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心理健康与行为.ppt

    • 资源ID:6225884       资源大小:274.99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健康与行为.ppt

    1,心理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健康促进(4),2,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理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我国心理标准研究健康行为,3,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密切相关;,4,心理健康的发展,英格里士: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5,马斯洛:(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6,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7,美国杰何达(M.Jahoda)认为(1)对自己的态度;(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5)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8,台湾黄坚厚提出(1)乐于工作;(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3)对自身具有适当的了解;(4)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台湾柯永河认为:“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谓之健康;不良习惯多、良好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不健康。”,9,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其他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10,心理健康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11,基于以上观点,学者门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12,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13,人际关系和谐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3、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4、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14,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5,王登峰提出有关心理健康指标: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16,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17,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积累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接受现实,主动适应、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18,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6 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19,7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0,中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四、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21,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七、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心理健康教育,22,综合各种观点,可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以下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23,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理解,确立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性观、思维方式、特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应有不同层次3、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4、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24,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 从内部状况来说,心理健康的人的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基本需要,因而主观上少痛苦,能体验到幸福感。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符合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大多数心理障碍与疾病都是由于人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人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未得到合理满足(缺少爱、不被认可、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离;蒙受羞辱、无能感、无价值感、自尊心受到威胁)从而损害或摧毁了个人的积极的自我概念而产生的,25,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个人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用不正当手段来满足需要,或用无效的手段来满足需要,或需要结构本身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需要结构不合理的人,包括:其需要结构滞结在低级的、物质层次的那些物欲极度膨胀的人,那些基础需要尚未获得适度满足而个人对此不予正视,却极力表现出以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实现为最大的满足的姿态,因而内心充满矛盾、生活在虚假的主观世界中的附庸风雅的人。,26,2、心理健康应有不同层次弗洛依德等: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追求平衡(达到稳态、降低内驱力、消除紧张;马斯洛等:人的生活不仅是为了追求内部平衡,更重要的是追求不断成长与自我实现。人既是趋向平衡的,也是追求新的刺激与不断成长的。趋向平衡与追求不断成长,既反映了人格完善的不同水平,也反映了一个人心理生活主动性程度不同的状态。“消极的”或“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有高尚的目标追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27,3、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 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要在平衡不平衡的交错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与现实环境保持动态的协调,进而追求成长与发展。一个人若具有能力在矛盾重重的日常生活中求得暂时或长期的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并进而追求新知,追求自我实现,则他必定拥有导致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8,4、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对生活抱开放态度,乐于吸取新经验: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富有利他精神,能在尝试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能放弃作“完人”、“超人”的念头”;观念明确、能身体力行而又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29,造成对心理健康标准看法差异的原因:1、由于人们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统计常模、社会规范、生活适应、心理成熟状况、主观感受是经常采用的几类依据。2、人们对心理健康标准把握的尺度宽严的不同。如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从世界近代史上38位成功的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可说是一种尺度最严的“精英标准”。在精神科医师的眼中,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被视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尺度最宽的、低水平的“临界标准”。还有许多学者以人格各个准度的量值在总体平均数附近、统计学上占大多数的人的主要行为特征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这可叫作“众数标准”。3、描述心理健康人行为特征时涉及到的品质范围与关注的重点不同。有的强调积极自我概念的重要;有的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有的重视生活适应状况;有的关注人的自我潜能实现的程度。,30,异常心理,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31,常用的区分标准,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32,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33,异常心理表现,1、忧郁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2、狭隘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6、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7、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34,正常心理转向异常心理的原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都是在脑的指挥、控制和感受下产生的,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1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35,2需求斗争奖赏与人类精神疾病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患者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36,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就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恶智),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37,4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无奖赏(癔症)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轰然倒地,听天由命。5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38,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一、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二、多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主,干预性研究比较少;提出教育建议多,研究操作方法少;研究学生多,研究教师少: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3、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4、中小学生心干预性研究: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跨文化研究:6、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39,中小学心理不足之处:(1)“治疗”和“指导”意识比较强,“发展”和“辅导”意识比较弱;(2)选择心理障碍的比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比较少;(3)选择青春期的中学生作为发展性干预对象的多,选择小学生的少,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还是空白;(4)研究模式基本停留在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单一取向上,三者联合的立体取向比较少;(5)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的结合比较少;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比较多,实际操作研究比较少。(6)测量工具以修订和引用国外的量表为主,自己编制的量表比较少。(7)跨区域的大样本相对缺乏;(8)有新意的研究不多,重复性研究多,重复最多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行为调查;(9)需要长时间跟踪的研究少,短时间能完成的横向研究多;(10)研究和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11)研究工作存在比较大的地区性差别;(12)可推广的应用性研究比较少;,40,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的来说数量还有限;研究呈实证研究和思辩研究两大模式。2、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较广,但多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研究为主。3、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开展了一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出版了一批大学生心理健康类著作、教材,但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41,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不足:1、低起点、重复性的研究多,2、小范围、小样本的研究多,大范围、大样本的研究少;3、问题研究多,影响机制研究少,干预研究少;4、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跟踪研究少;5、研究方法或思辩为主或实证为主,两者和谐结合的研究少;6、引用国外理论、方法多,进行改造、创新的少,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和国民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少;7、心理障碍层面的研究多,心理发展层面的研究少;8、尚缺乏一套较好的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量表,已有的量表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普查有一定的局限性;9、一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科学性不强,主观色彩较重;10、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较浓,而科研意识较淡。,42,中国大陆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主要研究趋势(1)强调多学派心理健康观在心理健康标准研究中的体现和整合,注意生存标准(众数标准)与发展标准统一和协调(2)兼顾影响心理健康各因素的静态分析和动态评估(3)开始进行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和整理着手展开实证研究以形成对理论研究的支撑和验证,43,研究中的不足,理论研究中的不足:1、对国外心理健康标准的罗列、述介多,有自己特色的见解少;2、对古代心理健康观的挖掘和整理,未能凸显出心理健康标准的本土化;3、对研究深度的拓展不够、系列性不强,辨析、反思、质疑式争鸣过多;,44,研究中的不足,实证研究中的不足:1、数量太少,实施地点过于集中2、设计存在缺陷,应用性不强3、推断欠客观,探究式研究少,45,研究中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1、大多数理论研究在某些问题或热点上“扎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2、描述性调查多且零散,对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探讨较少考虑多变量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3、评价心理健康的基本维度、各维度的临界指标,如何把心理健康评价的维度与标准变为可操作的评价工具等仍未有清晰的阐释。,46,今后研究思路,宏观层面上: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应建立在辨证观、系统论基础之上,积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突显实效性、本土化。微观层面上: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应给主体以充足的话语权,整合量和质的研究方法,大力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现场研究。,47,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健康行为不仅在于能不断增强体质,维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多与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 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48,行为特征健康行为应概括人的身、心、社会方面均健康时的外在表现。躯体健康的人,行为反应灵敏,活动精力充沛;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活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思维言语符合理性,精神面貌正常;社会健康的人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健康行为要求不影响自己、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能及时准确感受外界条件的改变,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人处于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要以相应的行为对外界条件发生反应。根据以上的概念和含义,健康行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有利性:即行为表现对自身、他人、环境有益;规律性: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符合理性:即行为表现可被自己、他人和社会所理解和接受;行为强度:在常态水平及有利的方向上,如语言表达行为、情绪行为、工作行为等;行为同一性,表现在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动机协调一致,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冲突;行为整体和谐性,即个人行为具有的固有特征,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表现出容忍和适应。,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健康与行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