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非线性控制系统.ppt

    • 资源ID:6233470       资源大小:1.54M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非线性控制系统.ppt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有线性和非线性之分。在以上各章,讨论了线性系统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严格地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在分析非线性系统时,人们首先会想到使用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内线性化的方法,当实际系统的非线性程度不严重时,采用线性方法去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实际系统的非线性程度比较严重,则不能采用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内线性化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时应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运用相平面法或数字计算机仿真可以求得非线性系统的精确解,进而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性能,但是相平面法只适用于一阶、二阶系统;建立在描述函数基础上的谐波平衡法可以对非线性系统作出定性分析,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尤其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不须求得精确解时更为有效。,8-1 引言,一 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运动的影响,只要系统中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元件,就称其为非线性系统。所以,严格地说,实际的的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所谓线性系统仅仅是实际系统忽略了非线性因素后的理想模型。,从非线性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划分,非线性特性可分为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两类。例如死区特性、饱和特性及理想继电特性属于输入与输出间为单值函数关系的非线性特性。间隙特性和一般继电特性则属于输入与输出之间为多值函数关系的非线性特性。,下面从物理概念上对包含这些非线性特性的系统进行一些分析,有时为了说明问题,仍运用线性系统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虽然分析不够严谨,但便于了解,而且所得出的一些概念和结论对于从事实际系统的调试工作是具有参考价值的。,1:死区 死区特性如图8-1(a)所示。对于线性无静差系统,系统进入稳态时,稳态误差为零。若控制器中包含有死区特性,则系统进入稳态时,稳态误差可能为死区范围内的某一值,因此死区对系统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稳态误差。当输入信号是斜坡函数时,死区的存在会造成系统输出量在时间上的滞后,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跟踪速度。摩擦死区特性可能造成运动系统的低速不均匀;另一方面,死区的存在会造成系统等效开环增益的下降,减弱过渡过程的振荡性,从而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死区也能滤除在输入端作小幅度振荡的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图8-2所示的非线性系统中,K1、K2、K3分别为测量元件、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的传递系数,1、2、3分别为它们的死区。若把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的死区折算到测量元件的位置(此时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无死区),则有下式成立:,显而易见,处于系统前向通路最前面的测量元件,其死区所造成的影响最大,而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死区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提高该元件前级的传递系数来减小。,2:饱和 饱和特性如图8-1(b)所示。饱和特性将使系统在大信号作用之下的等效增益降低,一般地讲,等效增益降低,会使系统超调量下降,振荡性减弱,稳态误差增大。处于深度饱和的控制器对误差信号的变化失去反应,从而使系统丧失闭环控制作用。在一些系统中经常利用饱和特性作信号限幅,限制某些物理参量,保证系统安全合理地工作。若线性系统为振荡发散,当加入饱和限制后,系统就会出现自持振荡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输出量幅值的增加,系统的等效增益在下降,系统的运动有收敛的趋势;而当输出量幅值减小时,等效增益增加,系统的运动有发散的趋势,故系统最终应维持等幅振荡,出现自持振荡现象。,3:间隙 又称回环,间隙特性如图8-1(c)所示。在齿轮传动中,由于间隙存在,当主动齿轮方向改变时,从动轮保持原位不动,直到间隙消失后才改变转动方向。铁磁元件中的磁滞现象也是一种回环特性。间隙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是增大了系统的稳态误差,降低了控制精度,这相当于死区的影响;二是因为间隙特性使系统频率响应的相角迟后增大,从而使系统过渡过程的振荡加剧,甚至使系统变为不稳定。,4: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如图8-1(d)所示,其特性中包含了死区、回环及饱和特性。当h=0时,称为理想继电特性。理想继电特性串入系统,在小偏差时开环增益大,系统的运动一般呈发散性质;而在大偏差时开环增益很小,系统具有收敛性质。故理想继电控制系统最终多半处于自持振荡工作状态。继电特性能够使被控制的执行装置在最大输入信号下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能力,故有可能利用继电特性实现快速跟踪。至于带死区的继电特性,将会增加系统的定位误差,而对其它动态性能的影响,类似于死区、饱和非线性特性的综合效果。,二.非线性系统特征,1:稳定性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而与外作用和初始条件无关。因此,讨论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不考虑外作用和初始条件。只要线性系统是稳定的,就可以断言,这个系统所有可能的运动都是稳定的。,对于非线性系统,不存在系统是否稳定的笼统概念,必须针对系统某一具体的运动状态,才能讨论其是否稳定的问题。,例如一个非线性系统,其非线性微分方程为:,设t=0时,系统的初始条件为x0,可以求得上述微分方程的解为:,若令dx/dt=0,可以求出系统的两个平衡状态:x=0和x=1,x=0这个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因为它对x01的扰动具有恢复原状态的能力;而x=1这个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稍加扰动不是收敛到零,就是发散到无穷,不可能再回到这个平衡状态。,由此可见,非线性系统可能存在多个平衡状态,其中某些平衡状态是稳定的,另一些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初始条件不同,系统的运动可能趋于不同的平衡状态,运动的稳定性就不同。所以说,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与运动的初始条件、输入信号有直接关系。,2:时间响应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振荡性和收敛性)与输入信号的大小及初始条件无关。图8-4中的虚线表明,对于线性系统,阶跃输入信号的大小只影响响应的幅值,而不会改变响应曲线的形状。非线性系统的时间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大小和初始条件有关。,图8-4中的实线表明,对于非线性系统,随着阶跃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同,响应曲线的幅值和形状会产生显著变化,从而使输出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同是振荡收敛的,但振荡频率和调节时间均不相同,还可能出现非周期形式,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这是由于非线性特性不遵守叠加原理的结果。,3:自持振荡 线性定常系统只有在临界稳定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等幅振荡。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振荡是靠参数的配合达到的,因而实际上是很难观察到的,而且等幅振荡的幅值及相角与初始条件有关,一旦受到扰动,原来的运动便不能维持,所以说线性系统中的等幅振荡不具有稳定性。,有些非线性系统在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下,系统中就能产生具有固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如振荡发散的线性系统中引入饱和特性时就会产生等幅振荡,这种固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称为自持振荡,其振幅和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自持振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受到某种扰动之后,只要扰动的振幅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种振荡状态仍能恢复。在多数情况下,不希望系统有自持振荡。长时间大幅度的振荡会造成机械磨损、能量消耗,并带来控制误差。但是有时又故意引入高频小幅度的颤振,来克服间隙、摩擦等非线性因素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自持振荡产生的条件、自持振荡振幅和频率的确定,以及自持振荡的抑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所以说自持振荡是非线性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也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4:对正弦信号的响应 线性系统当输入某一恒定幅值和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时,稳态输出的幅值Ac是频率的单值连续函数。对于非线性系统输出的幅值Ac与的关系可能会发生跳跃谐振和多值响应,其特性如图8-5所示。,当增加时,系统输出的幅值从1点逐渐变化到2点,然后会从2点突跳到3点;而当减小时,系统输出的幅值会从4点变化到5点,然后会从5点突跳到6点,这种振幅随频率的改变出现突跳的现象称为跳跃谐振。在1到2之间的每一个频率,都对应着三个振幅值,不过2点到5点之间对应的振荡是不稳定的,因此一个频率对应了两个稳定的振荡,这种现象称为多值响应。产生跳跃谐振的原因是系统中滞环特性的多值特点造成的。,5:非线性系统的畸变现象 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非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不是正弦信号,它可能包含有倍频和分频等各种谐波分量,从而使系统输出产生非线性畸变。,三.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于非线性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要比线性系统困难得多,至于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用其解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性能,就更加困难了。这是因为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多数非线性微分方程无法直接求得解析解。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熟、通用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各种不同的非线性系统,目前研究非线性系统常用的工程近似方法有:,1: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时域分析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推广应用,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的解,所得结果比较精确和全面。但对于高于二阶的系统,需要讨论变量空间中的曲面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使用的难度。故相平面法仅适用于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3:计算机求解法 用模拟计算机或数字计算机直接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对于分析和设计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应当指出,这些方法主要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而且是以稳定性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综合”方法的研究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的成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综合方法,可以用来设计任意的非线性控制系统。,2:描述函数法 描述函数法是一种频域的分析方法,它是线性理论中的频率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其实质是应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元件的特性线性化,然后用频率法的一些结论来研究非线性系统。这种方法不受系统阶次的限制,且所得结果也比较符合实际,故得到了广泛应用。,8-2相平面法基础,一.相平面法的概念,设一个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微分方程描述:,考虑到:,可改写为:,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以 为因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如果能解出该方程,即求出 和x的关系,则可以运用=dx/dt,把x和t的关系计算出来。,以x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所组成的直角坐标平面称为相平面(状态平面)。,在某一时刻t,x(t)和 对应于相平面上的一个点,称为相点(状态点),它代表了系统在该时刻的一个状态。,通常系统在初始时刻t0的初始状态用相点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变化,沿着时间增加的方向,将描述这些状态的许多相点连接起来,在相平面上就形成了一条轨迹曲线,这种反映系统状态变化的轨迹曲线叫相轨迹,如图8-6所示。,相轨迹的箭头表示时间增加时,相点的运动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上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增加的方向运动(向右运动),而在下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减小的方向运动(向左运动)。,根据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和唯一性定理,对于任一初始条件,微分方程有唯一的解与之对应。因此,对某一个微分方程,在相平面上布满了与不同初始条件相对应的一族相轨迹,由这样一族相轨迹所组成的图象叫相平面图,简称相图。,用相平面图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就称为相平面法。由于在相平面上只能表示两个独立的变量,故相平面法只能用来研究一、二阶线性和非线性系统。,二.相轨迹的绘制方法,1:解析法 所谓解析法就是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的办法,找出变量的关系,从而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解析法有两种方法:,(1)消去参变量t。这种方法是设法通过直接求解二阶微分方程得到x(t),经求导得 的表达式,在x(t)和 的表达式中,消去参变量t,就可得到 的关系。,(2)直接积分 若原方程可以分解为:,则通过积分,也可直接得到 并绘制相轨迹。,例8-1,设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初始条件为x(0)=x0,试绘制系统运动的相轨迹。,解:,先用第一种解析法求解。根据初始条件可以求得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解为:,消去参变量t,可以得到:,再采用第二种解析法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改写为:,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2:图解法,(1)等倾线法 等倾线法适用于下述一般形式的系统:,若令:,则有:,令为某一常数,上式即为一条等倾线方程,这条曲线就称为等倾线。,任意给定一个初始条件就相当于给定了相平面上的一个起始点,由该点出发的相轨迹可以这样作出来:从该点出发,按照它所在的等倾线上的方向作一小线段,这个小线段与第二条等倾线交于一点,再由这个交点出发,按照第二条等倾线上的方向再作一小线段,这个小线段交于第三条等倾线,依次连续作下去,就可以得到一条从给定初始条件出发的各个方向小线段组成的折线,最后把这条折线光滑处理,就得到了所要求的相轨迹,如图8-8所示。,例8-2,设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为:,初始条件为x(0)=x0,,试用等倾线法绘制系统运动的相轨迹。,解:,令:,上式即为等倾线方程。显然,等倾线为通过相平面坐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为-1/,而是相轨迹通过等倾线时切线的斜率。若令为不同的值,就可以绘出具有不同斜率的一族等倾线,在每条等倾线上画出斜率为的短线,所有短线的总体就形成了相轨迹的切线方向场,如图8-9所示。,用等倾线法绘制相轨迹时,还需要说明以下几点:,第一,横轴(x轴)与纵轴(dx/dt轴)所选用的比例尺应当一致,这样值才与相轨迹切线的几何斜率相同。,第二,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第三,除平衡点(即x的各阶导数为零的点)外,通过x轴时相轨迹的斜率为,相轨迹总是沿着x增加的方向运动(向右运动);而在下半平面,相轨迹总是沿着x减小的方向运动(向左运动)。,所以相轨迹是与x轴垂直的。,第四,一般来说等倾线的条数越多,作图的精确度越高,但过多了,人工作图所产生的积累误差也会增加,所以等倾线的条数应取得适当。另外,采用平均斜率的方法作相轨迹,可以提高作图的精确度。即两条等倾线之间的相轨迹,其切线的斜率,可近似取这两条等倾线上切线斜率的平均值。例如有两条相邻的等倾线,其中1=-1,2=-1.2,则这两条等倾线之间的相轨迹斜率可近似取为(1+2)/2=-1.1。,一般说来,线性系统的等倾线是直线,非线性系统的等倾线往往是曲线或折线。当等倾线是直线时,采用等倾线法还是比较方便的。,(2)法 法适用于下述一般形式的系统,其中 是单值连续的函数。上述方程可改写为:,式中应选择为适当常数,以使下面定义的函数值在所讨论的范围内,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函数定义如下:,值取决于变量 和x,若 和x的变化很小,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例如在相平面的点 附近,的值就可以取为:,两边乘以dx,积分后,可得:,如果把纵坐标取为 横坐标仍为x,则在这样的相平面内,上式代表一个圆心在Q(1,0),半径为|P1Q|的圆。这表明在P1点附近的相轨迹,可以用一小段圆弧来代替,此圆弧应当足够短,以保证变量1的变化很小,如图8-10所示。,有时为了使作图更加准确起见,可利用一段圆弧的x平均值和 平均值,求出更加准确的值,根据新的值,重新确定圆心作出一段新的圆弧,代替原来的圆弧,经过几次这样的逼近,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当准确的值,并进而作出相当精确的相轨迹。,用法绘制相轨迹的具体方法是:在图8-10中,若P1为起始点,首先应计算出与P1点相对应的1,确定圆心Q(1,0),以Q为圆心,|P1Q|为半径,过P1点作出一小段圆弧P1P2,这段圆弧就代表了从P1点到P2点相轨迹,得到P2点后,可以计算出与P2点相对应的2,从而作出一小段圆弧P2P3,得到P3点,依次连续作下去,就可以得到系统的相轨迹。,三.由相平面图求时间解,1:增量法 对于小的时间增量t和位移增量x,其平均速度为x/t,若t足够小,可以令:,设系统的相轨迹如图8-11所示。相轨迹从P0点到P1点,横坐标x的变化量为x01,纵坐标的平均值为:,因此,从P0点到P1点所需时间的近似值为:,同理可得从P1点到P2点,P2点到P3点,所需时间的近似值分别为:,这样就可以求得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x(t),如图8-11所示。,应用增量法时应该避免出现 的平均值为零的情况,因为 时,t=。对于这种情况,可采用圆弧法。,为了使求得的过渡过程曲线具有足够的准确度,位移增量x必须选得足够小,以便使 和t的增量也相当小。但是x不必取常量,可根据相轨迹各部分的形状不同而改变,从而使得在保证一定准确度的前提下,作图及计算的工作量减至最小。,2:积分法,作出以x为横坐标,1/为纵坐标的曲线,如图8-12(b)所示,则1/曲线下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从P0点到P1点所需时间。假如求出了从P0点到其它各点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求出了从P0点开始的系统过渡过程曲线。若在积分区间内x的导数为零,则1/的值变为无穷大,上式所示积分便无法进行,此时可用圆弧法。,根据,所以相点在相轨迹上从坐标为x0的点移到坐标为x1的点所需时间为:,3:圆弧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圆心位于x轴上的一系列小圆弧来近似所研究的相轨迹段,则运动所需时间等于沿这些小圆弧运动所需时间之和。,例如图8-13的相轨迹AD段,就是用x轴上的P、Q、R点为圆心,以|PA|、|QB|、|RC|为半径的小圆弧AB、BC、CD来近似。因此,相轨迹从A点移动到D点所需的时间近似为相点沿小圆弧AB、BC、CD移动时所需时间之和。而经过每段小圆弧所需的时间,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来。以tAB为例,在A点有:,上式表明,tAB在数值上等于小圆弧AB所对应的中心角AB用弧度来度量的数值。,8.3 二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相平面法是分析非线性二阶系统的重要方法,但是在介绍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之前,先掌握各种线性二阶系统相图的作法及其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非线性二阶系统(例如含有饱和、死区等特性的非线性系统)可用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来研究。,下面以二阶系统的自由运动为例,介绍线性系统的相轨迹。,设系统的微分方程:,1:无阻尼运动 无阻尼运动时=0,此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对纯虚根,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显然相轨迹为一个椭圆,该椭圆通过初始点,当初始点取不同值时,上式在相平面上表示一族同心的椭圆,每一个椭圆相当于一个简谐振动,如图8-14所示。,2:欠阻尼运动 欠阻尼运动时01,此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对位于左半S平面的共轭复数根,其解为:,对x(t)求导,消去时间t,整理后得:,上式就是系统欠阻尼运动时的相轨迹方程,它是一条通过初始点 绕在相平面坐标原点上的对数螺旋线。给定不同的初始点,可以画出一族对数螺旋线,如图8-15所示。此时,系统在初始条件下的自由运动为衰减振荡曲线。,3:过阻尼运动 过阻尼运动时1,此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两个负实根,其解为:,当初始点满足,有A2=0,可得相轨迹方程为:,它表示了相平面上一条特殊的相轨迹,如图8-16中曲线1所示。,同理,当初始点满足,有A1=0,相轨迹方程为:,如图8-16中的曲线2所示。,当A1和A2不为零时,对x(t)求导,消去时间t,整理后得:,上式 就是系统过阻尼运动时的相轨迹方程,它代表了一条通过原点的抛物线。给定不同的初始点,可以画出一族抛物线,如图8-16所示。,4:负阻尼运动 负阻尼运动时0。其中-10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对具有正实部的共轭复数根,相轨迹如图8-17所示,它也是一族对数螺旋线,但此时图中相轨迹的移动方向与欠阻尼时相轨迹的移动方向不同,说明t增长时,运动过程是振荡发散的。-1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两个正实根,相轨迹如图8-18所示,它是一族抛物线,但此时图中相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过阻尼时相轨迹的移动方向不同,随着t的增长,运动过程是发散。,对于线性二阶系统,还存在另外一种类型的微分方程:,式中0。这时特征方程式根为一正、一负两个实根,微分方程解的形式与过阻尼运动时的形式相同,即有:,然而不同的是这时q10,q20。,当初始条件满足:,得到特殊的相轨迹:,当初始条件满足:,得到特殊的相轨迹:,否则,相轨迹为一族双曲线,如图8-19所示。显然,随着t的增长,运动过程是发散的。,二.奇点与平衡点,一般说来,描述二阶系统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可以用两个一阶微分方程表示,即:,若状态x10,x20满足:,则称状态x10,x20为系统的一个的平衡点。,若以x1(t)和x2(t)作为相平面的两个坐标轴,在平衡点处,由于:,也就是说,相轨迹的斜率不定,这样的点称为奇点。可见奇点就是平衡点。,对于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其微分方程为:,若令,则微分方程可改写为两个一阶微分方程:,显然,x1=0,x2=0为平衡点,也就是说,相平面的原点为平衡点或奇点。根据相轨迹的形状,可以把奇点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二阶线性定常系统相轨迹的形状与特征根的分布密切相关,所以,根据二阶线性定常系统特征根即可判断奇点的类型,如图8-20所示。,对于非线性二阶系统,为了判断奇点x10,x20的类型,可以将原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根据线性化以后的结果来判断奇点的类型。具体做法是:将系统方程在奇点附近展开,并忽略高次项,得:,上式简记为:,若记x1-x10为x1,x2-x20为x2,上式进一步简化为:,将两个一阶微分方程合并为一个二阶微分方程:,根据这个二阶微分方程特征根的位置,即可判断奇点的类型。,例8-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求系统的奇点,并概略绘制奇点附近的相轨迹,解,令,非线性系统有两个奇点,将系统微分方程改写为,上式在奇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得,其特征值为具有正实部的共轭复根,因而奇点为不稳定焦点,方程在奇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得,记,为,奇点附近的线性化方程为,其特征值为一正、一负两个实根,奇点为鞍点。根据奇点、的性质,可以概略绘制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如图8-21所示。,三.极限环,非线性系统的运动除了发散和收敛两种模式外,还可能出现等幅振荡形式。,在相平面图中与等幅振荡运动相对应的相轨迹是一个孤立的封闭曲线,这种孤立的封闭曲线称为极限环,四.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下面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来分析具有几种典型非线性的控制系统,着重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加深理解某些非线性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设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图中T=1,K=4,e0=0.2,M0=0.2;若系统开始处于零初始状态,试分别作出r(t)=R1(t)和r(t)=V0t时,系统的相平面图。,该系统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相应的微分方程为:,非线性部分的方程为:,当系统无外作用时,为便于分析,可选用输出量及其导数为相坐标组成相平面。当系统有外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一般不为零,若以输出量及其导数为相坐标,则系统的平衡位置(或t趋于无穷时相点的位置)一般不在相平面的坐标原点,有时甚至不是定值。在这种情况下,常取偏差及其导数作为相坐标。因为,通常e()=0或为常值,这就回避了因平衡位置不在相平面的原点或不确定时所产生的诸多不便。对于本题,应取偏差及其导数作为相坐标。,考虑到:,可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改写为如下形式:,相平面被e=e0划分为三个区域,即线性区(|e|e0),正饱和区(ee0)和负饱和区(ee0)。称e=e0为相平面的开关线,显然当相点移动到开关线处,系统的运动特性将发生转换。,(1)r(t)=R1(t),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变为:,首先讨论相轨迹在线性区|e|e0的情况。此时相轨迹方程为:,显然,相平面的坐标原点(0,0)为一个平衡点,考虑到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所以坐标原点为稳定焦点。由于奇点(0,0)位于所讨论的线性区域内,该奇点称为实奇点。线性区域的相轨迹为对数螺旋线。,若令,可得等倾线方程为:,可见等倾线是一族通过原点的直线。,在ee0的饱和区,相轨迹微分方程和等倾线微分方程分别为:,在e-e0的饱和区,相轨迹微分方程和等倾线微分方程分别为:,在上述两个区域的相轨迹微分方程中,由于两个微分方程在 均无解,故两个区域均无奇点。而等倾线都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注意到在ee0的区域,为系统的一条相轨迹,也就是说若初始点满足 则相点将沿着 移动。,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类似地,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2)r(t)=V0t,当r(t)=V0t时,由于则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变为:,相平面的开关线为e=e0 首先讨论相轨迹在线性区|e|e0的情况。此时相轨迹方程为:,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所以在线性区|e|e0的相轨迹应为对数螺旋线。,若令,可得奇点或平衡点为,该奇点为稳定焦点,奇点的位置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当V0Ke0时,奇点位于线性区|e|e0的范围之外,相轨迹无法趋向或离开该奇点,这样的奇点称为虚奇点。,在ee0和e-e0的饱和区,相平面中不存在奇点。,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在e-e0的区域,相轨迹均渐近于,从图中看出,当V0=1.2KM0时,相轨迹最终趋于 水平直线,说明系统的稳态误差e()将趋于无穷大,系统无法跟踪快速变化的斜坡信号。这是因为饱和非线性限制了系统的跟踪速度,当相点通过C点时,控制器处于正向饱和状态,控制器的输出为饱和值,使系统输出的速度受到限制,系统的输出无法跟上输入的变化,导致误差的不断增加直至无穷。从A点出发的相轨迹由AB、BC、和CD段组成,其中BC段为对数螺旋线,以(-0.3,0)为稳定焦点;,当V0=0.4KM0时,相轨迹最终收敛于(0.1,0),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说明系统可以跟踪变化较慢的斜坡信号,图中画出了从A点出发的一条相轨迹;,V0=0.8=KM0时,在|e|e0的区域内,相轨迹的奇点(0.2,0)是稳定的焦点,位于开关线上。在ee0的区域,相轨迹的微分方程变为 说明相轨迹是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斜率为-1/T,在该区域内,相轨迹均渐近于说明相轨迹将终止于横轴上。终止的位置决定了稳态误差的大小,与初始条件有关,图中画出了从A点出发的一条相轨迹。,表明,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完全不同的运动特性,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形式及稳态误差既和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也和初始条件有关。,2: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含有继电型非线性元件的系统称为继电型系统。继电型非线性的一般形式如图(a)所示,称为具有滞环的三位置继电特性;若m=1,即为具有死区的三位置继电特性,如图(b)所示;若m=-1,即为具有滞环的两位置继电特性,如图(c)所示;若h=0,即为理想继电特性,如图(d)所示。,下面具体分析当图中的继电特性分别为四种情况时,系统自由运动的相平面图及其运动特点,在绘制相平面图时,均取c和 为相坐标。,(1)具有死区的三位置继电特性(m=1),线性部分的微分方程为:,当继电特性为具有死区的三位置继电特性时,上式可以写成分段线性微分方程为:,开关线为c=h,两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下面分区绘制相轨迹。,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类似于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时的讨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相平面在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均渐近于 的直线。,在|c|h区域,相轨迹方程为:,由于:,说明该区域的相轨迹斜率均为-1/T,这意味着相轨迹应是一族斜率为-1/T,且相互平行的直线。,另外若令 系统的相轨迹方程恒成立,说明在该区域内,均为平衡点,相轨迹可终止于其中的任一点。有时把这一段直线称为系统的平衡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开关线c=+h和 c=-h处,相轨迹发生了转换,表明继电器由一种工作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工作状态。一旦相轨迹到达平衡段,系统便处于平衡工作状态,平衡段 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系统的一个平衡状态。,系统的振荡情况还与时间常数T密切相关。若减小时间常数T,则在|c|h区域内,相轨迹的斜率增大,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相轨迹经过很少次切换就能达到平衡点,提高了暂态响应的平稳性;反之,增大时间常数T,相轨迹要经过多次切换才能达到平衡点,因而加剧了暂态过程的振荡。另外,系统的振荡情况还与KM值有关,KM加大,系统的振荡加剧,收敛也会变慢。,相图还表明,不论初始条件如何,系统的暂态过程均为衰减振荡过程并最终收敛于平衡点,系统是稳定的。但是初始条件对暂态过程的影响十分显著。,(2)具有滞环的两位置继电特性(m=-1),当继电特性为具有滞环的两位置继电特性时,可以写成分段线性微分方程为:,开关线方程为,两条开关线将整个相平面划分成两个区域:,在区域,相轨迹方程,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渐近于 的水平直线;,在区域,相轨迹方程,该区域无奇点,相轨迹渐近于 的水平直线;,m=-1时的相轨迹与m=1时的相轨迹不同,这时 不再是系统的平衡段,由这个线段出发的相轨迹都向外发散,而由较大初始条件出发的相轨迹都向内收敛。介于从内向外发散和从外向内收敛的相轨迹之间,存在着一个极限环KLMNK。,从任一初始点出发的相轨迹都趋于这个稳定的极限环,系统的输出出现等幅振荡。因此对这个系统而言,不论初始条件如何,系统最终均处于自持振荡状态,振荡的周期与振幅仅取决于系统的参数,与初始条件无关。在控制系统中其它的滞环特性(例如间隙特性)也可能引起系统自持振荡,可见滞环特性恶化了系统的品质。,该极限环为稳定的极限环,这是因为当相点在极限环中运行时,若扰动使相点离开极限环,一旦扰动消失,相点将趋向极限环,说明该极限环对应于一个稳定的等幅振荡,现在讨论另外一种情况,若初始时刻继电特性输出为-M,,由于此时相轨迹方程为,为此可以画出c-h时,相轨迹方程为 的相平面图。,而继电特性的输入为,同样若初始时刻继电特性输出为M,,由于此时相轨迹方程为,为此可以画出ch时,相轨迹方程为 的相平面图。,而继电特性的输入为,把图(a)和图(b)画在一张图上时,便得到了系统完整的相平面图,为多页相平面图,图中在-hch部分,相轨迹有重叠,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形式的相轨迹,(3)既有死区又有滞环的继电特性(-1m1),当继电特性为既有死区又有滞环的继电特性时,分段线性微分方程为:,开关线方程为 和 四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区域,与m=1时的相平面图相比较,其区别在于:上半平面的开关线由c=-h变为c=-mh;下半平面的开关线由c=h变为c=mh。,下图绘出了随着m的减小,相轨迹变化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振荡趋势将逐渐加大,当m减小到0m1时,相平面图将由(a)变为(b),这时出现了半稳定的极限环。当m进一步减小至-1m0时,系统的相平面图变为(c),这时出现了稳定的极限环和一条由两条相轨迹围成的区域,如图中阴影线所示。这时,若初始状态落在阴影线区域内,则系统的自由运动将趋于平衡状态,否则将产生自持振荡。,可以肯定,当m值减小到一定数值时,系统中将会出现自持振荡。通过研究,系统产生自持振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显然,当m=-1时,上式成立,系统有自持振荡发生;当m=1时,上式不成立,系统无自持振荡。,(4)理想继电特性(h=0),当继电特性为理想继电特性时,可以写出继电型控制系统的分段线性微分方程为:,开关线方程为c=0。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可以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从任一初始点出发的相轨迹均收敛于坐标原点,控制系统在某一初始条件下的自由运动呈衰减振荡形式,系统的输出最终趋于零,稳态误差也为零。,五.速度反馈对系统自由运动的影响,这时系统的分段线性微分方程为:,图中T,开关线方程为:,两条开关线将相平面划分成三个区域。,在 的区域,相轨迹方程为在 的区域,相轨迹方程为,在 的区域,相轨迹方程 可写为 说明相轨迹均为斜率为-1/T的直线,且 为平衡段,未接入速度反馈时,开关线为通过h的两条与c轴垂直的直线;在接入速度反馈后,这两条开关线分别绕c轴上的h点反时针方向转了一个角度=arctg。由于开关线反时针转动的结果,相轨迹将提前进行转换,使得自由运动的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系统的性能将得到改善。由于开关线转过的角度随着速度反馈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T时,系统的性能将随着速度反馈的增大而得到改善。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开关线在上半平面向左移动,在下半平面向右移动,将会使系统性能变好。在前面的例子中,-1m+1的情况,是开关线在上半平面向右移动,在下半平面向左移动,从而使系统性能变坏。,六.继电系统的滑动现象,若速度反馈信号过强,使得T时,系统中会发生滑动现象,也就是说,相轨迹会沿着开关线滑向平衡位置。为了说明滑动状态时相轨迹的特点,需要研究开关线附近相轨迹的走向。对于本例,由于两条开关线附近相轨迹的情况对称,这里只讨论开关线 附近的情况。,定义一个函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开关线的下方,0,值越大,等线越靠近开关线,由于相平面上每一点均对应于一个值,因此当相点沿着相轨迹移动时,其对应的值也将发生变化。,在某相点处,若d/dt0,说明此处的相轨迹将走向开关线,若d/dt0,经类似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某相点处,若d/dt0,说明此处的相轨迹将离开开关线,若d/dt0,说明此处的相轨迹将走向开关线。通过研究相轨迹在开关线附近时,d/dt的正负情况,即可判断出相轨迹的走向。,下面研究相轨迹在开关线,两侧相轨迹的走向,在开关线的上方,相轨迹方程为:,在相轨迹上有:,由于T,故当 时,有d/dt0,说明相轨迹将离开开关线。,在开关线下方,相轨迹方程,有:,在 的区域,有d/dt0,说明相轨迹将走向开关线。,在开关线 的区域,由于开关线两侧的相轨迹均走向开关线。因此,一旦相轨迹进入开关线,相点只能沿着开关线滑向(-h,0)点;同样,在开关线 的区域,由于开关线两侧的相轨迹均走向开关线,因此,一旦相轨迹进入开关线,相点只能沿着开关线滑向(h,0)点。,七.利用非线性改善系统的性能,1:粗、精调控制系统,在时域分析法中,对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作了详细的研究。若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较大,则系统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动态响应中,表现为上升时间较短,但系统响应的平稳性较差,易使超调量增加。若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较小,则系统响应较为缓慢,在动态响应中,表现为上升时间、调节时间长,但系统响应的平稳性较好,可使响应无超调。,对于线性系统,单纯调节开环放大系数,难以得到理想的响应曲线。采用非线性环节,在响应的初始阶段,误差信号较大,此时开环放大系数大,利于系统的快速响应;当输出信号接近希望值时,误差信号较小,此时开环放大系数小,有利于减小超调量,进而减小调节时间,得到较为理想的响应曲线。,下面用相平面法来分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时,取系统的误差及其导数为相坐标。为了明确起见,假设系统参数之间满足下列关系:,系统的分段线性方程为:,单位阶跃信号输入时,,上述微分方程可写为:,两条开关线为e=e0,它们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在 区域,平衡点在坐标原点,为虚奇点,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共轭复数,故相轨迹为对数螺旋线,由零初始条件求得相轨迹的起始点为(1,0)。,在 区域,平衡点在坐标原点,为实奇点,由于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两个负数,故相轨迹为抛物线。,可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轨迹最终趋于相平面的原点,说明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零。图中还画出了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误差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较为迅速且超调量大为减小。,2: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 图中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变结构控制规律为:,u(t)=r+kc=kc,k可取为2或-3。,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当k=2时,可得到一个线性二阶系统,其微分方程为:,特征根为-1和+3,平衡点在坐标原点,为一鞍点,当k(x1)=-3时,可得到另一个线性二阶系统,其微分方程为:,特征根为1j,平衡点在坐标原点,为一不稳定的焦点,现假设开关切换按下式进行:,其中开关线为:,于是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系统的相轨迹在开关线上存在滑动,此时的系统称为滑模变结构系统。相轨迹一旦进入开关线,系统的动态性能即相当于一个一阶系统(此时微分方程为=0)。由于系统的参数的变化不影响开关线的选择(开关线的选择必须保证滑动存在),故系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另外相轨迹滑动时,系统的性能由开关线决定,所以合理地选择开关线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3:控制信号受限制的时间最优控制 实际系统中各个信号及其变化速度都受到各种物理

    注意事项

    本文(非线性控制系统.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