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讲评.ppt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试卷(2012.11),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李密陈情表(4)同是天涯沦落人_!(白居易琵琶行)(5)故不积跬步,_。(荀子劝学)(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1)几处早莺争暖树(2)伏清白以死直兮(3)报养刘之日短也(4)相逢何必曾相识(5)无以至千里(6)濯清涟而不妖,(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钱唐湖:西湖。官河:运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节限而放之 B.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C 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分)译文:2.【答案】B下发文告(3分)3.【答案】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表对象,和、跟。C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其: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3分)4.【答案】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3分)5.【答案】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3分)(井与钱唐湖)之间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1分)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岁、尽究、其由,)(3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_(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_,(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答案 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2)答案“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解析 答题时注意抓住“春不语”“黄昏”“潇潇雨”这些表情词语。,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A黛玉午休时,宝玉过来探望。宝玉闻到黛玉袖中发出的幽香,便要瞧她袖中笼着何物。黛玉则扯出湘云的“冷香”来奚落宝玉。宝玉怕黛玉睡出病来,便随口胡诌了一个“女孩在雪地里抽柴草”的故事。笑闹之时,湘云来了,取笑宝玉作诗忘典之事。(红楼梦)B葛朗台的弟弟在破产后把儿子托付给葛朗台监护,但葛朗台不愿意,后来却又想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只是这事要做得自己不花钱,还能博得“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他需要克罗旭叔侄作他的帮手,于是,便有了葛朗台成家以来的第三次请客。(欧也妮葛朗台)C秦可卿病死,贾母请王熙凤负责操办丧事。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接受张道士的请托,拆散一对有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红楼梦)D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的遗书,更加同情堂弟。她把自己全部积蓄送给堂弟作为去非洲经商的盘缠,而查理则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欧也妮葛朗台)E葛朗台有生以来第三次请客,客人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目的是想请他们到巴黎清理弟弟的债务。银行家因不需要葛朗台付旅费,最后成为去巴黎的人选。(欧也妮葛朗台),(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请举事例说明葛朗台吝啬的特点。一些“吝啬”的具体表现。(2)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一)71.A 解析 A项,“湘云”应为“宝钗”;“女孩在雪地里抽柴草的故事”是刘姥姥说的,宝玉编的是“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解析“贾母”应为“贾珍”,“张道士”应为“净虚老尼”;D.“遗书”应为“给朋友的信”,“非洲”应为“印度”。答:(1)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2)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3)欧也妮为堂弟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一些葡萄,他就用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女儿说:“再不阻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莫城抢光呢,侄儿。”(2)第一次葬花是因为她觉得落花不论在何处都不干净,只有埋在土里,日久随土化了,才干净;(2分)第二次葬花是因为前一天和贾宝玉发生了误会,(1分)借葬花以抒发自己寄人篱下的苦楚和青春易逝的伤感。(2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便佞,损矣。”(论语)(二)“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注】挟:倚仗。(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2分)(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2分)要结交益友(或:交友重品德)(2).(4分)孔子认为交友要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就有益;而结交谄媚、伪善、夸夸其谈的朋友则有害,(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在择友时更谨慎,交到益友。(1分)孟子认为交朋友,一要平等,不能依仗自身的优越条件,(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助于交到更多益友。(1分)【附】选文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汉字。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上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由语言拼音而来的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另一方面则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年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同,汉字在此则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接受到传授,由此,所谓“上下五千年”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也因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使中国虽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则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常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有许多人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11请分点概括汉字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的作用。(3分)答:_12为什么说“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_,10A【解析】A项“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一大”不是“最大”。11【答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使中国文明既能一统,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每点1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容易失误的地方是概括不完整,许多考生只看到了原文第5段明确提到的“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前几段所谈到的“书法”“文学”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汉字对它们的影响,也是答题的要点之一。12【答案】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对中华文化起着根本性的影响。将中国文字拼音化,实质上是去掉汉字的表意性,否定汉字,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文化。(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答题时,要首先将句子含义的解读落实为词语含义的解读,即抓住“文字拼音化”“刨”“文化的根”等三个词语,分别从原文中筛选出其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合并组织成答案。,(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战争中的真切场景,这种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描写与作者曾到欧洲战场采访和参战的经历分不开。B老人反复说“我一直照管家畜”,这足以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既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畜而感到内疚,又为它们将会遭到不幸而忧心忡忡。C“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并不在意;老人问“我”动物能否躲过炮火,“我”也心不在焉。这主要由于两人身份不同,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不同。D老人几次唠叨着自己的家畜,为它们的命运担心,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和平的向往,对罪恶战争充满谴责的心理。E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我的“沉稳”与老人的“焦虑”构成鲜明对比。14小说最后两段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是什么?(4分)答:15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我常常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部分,这就会使你的冰山变得深厚而雄伟壮丽。”请结合全文,从语言、选材两个方面对这个观点作出评析。(6分),答13BC【解析】A项“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错,小说选取的是战争打响之前的一个生活场景;D项老人没有“谴责”;E项“沉稳”“构成鲜明对比”错,“我”的心态不是沉稳,而是担心,小说也不存在对比。14【答案】小说的最后两段看似平淡,但情感深沉,意蕴丰富。它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有以下几点: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法西斯军队推进);通过环境描写(阴霾的天空,云幕低垂),渲染战争来临之前压抑沉重的气氛;暗示老人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烘托人物的悲凉心境,暗示了文章的中心。【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其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考生要分别作答。其中烘托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应是两种环境描写共同而又主要的作用。15【答案】小说在语言上简约朴素,不事渲染,多用白描手法进行客观描述,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把战争给普通人造成的心灵伤害刻画得入木三分。选材上,仅以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从一位遭受战争灾难流离失所的老人挂念自己的家畜这个小角度,表现宏大的战争主题,以小见大地表现战争的残忍、罪恶,表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考生首先要理解“冰山理论”的内涵,明确其特点是含蓄,然后再按题干提示的“语言”“选材”两个角度,分别举出实例印证。,(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A电视剧犯罪心理中,介绍了诸多心理变态者的案例,“皮尔森想让鲨鱼咬碎乔伊斯脑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B心理变态者的行为难以捉摸、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具有暴力倾向,但并没有典型的精神疾病症状。C心理学家发现,注意不到言语中情感的细微差别,不能辨别恐惧情绪是引发心理变态的重要原因。D研究表明,人脑的杏仁核一旦受损,对风险、奖赏与惩罚的敏感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产生“毫无畏惧”的心理。E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心理变态”的最新研究,但能寓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言语,读来毫无生涩之感。14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篇幅讲述“皮尔森”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答:_ 15对于“心理变态”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的积极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给予概括。答:_,13CD【解析】C项是心理变态者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只是“怀疑”,不是研究结果;对“杏仁核”的研究也只是动物实验的结果。14【答案】引出后文有关“心理变态”的科学研究;通过生动的故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思路的理解。答题可从结构、形式、内容三个角度着眼,其中形式作用一般指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作用,内容作用则指对作品中心主题的作用。本题中,由于内容作用与结构作用无法截然分开,因此合并为一个答题点。15【答案】了解心理变态的行为表现,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心理变态成因和防治的科学研究;加大对心理变态疗法的资助;教育社会大众不对心理变态者抱有偏见。(大意对即可;如果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答出三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文本社会价值的理解。由于文中并没有具体集中的文字阐述“积极措施”的内容,因此答题时应从两个角度合理推测答案:一是从人们的错误认识出发,反面推理“积极措施”的内容;二是从作者或科学家的评价中去筛选“积极措施”。,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在著名画家齐白石笔下,_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的绘画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创新,故而能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将雄健混厚的笔意融入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神情的表达,以经典的笔墨意趣成功地传播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1)在第句的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_。(1分)(2)与第句中画线句子意思接近的成语是:_。(1分)(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_。(1分)(4)文中第句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_(1分)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广东的杜先生开车撞伤摩托车司机,事后自己开车将伤者先行送医救治,交警因此认定他破坏了现场,需负全责。后经南海区法院审理认为,交警事故认定合法准确,但考虑杜先生不是故意破坏现场,减轻其民事赔偿责任。(2011年1月3日广州日报)材料二为了考研,36岁的陈女士在上班之余,苦苦复习了一年多,可15日上午她到考场后发现没带身份证,杜女士下跪请求进场,但工作人员以不符合制度规定为由拒绝;等陈女士拿到身份证时,开考时间已过了近半小时,考场工作人员再次根据考试规定拒绝陈女士入场。(2011年1月16日中国经济网)(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原则?请简要概括。(2分)答:_(2)请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理由。(150字左右)(7分)答:_,16【答案】(1)示例:无论(2)推陈出新(3)浑厚(4)示例:以经典的笔墨意趣成功地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解析】第(1)题,由下一句的关联词“还是”,结合句意,可以推断本句是一个条件复句,因此关联词应填写“无论”或“不管”。第(2)题考查根据解释填写成语,考生应注意所填的词语是不是成语。(3)浑厚,雄健浑厚。第(4)题的语病属于搭配不当,“传播”强调的是“广泛散布”,其对象往往是不确定的;“传达”强调“传递表达”,目标及指向都是十分具体明确的。结合语句中“以经典的笔墨意趣”可推知,应当用“传达”。17(1)制度大于人情。(或:制度面前,不讲情面;制度原则不能因“合情”而改变。大意对即可)(2)示例一:我认为交警、法院的认定和判决值得商榷。虽然杜先生的做法违反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但杜先生第一时间抢救生命的英勇之举,体现了一个人的善心和良知,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和人道主义精神,值得全社会的褒扬。另外,法律的制定,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司法的公正不等于毫无人情味的教条主义,只有合法又合情的法律才能得到全社会的共同遵守。示例二:我认为对下跪女考生不能网开一面。陈女士的下跪之举固然值得同情,但是,陈女士的错误是自身疏忽带来的,理应自己承担责任,工作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犯错误来替陈女士减少责任;更何况,以下跪求情的形式,希望法外开恩,也不是一个理性社会所应有的正常现象。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的悲情诉求来突破制度规范,这个社会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法治社会。,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缺陷美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人,所以我们何尝不换一个角度,发现缺陷美。不要因为缺陷而自卑,因为缺陷也是一种美。有一个小女孩,她天生就不能走路,每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花园里跑闹的时候,她就很羡慕,有一天她哭着问母亲:“妈妈,什么我缺少了跑跳的能力?”她的母亲安慰她说:“孩子,每个人出生都是一个苹果,上帝会在每个苹果上都咬一口,所以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上帝由于留恋你的芳香,所以在你身上咬了一大口!”女孩听了,停止了哭泣,从此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美丽。缺陷让人更加努力。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中,国王是一个口吃,但这个问题并不是生理上而是心理上的,所以他一度因为这个问题当不上国王,但是为了国家他并没有放弃,放下国王的架子去努力学习发音,最终,他完成了演讲,所有人为他抱以掌声,他是最美丽的。而110米跨栏的刘翔,教练说他的腿不适合跑步,但他并没因为先天的缺陷而放弃,从始至终地坚持,从始至终的努力,他成为了“飞人”刘翔,他是运动会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为努力,缺陷美更美!多少年过去了,“千手观音仍是人们争相模仿地一种表现形式,舞台效果的震撼力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但那么多新奇的表演为什么独独记住了它?对,表演的几个姑娘全是聋哑人!高难度的舞蹈,连我们正常人都很难默契到不用语言就能表现,但这些聋哑女孩都做到了!天衣无缝地表演使人为之一叹,缺陷美竟演绎出了完美!然而还有更多缺陷美,贝多芬失聪时创作出的命运交响曲;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海伦凯勒的一生.这些不都向我们证明着:缺陷美吗?不要因为缺陷而自卑,因为缺陷也是一种美,因为有了缺陷,我们才会更加努力,正是因为这种努力,缺陷美更美,缺陷美创造了完美。我们是被咬掉的苹果,让我们用剩下的部分散发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