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研究.ppt
,文心雕龙之原道“道”的探究,摘要,对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阐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罗宗强等编著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概述 蒋述卓等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文心雕龙“原道”之“道”是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之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又与其他佛玄道等多种理论体系互为交融的一个独具特质的理论范畴。,在魏晋南北朝绚烂而广阔的历史大舞台上,建安文学华丽登场,山水田园诗派清新亮相,南北朝民歌大气放歌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极活泼、极富于创造精神的文学思想、文学艺术的绽放时期。在文学创作丰富多彩的前提下,也产生了许多品评诗文的篇章和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便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囊括百家,是非一代,体大虑周,古来所未有。而文心雕龙“原道”篇因其对“道”的阐释幽微,致使后人各持一端,众说纷纭。,刘勰文心雕龙 原道篇用“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把文一圣道三者联系起来,就刘勰对“圣”的推崇而言,“道”为儒家思想似乎言之凿凿。但是,一方面,刘勰并未直接对“道”做出具体的阐述,另一方面,刘勰生活的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观点已被佛、道等思想所冲破,同时“玄学”正成为魏晋的主流思想,刘勰虽力奉儒家的圣人和经典,似乎对其他家的主张有所吸收,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罗宗强 刘勰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的确,在“原道”的论述中,刘勰几乎吸收了周易、老庄、魏晋玄学、佛学关于“道”的各种论说。因此,在对“原道”之“道”的阐释,如果仅限纠结于文心雕龙的文本,是很难追寻到确切的解释的。深入理解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潮流及刘勰的个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等因素,是理解“原道”中“道”的含义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或许能对“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阐释。,一.“道”之佛学思想,梁书-刘勰传记“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撰写的佛教论文灭惑论更为我们提供了明证。其中所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幽数潜会,莫见其极”等理论。,文心雕龙原道中“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孔子“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等对“道”的阐述以及文心雕龙夸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甚极”等对“道”的体察方式的描述,与刘勰对佛理的阐述方式非常相似。可见佛家唯心主义宇宙观对刘勰“原道”的影响。,二.“道”之道学、玄学思想,1.从文心雕龙的诸多篇章中,可以一针见血的看出刘勰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刘勰的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代,这三代的文风,照刘勰说来,就是“讹滥”。讹滥的文风把创作引入歧途,他要从理论上来加以挽救。因此在他的文学主张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反对矫揉造作,作品要写的自然。那么如何为自己的这一理论寻找依据呢?刘勰便利用了道学的思想。,以原道为例,一开始即吸收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引出“自然之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在这儿所引出的“文”,亦是自然而然之“道”。这与老庄庄子知北游中所云:“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对“道”的阐述颇为近似。,2.文心雕龙全书虽贯彻“征圣”、“宗经”的基本思想,但同时又不乏对“自然之道”的认同。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音律所始,本于人声”(声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并且文心雕龙全书所论之“文”,可谓道有道文,物有物文,人有人文,而刘勰所关注的重点在人文。刘勰在讲到“道”之文,“物”之文时,如上所述是自然而然客观存在之文,甚而讲到“人”之文时,也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提倡人文的个性化,客观性和必然性,是自然而然之文。,3.文心雕龙原道中的“道”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家或玄学中的“自然之道”。刘勰“思想中理想圣人,一方面是法道,是德合自然,然而另一方面又并不废弃儒家名教,相反,而是以自然(老庄)为体,以名教(儒学)为用的”。可见道家思想,或说融合了道家思想的魏晋玄学对原道之“道”的影响。,三.“道”之儒学思想,文心雕龙中刘勰对于儒家思想的格外推崇,这与刘勰个人生活遭际、家庭背景及时代政治文化状况密切相关。,梁书刘勰传载:“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又据梁书刘勰传:“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南康王记宝,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这一思想,在文心雕龙中亦有体现。如上述“原道”篇:“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文心雕龙程器:“摘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正如序志所言:“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所以,刘勰在现实中的行为正验证了他在文心雕龙程器中所言“君子藏器,待时而动”,以及“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等儒家思想言论。,同时,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大量借鉴儒经之首易经的“观物取象”说、“八卦生成”说、“三才”说等多方面的理论,成为“原道”论形成的基础,而易经也是儒家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正是“道”之为“儒道”的有力明证。这也充分证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所原之“道”非佛非道亦非玄,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总结,总的说来,文心雕龙“原道”之“道”是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之下,以儒家思想为 主导,又与其他佛玄道等多种理论体系互 为交融的一个独具特质的理论范畴。其实,我们从序志所阐述的文论体系:“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中是可以审视出这一理论体系存在的合理性的。,刘勰的“道”,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无比神圣的地位。当我们站在文心雕龙的高度重新去细细体会,品味文学,会发现了文学的真实足以穿透时空,足以穿透心灵。,参考书目,本文参考书目: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理论参考:赵红卫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0年9期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7年版。梁书刘勰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周汝昌:(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第52页。刘勰:文心雕龙序,元至正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