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pt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中国教育报,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06年6月,新修订义务教育法第六条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2006年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进了党的文献、国家法律,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成为国家意志。,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新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将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均衡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和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和回答什么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为什么要均衡发展、怎样均衡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均衡发展和为谁均衡发展的问题,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挥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教育工作方针中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挥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大致任务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一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二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一.教育均衡发展 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三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小哥儿俩求学记再现城乡教育差距,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农村出现空教室城乡均衡遇难题,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首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历史选择。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战略任务。第三,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必然。第三,义务均衡是目前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既是现实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反映,也是社会上对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反映。第四,义务教育均衡是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审视和反思,也是我国目前教育问题的反映,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五,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面向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浪潮的来临,我国的教育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以及人们法律和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关注社会公平的社会,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成为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成为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需要。,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在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普及以后,高中阶段教育开始进入大面积普及过程,即普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进入普及后时代,中国的义务教育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摆在我国义务教育面前的新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第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是社会发展不断走向公平的需要,是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教育均衡对于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通过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当前社会和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教育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义务教育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中国教育面临的战略任务。,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第三,在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普及,基础教育逐步进入全民的、大众的、普及的阶段后,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是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第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最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如何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基础教育差距,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都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背景,第五,如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科学的计量分析,制定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的评估办法,是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分析和判断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是均衡发展的,什么样的教育是不均衡发展的,甚至是失衡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究建立起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均衡教育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对于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对于遏制当前不合理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趋势,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中国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缓解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和教育内部凸现的公平和效益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什么是均衡,均衡的基本涵义是什么?什么是教育均衡,教育为什么要均衡发展?教育均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均衡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什么?教育均衡对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有什么作用,教育均衡不均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教育为什么要均衡,这是由教育产品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教育供求均衡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均衡对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有什么作用,教育发展不均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教育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所在。,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科学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和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体系。,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一)什么是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二)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从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出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致包括八个方面的含义,主要表现为“八大均衡”,即:一是义务教育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发展,即适龄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均衡,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都享有均衡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二是义务教育在区域间实现均衡发展,即在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统筹规划,这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三是义务教育在城乡间实现均衡发展,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四是义务教育在校际间实现均衡发展,其中包括学校布局和规模均衡合理,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生均教育资源、学生生源的均衡等多方面。这是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五是义务教育在学生间实现均衡发展,包括校内各班级在设施、师资、生源、管理等方面的均衡,这是实现群体间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六是义务教育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教育间实现均衡发展,这里包括基础教育内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七是义务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实现均衡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八是义务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均衡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从宏观看,义务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从中观看,义务教育均衡指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看,义务教育均衡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学校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三)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体系 一)宏观层次的教育均衡 1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权利是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内容。从法律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2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是指受教育者进入教育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从整体上说每个受教育者都应当享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3规模均衡。教育培养和输送的劳动力在总量上与社会需求相对一致。4结构均衡。教育结构包括教育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和布局结构。5制度均衡。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制度均衡是一种行为均衡。制度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内容。,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二)中观层次的教育均衡 1区域教育均衡。各级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合理和有效的均衡配置。2城乡教育均衡。各级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和有效的均衡配置。3校际教育均衡。各级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合理和有效的均衡配置,4群体教育均衡。各级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在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合理和有效的均衡配置。5硬件均衡。硬件均衡指学校公用经费、生均经费等投入,校舍建设、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型资源的均衡。6软件均衡。软件均衡指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素质,学校内部管理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等软性资源的均衡。,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三)微观层次的教育均衡 1生源均衡。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生源必须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存在任何人为的选拔,以确保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基础均衡。这是从源头上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2质量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包括课程和教学等学校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构建均衡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框架,融合中西文化教育精华,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学生的升学率、巩固率、辍学率情况。3结果均衡。学校教育结果的均衡问题,即人的培养和发展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4评价均衡。教育评价均衡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必须以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估。,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在宏观层次上,教育均衡作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重要程度,包括教育权利的公平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教育发展如何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它在整个教育均衡体系中以外在的形式,体现了教育均衡的社会学特点。反映的是形式的、内在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在中观层次上,教育均衡包括区域均衡、城乡均衡、校际(包括各类教育之间)均衡、群体均衡。中观层次的教育均衡是内在的、实质的教育均衡,它在整个教育均衡体系中体现了经济学的特点,反映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在微观层次上,教育均衡包括课程、教学和教育评价的均衡,它是教育均衡的具体化,是实质性的、内在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均衡,在整个教育均衡体系中体现了教育学的特点。反映的是实质的、内在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四)教育均衡的基本理论视点 1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一方面,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政府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职责是为教育,特别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均衡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质的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教育权利的公平是一切教育公平的基础,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3教育均衡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教育均衡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4教育均衡是经济均衡和社会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均衡是一个相对的均衡,一个动态的行为,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教育均衡是由相应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5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辨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相对的、具体的、发展的,绝对的教育均衡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相对的均衡发展。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寻求暂时的相对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前提。,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6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教育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均等发展,它更加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其原因在于,均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均衡发展的过程是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级的发展需求打破,出现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层次上再次从不均衡走向均衡,这种动态的螺旋式上升而循环往复的发展,是一个使均衡不断接近终极目标的过程。因此,教育均衡更加注重的是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7教育均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为社会和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则。教育均衡是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保障和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的必然趋势。,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8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9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就是要为所有就学儿童提供平等而高质量的教育条件。教育均衡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责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均衡的实质是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应该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机会均等应体现为公民就学平等和受教育条件的平等。政府应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10.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是指政府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均衡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实质上就是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分配,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也就是普及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以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为目的,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第二个阶段:初级均衡阶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追求教育过程和教育条件的均等,这个阶段主要以追求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确保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的优化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具体体现为公民就学平等和受教育条件的均等。政府应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第三个阶段:高级均衡阶段。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追求教育质量的均等。这个阶段主要以追求学校教育发展均衡为目的,即以人的培养和发展为目标,办出学校特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第四个阶段:高水平均衡阶段。这个阶段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理想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理想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社会上下都树立并具有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教育发展观深入人心,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极大缩小,教育资源在社会和学校得到了合理优化的配置,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的平等机会。,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六)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观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首先,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其次,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分类发展。第三,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第四,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而是持续发展。第五,均衡发展不是单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第六,均衡发展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协调发展。第七,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发展观:1责任观。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2过程观。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3公平观。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4人本观。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七)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处理哪些实际问题1难点问题。(1)公平与效益。如果完全只从公平角度出发去制定和实行有关政策,就必然会丧失教育效益,也是有许多弊端的。如近年来,韩国、日本等国家就发现,他们在推行“平准化”政策后,义务教育逐步丧失了效率。中国的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笼统地讲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没有意义的。合理和可行的策略应该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近似的区域内,努力追求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强调社会公平,不会回到传统体制固有的平均主义,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加大公平的分量,是当前社会关心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2)示范性学校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要推动教育发展,既要抓一些示范性学校,又要抓一些示范性学科,从而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示范性学校发展起来之后,必然导致学校之间新的不均衡。因此,如何处理好示范性学校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3)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处理好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2关键问题。(1)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办学要均衡,更要有特色。如何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因此,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2)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建立相互竞争机制,不断激活学校向更高水平的均衡阶段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带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要使均衡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水平阶段拓展,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必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激励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3)弱势群体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弱势群体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弱势群体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3认识问题:(1)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式发展。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均衡发展决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不是把高水平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2)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均衡发展不是一种模式、不是“一刀切”,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3)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发展、单一发展,而是持续发展、整体发展。(4)教育均衡不是同步化发展,而是要积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每一级政府管理所辖地区,因历史造成的教育差异,不可能立即解决。在鼓励教育发展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后进地区加快发展。教育均衡不等于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同步化。,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5)教育均衡不只是办学水平的均衡。认为只要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处在同一水准上,就达到了教育均衡目标,是不科学的,忽视了学校内在发展机制的作用,忽视了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地域区位不同、历史文化积淀有别、生源差异等方面的不均衡,以及办学理念、管理水平之间不均衡。,五.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教育平等原则。第三,公平优先,注重效率的原则。第四,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五,促进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第六,矫正平等和补偿平等原则。,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一)教育均衡的测度方法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如何分析和判断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是均衡发展的,什么样的教育是不均衡发展的,甚至是失衡的,目前国内外没有研究建立起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数(index number)是经济分析的一种特殊的统计方法,它主要是用来反映事物数量的相对变化。广义地说,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说,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从指数的理论和方法上看,指数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所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就是通过对一定的教育指标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计算出教育发展的一个个数值,再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实际,确定不同的发展阶段标准和数值。这样不仅可从不同发展阶段划分和确定教育均衡的标准和要求,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了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政府也可以对教育失衡和失误进行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测度、监控和调节,规定指数的最低值(下限),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将教育均衡指数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以此确保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二)教育均衡指数的体系一)教育机会均衡指数(INDEX1)涉及如下要素:1区域间学生入学率差异系数(I11)2特殊教育学生入学率(I12)3城乡学生入学率差异(I13)4男女入学率性别差异(I14)二)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INDEX2)涉及如下要素:5地区间公共教育经费差异系数(I21)6地区间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系数(I22)7地区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系数(I23)8地区间生均校舍面积差异系数(I24)9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I25)10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I26)11危房所占比例(I27)12教学仪器达标率(I28),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13图书资料达标率(I29)14教师获得最后的学历合格率(I210)15教师合格率以上学历率(I211)三)教育质量均衡指数(INDEX3)均衡发展指数涉及如下要素:16毕业生升学率(I31)17学生巩固率(I32)18学生辍学率(I33)19教师合格率城乡差异(I34)四)教育成就均衡指数(INDEX4)涉及如下要素:20教育普及程度(I41)21城乡非文盲率差异(I42)22男女性别非文盲率差异(I43)23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基尼系数(I44)24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率差异系数(I45)25不同民族学生入学率差异系数(I46),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三)教育均衡指数的体系分析 从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的要素和编制看,教育均衡发展指数(EEI)选定的指标共25项,分四个方面,在选定指标并取得相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构造出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体系。体系1,主要是根据本研究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论,从教育机会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教育成果均衡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体系(见表 2);体系2,是根据本研究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论,从教育资源配置这个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校际教育均衡、群体教育均衡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体系(见表3)。,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一、中国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体系1分析教育均衡总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教育机会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二、中国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体系2分析 教育均衡总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城乡教育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综合观察这两个体系的发展趋势,我们还发现,体系1中的教育资源配置指数在1998年出现走低现象,体系2中的地区教育均衡指数在1998年1999年出现了走低现象,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在1998年2000年出现了走低现象,学校教育均衡指数在2001年出现了略微走低的现象。从每个子指数的发展趋势看,区域教育均衡指数和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变化比较大,出现波浪式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均衡趋势的峰头有向非均衡的走向,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政府可以通过基础教育均衡指数的趋势变化及时掌握发展态势,以及时调整政策和采取措施,进而缩小差距。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都在向着均衡的态势发展。,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导致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在1998年1999年地区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走低的直接原因是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效益徘徊的结果。而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在2000年2001年走低的原因则是受2000年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结果。总之,从体系1和体系2,25个相同指标、两个不同路径的计算结果看,两个体系所反映的结果异曲同工,各子指数和总指数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在向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有力地说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当前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城乡间差异还在拉大。1995年至2002年,全国各地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标准差随着时序变化在不断拉大,差异系数呈现波浪式发展。这说明我国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还在拉大。从1993年至2002年,全国各地区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1993年2003年我国各地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城乡差异正在呈现扩大态势。地区间、城乡间生均教育投入不足,且地区间不平衡,这是目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1995年2003年,我国各地区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中学生均校舍面积差异呈现波浪式变化。各地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差异还在扩大,学校间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存在差异,这是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及指数,这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和发展,但发展的差异性仍然很突出;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都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发展依然不均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近年来,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并被许多国家作为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均衡的推行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公立学校因为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立的,政府必须一视同仁。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资源配置一般都是以追求均衡为目标的。有些国家和地区要求投资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占地面积、基础设施都必须一样。,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一)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 1.美国学校的均衡发展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注意到学校的均衡发展问题,从1960年到1980年间,教育平等问题成为美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多次有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问题的法律诉讼,起诉者多是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受教育者或其家长。层出不穷的法律诉讼引起了各州政府的关注,很多州都判决原告胜诉,认为现存制度确实违反了宪法中有关平等的条例,并且修改当地的义务教育财政体系来促进均衡。这些强制性和人为的措施,保证了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的属性。,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2.英国伦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伦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政策有:(1)拨款机制透明,教育经费配置相对均衡(2)教师工资标准全国统一(3)重点改造薄弱地区的学校,保证每个人都能成功(4)重视为儿童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社会环境(5)关注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和流动人口教育,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3.日本的学校教育均衡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教育质量优良,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也由国家负担。为了给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日本建设规范化学校。其建设规范化学校的基本情况是:首先,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其次,执行统一、规范的教学要求。日本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教学管理,各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根据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决定。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依此为基准,并由教学科目、道德教育及特别活动三方面构成。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规范化,既实现了全国各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等,也为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第三,通过政府机构对教师和校长轮换调整,既保证了各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性,又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公立学校的教员属于国家公务员,一般3至5年内,就要在各校间进行师资轮换调整。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另外,日本重视校长的经历,一般到50岁左右,才有可能出任校长。校长任期2年,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从地域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市、街区、村之间的流动,二是跨县一级(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行政区域间的流动,前者所占比重很大。全国公立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县的初中小学校长35年就要换一所学校,一名校长从上任到退休,一般要流动2次以上。,七.国际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进展,4.韩国教育平准化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的中小学校分为一流、二流、三流,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十分明显,学生间学业成绩的竞争十分激烈。为此,韩国果断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1)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2)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3)对学生进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