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本功讲座人文素养苏金良.ppt
人文素养,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苏金良2013年元月9日,题记: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彖传的象辞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文化之。,孔子其人,Coufucius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又拼Kung-tzu。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幼年生活贫贱,学无常师,传曾问礼于老子。做过“委吏”(管粮草)和“乘田”(管畜牧)。34岁开始授徒讲学。50岁曾任鲁国司寇。后与门人周游卫、陈、蔡、宋、楚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等典籍,并传说删定春秋,是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传弟子三千,著名者七十二贤。在宇宙观上认为万物自己生长,但又保留天命信仰。认为鬼神对现实生活不起什么作用,但又赞成祖先崇拜,不否认鬼神的存在。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礼制)的言行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孝悌”为“仁”之本);仁是品德素养恭(庄重)、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惠(慈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重视因材施教,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孔子学说体系虽然简略,但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巨大。西汉以来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正统,历代王朝一直奉为圣人。孔子学说在东方,尤其是在日本、朝鲜、越南都有广泛影响,被推崇为东方文明的象征。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不列颠百科全书孔子词条(第4卷422页),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其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圩(wi)顶:头顶凹陷。,孔子其人,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乱迁居鲁国。父叔梁纥有勇力,以军功封于陬邑。母颜氏,名徵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三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移居曲阜阙里。因少时贫贱,学会不少技艺。孔子自谓年“十有五而志于学”,早年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博学好礼,为乡人称道。孔子学无常师,传说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其人,孔子三十而立,从事社会活动,同时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以诗、书礼乐为教,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学术自由的风气,对文化在民间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最著名的有颜渊、子路、子贡、子夏、曾参等人。,孔子其人,孔子年五十而知天命,开始走上从政之路,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大司寇,行摄相事。因与执政季氏不合,自知在鲁国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率领一些弟子离鲁,周游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途中备尝艰辛,遭到冷遇,终不见用。,孔子其人,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孔子在漂泊十四年后,返回鲁国,从事教育和文献整理,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病逝,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孔子其人,子六十九岁,子伯鱼卒,孙伋生。明年,颜渊卒,孔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又明年,孔子年七十一矣。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曰鉏(ch)商,获兽,以为不祥,弃之。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涕曰:“吾道穷矣!”乃因鲁史作春秋,上自隐公元年,下迄哀公十四年,凡十二公,二百四十年。其事核,其词约,其指博,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曰:“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自春秋成而天下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其人,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q)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其人,孔子之集大成:孔子乃叙书、删诗、定礼、正乐,以明先王之道;翼易,以阐阴阳性命之旨;然后六艺备,经教成。,孔子其人,孟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孔子其人,德牟天地,道观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孟子(亚圣)曾子(宗圣),颜回(复圣)子思(述圣),孔门先贤十二哲,闵损(子骞)冉雍(仲弓)仲由(子路)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有若(子有)冉求(子有)冉耕(伯牛)朱熹(元晦),孔门十二哲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孔门十二哲人,仲由(子路),宰予(子我),孔门十二哲人,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孔门十二哲人,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孔门十二哲人,有若(子有),冉求(子有),孔门十二哲人,冉耕(伯牛),朱熹(元晦),孔门七十二贤,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曾参(子舆)澹台灭明(子羽)宓不齐(子贱)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长)南宫括(子容)公皙哀(季次)曾蒧(din皙)颜无繇(路)商瞿(子木)高柴(子羔)漆雕开(子开)公伯缭(子周)司马耕(子牛)樊须(子迟)有若(子有)公西赤(子华)巫马施(子旗)梁鳣(zhn叔鱼)冉孺(子鲁)曹恤(子循)伯虔(子析)冉季(子产)公祖句兹(子之)秦祖(子南)漆雕哆(子敛)颜高(子骄)漆雕徒父(子文)壤驷赤(子徒)商泽(子秀)石作蜀(子明)任不齐(选)公良孺(子正)后处(子里)秦冉(开)公夏首(乘)奚容箴(子皙)公肩定(子中)颜祖(襄)鄡单(qio子家)句井疆(子疆)罕父黑(子索)秦商(子丕)申党(周)颜之仆(叔)荣旗(子祈)县成(子祺)左人郢(行)燕伋(思)郑邦(子徒)秦非(子之)施之常(子恒)颜哙(子声)步叔乘(子车)原亢籍(籍)乐欬(子声)廉絜(庸)叔仲会(子期)颜何(冉)狄黑(皙)邦巽(子敛)孔忠(子蔑)公西舆如(子上),论语其书,Lunyu 论语 又拼Lun y,英语作Ana-leets of Coufucius。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西汉时论语有三种,即今文本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和古论语31篇,后二种均亡佚。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主,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为之作注,成为后世的流传本。论语文字简朴,敍一事仅数十字,然意思完满。全书仅1.2万字,但影响极大。南宋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在儒家经典中地位益高。重要注释本有三国时期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时期梁皇侃论语义疏、宋朱熹论语章句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有论语译注。不列颠百科全书孔子词条(第10卷287页),我读论语,1.敬字入门2.孝为根本3.礼乐身心4.仁者爱人5.讷言敏行,6.明知不可而为之7.过犹不及8.六艺育人9.内圣外王10.大同理想,1.敬字入门,【原文】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16.8)【译文】孔子说:“君子害怕的有三件事:怕天命,怕王公大人,怕圣人的言语。小人不懂的天命,因而不怕它;轻视王公大人,轻侮圣人的言语。”【注释】大人:古代对于在高位的交“大人”,如易乾卦“利见大人”,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对于有道德的人,也可以叫“大人”,如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这里的“大人”是指在高位的人,而“圣人”则是指有道德的人。,2.孝为根本,【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1.11)【译文】孔子说:“当他父母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便观察他的意图;他父母死了,便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母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是尽了孝心的了。”,3.礼乐身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16.13),4.仁者爱人,【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2.1)【译文】颜渊问怎样去实践仁这种道德。孔子说:“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实践仁的道德,完全凭自己,难道还凭别人吗?”颜渊说:“希望能交给我一些行动的纲领。”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话不去说,不合礼的事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愚钝,也要照您这话去做。”章旨:孔子回答颜渊,以克己复礼为仁及实行的方法。,5.讷言敏行,【原文】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链接】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6.明知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勇于挑战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态度,一往无前的气魄,锐意进取的智慧,舍我其谁的使命,积极向上的人生,乐天知命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维,下学上达的境界,主观能动的创造(可撰千字文),7.过犹不及,7.过犹不及【译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11.16)【译文】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和卜商两个人,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呢,有些过分;卜商呢,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馀论】孔子是以中庸为至德(最高标准)的,过分和不足都是不妥当的,因之说“过犹不及”,就是既要防左,也要防右。,8.六艺育人,礼、乐、射、御、书、数。礼: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20.7)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8.六艺育人,马一浮的观点:经学即国学,国学即六艺(六经),亦即诗经书经乐经礼经易经春秋。,8.六艺育人,【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2.2)【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作者的思想完全是纯正的。”【注释】诗三百,诗经是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取其整数;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駧(jing)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俞樾曲园杂纂说这“思”字是语词(语首助词),没有意义,不应当“思想”解,恐和孔子愿意不合。诗经鲁颂騆原文: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駉:jing,良马腹干肥张也。坰:shng,离城很远的郊外。驈:y,黑马白股。骓:zhu,苍白杂毛的马。駓:p,黄白杂毛的马;骍(xng)赤黄色的马;骐:青黑色的马。驒:tu,青骊马;駵(音留):赤身黑鬣的马。雒:lu,黑身白鬣的马;骃(音因):浅黑带白色的杂毛马;騢(音霞):赤白杂毛的马。驔:din,脚胫有长毛的马。祛:q,驱逐。,8.六艺育人,【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3.20)【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致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致伤害身心。”【注释】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tn)也;哀而不伤者,关雎卷耳也。”,8.六艺育人,【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3.7)【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互相作揖而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而后作揖喝酒。那一种竞赛也是很有礼貌的。”【馀论】这个“争”是指争个人的权力地位而言,“子罕言利”(9.1),何况与人争利呢?所以说“君子无所争”。,8.六艺育人,御:驾驶马车的技术。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8.六艺育人,书:文学、文献;书法、书写、识字、写字、作文;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艺育人:君子之风之品之德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8.六艺育人,数:算术与数论知识。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九数:九九乘法表。祖冲之与圆周率中国只有算术没有数学。,8.六艺育人,男女年龄别称: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髪垂)男孩8岁:龆年(换牙)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女12岁:金钗之年女13岁:豆蔻年华女15岁:及笄之年女16岁: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女20岁:桃李年华女24岁: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半老徐娘,8.六艺育人,男女年龄别称:男20岁:弱冠男30岁:而立之年男40岁:不惑之年 强壮之年男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男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男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男80岁:杖朝之年男8090岁:耄耋之年男100岁:期颐之年,9.内圣外王,【原文】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20.1)【译文】检验并审定度量衡,修复已废弃的机关工作,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后代,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都会心悦诚服了。【注释】谨权量,审法度:权就是量轻重的衡量,量就是容量,度就是长度。“法度”不是法律制度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和秦权、秦量的刻辞中都有“法度”一词,都是指长度的分、寸、尺、丈、引而言。所以“谨权量,审法度”两句只是“齐一度量衡”一个意思。,10.大同理想,礼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文107个字,是孔子的话。,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注释】时:以时,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习(習):复习、温习、预习、练习、演习、实习习得;朋友:同门为朋,同道为友。,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了;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了;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自然的不越出规矩。”【注释】有,同又;立,泰伯篇:“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增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不惑,子罕篇和宪问篇都有“知者不惑”的话,所以译文用“掌握了知识”来说明“不惑”;天命,孔子是不是宿命论者,我尚不敢论定。孔子所谓的天命究竟是什么,也很难臆测,后来的人虽然谈得很多,未必符合孔子本意,因此,这两个字不便译出;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字有作“纵”字的,皇侃义疏也读为“纵”,解为放纵。柳宗元与杨晦之书说“孔子七十而纵心”,不但“从”字写作“纵”,而且以“心”字绝句,“所欲”属下读。“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这种读法也通。【馀论】这一章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进步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孔门治学的主次来。孔门治学的主要在做人,所以“志学”之后便是立,然后才是“不惑”,末尾又归到“不逾矩”。,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11)【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却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便可以做老师了。”【注释】温故而知新,皇侃义疏说,“温故”就是“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就是“日知其所亡”,也通。【馀论】孔子说,要做一个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必须要加上自己创造性地见解和发明。具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能力以后才可以做老师。,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15)【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去思想,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去读书,就会缺乏信心。”【注释】罔,诬罔的意思。“学而不思”则受欺,似乎是孟子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殆,论语的“殆”有两个意义,下文第十八章“多见阙殆”的“殆”当“疑惑”解(说本王引之经义述闻),微子篇“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殆”当危险解。这里两个意义都讲得过去,译文取前一义。古人常以“罔”“殆”对文,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云:“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己,无小人殆。”(“无小人殆”即“无殆小人”。)旧注有以“罔然无所得”释“罔”,以“精神疲殆”释“殆”的,似乎难以圆通。【馀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进德修业,学以致用,是中国式学习的传统,与西方只维竞争,知识第一,量化学习,相信技术不同。,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17)【译文】孔子说:“子路呀!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说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假装知道。这就是真正地知道。或者译为这就是聪明智慧。”,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17)【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一样的毛病。”【链接】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12.1),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6.20)【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业务,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赶不上以它为乐因之醉心于其中的人。”【馀论】这句话孔子原意可能有所指,也可能无所指,只是泛论一切事物,究竟如何,我们已经难于悬揣。译文只是为着文意明畅,加上“对于任何学问和业务”一句。告诫我们治学要严谨,求实求是,力戒“不读书而好求甚解”。,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13.23)【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链接】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5.24)【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言语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 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便不要加在别人身上。”【馀论】“忠”(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有积极意义的道德,未必每个人都有条件来实行。“恕”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谁都可以做到,因之孔子在这里言“恕”不言“忠”。礼记大学篇的“絜(xi)矩之道,就是恕道。”,重点章句的记诵和感悟,【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16)【译文】孔子说:“不着急别人不了解我,却着急我不了解别人。”【馀论】儒家素来是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的。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篇第十五也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都是这个意思。不但求诸己以自责,而且还要知人以自广,所以又说:“患不知人也。”“知人”才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4.17),孟子其人,Mencius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又拼Meng-tzu。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孔子嫡孙子思的学生。早年历游齐、宋、滕、魏、鲁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行“仁政”,基本主张是“尊王贱霸”,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即主张以德政争取人心,统一天下。“仁政”学说的新观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对于“君臣”关系,孟子也提出臣不应绝对服从君的进步观点。“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天赋的“仁心”,即善的本性,这是实行“仁政”的保证。为了实施“仁政”,孟子还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社会分工论,反对“君民并耕”的主张。孟子认为王权是“天”授予,“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天”意通过贤明的君主来实现。“天”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观念。孟子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万物皆备于我”,即我具备天下万物的优点。孟子强调思的作用,重视理性认识,这在中国认识史的发展上是有意义的。他的思想对宋明理学家有重要影响。由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孟子一书,是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孟子词条(第11卷106页),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其人,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当代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提议以农历四月初八孟子生日那天为“中华母亲节”。,孟子其人,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其人,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以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成为中国伦理学上著名的学派。,孟子其书,Mencius 孟子 中国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汉书艺文志著录11篇,现存7篇,约3.5万字。相传另有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等“外书”4篇,已佚。孟子记载孟子一生政治活动和学说,包括其哲学、伦理学和教育思想,在君民、君臣关系上的新观点,以及天赋性善学说引起的论辩。书中还收录孟子论敌的言论,是研究杨朱、许行和告子等学派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合为“四书”,影响益大。孟子注释通行本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宋孙奭的疏本(十三经注疏)。其他著名注本有朱熹孟子章句集注(四书集注本)、清焦循的孟子正义以及近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不列颠百科全书孟子词条(第11卷107页),孟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仁”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儒学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儒学中出现频度最高,而且可以对其他价值观产生决定和统领作用的范畴,笔者认为非“仁”的概念莫属。仁的本质是“以己推人”的忠恕之道,用于人际是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一体;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孟子发挥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对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人性论、心理学分析。,仁,人之四端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公孙丑上,仁,求仁可自得人性善良知良能思则得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福祸源于己穷达不失志吾岂好辩哉四过不足为风过草必偃仁者能正君,智,儒家做说的“智”,不是我们所说德、智、体的“智”。我们近代以来所说的智力,主要是从古希腊哲学来的,指人们研究自然和社会的分析、概括、归纳、运算能力。而儒家讲的智力则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判断力,也就是人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孟子认为这种能力是人先天具有的,即仁义礼智“四端”之一。,智,智者避危墙秽人人恶之君子能改过知错近乎勇,义(義),孟子的“四端”说第二项“义”,在儒家的语境中,“义者,宜也”,就是应当做的事。,义,非义宜速已五十步笑百步此为大丈夫舍生取义仁义不可弃也浩然之气,道德修养,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曝十寒人当有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孝治天下为人要真诚诚者天之道,社会政治思想:仁政,治天下以仁反求诸己舍我其谁劳心者治人仁德者无敌得道多助老吾老,幼吾幼仁政得民,社会政治思想:君民,贼仁义者可诛:汤武革命是维新顺乎天而应乎人得人心者得天下王道由此始率兽食人养足驱善易恒产恒心民贵君轻,用人,治玉听玉人任免需谨慎赛马不相马贤臣不可召听言需谨慎,物性皆不齐德才要兼备柳下惠之风举荐最为难,义利,君子不言利取财当有道取止当守道收受要合理,老子其人,Laozi 老子 又拼Lao-tzu。姓李名耳。中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隐退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大致反映了老聃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出“道”的观念,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本原,否定天的最高权威,主张“不行而知”,人民“无知”,反对追求知识。反对儒、墨两派的道德观,认为真正道德是不追求道德,提倡柔弱虚静,减少私欲,知足不争。理想政治是无为而治,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辩证因素。提倡“反者道之动”,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对立面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生活中的朴素真理。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有巨大影响,后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取老子思想。不列颠百科全书老子词条(第9卷494页),傅奕老子像,老子其人,老子对道教影响深远。早在后汉书孔融传中道教称老子为“老君”,魏书积老志中称为“太上老君”。早期民间道教五斗米道、太平道奉老子为教主。其后道教尊老子为三清尊神之一。多种道教经典及老子传记如老子变化经、老子化胡经、西升经、混元圣经、犹龙传等,对老子有各种神话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信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等等。后汉以来,帝王多尊老子为神,如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主要经典如正一经、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等都托为老君降谕。老子化胡经还说老子西行,令弟子尹喜化为佛陀教化胡人。此说引起道教与佛教的长期争论。,老子其书,Laozi 老子 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中国道家主要经典。是含有深邃思想的哲理诗。东汉(25220)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称道德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都是德经在道经之前,和韩非子解老篇章节次序一致。据此可知汉初老子有两种传本。帛书老子和通行本老子内容大同小异,文句有出入。帛书本有些文句胜过通行本,但也有若干明显错字。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为主要经典,称为道行真经,赋予宗教性解释。除河上公注外,通行注本有三国时期魏王弼老子注。老子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唐玄奘曾译为梵文。还有多种日文和英文译本。,庄子其人,ZHuangzi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又拼Chuang-tzu。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幼年家境贫穷,靠打草鞋为生,后做过漆园吏。因厌恶政治而归隐。楚成王(前?年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因其才礼聘为相,遭拒绝,终身不仕。不列颠百科全书庄子词条(第18卷545页),庄子其人,庄子师法老子,认为道是天地根本,无所不在,也无界限差别。庄子思想的特征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我、是非、大小、美丑、善恶、贵贱、生死都无绝对差别。“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所举著名论例:庄子梦为蝴蝶,醒来仍是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认为根本不必去追求这种区别。因此不主张追求知识,反对辨别是非。认为生命短促,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要失败。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取虚无主义态度。他把提倡仁义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还认为仁义道德是大盗兴起的根源,要求毁灭仁义。,庄子其书,反映庄子思想的庄子一书被道家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742李隆基)列入道藏,诏号南华真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现存33篇为晋人郭象编定注释。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庄子所著,“外篇”15篇和“杂篇”则掺有庄子门人后后学作品。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又多采用寓言形式,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价值。,道家的“道”,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51章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注释1.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3.亭之毒之:一本作成之熟之。4.养:爱养、护养。5.覆:维护、保护。6.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道家的政治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道家的伦理主张,绝仁弃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道德经第十九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儒家,Confucianism 儒家 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书艺文志列儒家为“九流”之一,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继承)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仁义”,主张“德治”、“仁政”,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教育。先秦百家中儒家是最重要的学派。战国时期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荀子两派。孟子一派强调恢复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政治上提出“仁政”思想,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荀子一派则从儒家立场吸取道家的自然观点与法家的法术思想,形成以儒家为主兼容各家的思想体系。政治上主张王、霸并用,礼法双行。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者都适应当时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儒家学说。参阅philosophy of Confucius,the。不列颠百科全书儒家词条(第4卷422页),易中天,国学,是儒教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关注文化,留下的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的是公平公正公开兼看章太炎的国学概论,吕思勉的先秦学术概论,余秋雨,经济在政治之上,文化在经济之上,宗教在文化之上。两岸余两余光中秋雨,其他,4.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等两种西方哲学思潮的基本特征。(由概念延展特征)5.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背下来)6.文艺复兴及其特征。(查词海和百科全书)7.经典唐、宋词的寄送和欣赏。(可以只看资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