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放与农业国际化.ppt
1,8,农业开放与农业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e,2,?,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说有什么区别?要素禀赋学说与相对成本学说的关系如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如何衡量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WTO的基本原则是什么?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影响?我国农业如何应对农业的国际化?,3,绝对成本学说,8.1,国际分工原理,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批判了重商主义思想,创立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斯密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商品的价格也不同。某些商品的价格国内比国外便宜,就可以出口卖高价,换回外国比本国便宜的商品。通过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多和更便宜的商品。同时,贸易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到生产率高的行业,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社会生产率,4,商品生产成本,分工后的产量,交换后的结果,绝对成本学说举例,5,比较成本学说,绝对成本学说只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情形,即贸易双方各拥有一种低成本的商品大卫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6,商品生产成本,分工后的产量,交换后的结果,比较成本学说举例,7,要素禀赋学说,1919年伊利赫克歇尔提出区域贸易理论;1933年伯尔蒂尔俄林出版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发展并完善了赫克歇尔的学说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核心观点: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各种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应出口那些较多使用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8,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国与国之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是生产成本不同,而成本不同由要素价格差异引起;要素价格差异源于要素供给量的不同(意味着要素禀赋不同)特定时间里,一国商品及要素的价格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影响需求的消费者偏好、个人收入以及影响供给的要素禀赋、物质条件这4种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有要素和商品的价格如果一国某些要素的供给相对较多,则这些要素的价格必然比较便宜,从而密集使用这些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成本也必然较低要素禀赋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本质上一致,9,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强有弱,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宏观因素有六个: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状况,企业战略、市场结构和竞争,机遇,政府。其中前四个为基本影响因素,后两个为辅助因素,10,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11,要素条件要素禀赋在决定竞争优势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常所认为得更复杂。要素是动态的,可以被升级、被创造,通常是投资的产物。对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高效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比单纯地拥有要素更重要自然资源、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基本要素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现代交通、通讯系统、高级人才、研究机构等高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不断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要素,才能长期保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2,需求状况 国内需求的规模:如果国内市场的需求规模大,则有利于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建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成熟和挑剔的消费者:这样的消费者会对厂商产生压力,迫使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建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超前性的需求:国内需求的超前性,为国内消费者服务的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别国厂商的前面,1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状况 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高下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但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上游产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那些对创新和产业发展没有重要影响的投入品可以从国外进口 对某一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产业包括可以与之共享某些活动(技术开发、制造、配送系统、营销和服务等)的产业,或者是生产互补产品的产业,14,企业战略、市场结构与竞争 一国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企业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管理模式等特征)对形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但这些特征的形态受各国环境的影响,没有普遍适用的形态,能够最好地适应本国环境的形态,有利于增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的市场结构和竞争会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国内竞争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企业进行创新,通过投资提升高级生产要素,这一切都有助于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15,机遇偶然事件和机会(如纯粹的发明活动、重大技术的非连续性出现、投入成本的非连续性冲击、世界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世界或地区需求的高涨、外国政府的政治决策等)也会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其原因是这些事件会打破原先的竞争优势格局,从而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国家和企业提供了获得竞争优势机会。各国能否抓住机遇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还取决于各种其他因素。同样的机遇,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16,政府 政策可以增加或削弱竞争优势。但政策的作用是从属性的,它只有在决定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业已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政策本身缺少创造优势的力量,17,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RCAij是i国j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值;Xit代表i国的出口总值;Xwj代表世界j产品的出口值;Xwt代表世界的出口总值。RCAij 1,说明i国的j产品有比较优势;RCAij 1,说明i国的j产品没有比较优势。,18,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优点 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的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在经验分析中简便易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局限当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时,这一指数所衡量的产业比较优势不具有客观性,19,8.2,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WTO的性质,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生效)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成员,20,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成员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能对任何另一方实施歧视 透明度原则-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自由贸易原则-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方之间的贸易 公平竞争原则-成员方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21,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削减农产品市场准入壁垒取消非关税壁垒将非关税措施转化为“等量关税”,再加上正常关税构成混合关税税率 削减进口关税-发达国家在协议实施期的6年内(1995-2000年)平均削减36%,每项最低削减15%;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1995-2004年)平均削减24%,每项最低削减10%;最不发达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 保证最低市场准入-保证关税化后市场准入机会不低于基期(1986-88年)国内消费量的3%,在削减期结束时应扩大到5%,22,逐渐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发达国家在6年内削减36%,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21%;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削减24%,有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14%;最不发达国家无须削减。在基期没有出口补贴的农产品,禁止实施出口补贴,23,规范农业国内支持“绿箱”政策-对农业生产、价格和贸易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扭曲影响的政策。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黄箱”政策-容易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政策。发达国家6年内削减20%的综合支持量(AMS),发展中国家10年内削减13%;对具体农产品(或所有农产品)的支持,发达国家的AMS只要不超过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中国为8.5%),无须削减“蓝箱”政策-根据农产品限产计划按固定面积和产量对生产者给予的直接补贴。不需承担削减义务,24,规范卫生及植物检疫(SPS)成员方有权采取正常的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但在运用这些措施时,不得在情形相同的成员方之间造成任意或不正当的歧视,或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 对进口农产品的卫生检疫,应以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为基础。各国可以实施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但必须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协议还对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的等同待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条件、检疫规定的透明度、控制检验和批准程序等问题作了规定,25,多哈回合谈判历程,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会议上,由于各成员在农业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不能按最初计划在2004年底前结束。2004年8月1日,各成员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框架协议,同意将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2005年12月13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举行,会议重点是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使之能够在2006年底最后期限前结束。2008年7月21-29日,世贸组织主要成员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旨在为年内达成多哈回合协议作关键一搏,但未能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争议问题取得突破,谈判最终破裂。2009年12月,世贸组织第七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未取得明显进展。2011年7月,多哈回合谈判“缩水版”方案在日内瓦出炉。世界贸易组织的153个成员最终一致同意将谈判议题分为3个进度(快速通道、慢速通道、中速通道)。,26,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与结构,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第4大农产品贸易国和第5大农产品出口国 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变化的特征: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快 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8.3,中国农业的国际化,27,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 农产品出口结构:主要出口农产品为畜禽类、水产类、果蔬类。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提高农产品进口结构:主要进口农产品为油籽类、植物油类、纺织纤维类和水产类,大豆、棉花和植物油是最主要的进口农产品 变化趋势:粮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畜禽类、水产类、果蔬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均呈上升趋势,28,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 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前六大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韩国、香港、德国、俄罗斯 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主要是北美、澳大利亚、巴西农产品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北美地区,29,积极影响有利于拓宽我国农业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 有利于深化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开放有利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消极影响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会面临进口冲击 出口农产品将面临较高的市场壁垒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农业国际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30,我国应对农业国际化的策略,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宏观管理能力 调整农业保护的政策思路,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各地区域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