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听课与评课.ppt
校长的听课与评课,万拥军,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一、听课评课是校长引领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我需要滋养我的源泉,而这个源泉就是课。当我发现教育工作中以前我没有觉察到的某一方面时,当我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而仍旧不能理解它的实质的时候,我就一连听它五节课、七节课,力求找出问题的答案来,这种问题常常使我激动焦急,弄得我坐立不安。”苏霍姆利斯基,1.1校长听课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师执行得不够好。校长只有坚持听课,才能发现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听课,才能获取大量可靠的材料,找到生动的实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帮助教师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1.2校长听课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校长在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安排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由于校长处的特殊位置,面对的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群体蕴藏着许多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智慧,而课堂教学本身是人才、智慧知识、艺术、情感、道德等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校长听课必然地成为增长知识,精通技艺、建立情感、树立道德、丰富管理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1.3校长听课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并掌握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情况。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校长才能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努力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用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反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全面、最直观、最生动地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思想、敬业精神、备课水平、教学方法和艺术。,1.4校长听课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管理,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要有一流的教育质量需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需要对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而课堂教学的管理就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校长听课无疑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校长听课越来越把学校确立的指导思想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保证指挥工作的方向性、统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态,正确、及时地做出响应的决策,直到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有的放矢,提高教育质量,1.5校长听课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凝聚力,当前在学校工作中还存在着校长论道,漂浮虚夸、评头品足的不良风气。校长听课有利于树立勤奋工作,抓本务实的良好形象。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由于工作内容和目标的一致必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从而密切关系。校长听课和教师上课具有内容上的同一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因此校长听课有利于对教师的亲合能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课的研究上来,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氛围,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二、校长听课评课的误区,狂轰滥炸式听课。无计划、无目的、无重点地听课,趁着心情做事,听得多而滥,收效甚微;突然袭击式。从不预约,搞突然袭击,所谓的“随堂听课”,把教师不放在眼里,课砸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严重损害教师自尊;单枪匹马式。校长不善于“造势”,什么都我行我素,不善于协同业务部门分管领导或学科骨干一同听课研究,“孤军奋战”,评课“一言堂”,又不善于“借势”,巧用别人的观点开导教师,为自己说话。蜻蜓点水式。校长评课不细致、不到位,敷衍了事,不深入,没有让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听与不听一个样。,三、校长听课评课的视角,1.要有科学的价值取向 校长听课评课应该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发展、教学研究与管理制度规范等。这是区别于教研员、学科教师的地方。2.要有宽阔的观察视野 首先,坚持全面观察的立场。其次,坚持一般教学论的观察视角。“外行看热闹”也要能看、会看、看懂、看清楚。3.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是学习者和赏识者、是指导者和援助者,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主体角色是调研者和发现者。,二、听课,2007年5月,“首届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一组代表到上南北校听一节英语课,现场几位外国专家的“听课行为”与中国同行大相径庭。一起听课的有20多位国内教师,分组围桌而坐的学生在教室的前半区,听课教师占据了教室的后半区。到学生活动环节的时候,国内教师皆端坐不动,好像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时候是“调整”的好机会,可以翻翻学生的学习资料,观察一下教室的文化环境,也可能会想想本节课的亮点和薄弱环节以备评课时交流。但看几位外国专家,学生一开始活动,他们马上从靠后的位置上起身,走到学生身边。其中一位直接坐到学生中间,自始至终关注着学生的交流;一位在用相机搜寻并记录着小组活动的“那一瞬间”;还有一位静静地游走在学生的背后,在默默地观察、思索着什么。他们在观摩我们的课堂,同时却又成了一道引发我们思考的特殊的风景。,教师听课图片(1),教师听课图片(2),(一)听课观课,1、为什么称作“听课”?“听”在词典中的解释:1.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任凭,随:任rn)。凭。之任之。4.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听课其实更多的是“观课”,观师生话语:有效则有序、有理、有意(辞听)观师生表情:有效则积极、主动、饱满(色听)观课堂气氛:有效则自主、互动、合作(气听)观师生交流:有效则简明、流畅、准确(耳听)观师生眼神:有效则注视、碰撞、会意(目听),听课之“听”,也许跟教学理念有关,听讲讲课课堂的主体是谁听课观课 不是简单的名词改变,(二)对当前中小学听课的反思,目的偏差 即在基础教育听课评课的实践中,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从属于绩效式评价。绩效式评价的重心指向教师工作的绩效,往往通过一定量的指标来反映教师工作成果及目标的实现程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更关注教师的个人需求,更关注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的协调,更关注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重教学绩效,轻教师发展”是教师听课评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偏差。当前,执于长期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应需要更多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二)对当前中小学听课的反思(2),主体偏差 即听课评课的主体往往是学校领导、教研员等人,而不是从事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现有的关于基础教育听课评课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学校领导和教研员等人的,并且研究目的多在于为他们提供听课评课时的评价角度、评价依据与标准以及评价对策;而任课教师则是他们听、评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主体往往不是教学主体”是听课评课中存在的主体偏差。,(二)对当前中小学听课的反思(3),内容偏差 即部分学校尚未建立起听课评课的机制或制度,他们多代之以教学观摩或对教师的评定等活动。教学观摩是通过课堂教学范例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效果更好。但这种方式的作用往往是单方面的,达不到互动和共同提高的效果。学校对教师的评定,是将教师看成被动的对象,同样是发挥单方面的效用。“代之以教学观摩等活动”是听课评课中存在的内容偏差。,(二)对当前中小学听课的反思(4),过程偏差 即在听课评课的实践中往往是听课与评课各自孤立进行,中间没有延续性或者是听评内容不一。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者通常不能将听课与评课有机整合在一起,听课有听课的技巧,评课有评课的策略,二者分而自治。常见有关于听课的范例研究,但”听而不评“造成无实际效果;还有许多评课的策略分析,但“评无听凭”难以触动读者心脉。总之,听课评课的过程偏差突出表现在“听与评分而并行”上。,(二)对当前中小学听课的反思(5),行为偏差 1、听课匆忙无准备 2、听而未思缺技术 3、听而未行少实践,校长也走入了听课评课的误区:第一,狂轰滥炸式听课。无计划、无目的、无重点地听课,趁着心情做事,听得多而滥,收效甚微;第二,突然袭击式。从不预约,搞突然袭击,所谓的“随堂听课”,把教师不放在眼里,课砸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严重损害教师自尊;第三,单枪匹马式。校长不善于“造势”,什么都我行我素,不善于协同业务部门分管领导或学科骨干一同听课研究,“孤军奋战”,评课“一言堂”,又不善于“借势”,巧用别人的观点开导教师,为自己说话。第四,蜻蜓点水式。校长评课不细致、不到位,敷衍了事,不深入,没有让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听与不听一个样。,(三)听课前的准备(1),对话一:有些教师匆匆忙忙走进听课教室。“您知道XX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吗?”“不知道。”对话二:有的教师抱着学生的作业本走进听课教室。“批着作业怎样听课?”“记下主要的环节就可以了。”对话三:“您知道XX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吗?”“知道,讲的是夏。”“夏是教材的第几单元?”“我还真不清楚。”对话四:“在您的听课本上,我发现您认真记录了老师的语言和教学环节,而没有学生的表现,为什么?”“听课,就是要向老师学习,所以我重点记录了老师的表现。”对话五:去听课时,老师非常的积极。但是让教师集体评课时,老师完全没有了听课时的状态。问其原因,教师说:“愿意听课,愿意听别人评课。”,(三)听课前的准备(2),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进度情况浏览授课教师的教案,看其备课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师处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码和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有关的教学资料,知晓报刊发表的有关该学科的教学经验介绍和探索方向,便于听课时做出比较端正听课态度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四)听课记录(1),听课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自己当时的感受课堂教学中各部分所占用的时间,讲授每个内容所用的时间及学生练习的时间、活动时间等教师讲课中的重要用语课堂中师生的情绪表现,(四)听课记录(2),基本记录要领:1、记课的形式。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祥录:比较详细记录记教学过程。课堂记实:把教师开始上课,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2、当前记课存在的问题 偏于课堂实录,不做点评。记录没有选择性。内容杂乱,没有实质的内容。记录没有重点,有言必录。3、记什么(1)记听课的日期、学校、班级、执教者、学科、课题、课型、节次、听课目的等。(2)记教学的主要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板书药店等。(3)及教学思想、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指导、能力培养、教材处理、改革创新等要点。(4)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学习方式、讨论时间、练习时间、读书时间、读书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体验、教学效果等。(5)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四)听课记录(3),更有效的记录听课内容,还有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记上课的思路和精彩的教学片段。有的老师听课时只顾埋头记录,真正用心听,仔细揣摩教学意图的时间不多。课听完了,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录,头脑一片空白。根本没有回放电影的底片,所以记课,要也边看,边听,边思,边有选择的记录,取其精华,记下有价值的互动过程,汲取好的教法。记下随堂感想。精彩的教学灵感,并非时时出现,而活跃的课堂往往触发灵感,激活思维,使你产生联想与想象,所以记课时也要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与收获。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这不仅利于评课,交流,更有利为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教学备课积累资料。给你的笔记本编上页码,在每次辅导课的开始写上当天的日期。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要分开记录。在笔记本上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于你课后整理。例如,你可以将笔记本上的每一页对折,记录时只使用左半页;或者你可以只使用每一页纸的正面,而让其反面空着。使用自己熟悉的速记方法提高记笔记的效率,而不至于影响听讲。保证你笔记的精确性,避免记错。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写听课反思录。听课笔记中除设有“教学摘录”等常规栏目外,还辟有“随感”、“简评”、“评课纪要”等特色栏目。在检查时我们发现,有90%教师的特色栏目留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思考等于没有听,有时如果光看课堂上的表面现象而不弄清教者的设计意图,而进行机械的模仿,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听课时要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写一篇简短的听课反思记,当然,如果有话可说也可以写长一些。,(四)听课记录(4),我的听课记录 1、,三、评课,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评课、议课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进行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评价者按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规范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要素与结果进行系统考查和评估,从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议课,顾名思义,就是对课进行评议,这是评课的一种更具体的操作方式,主要以议论为主,而且是以口头议论为主。,(一)评课的目标指向,通过评课,引导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益,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最基本的目标。通过评课,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交流沟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通过长期有效的评课活动,多方面提高与提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学校、县区等各级的上课评课活动,形成浓郁的区域评课氛围,有效达成学科课程目标,深入推进课改,达到课程改革的理想远景。,(二)评课的原则(1),以学论教的原则真诚和谐的原则重点点评的原则突出个性的原则欣赏激励的原则讲求艺术的原则,(三)评课的原则(2),校长评课 1、,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型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也可能将被“舀干”,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不能满足于一桶水,需要不断的“充电”,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问学问,学而不问乃钝汉也”)。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实现这些转变的目的 同时也是关键:教育走向生本,只有真正意义的“生本”,才能达到“学生的高参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再是一种师本理念下的“长辈施舍”,而是让学生始终作为一个的“人”的形象与老师并肩站立,让课堂里弥漫着尊重、民主、平等、愉悦和信任,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师生关系。“完全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求学者,相信他们想学、能学、会学、想做、能做、会做,相信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学生高参与的课堂中 要用多元智能理念审视学生,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教育不应该有“差生”,某些方面的“差生”可能恰好是另一方面的优生,教学就在于给每个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点,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2、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没有智能的好坏,只有某人哪方面的智能的突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学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既发现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同时找到自己的欠缺之处,从而协调发展自己,尽可能使每个智力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3、相信学生会进步不管学生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救药,也一定要相信他们或马上就会取得显著进步。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谁也无法肯定他会在何时取得较大进步。我们所要做的是始终坚持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不管我们那么想否定它的存在。,探究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宗旨: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目标:改变课堂中常出现的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昏昏欲睡的状态,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策略,1、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教案学案预习,2、关心、宽容、尊重、赏识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和动力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有信心学生才有追求、有动力参与课堂。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有时同事或领导一句肯定的话语可以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何况学生呢?有针对性、有效地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帮助;随时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甚至每节课创设条件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有进步就多给予肯定,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有时轻抚一下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背,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课堂组织形式尽量多样化,如请学生当小老师、分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发言踊跃,得分高的小组给予奖励;给课堂上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写些鼓励的评语放入他们的成长档案袋;等等。这些尝试都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取得了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机。,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具有绝对权威,这种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有转变角色,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当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尊重每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高见”,才能将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参与课堂教学。,4、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引入时创设些能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这些情景素材包括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图片、多媒体资料,甚至是实物。真实的生活情景、基于实战的项目、富于挑战的任务,学生兴趣会更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5、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参与,学生乐于参与说明他们有兴趣学习,但还必须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参与课堂,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原有的教学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依赖书本的习惯,新的课堂模式,一时要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是极困难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从每次教学活动做起,须长期不懈地努力。小组协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6、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注意为学生阅读、思考、练习、发问、讨论、发表见解留下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创设更多机会,使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发问、质疑。毕竟学习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先建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何况班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课堂节奏过快,必将使一部分学生无法思考和发问。,7、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职责已由知识的传授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知识照本宣科,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已无法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能熟悉大量与生活、生产、现代学技、社会人文有关的知识,并有能力以这些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学生高参与的课堂评价,通过培养学生的“高参与”,我们将打造出“鼓舞人心的高效课堂”评价维度学生状况教师素养学生测评,结语,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教育走向生本,教要皈依学,让学生自己行动!是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我们熟悉的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并不矛盾。新型课堂(生本课堂)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的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完成,教师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要”贵言“、”希言“,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致力于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是在“磨刀”,是在为今后的课程改革打基础,这是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课程计划,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教材,无论你多么会讲,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不会学习,你还是只能“灌”。我们只有尽可能使学习变成发自学生内心的活动,使生命以其自然的方式产生新的学习机制时,学生才能健康、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当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时,就会像童话里的“豌豆姑娘”那样,躺在七层褥子上面,还能感受到褥子下放的一粒小小的豌豆。这当然要我们长期地,锲而不舍地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