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ppt
教 材 解 读 四年级上册,何家场小学 数学组,教材编写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大数的认识突出数概念教学,重视数感的培养。,3、加强笔算教学。,4.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5.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6.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7.注重方法、规律的梳理总结。,8.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针对性练习。带着练的内容。为后续知识学习做铺垫。,三、教材具体分析,郫县小学数学培训资料,课标表述,一、整数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二、数的运算、整数运算()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估算、计算器及算法的交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方法估算。、问题解决与常见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细化到本册,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和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4、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细化到本册,5、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6、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7、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8、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9、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10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11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编排结构(大数的认识),知识编排结构(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编排结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点”解析,1、认识“万”“十万”“百万”等计数单位,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大数并能按要求进行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2、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乘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知道速度的表示法,能解决实际问题。4、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商的变化规律,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有0的大数读写。2、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3、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积的变化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五点”解析,向生活拓展,直指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1、知识迁移与类推;2、观察概括与表述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点,拓展点,主题图出示六个省市的人口和我国的总人口,目的是:1、提供丰富素材2、理解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教学建议:出示主题图学生说、读。也可收集资料交流。,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让学生利用数位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区分:计数单位、数位,例1、亿以内数的认识,难点,复习,读整万数(对比,迁移,优化),读含两级的数,归纳总结方法,例2和例3 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试写,说写法,练习,归纳总结方法(难点:什么时候写0),例4、亿以内数的写法,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注意与第一题的区别。,打破练习顺序,同一种类型,强化练习。,教学建议:可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例5、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例6、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感受改写的意义,学生尝试,交流、感悟,练习,例7、非整万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读数,多少倍?,介绍“四舍五入”法改写,收集资源,展示交流,思考,体会“数”经历的历史,“0”产生的过程,1、每相邻的两个数中 后面的一个数比前 面的多1。2、最小的自然数是0。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把数位、数级、计数单位综合整理。由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例1、读亿以上的数,回顾、复习,带着问题思考读法,尝试读,交流,总结,实践应用,例2、写亿以上的数,例3、改写,尝试,交流,总结,例4、非整亿数求近似数,复习,尝试,说一说,总结,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情况,是否能正确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适当扩充素材,计算工具的认识,计 算,记 数,丰富算盘发明与作用的素材,实物算盘,让学生认识算盘上珠和下珠表示几以及如何用算盘表示数。,算盘,实物计算器作教具。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器,例1、用计算器计算,例2、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存储运算键,1、对万、亿这样较大的计数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感?(1)列举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建立大数的数感。(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万、亿的大小。(3)、教材在编排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老师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大数的数感。2、引导学生区分好“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从意义上区分或是一些练习题上区分。如5638002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是由()个百万、()个十万、()个一万、()个一千、()个一组成。一个数由8个百万、7个万、6个千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我 们 的 想 法,3、如何把握计算器教学的“度”?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判断何时使用口算,何时使用笔算,何时使用估算就足够了。何时又最好使用计算器,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除了学习基本的按键方法以外,学生应该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计算器:计算涉及到的数目较大,计算涉及的步数较多,验算(要求笔算验算的除外),利用计算器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具体编排,教材结构:,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笔算的算理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来完成。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反馈时,学生应说以下几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观察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验算的多样性,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理解算理,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探讨对位问题,积的末尾0 的个数怎样确定。,独立计算,探讨相乘得0的过程要不要,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独立计算,自主迁移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渗透了数量关系,收集典型错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例3、积的变化规律,出示问题,探讨解决,寻找共同点,提炼、理解概念,归纳提炼数量关系,强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例4、单价、数量与总价,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共同点,理解概念内涵,找出关系、列关系式,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我 们 的 想 法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充分利用旧知,引导学生总结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3加强估算。,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的变化规律,二、具体编排,迁移,出示问题,列式口算,摆小棒,理解口算算理,多样化,试商,例1、口算,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例1和例2、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课前准备,自主探索,商的位置,例1,对比学习,例2,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加强学生的说理的训练,说一说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观察思考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够除,再确定商的位置。,不调商,调商,例3、“四舍”法试商,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讨论、交流,调商(边计算边调商),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展示说明调商的过程。,例4、“五入”法试商,复习“四舍”法,出示问题并列式,学生尝试试商,汇报过程,调商(边计算边调商),概括一般试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展示说明调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找典型错误,让学生观察评价。,提高学生除法笔算的能力。,试商规律 四舍商9同头无除试商9,四舍五入对比试商方法,试商规律 五入商9、8同头无除试商8、9,例5、灵活试商,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讨论哪种方法简便,试商规律除数折半商4、5,例6和例7、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书写位置,余数不够除时商0,核心问题,小组讨论,探究说明,补充:93031,小组总结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计算方法,小组活动:1、明确讨论目标;2、明确小组分工;3、明确讨论时限。,找典型错误,让学生观察评价。,隐含信息,综合应用除法 统计 数量关系,巩固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三个层次,两个角度,例8、商不变的性质,计算,观察,比较,新编,对比呈现,应用规律,4在十位上,验算的方法验证,灵活运用,迁移类推,迁移类推,1、巩固商不变的性质;2、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对“商0”的认识,自主探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优化,我 们 的 想 法1注意利用现实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2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发展,互为促进。3适当加大练习量,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图形与几何,解读板块,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单元角的度量,课标表述,(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二)测量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细化到本册,1、使学生知道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并借助熟悉的场地的面积来感受这两个面积单位。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3、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7、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8、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编排结构,“五点”解析,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1恰当把握目标。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3、量角器刻度的认识。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训练点,拓展点,1向生活拓展。量生活中物体的角度。2、向知识纵深拓展,书46页第14题、15题等,1、从直观过渡到抽象。2、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3、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4、观察、表述的能力,1、公顷和平方千米;2、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3、角的度量;4、角的分类及画角;5、垂直与平行;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由学生熟悉的场地引出“公顷”,建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联系,联系实物直观感受“1公顷”的大小,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实践活动,间接体验“1公顷”的大小,从我国领土面积引出“平方千米”,市制单位,3步认识“1平方千米”:1、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2、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3、直观场景,间接体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进一步感知不同面积单位的适用范围,重点练习单位换算,强调换算方法的说明及应用,进一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巩固数的大小比较,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 们 的 想 法1.从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借助熟悉的场景、物体来体会。3.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以线段为基础,定义直线和射线,以生活“原型”,丰富 感性经验,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三个层次认识线段,理解“无限延伸”,小组讨论: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结合射线的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模糊比较 精确比较测量标准单位工具,三步认识量角器:,1.观察量角器的构成,尝试说说上面数字的含义 2.了解角的单位产生的过程3.再次理解量角器上数字的含义,方法总结,两个重合:(1)中心与顶点重合;(2)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0在内读内圈,0在外读外圈。,梳理步骤,尝试度量,巩固练习,熟练测量角的技能,用度数来定义角,关注:周角与0角的区别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动态演示各种角的形成过程,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定线、定点、连线,梳理步骤,尝试画角,巩固对各种角的认识,画角的练习,拓展画角的方法,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作为练习。巩固量角的操作技能,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作为练习。体验“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感受对顶角相等,在教学画角时作为练习。体验画角与量角的联系,作一次练习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亲自动手操作,经历折角、画角、量角等活动,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 们 的 想 法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的应用。,借助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的活动,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由不相交引出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线“永不相交”的含义。,“平行”的规范记法与读法,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回归生活,举出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例,建立垂直的表象,理解垂直的本质是看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否是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位置无关。,判断和辨析平行与垂直,画法开放:两把三角尺、量角器、一把三角尺,两种情况: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优化画法,总结方法,规范作图,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1、把三角尺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其顶点和直线上的那一点重合。3、沿着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1、把三角尺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其另一条直角边过直线外的那一点。3、沿着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经历画、量、比、想 的过程,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综合运用 长方形的特征、画垂线,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阅读与理解”即审题“分析与画图”“回顾与反思”,运用解决问题的三步骤,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巩固平行的本质特征,为画平行四边形作铺垫,在摆一摆、折一折的活动中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征,运用数学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规范作图,通过“猜想验证结论”来探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应用平行与垂直的特征正确辨析一组线段中的垂直与平行关系。,从实物抽象出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的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了解平行四边形高和底的概念,概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画高相当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通常是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摆小棒活动,发现四条边确定了,但所拼的平行四边形不唯一。,分类:着重从对边是否平行来分类。用集合圈表示,认识特殊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发现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等,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形成概念: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梯形的本质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做铺垫。,分组进行测量、计算、填表,发现: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再举例验证规律的一般性,得出;任意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在动态变化中感受图形特征,从组合图形中找出学过的基本图形,并用字母表述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深化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有序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数图形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的过程,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应用与神奇,我 们 的 想 法1.从整体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含义。2.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3.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4.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二、具体编排,1格表示2,1格表示多个数量,例2,三、七单元解析,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New Content design,10 years experience,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3、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4、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5、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6、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应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New Content design,10 years experience,细化到本册,1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五点”解析,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2个单位及多个单位的特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请在此添加段落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向生活拓展,直指生活中的综合运用。(例如100页第1题睡眠时间等),1、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2、观察表述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4、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知识点,重难点,训练点,关键点,拓展点,学生已有经验,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示数据,对比引入、认识:1、象形图与条形图的对比;2、统计表与条形图的对比;3、体会各自特点、优势,获取信息:1、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2、每一格代表的数量;3、每种天气的数量等,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一些表示天气情况的符号,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实践活动经历过程: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应该引导学生讨论,优化方法。,巩固认识:1、填写统计表;2、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教学建议,1、设计情景,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2、直观呈现,对比选择,体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3、自主画图 探索方法,4、突破难点:第4问,教学建议,单式图1、绘制条形统计图2、对比 3、铺垫,统计意义,复式统计表中:1、指导填写;2、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建议,自主画图(田字格本)体会“以一当五”的必要性。通过数据的对比,渗透优化的思想,感受统计过程:1、素材 的呈现 2、数据的收集(方法要引导),教学建议,问题有层次合理建议,巩固画法,生活情境 现实意义,教学建议,建议:教学时既要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教学建议,自主选择画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体会1格究竟表示多少,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统计与现实横向条形图,教学建议,横向条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比较、讨论、交流各自的特点,合理性角度 标准,开展课前实践调查,教学建议,开放性建议:采用独立 完成、小组交流 的形式,我们的想法,1.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2.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综合与实践版块,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景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作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本册教材设计了“一亿有多大?”综合运用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课 标 表 述,本册目标,细化,教材分析: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的。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所以此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有多大。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建议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2、操作验证:(1)确立研究的问题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2)思考探究内容的可行性,并制定出具体的探究方法;明确活动目的、要求,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实验;(3)给出具体数据,如100张纸的高度或1000张纸的高度,并再次让学生合作探索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3、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素材确定本组实验内容;4、汇报交流;5、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一亿有多大。,1、将数学问题置于生活大背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2、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4、注意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自我反思。5、活动形式最好以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发展数学能力而且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与人交流。6、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总体要求:,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一、教学内容 烙饼问题 沏茶问题 田忌赛马,二、具体编排,例2,数学广角,这套教材编排“数学广角”主要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整套教材来看,本册教材来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理解优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并初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点解析:,重 点,难 点,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沏茶问题是体现运筹思想里的典型数学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明白做事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可以同时做,哪些事不能同时做。怎样安排才能节约时间。,我们的想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本子上,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全班展示交流,找出最佳方案哪些事可以同时做,哪些事不能同时做。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画箭头的方法把沏茶的过程图表示出来。,洗水壶1 接水1 烧水8 洗茶杯2 找茶叶1 沏茶1 14分钟,洗水壶1 接水1 烧水8 找茶叶1 沏茶1 洗茶杯2 12分钟,洗水壶 1 接水1 烧水8 沏茶1 洗茶杯2 找茶叶1,11分钟,通过烙饼需要的时间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对话框中的信息很容易被忽略,其实每一句话都很必要。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如提前让学生准备小圆片模拟煎饼过程。画图法:用符号代表锅和饼,画过程图。列表法:通过学生记录正反计算时间。计算法:总时间=烙饼的总面数每次烙饼的张 数每面所需的时间。总之,不管用那种方法,目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优化”这种数学思想。即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在这里指的就是保证锅要最大程度的使用。图示直观方法总结 本质:每次烙2张饼,根据故事完成表格:枚举法,这个游戏作为练习,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玩玩。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知己知彼 后发制人,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New Content design,10 years experience,(1)“数学广角”不等于“奥数”。(2)“数学广角”不应只是面对“优生”。(3)“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4)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小结、梳理和比较。(5)不能单纯的当成“解决问题”来做,主要是渗透运筹、优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6)本单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并借助一定的策略,策略有很多,本单元主要凸显的是画图、列表的策略。,本单元教学建议:,第九单元总复习,1、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2、复习巩固本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查漏补缺。,总复习目标,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 题 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我 们 的 想 法:1、打破单元布局,按领域版块进行复习。2、引导学生通过画知识树或复习整理小报来帮助学生自主复习。3、总复习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表达,坚决反对复习就是纯粹做题的做法,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特别是一些典型题和学生易错题。4、添加解决问题版块复习.5、关注全体。“抓中间,重两端”.,谢谢各位老师!,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