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的哲学思考.ppt
,信息社会的哲学思考,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ZiffDavis媒体集团(中国)战略顾问2012年3月9日,开场白:信息社会与信息哲学,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数字社会虚拟社会赛伯空间消费社会)1970,鲍德里亚(19292007):消费社会1973,丹尼尔.贝尔(19192011):后工业时代来临1980,托夫勒(1928):第三次浪潮1990,詹明信(1934):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0,波斯特(Mark Poster,1941):信息方式1996,卡斯特(Manuel Castles,1942-):网络社会的崛起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赛伯哲学,计算哲学,人工智能哲学)1978,Aaron Sloman,“哲学的计算机革命”1985,美国哲学会成立哲学与计算机委员会(PAC);次年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召开首届年会1992,加拿大Leslie Burkholder,“哲学的计算转向”1998,美国哲学会数字凤凰:计算机如何改变哲学2002,Luciano Floridi,“什么是信息哲学”信息有机体(Inforgs);信息圈(infosphere);重新本体化(Re-ontologizing)2004,英国布莱克维尔计算和信息哲学导论2004,荷兰Elsevier信息哲学手册,2/12,2个重要概念,信息维纳:信息,物质,能量,三大要素并列香农:有利于熵减少的那部分数据,叫信息(或者,致力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Chekland&Boland:信息 数据 意义邬昆:信息标志着“间接存在”,是物质直接存在的显示哲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元哲学);知识论;伦理学哲学的转向:认识论转向(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现象学语言学转向(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后现代转向(利奥塔福柯德里达鲍德里亚丹尼尔.贝尔哈贝马斯)身体转向(尼采,梅洛.庞蒂,德勒兹,巴塔耶)空间转向(列斐弗尔索加吉布森)信息哲学转向(SlomanFloridiPoster),3/12,我的疑惑,可能的世界 vs.必然的世界?“恐惧与焦虑”:失足落崖 vs.自投悬崖(克尔凯郭尔)正在发生什么?社会结构: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格兰诺维特林南波特)社会仿真(鲍德里亚,拟像的社会,超真实)快感与欲望(德勒兹巴塔耶礼品经济)哲学关注:心物二元心物一元(Prosumer传受合一)人机关系:新人机一体化(NBIC聚合科技凯文.凯利智能尘土),4/12,三点思考,信息是什么?信息 数据 意义?意义在哪里?意义是如何生产和消费的?意义与快感的区别是什么?信息的价值是熵的减少确定性思维的翻版?(秩序是什么?秩序缘于什么?为了什么?)信息经济是什么?工业经济的延长线:生产者导向?消费者导向?快乐经济普遍经济:巴塔耶的消耗德勒兹的千高原信息哲学的出路在哪里?彻底反对本体论的“上帝”;让主体去死吧(拒绝主体建构的宏大叙事)在悖谬世界中耽于快乐,并持续快乐的普遍哲学拥抱不确定性接纳悖谬从个体到群体(陌生世界的交易与交往),5/12,信息哲学“建构”的三个基石,复杂性拥抱不确定性作为“生命体”的互联网复杂性基本概念:非线性临界相变多样性与共生演化自组织与涌现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发展的历程与方向:过度与低度社会化;动态复杂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传播行为嵌入社会网络公共空间公共性是一种间性共时性互联网为公共领域提供了何种可能?新媒体与公共空间的建构与重构,6/12,信息哲学的关键词,新物种人与人机共同体(共生演化)新视角身体、欲望、快感(知识生产的目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悖谬新格局心物一元(认识论),7/12,互联网思想的源泉和动力,“有尊严地放手吧”Kevin Kelly,失控对谁放手?放什么手?谁放手?(身体,以及身体的行事方式)隐喻和叙事方式的转换流动的空间(卡斯特)千高原,块茎(德勒兹,瓜塔里)游戏:不是满足,而是“尚未满足”(快乐的悬置;巴塔耶)开放与包容:悖论式生存超越两分法思与在词与物觉与感 边缘状态,8/12,从沉浸,到涌现,看清楚这个时代的走向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意味着什么,小结:关键词,基本判断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理性世界是非常可疑的我们根本无法刻画主体,未来猜测主体无所谓真实,只有符码判断,让位于感知多值逻辑/多元人格/多态宇宙只有“肉身”是真实的会意的快感,表白下的话语场,But,“破”主体的元叙事与主体真实两分法时间优位单向度秩序的构建“立”内核:心物一元情境:悖谬丛生路径:共生演化,结束语:一点闲话,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1972年5月开始对话;历时10天,40小时人生的隐喻:惶恐的是什么?痛苦是如何转化的?汤因比(18891975)池田大作(1928)人类的永久性精神课题乃是扩大自我,将自我主义扩拓为“终极的存在”同样广延的东西。事实上,自我和“终极的存在”是不能余割的。印度教中有“汝(人类)即梵(终极的存在)”的格言,阐述了“人”和“终极的存在”的同一性。但说到底这不过只是一个命题,无论如何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精神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它,唯有这种每个人的精神努力,才是导致社会向上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人与人的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网状组织。而所谓各种制度的改革,只有当其作为上述每个人的精神变革的先兆,并作为其结果出现时,才能是卓有成效的。,11/12,新文明,正在涌现,我们已身在其中Immersion+Emergence,谢谢大家!QQ:149 784 9299136 0109 4831,“Immersion”Oil On Board 30 x 30 cm Anita Tesoriero,April-2007,Australia,421425-Before Mandelbrot there was Escher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