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哲学复习辩证法部分课件.ppt
唯物的辩证法教材知识: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的观点和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相互 和相互。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第一,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 地位,整体 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被 的地位,部分 和 于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2)方法论: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统筹(),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八课,5、发展的普遍性(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6、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2)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8、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原理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第九课10、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5、矛盾的含义。,(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具有 和 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1、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同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性。12、矛盾的特殊性(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指导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两者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2)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1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含义: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 地位、起着 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3)辩证关系:(),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16、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两点论(也叫两分法,全面看问题):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8、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十课19、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20、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2、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创新的重大意义(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知识误区:,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当部分以有序的结构组合时,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5、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6、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8、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注意量变有两种情形。9、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1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两点。但两点不一定是优缺利弊。1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3、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 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或越多越好。14、矛盾具有普遍性,但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但不是消灭矛盾)1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1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注意他们并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7、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18、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19、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辩证否定或称“扬弃”20、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1、认识事物,即认识事物的矛盾,改造世界即解决事物的矛盾。,原理方法论总结: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7+创新2)(共19条原理)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创新(2条原理)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