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配图欣赏.ppt
在农历的天空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农历的天空下 走进清明,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清明:,清明赏析注释: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借部请问。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 杜牧,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作者简介:,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3、遥指:指向远处。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借问请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扫墓祭祖的节日。诗人在清明的时候孑然一身,离乡远游,连扫墓祭祖也做不到,只好借酒浇愁,路旁牧童指向杏花村落,观他人热闹团聚之景,更添断魂惆怅,诗意:,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