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医者仁心 润泽民心.docx
医者仁心润泽民心卡若区拉多乡卫生院院长扎西卓玛婴儿的啼哭声自手术室响起,初为人父的男子松了口气,快步走向手术室门口,双手合十谢过助产士,再从对方手里小心翼翼地接下那个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东西。从在家自己生产,到住院分娩,这一小步,扎西卓玛走了22年。基层乡医缩影纵观变迁发展“98年我到拉多乡卫生院工作,从一个牧民小孩成长为现在受人尊敬的医生,我很感谢党和国家这些年来对我培养”,这是拉多乡卫生院现任院长扎西卓玛的自言。扎西卓玛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基层的岗位上,见证了拉多乡卫生院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变化;见证了拉多乡卫生院从一个小小的砖瓦房,到现在的标准化卫生场所;见证了拉多乡卫生院从看“小病麻烦,看大病困难”,到现在的医资力量完备。“以前我刚来的时候,路不通,车也是很稀奇的东西,我们这里乡政府都少有,更不要说老百姓了。他们嫌来院里看病麻烦,我们就只能骑马去人家家里看诊J扎西卓玛说到过去的事情有些激动,实在是因为变化太大了,“后来有了摩托车,虽然也不常见,但好歹入户随诊没那么难走了J过去的拉多乡卫生院病床很少,房子也不大,过去的老百姓也不觉得这个“小房子”有什么作用,生了病就去求神拜佛、问喇嘛、找神医。那个时候的人们没接触过多少知识,对医生和医药都不太理解,干这行的也少,精通医术的就更少了。扎西卓玛觉得这样的情况不好,她认为人的身体都不照顾好,怎么有精力去干活去养家呢?“当时的工作非常不好做,他们不主动来,我们就上门送诊,有时还会被赶出来。但这都不要紧,只要我们做足了工作,总能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扎西卓玛说到做到,把群众工作和医疗工作并重。无论是来院里的病人还是自己上门随诊的病人,她都坚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做群众工作也成为了院里的日常工作,在扎西卓玛的不懈努力下,改变了拉多乡及周边乡镇群众的的群众思想。优势主攻妇幼保障两降一升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农牧民都选择在家分娩,这是非常危险,但又常见的现象。扎西卓玛认为自己既然身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她在研究了拉多乡孕产妇孕娩实际情况后,根据卡若区“两降一升”的政策要求,在日常巡诊的基础上,对孕妇开展额外巡诊。”在基层卫生院工作这么多年,通过长期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终于让他们形成有病就医的概念,他们思想有了改变才会有行动上的改变”扎西卓玛说道。但仅仅只是通过宣传教育实现思想转变是不够的,要获得群众信任,首先就得有“够分量”的医疗技术,让群众放心、安心得把自己交给医生。为此,扎西卓玛积极联络卡若区政府、拉多乡政府,希望能解决乡卫生院缺医少药的现状。她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现在,拉多乡卫生院共有藏、西医7名,护士3名,能独立参与接生的医护人员有4位。2018年,刚好是扎西卓玛到拉多乡卫生院的第二十个年头。这一年,拉多乡卫生院搬出旧址,进驻标准化卫生院,还配齐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后勤储备,尤其配备了条件完善的无菌产房,拉多乡卫生院也开启了新的篇章。“这些年,拉多乡的群众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我们院的条件好起来了,连隔壁面达、嘎玛乡的孕产妇都来我们这边。”现在拉多乡卫生院已经实现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94%,体检筛查率达70%,孕妇系统管理率达90%,新生儿接生率达80%以上,住院分娩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乡医难医家务仁心惠泽百姓“工作二十几年了,之前也有过很多次机会能调到市里工作,也心动过,想着去市里条件好,孩子也能有个好环境。但每每看到群众真心的挽留,心一下就软了,舍不得他们,放不下他们。”扎西卓玛作为一名医生,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她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单调和枯燥的工作,有的是一个接一个痛苦难捱的病人,既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可能,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陪伴,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因为医生的工作性质,病人就是第一位,常常冷落了孩子和家人。有一次夜里,我小孩发烧,老公也出门工作去了,突然一个病人打电话来,我只能放下发烧的小孩,喊外出的老公回来照顾,自己连夜去出诊。”说到这里,扎西卓玛这个坚强的女人也哽咽了,“家人虽然埋怨过我,但更多的是心疼我,让我多休息,现在家人和老公也都理解支持我,想到这些真的觉得对不起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她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守基层一线,坚守临床一线。对自己小孩的亏欠,她弥补在卫生院多年以来降生的几百名新生儿上,对他们细心呵护,小心迎送。从2013年到2020年5月,拉多乡卫生院共接生388名新生儿。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叫扎西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