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ppt

    • 资源ID:6229786       资源大小:329.4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ppt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群体行为之,一、社会促进,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与社会促进相反,如果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行动,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则称为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行为绩效降低。,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心理学家特里普里特在1897年通过研究发现,他人在场或群体性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行为的效率。实验在三种情境下进行:第一种情境是被试单独骑行25英里路程;第二种情境是被试骑行时有一人跑步伴行,路程同样为25英里;第三种情境是被试与他人进行25英里骑行比赛。结果显示,在单独骑行情况下,平均速度为24英里/小时;有人伴跑骑行,平均速度则提高为31英里/小时;而在竞争情境下则无明显改善,平均速度为32.5英里/小时。,社会促进的二种效应,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社会促进的作用机制,琼扎克在1965年通过研究提出,社会促进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弗里德曼在1981年则进一步指出,群体背景之所以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弗里德曼认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将社会情境作为竞争情境来看待,在有他人出现的情境中,个体会有意无意地感到由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从而使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增加。,社会干扰的作用机制,弗里德曼在1981年解释了社会干扰的原因。他认为,在有些复杂的思维工作上,群体背景所以造成社会干扰作用,是因为他人的存在和由他人造成的种种干涉,可以导致个体的精神不集中(分心),而对于完成复杂的思维工作,集中注意力显然是一个重要条件。社会干扰的另一种可能原因是:他人的存在可能会激发个体过高的焦虑水平,使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这种作用,就像一个缺乏演讲经验的人在公众面前讲话,过度的被评价压力导致了过分的焦虑,从而忘了该说什么和从哪里说起。,二、性别促进,所谓性别促进是指,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个体,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进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促进现象。这也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独特发现。1989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对多种日常生活情境的观察,提出了性别促进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对于性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体,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而对于性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在这种性别促进现象。,有关性别促进的实验研究,国内青年心理学工作者于1990年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性别促进效应的存在。该实验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在两种不同情境下完成仰卧起坐。一种情境为两个同性别的同学注视;另一种情境为两个异性同学注视。研究结果证明,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学二、四年级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同性注视和异性注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促进作用。而对于进入青春期、性别意识得到较高水平发展的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在异性注视下所完成的仰卧起坐数量,明显高于同性注视。而女生的实验结果较为复杂而有深刻意味。小学六年级女生在同性与异性注视下,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初中二年级女生在异性注视下,完成次数反而明显少于同性注视,显示明显的性别干扰作用。,有关性别促进的实验研究,初中二年级女生在异性注视下仰卧起坐的数量反而明显减少,原因在于仰卧起坐是一种需要力量的行为,更靠近男性角色。在各种文化背景中,女性都不是通过力量来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她们更强调温柔、文雅,她们认为显示自己“有力量”会引来男性的负面评价。因此,在强调力量的行为上,异性的影响通过性别抑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女性被试对异性在场表现了明显的不安。所以有理由相信,对于初中二年级女生而言,同性在场所发生的作用为一般的社会促进,而异性在场则引起了性别抑制作用,从而使结果正好与通常的促进作用相反。动物研究也证明,性别促进作用不仅是人类所特有的,也存在于在各种动物行为中。很多鸟类在发情期都有明显的性别促进行为,灵长类动物也存在着普遍的性别促进作用。,三、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的是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减少的现象。,有关社会惰化的实验研究,20世纪30年代,达谢尔通过拔河实验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人数的增加,每个个体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拔河实验的结果显示,如果个体独自参加实验,平均拉力可达63公斤;但如果是群体一起参与,则参加人数越多,每个人所贡献的平均拉力也越少。两人一起拔河时,每人平均拉力下降为59公斤;三人时继续下降为53.3公斤;八人时仅为31公斤。1974年,英格汉姆等人更精确地重复了达谢尔的实验。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供拔河实验用的拉力测量仪器,该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拉力,并有6个明确划分的位置。实验时,惟一的真被试被蒙住眼睛,并且被安排在最前面的位置,实验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力拉绳。结果表明,在被试认为自己后面的第二至第六的位置上还有其他人也在拉时,他的最大拉力要比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拉的情况下平均低18%。,有关性别惰化的机制,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揭示,社会惰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个体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如果让个体相信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效率可以被精确地鉴别(测量)出来,或是对个体行为的贡献单独进行测量,则即便与群体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个体也不再有惰化现象出现。单独测量使个体保持了足够的被评价焦虑,因而行为的动机也得到了激发。,减少社会惰化的情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情况下群体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导致社会惰化。人们在以下几种情境中,倾向于较少出现惰化行为:1.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2.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3.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激励引导;4.群体成员有团队精神;5.个体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群体行为之,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其性质取决于这些现象的效果及社会评价。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之则具有消极意义;而介于二者之间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既非有益,但也谈不上危害。,一、模仿,(一)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其特点是: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二)模仿的意义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是个体反映与再现他人的最简单的形式,是掌握人际互动经验最简单的机制,也是个体学习的基础。2.适应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模仿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个体发展早期,模仿的地位尤其突出。没有模仿个体很难适应各种社会情境。3.促进群体的形成模仿使群体成员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有所提高,增进群体凝聚力。,(三)模仿的发展与规律模仿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其大致趋势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塔尔德是最早对模仿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在1900年他出版了模仿律一书,提出了模仿的定律:1.下降率下层人士喜欢模仿上层人士。2.几何级数率模仿一旦发生,便呈几何级数增加,漫延迅速,像滚雪球一样。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于本土文化的喜爱,总是优于外来文化。,二、暗示,(一)暗示的概念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二)暗示的分类1.按信息来源分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的信息源来自他人;自我暗示的信息源来自于本人。2.按暗示的目的分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有意暗示指有明确目的的暗示;无意暗示则是无明确目的的暗示。3.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分可分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直接暗示的暗示者直接对被被暗示者施加影响;间接暗示的暗示者对被暗示者间接施加影响。4.按暗示效果分可分为暗示及反暗示。前者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反暗示则达到了反效果,暗示信息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暗示者与被暗示者双方的特点、暗示情境等几个方面:1.暗示者的特点暗示者对暗示效果起重要作用。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威望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2.被暗示者的特点被暗示者的特点对暗示效果的影响也较大。如果被暗示者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直接相关,被暗示者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3.暗示所处的情境情境是影响暗示效果的客观因素。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明显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容易受暗示。,三、社会感染,(一)社会感染的概念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是:1.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即你感染我,我感染你。2.爆发性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3.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二)社会感染的分类按照感染的规模及感染方式可以将社会感染分为以下几种:1.个体间的感染是社会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指的是发生在个体之间的或小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感染。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小,影响不大。2.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是发生在同一物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可能人人都能直接接触到的大型群体内的感染。其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互相助长。个体的情绪可引发其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情绪又反过来加剧个体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个体情绪反复激荡,易于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发生,产生严重后果。3.大众传媒的感染该类传染指的是由电视、广播、报刊、文艺作品及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个体情绪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大众传媒感染日益突出,并且影响巨大、深远。,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