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归因理论.ppt
第一节 知觉与社会知觉 第二节 印象与印象管理 第三节 归因理论,第三章 知觉、归因与管理,第一节 知觉与社会知觉,一、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只是对刺激物的某一方面的属性的反应,还不能使人清楚而全面地知道我们面前的刺激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错觉: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知觉。知觉的产生既依赖于外界事物的特性,也依赖于已经存储在人脑中的本人对刺激物的需要、期望、价值观和相关的知识经验等信息。由于以往的经验、注意、动机和暗示等的作用,我们已形成的某种知觉期望常常会导致知觉的错觉产生。错觉的产生会影响到判断。二、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社会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兴趣和价值观念、个人好恶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偏见。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认知场合的背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因素。四、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区别 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 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社会知觉: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想象、判断、解释。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五、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员工绩效评估。提高社会知觉,减少认知偏差。录用面试的印象管理。企业形象的塑造。,第二节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如前所述,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 征,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社会知觉是印象形成的前提。一、印象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个体已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等,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第一印象(初次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三)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即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案例:明星魅力。,三、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心理学家戈夫曼的理论,每个人都在通过“表演”,即强调自己许多属性中的某些属性隐瞒某些其他属性,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叫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作用: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期待;为了更好地适应,个体就要实施有效的印象管理。个人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投人所好。组织管理个人印象策略(如何避免晕轮效应):决策中杜绝一偏概全;注意寻求多种信息源;注意听取他人的分析;留意影响他人的知觉。,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一、归因的概念归因,简而言之就是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普遍需要。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问题: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评价后果的责任;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进行预测。二、归因的分类与特征归因的种类。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外归因(情境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归因的稳定性与易变性。稳定的原因:如性格、能力等;易变的原因:如情境、机遇、努力等。归因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可控的原因:如个人的努力;不可控的原因:如工作难度。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三、主要归因理论海德弗里茨.海德.doc的恒常归因理论。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主张从行为结果入手探索行为的原因,将个人行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内部原因时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需求、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影响等。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影响人的因素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刺激客体、行为主体及背景。个体在归因时需考虑三种因素:独特性信息(个体在不不同情景下是否以同样的方式行事),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情境的反应是否相同),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五、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成败归因: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属自我防卫策略)。竞争条件下的归因: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把他人的失败倾向于内归因(为动机性归因偏差)。观察位置。时间因素。,本章小结,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有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兴趣和价值观念、个人好恶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偏见。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认知场合的背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因素。3.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的效应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4组织管理个人印象策略包括决策中杜绝一偏概全;注意寻求多种信息源;注意听取他人的分析;留意影响他人的知觉。5.归因简而言之就是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6.归因理论主要有海德的恒常归因理论,剀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和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知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如何避免组织管理中的晕轮效应?3.归因及其特征。4归因理论主要有哪些?这些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