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

    • 资源ID:6250172       资源大小:5.91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

    第三章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疆域”的涵义中国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的原因,第一节“疆域”的涵义 边疆是一个地理、政治概念,包括陆疆和海疆。边疆又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中国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藩属、华夷等。,一、定义:“疆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境界达到的范围。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是各个王朝的统治范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天下”先秦“天下”有广狭二义。广义指所知世界,即“溥天之下”;狭义指王朝及诸夏统治区域范围。广义语境与王权泛化思想有关,而王权泛化源自王权天授的天命论。天命论强调君权神圣,应受到独尊。“天下一家”或“王者无外”强调天子权力无所不在。在王权泛化前提下,“溥天之下”都应该是王权统治区域,“奉正朔”、“暨声教”。然而事实上每个王朝统治范围是有限的,即狭义的“天下”。这种理论上应该而实际上不能的矛盾,是“天下”广狭二义产生的原因。,“版图”,传统中国社会里指中央王朝派官直接控制和治理的人口和土地。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清史稿卷283何国宗传:“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二、“中国”:政治上,中国往往等同于中原王朝或者中央王朝。民族上,等同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与其相对应的是蛮夷戎狄少数民族。文化上,往往是指华夏汉族的文化范畴。地理上,中原地区至全国,三.内边与外边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经历了由内边防务为主到外边防务为主的转变。历史时期中国范围内大小政权的边,可称之“内边”,所以古代中国传统的边务主要针对边疆内部的问题。明代以后,倭患、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势力东来,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可称之为“外边”。,四.我国疆域的现状 我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五.边疆史地研究概况 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现了海国图志、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徐继畲瀛环志略等著述,成为边疆史研究的开创者。20世纪30年代,边疆史地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近代专业研究刊物、社团及高校教育机构的出现和大批边疆著作的出版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为主要代表。七八十年代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疆域及民族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研究、政策研究,局部疆域形成等。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要刊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六.边疆与民族 边疆与民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疆域与民族关系极为密切。“通晓中国历史的关键之一是了解中国和它周围夷狄地区之间势力消长的状况。美拉铁摩尔夫妇著,陈芳芝、林幼琪译:中国简明史,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20 页。,1.古人将疆域与民族视为一体。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四海”是统一的整体概念,指王权控制的区域,包含着多民族共存空间的意思。尚书禹贡有对民族和民族区域的关注与管理要求,如“岛夷皮服”、“岛夷卉服”、“三危既宅,三苗王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等。认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才能算是“告厥成功”。人们对国家职能的看法与民族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2.疆域格局与民族分布格局一致。畿服制、夷夏观念等。战国思想家构拟过一种称为畿服制的国家边疆结构。国语周语祭公谋父语:“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禹贡、周官、逸周书等也有类似记载。这种制度大致在王朝直辖区(王畿)以外,设定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五等,规定了一定的距离和应尽的义务。畿服制只是从未实行过,但对后世统治者产生极大影响,以致历史语境变化后,后朝处理边疆事务、外族关系时,多套用“要服”、“荒服”。中原农耕政权与游牧民族关系 民族自决,3.民族、文化认同与疆域统一 共同的族源:炎黄 以中原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 以疆域统一为合法地位的基本依据,为最高使命。,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故先王度土,中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物土贡,制外内,或修刑政,或昭文德,远近之势异也。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第二节 中国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一.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及其周边民族1.传说时代帝王的活动范围 距今约5000年左右,已经有众多部落活动在今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地上。竹书纪年:“神农居陈,后徙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鲁、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于曲阜,於周为鲁,穷桑在鲁北”伏羲氏居太昊之墟(今陈州);神农氏初都陈后徙于鲁;黄帝居穷桑(鲁城北)后徙曲阜(今鲁城中)少昊邑于穷桑,后迁曲阜;颛顼都帝丘(今濮阳);帝喾高辛氏都亳(今河南偃师)。,主要部族活动范围 诸夏:黄、炎二帝黄河中游 九夷:太昊、少昊部落海岱之间 三苗:汉水流域 越(粤)族: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诸戎、诸翟:陇西及山西高原地区 疆域属政治范畴,此时尚未形成疆域。,2、夏朝疆域 夏起源于西北方,逐渐向东南迁徙。“禹都阳城”地望所在,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唐城(今山西翼城县)、颖川阳城(登封王城岗)等说。主要活动范围在今陕、晋、豫三省的交界地区,嵩、洛是中心。势力所及,南至江汉地区,东近淮泗流域。,3、商朝疆域 商族起源于东方,今渤海湾沿海地带。曾十三次迁都:“自契至成汤八迁,成汤至盘庚五迁。”疆域四至。东: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西:陕西东部;北:河北、山西北部;南:湖北北缘。商北方和南方还有许多部落和方国。,4、周代疆域 周人兴起于渭水流域,逐渐向东方发展。中心地区在今陕西沣水地区丰、镐一带。疆域四至。东:临海;南:湖北北部;西:甘肃东南地区;北:河北边缘。大规模“封邦建国”。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拓展扩展了中国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巩固:诸侯争霸扩大:与少数民族的战争(秦西戎,赵中山、娄烦,燕东胡等),二、秦朝疆域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疆域四至。东北:辽东半岛西北部;北:蒙古高原;西:今甘肃东部及四川云南一带;南:北向户(今越南北部)。周边有匈奴、东胡、羌等部族。,秦朝巩固疆域的措施设置郡县 前222年平楚江南地,置会稽郡;并闽越、东瓯。置闽中郡。前214年逾五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前215年北击匈奴,略“河南地”,次年渡河拓地至阴山,置九原郡,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发展交通,加强联系(直道、五尺道等)。修筑长城,三、两汉疆域1。范围 南北略与秦同,东西较秦扩大。北:阴山一线的五原郡、朔方郡;西北:河西走廊;西: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以西;西南:云南大部;东北:朝鲜半岛中部 东汉与西汉疆域相当,中后期略有缩小。2。变迁 汉初,受匈奴压缩;武帝时,北征匈奴,南平白越,东征朝鲜,西南服西南夷,开拓西域。,3.汉代疆域的拓展 北方:击退匈奴,推至河套、阴山以北 西北: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南方:越南北部 西南:犍为等七郡 东北:乐浪等四郡,四、魏晋南北朝疆域 中国处于分裂割据时期,由于周边少数民族力量的变化,疆域相应改变。东北收缩:由于高句丽兴起,到七世纪后撤出东北。北方收缩:鲜卑柔然突厥占领大漠南北。西方收缩:西域大部丧失。西南收缩:越南临邑国兴起,缩至越南北部。分裂政权之间边界屡有变更,周边疆域变化不大。,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紧张。出现了民族分离的思想倾向。江统徙戎论:“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荒要。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能,徙冯翎、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扦、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氏,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糜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夹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七、隋唐疆域1.隋 北:内蒙古;西:新疆;南:越南北部,东:大海。2.唐 北:俄罗斯东部、哈萨克斯坦国境西伯利亚南部;西: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西南:有西藏及青海之地;南:控安南(今越南);东北:有朝鲜南境之新罗、渤海诸国入贡;东:日本入贡。,3.唐代边疆变迁的原因(1)唐国力的强弱变化(经济、文化等)(2)唐的民族政策:怀柔和武力 羁縻制度(3)周边民族力量的变迁(吐蕃、靺鞨、高丽等),八、两宋疆域 两宋版图比较狭小,但是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失去燕云十六州 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东北的辽(契丹)、金(女真),西北的西夏(党项),西南的大理(白族)。南宋疆域仅限江南,金控制北方广大地区。,九、元朝疆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北:岭北行省北达近北海,包括今俄罗斯大部;东:辽阳行省达朝鲜北部、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西:咸海南:缅甸、泰国北部及越南西北部,十、明朝疆域东北:控制黑龙江下游入海处,包括库页岛。北:以阴山一线与瓦剌、鞑靼为界。西:亦力把里国,直接控制止于甘肃西界。南:两广,短时间至越南北部。,十一.清朝的疆域 1。清代疆域的范围 清朝初期,开拓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稳定的疆域,中国今天的疆域奠定于清。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加上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以东,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另有朝鲜、印度半岛、中亚各国等藩属。,2.清代疆域的拓展 清代疆域的三部分:以狩猎为主的女真区、以畜牧为主的蒙古区、以农业为主的明朝区。主要运用战争手段收复传统疆域。17世纪二三十年代,漠南蒙古诸部归附后金。1696年漠北入清版图。漠西、青海和硕特蒙古于1688、1698年先后归清。1720年清军护送达赖入藏,西藏入清。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于是天山南北全入清版图。雍正帝:“我太祖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而各蒙古又复望风归顺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代,而极盛于我朝。”(雍正起居注雍正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华书局影印,第四册,第2910页。),3.清代巩固疆域的措施 清朝时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以拓展、巩固边疆。设置行政机构(伊犁将军等,新疆(光绪十年1884)、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东北省(1907)等省的设置)自卫反击战(对俄、近代抗击西方入侵等)其他措施(改土归流、绘制地图以地图的绘制巩固疆域是清代的一大贡献。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4.清末 19世纪中叶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割占中国领土。大致可分四种类型:第一种邻国强占我国领土。俄国是典型。第二种欧洲列强将我国领土纳入他们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英法是典型。第三种列国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如葡萄牙在澳门,英国在香港、法国在广州湾等。第四种策划分裂我国领土。如沙俄策划外蒙独立,英国策划西藏独立等。,第三节 历史时期中国边疆变迁的原因一.中国的边疆政策 1。边疆政策的思想:大一统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核心因素之一;统一是各时期汉族或少数民族政权的最高目标,有效地巩固了疆域和民族融合。“大一统”思想在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统志”的编纂,华夷观念 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长时期高于周边国家地区,形成华夷观念。中心农耕区为本土“中国”,周边四夷均为臣属。“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宋人石介中国论代表了传统中国疆土观“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陈植锷点校徂徕石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84,p116)这使得农耕区在国家疆域体系中占有首要地位。到清及清后期,随着内部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原有的华夷观念淡薄;外部压力特别是西方列强不断加深的侵略,现代意义上的疆域观念才逐渐形成。,在边疆问题上,表现为中原王朝通过朝贡、和亲等手段与周边民族建立起君臣、兄弟、甥舅等模仿宗法的关系。在边疆的维护上,严格维护边疆的华夷界限,重视自我界限的防御,拓边保守、慎重,一般将内务至于边疆问题之上,将边疆问题视为次要或可缓之事。华夷观念与西方欧洲中心观相比,虽然也有突出自我的一面,但依华夏中心观,凡朝贡者均“厚往薄来”以待之;对蛮夷的侵扰,实行“来则御之,去则不追”之策;通过和亲与边陲蛮夷建立亲属关系;由官府在边陲或边关组织互市,在与蛮夷进行公平、规范交易;经营边陲主要由封建王朝的国库出资(宋代以前尤其如此),而不依靠剥削蛮夷之所得。这均与西方殖民者对属国常用的武力征服及广征赋税形成对比。,服事观 服事观大致形成于先秦,主要是阐述中原王朝与周边蛮夷相互之间的关系。尚书禹贡有“五服”说,周礼有“九服”说。服事观认为:王畿为中原王朝的中心,王朝将管理或羁縻自王畿推向四方。由近而及远,王朝对周边蛮夷负有不同的责任,周边蛮夷对王朝也有不等的义务。服事观使中原王朝形成了“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的治边传统,并成为中原王朝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的基石。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王朝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边陲地区实现“守在四夷”,做到“内华夏而外夷狄”以及“夷不乱华”。以这一认识为基础,古代还形成了谨守祖业,对边陲慎用刀兵,以及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等观念。这促成了中国多元一体疆域格局的形成。,2。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 羁縻mi 与怀柔(因俗治边)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册府元龟,卷170,帝王部来远)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汉、唐等的西北都护和亲与联姻(汉、唐、清等)经济开发与发展(西北、西南等),二、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特点 1.疆域的形成方面:历史连续性强;经济、文化因素主导,以继承为主,不以掠夺为主;疆域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中原王朝起主导作用;疆域与少数民族力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少数民族是疆域形成的重要力量,疆域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2.疆域的变化方面:陆疆变化大,海疆变化较小;西北边疆问题大,南方边疆问题小;农耕游牧矛盾是内边变化的重要因素;,附:西北边疆问题 西北地区包括今新疆、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该地区地理形势复杂、民族多,与中亚等外部力量联系方便,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是中原王朝始终关注的国防安全的主要区域之一,尤其是河西走廊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卷63陕西:“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西汉武帝击败匈奴,中原王朝第一次将西北地区纳入统治范围。王莽时期,丢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唐设都护府。清准噶尔战争。近代“西北史地热”,海防与塞防。主要参考:田澍,何玉红主编西北边疆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三、近代我国疆域的丧失和边疆问题1.疆土的丧失西北:东北:北部:西南:2.当代边疆问题钓鱼岛、南海、藏南等3.西方对我国疆域的偏见长城是界限、本部十八省等。,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