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ppt
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新思路与新举措,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解决农业的出路既要靠政策,靠改革,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靠科学技术,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胡锦涛,一、农村科技工作新任务,2004年:提高农民收入 2005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1、解读近4年中央一号文件,2、新农村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3、新农村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小康社会为水准以城乡一体化为趋势以和谐社会为要求以社会主义特性为原则,4、新农村保障,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5、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5、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与目标(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二、农村科技工作新思路,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一)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三)市场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四)体制和机制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未来5-15年,是我国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突破“拉美贫困陷阱”、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们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条件,又面临新旧体制交替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宏观发展背景下,在支撑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中,农村科技工作需要重新定位、拓展思路。,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一)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科学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680美元,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4%,非农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6.9%,城镇化率达到43%。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已转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时期,改善城乡二元化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城郊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将对科技成果、技术信息、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提出新需求。农村科技工作必须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社区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城乡交叉的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农村科技工作必须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社区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城乡交叉的环节上取得新突破。,(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变,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竭泽而渔、粗放管理”,转向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增强农业素质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二)经济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三大约束条件农业基础条件差的约束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农业基础条件差的约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45%,中低产田比例高达78%;水资源缺口高达50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达到750-1000亿公斤。农田平均受旱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耕地的泥沙流失量占全国水土流失量66%,盐碱化和渍生盐碱化面积高达1亿亩,30%的耕地缺氮,63%的耕地缺磷,77%的耕地缺钾。我国近14亿亩草场缺水,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失修老化,农田抗灾害能力下降,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的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难以适应集约式经营的需要。我国农户数量约2.4亿,户均农地经营规模仅 7.5亩,仅相当于日本、韩国的1/3,欧盟的1/40及美国的1/400。二是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机制没有建立。水资源大量浪费。三是缺乏鼓励农业和农村节能、节电的政策措施。,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一是农业科研投资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GDP的比重仅0.49%,是世界30个低收入国家平均的2/3,不到发达国家的1/5。全国科研经费的人均投入8.3万元,农业仅2.3万元,不到三分之一。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占全国农业总产值不足0.2%,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缺乏有利于科技成果产生的动力机制,科技成果的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不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40个百分点。,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约束,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扩散能力弱。现有推广机构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多元化的技术服务需求,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体地位不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强、服务弱化,缺乏自我发展后劲。推广系统内部缺乏有利于科技引进、推广和应用互助的动力机制,技术到户率不高,现实科技的潜力发挥不足。四是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减弱了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和对新技术成果的吸纳能力。,没有效率的增长,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重点要有利于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矛盾、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农村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合理配置并利用好资源,切实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支撑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型,推进区域农业向跨区域农业转变,引导资源高耗农业向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力促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市场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本质上,国际竞争是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产业整体素质的竞争。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我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转型,农村科技工作必须向农业和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22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64.6%。近年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额405.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初级农产品进口额1172.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2%;进出口贸易逆差高达767.18亿美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的门槛。,(四)体制和机制转型对农村科技工作提出新要求,加强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是为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注入活力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实现了官办到民营、官民联办的多元化科研体系的转型。到2002年前后,中央级370多家、地方近800多家应用开发类院所先后完成了企业注册。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通过转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等方式实现企业化转制。,据2005年对原中央属263家转制科研机构的调查统计,85%以上的院所建立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90%以上的院所加入了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在转企的同时推进了改制,以产权多元化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大部分中央级转制院所对下属企业实行了公司制,已有18家转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江苏、浙江、宁夏、重庆、青岛、沈阳、武汉、广州、杭州等地,转制院所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转型的要求。要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报告框架,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一)善于经营科技,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化(二)善于经营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链(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一)善于经营科技,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科技工作正面临多元化的需求。科技服务对象多元化。强调面向基层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整体科技服务的需要。科技服务内容多元化。基层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林牧业、水利电力、医药化工业、食品轻纺业、加工制造业、能源建筑业、电子通讯业等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服务模式多元化。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农村信息化等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把科技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科技的储备,而是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我国农村科技发展薄弱环节。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其中仅1/3实现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研发、轻转化的科技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科技转化与推广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观念,(二)善于经营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链,传统农业以产中为主、忽视两头、产业链脱节,是资源消耗型、技术落后型、效益低下型农业。现代农业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为标志。现代农业呈现六大基本特征:标准化、产业化、企业化、信息化、组织化、社会化。,(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我国是农业资源强约束型国家,必须依靠科技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我国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增地减、人增水减的矛盾将不断加剧。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还很低。灌溉水利用率为43%,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0%;降水利用率约为45%,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5%。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860亿斤(纯养分),是世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然而氮肥当季利用率仅30%,每年氮肥损失近400亿元,肥料利用效率不高。全国农药年产量超过8亿斤(有效成分),居世界第二位,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农药浪费严重并造成污染。,(三)善于经营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00多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成为蚊蝇孳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的5倍以上,成为首要污染源。,农业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400多万吨,大部分流失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全国农药年使用量近130万吨,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生态破坏,甚至危及正常交通安全。,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自然资源滥用、毁坏现象严重。全国已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原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 1/3,且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长期超载超牧,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载畜力降低。农业自然资源数量逐步减少,约束不断硬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节约农业资源。二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理挖掘和深度转化农业资源。三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报告框架,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一)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机结合(二)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三)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农业技术的支撑。大力发展分子农业、数字农业、环控农业、工程农业、精细加工农业,同时也要因地制宜,重视传统精耕细作模式、农机农艺结合作业、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农业与工业相互渗透,农业的基本功能不仅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营养素,而且是工业原料、新能源的重要来源。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农业对工业的科技需求,集中体现在“产前、产后与两化”领域,即产前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村新能源开发,产后农产品加工以及流通领域的科技支撑,农村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农业科技与工业科技有机结合,要善于促进工业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转移,城市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转移。要以工业发展理念科学指导农业发展,以技术链延伸拓展产业链,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价值链,引导农业和农民参与产业链中后端、价值链高端的收益分配。通过工业科技与农业科技的集成支撑,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人类农业发展历史证明,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超级稻的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提升了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生物技术竞争的科技实力;现代种养技术的集成示范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技术体系;设施农业的拓展与完善开辟了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的深化和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提高了农业商品率和产业效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农村科技支撑,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切实提高经营效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报告框架,一、在宏观背景上,农村科技工作要适应四大转型要求二、在指导思想上,农村科技工作要树立三大经营理念三、在工作原则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促进三大结合四、在工作任务上,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农村科技工作要着力强化三大回归,主体回归农民 效益回归农业 发展回归农村,主体回归农民,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一要紧密团结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二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科技扶贫开发工作。,效益回归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业生产经营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从根本上改变弱质低效产业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于产前农业投入要素、产地环境、农业生态以及产后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的科技工作重视不够。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林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下。,效益回归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要突破主要赋予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中环节的传统定位,面向产前、产中,以产后为重点进行系统部署,进行三大调整、强化三大重点。一是调整传统种养技术研究领域,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和应用,增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二是调整现有研发体系,以强化农业区域综合能力竞争性为核心,按农业生态区和优势农业区建立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与能力体系。三是调整科技研发主体,改变过去产中研究力量过于集中的格局,强化产后加工与流通科技能力。,把握三大重点,一是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林生态环境建设,以防灾减灾,增强农业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重点加强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力恢复的技术,农业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包括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以及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火灾虫灾,外来生物入侵等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三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改变过去工农剪刀差、种养业与加工业割裂从而损害农业利益的做法,实现农业效益从产中环节向产后增值转变。,发展回归农村,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技为支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发展回归农村,以科技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突破口,引导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要素植入农村,发展绿色、节约、宜居型农村社区。以科技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培育、农产品安全生产、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和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科技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发展农村新型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技术集成与转化体系,构建新型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科技服务水平,增强农业集约化经营能力,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动力和能力,形成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新风尚、新局面,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三、农村科技工作新举措,1、“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2、八大科技举措3、六个政策举措,基本计划+重大专项,1、“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主体计划,政策引导计划,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支撑,平台建设,重大战略产品或工程(目标明确、阶段性明显),星火、火炬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专项计划是政府为直接完成和实现国家特定的战略目标而设立的科技计划,具有目标明确、阶段性等特点。,重大专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体制,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科技部: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政策制定各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具体专项实施牵头组织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实施专家组:咨询、论证,基本计划是国家持续稳定支持公共科技的基本形式,具有学科领域广、长期性等特点。,基本计划,基础研究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政策引导类计划,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2年)新思想、新方法 面上资助、自由探索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具有国家目标的重大基础性问题 选择重点领域支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1986年3月小平同意并报中央批准 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高技术,强调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重点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技术领域选择原则,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重点技术领域,生物和医药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地球观测与导航,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农业生物药物创制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农业领域重大项目,863计划,加强军民结合,统筹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完善专家机制,发挥部门和地方的作用面向战略产品和产业的集成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以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公益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大社会公益类技术支持力度设立行业专项和区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982年设立)的基础上设立,重点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农业制造业材料,农林生物质工程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农药创制工程奶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领域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支撑计划,项目由部门、地方或企业集团牵头组织实施 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机制公益项目用户牵头实施,平台基地建设专项 统筹研究实验基地、科学数据和自然科技资源等建设突出资源共享,重点建设六大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学数据 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网络科技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计划,有明确的引导政策不再是简单的择优支持,根据 政策导向进行补助性支持经费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政策引导类计划,星火、火炬、新产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际合作,农村基层科技工作部分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制度专项工作,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是中国政府于1986年批准实施的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就是取其寓意,“将科技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国的广大农村”。,名字的由来,新时期星火计划的主要任务,强化技术示范,加速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强化基地建设,促进农村科技集成转移和扩散 强化人才开发,聚集农村实用科技人才资源 强化能力提升,营造农村基层科技发展环境,星火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高效种植 农业高效养殖农用化工农业机械与设备农村建材农村特色产业,星火计划优先支持领域,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配套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有利于开发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的综合技术;有利于高效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小企业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外 贸的技术;有利于发展农村新型清洁能源的技术;有利于发展农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技术;有利于确保食品安全的技术;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的技术;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技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专项行动计划”:把“科教兴国”战略切实落实到基层,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促进建立富民强县的长效机制,实现民“富”、县“强”;加快县(市)科技进步,强化县(市)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概况来说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总体目标:国家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每年启动一批试点县(市),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成推广500项左右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35年的努力,支持300个左右国家级试点县(市)实施“专项行动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整体上带动1000个左右县(市)依靠科技实现富民强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的特点,支持范围不同,以中西部为主资金渠道不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不同,县(市)科技局可以使用支持方式不同,强调地方的积极性管理机制不同,以地方为主,奖补结合,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重点任务:(1)引进、推广、转化与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2)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支柱产业。(3)组织开展科技培训。(4)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基层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重点项目遴选条件,与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需求紧密结合,对其 他县(市)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带动一定范围的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市场前景好,能够调动和吸纳社会投入,并具有符合 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运行机制。依托的技术先进成熟,并具有技术转移应用的人才保 障和行之有效的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保障。承担单位应具备必需的工作基础和能力,能按要求完 成任务。,省、地、县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制定了符合本地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的专项行动方案 和相应的政策措施。科技工作有较好基础,在促进县(市)科技进步、科 技成果向县(市)基层扩散转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科技投入努力程度较高,选准申报的试点县(市)和重点科技项目,对实施专项行动有资金保障。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切实可行;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党政主要 领导直接负责专项行动。,注意事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一次性申报立项和批复预 算,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年度拨付资金。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原则: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财政 引导、奖补结合。专项资金应当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技术的 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专项行动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立项、执行、效果、资金管理等进行绩效考评。中央财政将对开展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省以项目补助的形式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仍然用于试点效果突出的县继续实施专项行动,也可以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的农户、企业和相关单位给予奖励,以鼓励和引导农民和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注意事项,科技特派员制度专项工作,“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个源于群众的需要,源于基层探索,源于实践的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功实践的关键,在于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技术与经济的“双赢”。它与以往的工作相比较,体现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科技特派员制度专项工作特性,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不同,它把短期行为转为长期行为;与“科技副职”不同,它把对基层的行政领导转为直接的参与农村生产实践;与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同,它把生产咨询行为转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和面向市场需求的经济行为;与“定点扶贫”不同,它把农村的脱困解难转为示范带动;与机关的“分流下派”不同,它把干部的“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发展;与简单的技术服务不同,它把生产环节的单一运作转为实现产供销的集成运作和农村经济系统运转。,科技特派员制度专项工作目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技术经济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质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科技人员与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导入农户,与农民服务对象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经济利益共同体。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以新的机制相结合,他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协作互动,共赢共享关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转化资金设立目的是强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转化资金支持的对象转化资金充分考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区域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转化资金支持的对象转化资金充分考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区域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增强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属于2007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所申请项目的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请单位;或者属于已经引进但需熟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重大科技成果。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承担转化资金支持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具有持续创新的意识。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转化资金优先支持的项目(1)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能显著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3)能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项目;(4)能显著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转化项目;(5)农业高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八大科技举措,立足“人才进村、知识下乡”,促进科技资源向农业和农村转移;立足“以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促进农村财富创造和持续增长;立足“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科普;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宜居型农村社区。,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粮食专项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以863计划、973计划等为依托,发展农业高技术、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为依托,开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发展好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速现代农业技术的扩散。,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科技开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跟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深入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以“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民一技”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发展一批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星火产业带,引导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产业和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以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为主要内容,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3.加强农村社区科技开发,引领农村社区发展,以农村社区为集成平台,统筹城镇建设与农村社区科技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支撑。优先发展以下技术:以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以节水节地节能、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社区资源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绿色节能建材、特色化民居、住宅开发建设标准为重点的农村住宅建设技术;以低成本卫生设备和常见病药物特别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文化民俗保全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技术;以农村社区规划和设计、道路建设和社区建设配套设施为重点的社区规划与建设技术;以信息数据资源开发、服务界面和中间件、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管理系统为重点的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4.突破城镇建设瓶颈技术,加快城镇化进程,村镇优化布局与区域规划;村镇动态监测与综合功能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住宅与居住环境。,5.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农村科技型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类)、行业工程(技术研究)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有利环境。落实中长期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6.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科技发展环境,以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业专家大院模式等为重点,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把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引入农村一线。发展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强对基层和科技服务与示范。,7.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优化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以省省有星火基地、县县有星火学校、乡乡有星火课堂、村村有星火带头人为目标,强化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的能力建设,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星火科技培训格局。为提高农村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农村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农民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造就一批乡土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以提高农民的市场开拓能力为目标,以农村信息员、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为重点,开展农村科技“二传手”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科技服务人员队伍。以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科学观念为目标,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列车、青年科技志愿者等各类科普活动,发展一批农村科普试验、示范基地。以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培养一支高层次的农村科技创新队伍。,7.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优化农村科技人才队伍,8.加强科技集成应用,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引导建设3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引导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