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王亚娟.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周婷、杨兴这两位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真实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文章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背景介绍,香港地图,中英双方代表签订南京条约,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香港问题由来,了解香港 再现历史,香港问题由来,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中英联合声明签字仪式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中英联合声明此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1、作为报道同一内容新闻,这则消息与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不同之处?,问题探究,不同之处:前者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后者则通过具体事件场景反映现实生活,更具有形象感。前者的叙述简洁、明快,篇幅短小;后者则有较细致的描写,气氛渲染,含有作者的议论,篇幅相对较长。【明确】本文不属于平常我们所见的消息(狭义的新闻)而是属于特写(广义新闻的一种体裁)特写性消息,也称作新闻速写、新闻素描。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2、文章用了那几个场景来表现新闻事实?,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末任港督彭定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4时40分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第二场景:6月30日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降下英国国旗。(第五、六、七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九自然段),易帜交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交接仪式会场,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查尔斯在“不列颠尼亚”号上回望,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英军离港,3、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文中对港督府的修建(4段),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7段),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11段)等,都有准确的记载。作用1:背景材料与现实场景融为一体,自然的衔接使得背景材料并不杂乱无章。作用2: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1)以形象感极强的几个场景来表述新闻事实。(2)恰当的运用了一定文学手法,如:细节描写,气氛渲染等。(3)背景的灵活穿插,显示了新闻的巨大的历史跨度和深厚的历史内涵。(4)角度独特。本文没有写交接仪式多么庄严,回归的人群多么激动,而是选择英方撤离的角度,着重描写了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船离港的经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18791964),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早年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