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热战下.ppt
第三讲:冷战中的热战,1950-1989,第三讲:冷战中的热战(50-88),第一部:美国发动的战争一、朝鲜战争(1950-1953)二、越南战争(1956-1975)第二部:苏联发动的战争三、阿富汗战争(1979-1989)第三部:美苏支持的战争(从略),战争中的美国: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印度支那战争Indo-China War,1945-1954,法国在印支:东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挝、柬埔寨,保大皇帝退位,越法协定(1946),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南独立同盟利用这个时机,发动全国起义,从日本占领者手中夺取政权,并迫使傀儡皇帝保大于8月24日退位,取得了越南八月革命胜利。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法协定(1946),法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企图依靠英美重建法属“印支联邦”。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军队以北纬十六度线为分界,分别开进印度支那南部和北部接受日军投降。9月23日,法军随英军开进占领了西贡。越南人民奋起反击,南方抗法战争开始。,越法协定(1946),1945年11月25日,印支共产党中央发出“抗战建国”指示。但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印支共产党中央又提出“以和求进”方针。1946年3月9日和9月14日,越法双方先后签订了越法初步协定和越法临时协定。注:越南维持南北分治局面。,越法协定(1946),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法国承认“越南共和国为一个自由的国家,有它的政府、国会、军队和财政”;越南承认越南为“法兰西联邦的一分子”,并同意1.5万名法军进驻北方,期限为5年;越法之间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等。,越法协定(1946),但是,在1946年3至4月间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军队撤离前后,法国在英美支持下向越南调进了大批部队替代换防。同时,法国重返老挝,占领了柬埔寨。它部署就绪后就公然撕毁协定,于12月19日对河内发起全面攻击。从此,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全面展开。,印支战争与越南战争的领导者:胡志明,奠边府战役DIEN BIEN PHU,1954.3.13.,法国外籍兵团战史:全军覆没的奠边府战役,奠边府的地理位置:越南与老挝边境的要地,奠边府的地形图:四面环山的河谷地带,奠边府地形图:法国军队的兵力分布,奠边府战役(1954),1951至1953年,越南军民经过艰苦斗争,把越北的敌人压缩到奠边府一隅。1954年3月13日,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越人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经57昼夜激战,歼敌1.6万余人,占领法军司令部,活捉法军司令官。奠边府大捷改变印支战争形势,对日内瓦会议产生了积极影响。,庸碌无能又刚愎自用的法军总指挥纳瓦尔将军,盲目自大又目中无人的殖民军队法国外籍兵团,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法国殖民军队外籍兵团Lgiontrangre,奠边府战役期间的空投作战,要么当靶子要么当俘虏的奠边府法国伞兵部队,弄巧反拙的奠边府战役(1954),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未能达成协议。5月8日,开始讨论印支问题。,弄巧反拙的奠边府战役(1954),奠边府战役的结果,使法国主战派受到沉重打击。在法国人民一片反战声浪中,6月,法国政府换马,国民议会通过了停止“肮脏战争”的决议。7月21日,与会国终于达成协议,签订关于在印支三国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并通过了会议最后宣言。,一片狼藉的奠边府法国军队营地,奠边府战役指挥者之一越南人民军武元甲将军,晚年的武元甲将军与美国记者,日内瓦协议,1954.7.21.,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日内瓦协议(1954),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南、9号公路稍北划定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与会国保证尊重印支三国的独立、主权和内政不受干涉;印支三国将分别举行全国的自由选举。,日内瓦协议(1954),美国没有在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仅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它将不使用武力威胁来妨碍协议的实施。但1955年10月,在美国指使下,南越组织了“公民投票”,成立所谓“越南共和国”,由自美国返越的吴庭艳任“总统”兼“总理”。从而正式形成了两个越南并存的局面。,日内瓦会议的成果,越南战争Vietnam War,1961-1975,美国政府扶植的傀儡越南天主教徒吴庭艳,肯尼迪总统:“特种战争”阶段,1961-1964,美国开始介入越南战争,越南战争:从“特种战争”开始,美国发动“特种战争”(1961-1964),印支三国的独立、主权和统一问题虽然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已得到国际的确认,但由于美国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并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处心积虑地要取代法国在印支的地位,从而使印支三国人民在战胜法国殖民者之后又面临美国新殖民主义的侵略威胁。,美国发动“特种战争”(1961-1964),1955年10月,美国支持吴庭艳废除法国傀儡保大皇帝,成立“越南共和国”,并大肆迫害前抗战人员,在5年之内,约有8万多人被杀害。1961年5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把特种部队、即所谓“反游击战专家”派往南越,宣称要用特种战争“绥靖”南越。,美国发动“特种战争”(1961-1964),所谓“特种战争”,就是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强化南越傀儡政权和军队,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但人民坚决反美。1963年11月1日,美国策划政变,杀死吴庭艳吴庭儒兄弟。之后两年内发生八次政变,南越政权风雨飘摇。到1964年初,“特种战争”宣告破产。,风雨飘摇的南越政权,约翰逊总统:“局部战争”阶段,1964-1969,美国正式卷入越南战争,决策者:从艾森豪威尔到约翰逊,从“特种战争”(1961)到“局部战争”(1964),美国大兵与越南士兵,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大兵,越南战争中的越南士兵,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64-1969),美国总统约翰逊上台后,用“逐步升级”战略取代“特种战争”战略,以挽救败局。1964年8月2日美国驱逐舰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从而制造了“北部湾事件”。8月5日美国借口“北越鱼雷艇袭击美舰”,派飞机轰炸北越,战火扩大到北越。,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64-1969),美国轰炸北越,威胁到中国安全。8月29日毛泽东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侵略行径,重申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美国决定使战争再次升级。1965年3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4月28日美国的同盟国参战。,不断增兵的侵越美军(1964),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64-1969),1965年底,侵越美军增至18.4万人,韩澳新泰菲等美国盟国参战。侵越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或有限战争。其特点是以美军为主力,对越南实行“南打北炸”。越南人民高举“决战决胜”旗帜,保卫北方,解放南方,为统一祖国而英勇战斗。,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64-1969),1968年1月到3月,南方军民向西贡、岘港、顺化等64个大中城镇进攻,奋战45昼夜,重创敌军,赢得“新春大捷”,从此美军在战场上完全陷入被动防御。1968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约翰逊被迫提出“部分停炸”北方的和谈方案。,“南打北炸”的工具:美国空军的集束炸弹,美国发动“局部战争”(1964-1969),1968年5月13日,越美巴黎会谈开始。1969年初,在越美军已达54.5万人。美国企图一面“和谈”一面继续搞战争升级,但在越南军民反击下,这些计划连遭破产。因此,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不得不进一步调整侵越政策(战争越南化)。,等待战争结束的美国大兵,陆续撤离越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尼克松总统:“战争越南化”阶段,1970-1975,“战争越南化”(1970-1975),1969年6月,尼克松与南越总统阮文绍在中途岛会谈,决定实行“战争越南化”,美国将从越南撤军,由阮文绍维持残局。美国为了使战争越南化,还准备将这个计划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实现其“用印支人打印支人”的阴谋。,“战争越南化”(1970-1975),1970年3月18日,美国在柬埔寨支持朗诺集团,乘西哈努克亲王出国之机发动政变,使原来坚持和平中立的柬埔寨变为美国的附庸国。“318”事件点燃了柬埔寨抗美救国战争的烈火,美国“用印支人打印支人”的阴谋落空。1975年起“红色高棉”执政。,“战争越南化”(1970-1975),1973年1月27日,美国被迫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1975年3月,越南南方军民开展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解放了顺化、岘港等城市。4月26日向西贡发起猛攻,4月30日全歼阮文绍伪军,西贡解放,越南实现全国统一。,越南人民军攻入西贡(1975),越南战争的结局,1975,越南战争:得不偿失的灾难,纪念越南战争,伤亡惨重的越南战争(1975),越南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与朝鲜战争大致相当,具体数字为:死58000人,伤304000人,失踪2000人如说朝鲜战争是战平,那越南战争就是战败,华盛顿越南战争纪念像,华盛顿越南战争纪念碑,越南战争阵亡者名单(1975),越南战争纪念碑前的玫瑰与国旗,伤亡惨重的越南战争(1975),中国军队:阵亡1446人,受伤4200人北越军队:阵亡1100000人,受伤600000人,失踪330000人(包括越共游击队)南越军队:阵亡130000人,受伤500000人韩国军队:阵亡4500人(青龙团白虎团),伤亡惨重的越南战争(1975),与持续了3年的朝鲜战争不同,持续了30年的越南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死亡。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时,越南共有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1979至1989年又与中国爆发10年战争。,阿富汗战争Afghanistan War,1979-1989,阿富汗战争,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苏联自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同美国展开全球争夺,自称是“亚太地区头号强国”,提出建立亚洲安全体系构想,力图打入亚太地区。在东南亚,苏联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苏联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支柱。,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场所。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1978年4月27日,亲苏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成功。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12月阿苏两国签订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基本上是在苏联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从1978年6月到1979年3月,阿富汗国内先后爆发武装起义,苏联当局决定直接出兵干涉。,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后,采取突然袭击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首都喀布尔。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卡迈勒回国。,苏军入侵阿富汗路线图,苏军入侵阿富汗,苏军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苏军入侵,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但是,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苏军入侵,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苏军入侵,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决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苏军入侵,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最后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