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课件.ppt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意,并掌握第一则的主要内容。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学习孟子论辩说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示范 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回顾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 孟子 七篇。宋代朱熹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合称“四书”。,熟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译读第一则:,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翻译方法:留、删、补、调、换,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代词,浩然之气至:极,最。以:介词,用。则:就(表承接)塞:充塞,充满。,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为:作为。是:代词,这样(配义与道)慊:通“惬”。快心、满意。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自主翻译:,要求:1、参照书下注释 2、翻译不通之处同桌相互研究 3、积累重要词句,疑问处标注,课堂检测:,翻译文句:1、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2、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研 习 课 文,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2.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3、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研 习 课 文,4.你对孟子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现实意义),(二)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福建卷)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充虞:孟子弟子。(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译:(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我也做做高考题,总结:,文化经典阅读思路:,1、疏通文意。,2、理解思想。,3、学会评价。,上海九院整形科地址上海九院整形科好不好上海九院整形科预约挂号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样 上海九院整形科价格 上海九院整形科价格表,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