的学科生长点 4(1,1,1,1)4.从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化图书馆学的转型与过渡 10(,2,5,3)注:标题后面的数字是0104年的引文数据,下同。,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吴慰慈:学科建构与展望,(20012004)5.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 22(,9,13)6.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14(2,4,2,5)7.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及展望 10(2,4,2,2),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学科建构式研究的单篇文献的年度被引率不算太高,这一研究领域虽然引人注目但跟风并不积极。“前沿探寻”与“未来研究”比较受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王子舟:学理建构研究,1.知识集合初论 20(3,4,9,4)2.知识集合再论 12(3,3,5,1)3.图书馆学的宗旨是什么?13(,4,3,5)4.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误读 9(,4,3,2)5.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核心概念 9(,3,4,2),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王子舟:学理建构研究,6.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走向 9(2,1,5,1)7.未来图书馆学发展的理性走向 8(,8),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概念研究”在03年形成一个小高 潮,04年研究热度有所下降。“未来研究”受到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蒋永福:知识组织视野中的图书馆学,1.论知识组织 18(4,8,4,2)2.知识组织的方法 25(1,6,12,6)3.知识组织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22(4,7,7,4)4.客观知识与图书馆学从客观知识的角度理解的图书馆学 18(3,4,9,2)5.图书馆与知识组织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理解的图书馆学 29(2,12,9,5),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引文数据表明,这是一个热点领域;02,03年该领域形成研究高潮,04年回落。,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蒋永福:哲学的追问,1.图书馆哲学是什么 4(,1,1,3)2.图书馆哲学散思 8(,2,3,3)3.试论三种哲学形态的图书馆: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一 2(,1,1)4.图书馆学的三个研究范畴: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二 2(,1,1)5.图书馆学是一种人学: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三 5(,1,1,3)6.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哲学四定律 2(,2),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翟秀云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述评(中图学报),该文称 蒋永福先生从1990年起致力于图书馆哲学研究,一直持续至今,是目前我国大陆图书馆哲学研究领域持续研究时间最长、研究成果最多的研究者,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即使是蒋先生的图书馆哲学论文,其被引频率并不高,说明图书馆哲学研究不属于热门领域。,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黄宗忠:图书馆事业的回顾与展望,1.新中国图书馆事业50年 9(3,2,2,2)2.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 12(2,4,2,4)3.改革开放20年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6(,1,1,4)4.中国图书馆世纪评 6(,2,4)5.创新我国图书馆管理 5(,2,3,0),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黄宗忠:图书馆事业的回顾与展望,6.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 41(13,19,1,8)7.论图书馆新模式复合图书馆 22(,1,11,10)8.论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6(,8,8)9.论21世纪图书馆 10(1,5,2,2),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该领域的研究热度高于基础理论研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图书馆形态研究受到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吴建中:传播图书馆职业的新理念,1.21世纪图书馆新论 119(31,29,35,24)2.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 39(13,11,6,9)3.21世纪图书馆员的使命 19(8,4,4,3)4.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26(,6,15,5),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一书创下了图书馆学论著被引率的最高纪录。吴的论著立足于职业理念,引文数据表明,该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张晓林:技术视野中的图书馆服务,1.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 63(14,16,19,14)2.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图书情报服务机制 39(2,10,11,16)3.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48(0,10,24,14)4.数字信息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服务:挑战、应变与再造 10(0,0,4,6),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张晓林:技术视野中的图书馆服务,5.数字图书馆机制的范式演变及其挑战 30(,10,9,11)6.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机制 12(,2,5,5),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一文创下了单篇论文被引率的最高纪录。其他文章的单篇被引率也很高,张无疑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先锋,1.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12(,1,11)2.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 11(,3,8),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李国新:“自由”不热“法律”热,1.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论述 3(1,0,0,2)2.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 3(,1,2)3.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 6(,0,6),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李国新:“自由”不热“法律”热,4.论图书馆的法治环境 14(3,5,3,3)5.关于中国图书馆立法的若干问题 17(,2,6,9)6.日本法律体系研究 19(1,1,12,5),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图书馆自由”受到冷落,04年有所改变;对图书馆法律问题的关注呈上升趋势。,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陈传夫:为图书馆代言,1.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 38(4,10,9,15)2.信息高速公路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20(10,5,4,1),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陈传夫:为图书馆代言,3.重视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利益平衡 6(,2,3,1)4.防止知识产权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8(,2,2,4)5.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若干利益冲突的研究 7(,1,6)6.解决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应坚持什么立场 6(,1,5),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点评,知识产权问题的概论性研究是热点;对信息利益的冲突与平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第二部分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述评 个人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一.建构研究的两个模式,1.学科建构模式2000年前后,图书馆学界兴起了一场持续几年的学科建构式研究的热潮。杨文祥:这类研究的起点,是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确定新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使命;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建立完整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问题:“完整”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判定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2.学理建构研究,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并思的评价:今天的基础理论研究者所占有的材料已非10多年前可以比拟,他们研究问题时表现出的理论素养非常高,研究做得很有规范,因此,今天的图书馆学家对于抽象概念的研究深度的确是今非昔比。,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在学理建构研究方面,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就事论事地说,这种看起来各自为阵局面并非坏事。科学学研究表明,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应该经历一个学派林立、观点对峙的阶段,观点的交锋是学科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图书馆学学理建构研究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或者观点,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价值评价,另一种声音范并思:我仍如同10多年前一样仍不看好此类研究。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基础理论应该是与它的应用性或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东西。那些可称为图书馆哲学的概念研究虽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但它们永远只能是主流图书馆学之外的东西。,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二.图书馆哲学,1.建构式研究 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搭建图书馆哲学的学科框架,其研究指向基本上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展开:1)图书馆哲学的起源 2)概念研究:什么是图书馆哲学 3)图书馆哲学的性质、任务与意义 4)图书馆哲学的范畴体系 5)关系范畴:哲学与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哲学,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二.图书馆哲学,2.学理研究1)图书馆本体论 试图回答“图书馆是什么”2)图书馆认识论 试图回答“如何认识图书馆”3)图书馆价值论 试图回答“图书馆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二.图书馆哲学,3.图书馆职业哲学图书馆职业哲学讨论图书馆职业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它体现着一般哲学在图书馆职业中的应用。其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形而上学 形成对图书馆职业的性质、使命、目标、价值的认识 2)认识论 图书馆职业对于一般哲学的认识论立场所做出的响应和选择 3)伦理 关于图书馆职业“是”、“非”、“善”、“恶”等根本问题的准则,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差异:,在于良芝笔下,图书馆哲学是具体的,是一种有利于图书馆职业的健康发展的知识体系。帮助图书馆员从图书馆职业整体使命和 最终目标的角度理解具体工作的意义;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个指南;帮助图书馆职业陈述自身的价值和使 命;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图书馆职业知识组织整理的范式。,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差异:,在蒋永福笔下,哲学是人们在仰望星空或俯首沉思时对天、对地、对人的一种感受与了悟”。而图书馆哲学是“图书馆人 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静静深思图书馆现象时所获得的一种思维深处的感悟与理解。,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三.图书馆事业研究,从黄宗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三个研究指向: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研究、图书馆形态研究和和图书馆管理研究,这几乎也成为当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形态研究”备受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关于吴建中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的高被引率的一点看法:,1)写作风格很特别不想用严肃的图书馆学概论式的笔调,去描写活泼生动的图书馆事业。2)务实的写作动机:让在第一线从事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3)作者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留英博士,长期担任特大型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在国际图联的重要任职。,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张晓林的技术视野,在张晓林的成果中,服务是作者的核心论题,也最受到追捧。一方面,服务是图书馆价值体现的方式,另一方面,服务又时时面临社会的挑战。在变与不变中,不变的是服务,变的是服务的方式与手段。从知识服务到个性化定制服务到数字化参考服务,技术实力派张晓林永远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范并思在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至今已在图书馆学界广为流传的观点:图书馆学基础研究,要研究观念而非概念,要研究制度而非机构。制度研究在学术界形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制度属性的研究,一是与图书馆有关的法制问题的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1)范并思: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近代图书馆百年 2)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纪年曼切斯特公共图书馆创建150周年 3)蒋永福:知识权利与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研究 4)蒋永福:信息自由、信息权利与公共图书馆制度 5)蒋永福:图书馆与制度公正制度图书馆学研究,1.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制度属性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我以为,在范的研究的基础上,这一选题的深化研究应该是图书馆职业的法制环境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图书馆职业如何通过自己最合理、最具效率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社会制度应有的功能。,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2.法制研究,李国新对图书馆自由/权利的研究始于2000年,从引文上看,这一研究在2004年以前相当冷清。从04年开始,“自由”问题 逐渐受到关注,在相当程度上,这与范并思通过多种途径的传播有关。从引文数量上看,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一文的认可度更高,这似乎也与表达方式有关,即人们更接受这种符合中国习惯的表达。,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2002年李国新发表了中国图书馆立法的若干问题,从引文上看,这篇文章立即受到关注。但进一步文献调查表明,在这一领域,至今还没有超越李这篇文章的研究。图书馆立法是一个写文章的话题,从历史到现状,从国外到国内,通过“比较+分析”,就能写成一篇“抱怨+展望”式的论文,但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图书馆法作为一部专门法,它要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什么?图书馆法是针对公共图书馆还是整个图书馆事业,如果是针对整个图书馆事业,法理上有没有问题?图书馆立法研究是一种运作式研究,我们需要从立法的角度,去了解决策者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形成对决策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陈传夫的研究中,关于信息利益的冲突与平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会法制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多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今天,在知识产权领域,这一机制并不完善,在各方利益的激烈冲突下新的平衡尚未达到之时,如果图书馆界不站在职业的立场上,代表广大读者去争取利益,那么在知识产权这一领域,读者的利益就缺少代言人。而当新的平衡达到以后,图书馆利益的缺位将难以弥补。,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陈传夫解决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应坚持什么立场一文的引文情况说明了什么?1)02年底发表,03年被引1次,04年被引5次;2)0304年,在维普网上,用“知识产权”作关键词检索,检出文献1068条,用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匹配检索,检出文献304条,其中04年135条。3)“知识产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繁荣的研究领域,对这篇文章的关注度却非常低。,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1)站在什么立场研究知识产权?中国数图案 陈传夫:知识产权涉及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使用的全过程,影响的面相当广泛。我们发现,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考虑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也很不相同。这些结论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政策乃至司法判决。,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陈文所倡导的立场 1)公平与效率统一 2)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协调 3)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的统一 4)程序节约原则,中国图书馆学会 2005年会 桂林 2005年7月,四.研究制度而非研究机构,从2002年开始,陈对知识产权的研究采取了一种“面向问题”的角度,所涉及的问题几乎都是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不可避免要面对的版权问题,在分析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对策。这是一种提升职业智慧的研究!,谢谢!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