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素周期律说课增城市高级中学潘赔妹.ppt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说 课,化学必修2,增市高级中学 潘赔妹,一、课标点击,1.要求学生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二、教材分析,1、对必修1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概括、综合、拓展,并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承上作用;2.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打开了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大门。,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便于发现结构方面的周期律;2.学生在必修1已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素材;3.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也有了想用理论指导自己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愿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以及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3.以第三周期为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4.能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过程与方法1.以周期表横向结构为线索,通过对数据进行做图,分析归纳出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问题解释结论证据检验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按下图流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得出的实验事实以及所提供的数据,从而分析归纳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和周期性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严谨,学习运用以数据处理及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五、教学重点,1.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六、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七、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归纳、演绎法、实验探究法、做图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释题明确“周期”概念;二、检查作业P14“表”的填写情况;,八、教学过程,三、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相关图像;,归纳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而呈周期性变化。,核外电子层的排布是本质。,八、教学过程,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教学:,主要流程,提出问题,寻找依据,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资料分析,八、教学过程,五、得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及本质。六、课堂巩固练习(见附件)七、布置作业,主板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1内容: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实质),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副板书设计,:钠、镁、铝、硅、磷、硫、氯 氩,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惰性,欢迎指导!,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