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课设置.ppt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课程设置,第 三 章,主讲人:刘立新,一、课程标准的涵义:,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总纲 学科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某学科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直接的、控制性的、刚性的;,主要对学生某学段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识记:说出、背诵、辨认、知道、了解、列举、复述、回忆、选出、简述、识别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运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探讨、评述 等。,课程标准学习水平要求,三、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学科教学结束后学 生应达到的状态。,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提出的具体标准,是制订 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知识认知目标:识记、理解、运用情感体验目标:经历、反映、领悟(或感受、认同、内化)。,教学目标: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以课标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而制订。是 学业评价的基本准绳。,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的情绪倾向及其稳定性和价值判断模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逐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历 史(I),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建议(1)组织课堂讨论,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5)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8)就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和平发展的关系举行演讲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四、课程标准的功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五、初中历史课程设置与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初中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陈 其)北师大版(朱汉国)岳麓版(刘宗绪)华东师大版(王斯德)川教版(龚奇柱)河北人民版(秦进才)中图版(白月桥)中华版(宋一夫),上海版(苏智良),初中:板块(6)+主题(44)高中:模块(3+6)+专题(25+43),初中中国史三个板块: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史三个板块: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九个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 分 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 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危机、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四课 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变革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二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华东师大版教材,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2 课 原始农耕文化 第3 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变革 第1 课 从“公天下”到“私天下”第2 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三、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四、中国历史与文化五、世界历史与文化六、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我们的社会生活,人类文明的进程,四、中国历史与文化,五、世界历史与文化,(一)古史演进(二)古代文明(三)近代探索(四)现代巨变,(一)古代文明(二)近代巨变(三)20世纪的世界(四)机遇与挑战,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 与文化,(一)认识自我(二)家庭生活(三)学校生活(四)社区(或家乡)生活(五)大众传媒的影响,(一)经济生活(二)政治生活(三)文化生活,三、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一)人口、资源与环境(二)区域发展,六、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一)材料研习和运用(二)体验与思考(三)合作与交流,了解自己的性格、心理问题;性别角色以及社会对其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了解社区(家乡)、大众传播媒介;了解价格发生变化的市场因素、理财方式;了解公民权利义务、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作用;了解人口特点、人口流动、环境问题、资源分布、产业分布、国际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特点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现在是什么样子社会为什么是这种样子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我们生活的世界,目标一 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目标二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目标三 识记、再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目标四 体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规则、制度的意义目标五 尝试在经济生活中可能充当的各种角色,初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目标六 感受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与文明生活的关系目标七 感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有所不同,有所 变化,二、我们传承的文明,目标一 理解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目标二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目标三 考察社会文化现象的变迁,了解文明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目标四 通过了解重大历史时间和历史人物,认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 大趋势目标五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与传承文 明的主体目标六 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 的兴衰,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 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二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目标三 关心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自觉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 务目标四 了解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 步的思想观念目标五 了解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目标六 面对当今的社会变动,努力保持良好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高中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1、选修课程2,144学分 116 22 6,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12-13学科: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历史学科模块:,必修课:历史1、历史2、历史3,选修课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奥秘、世,界文化遗产,选修课2:英美历史、当代日本、论语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高考改革趋势,一、高考改革总体趋势:,1、加入综合素质评定或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成绩2、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别和考试模块 一类:3+X+自选模块 二类:3+X(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三类:3+技术考试(重点测试技能型能力)3、增加考试机会,考试成绩两年有效,二、历史科高考改革:1、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小论文题、选答题、多种答案题、不同梯度的题 2、评分标准从过去的内容标准答案变为回答水平层次 标准 3、考察课外资源理解和处理能力 4、加强了综合性和专题性,高考评卷回答水平层次标准,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证;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