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班周二-第四组.ppt
第四小组,2011年3月22日,浅析档案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与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小组概况,一、小组成员组长:蒋舟成员:刘心,胡茂莉,张佳兴,余思蕾,吕帅,李涛,王楝捷,刘鹏,杨晶,何伟 二、小组分工(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文章基本信息(吕帅)研究方法及过程(张佳兴,余思蕾)文章评介(蒋舟,杨晶)(二)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文章基本信息(何伟)研究方法及过程(李涛,王楝捷)文章评介(刘心,胡茂莉,刘鹏)(三)两篇文章对比分析:全体成员(四)辅助工作PPT 制作:由各小组制作各自文章的PPT,最后由蒋舟整理。发 言:蒋舟、何伟,框架介绍,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评析,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评析,两篇文章对比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评析,成员:蒋舟、杨晶、吕帅、张佳兴、余思蕾,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文章基本内容,价值相关性是资本市场环境下实证研究的主要范畴。上市公司的盈余数据成为市场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所以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特别是具有不同持续性水平的盈余项目的价值相关性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财务报告环境的特点,我国证监会和会计准则规定的损益披露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要求披露的盈余项目范围拓宽了,新的报表在营业利润中加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并将“资产减值损失”从费用中剥离出来单独列示,而“投资收益”则被纳入营业利润范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盈余项目直接纳入利润表的营业利润部分,归入“经常性损益”,使得各会计期间的利润额容易产生波动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若从总括盈余这个角度来研究价值相关性,将不同持续性水平的盈余项目混合在一起,可能会背离实际情况,所以有必要考虑有利于分析盈余质量的盈余结构(各盈余结构项目之间的项目关系及构成比例)情况。此外,新准则引人了第四张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它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年沪市A股中报数据,通过档案式研究方法从相对和增量价值相关性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结构及具体盈余项目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水平不如净利润,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关注程度远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对总括盈进行分解能显著增加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力,除全面收益中部分项目外,各分解项目对股票回报均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这表明披露结构性盈余项目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文章研究方法概述,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什么是档案研究法 档案研究法主要运用现成的数据库资料进行研究。多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数据并检验假设。这是当前实证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它大量地运用公司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资本市场数据和其他历史数据,找寻各种变量间的关联。这种方法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运作、会计实务的演变、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变迁,能提供企业和市场对会计政策变动的实际反映,能研究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能衡量各个因素的实际影响程度。分类,实证过程,观察描述,实证分析,假设检验,1995-2005年方法统计,15,149,84,我国档案式研究的主要方式,TIPS:广义的实证研究包括五个方面: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档案研究。狭义的实证研究仅仅指档案研究,文章研究方法概述,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数据类型,截面数据,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分类,我国档案式研究的主要方式,优缺点,档案式研究法的优点拓展和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材料的客观性以及研究结果的精确性,档案式研究的局限性只能提供关联性的结论,无法给出因果关系的结果;档案式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僵硬而简单;档案式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结果失真;实证会计在应用信息质量上具有假定前提。,文章研究方法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寻找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确定研究问题,将假设或命题操作化,分析数据以检测假想或命题,分析研究结果,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者本人的兴趣、研究素质和技巧限制外;是否有政策意义和学术价值;是否有合适的理论、证据、数据来指导研究。,2.寻找相关理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应该能够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只能说明相关性而不能说明线性关系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多数都是依靠“推测”。这能不能解释中国的现实也是一个问题。,3.提出假设并将假设可操作化,必须严格定义,清晰明了,并具有可操作性,可交流性;假设应保持一种中立态度;对于过于综合的假设要将其分解为多个更小的假设;假设的提出要考虑到相应的验证技术,提高可行性;假设最好能与一种现有理论相联系。,文章研究方法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4.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模型往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形式,多元回归模型中放进去哪些变量,需要有理论根据或者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设计研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是自变量X导致了Y的产生,而不是其它A,B,C,D等因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三种方法:(1)最大化自变量X的方差。(2)控制住外生变量的影响,一是采用样本配对的方法;二是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包括外生变量。(3)最小化因变量Y的随机误差。减少变量的随机误差,一是增强变量衡量的准确性;二是在成本效益的约束下,尽量增加样本数。,5.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选取研究样本包括随机抽样、筛选和定向取样等三种基本方法;理论上说,样本越大越好,这样就更有代表性;在有关财务或会计的实证研究中,往往使用年度截面数据,较少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比较理想的数据是面板数据,但成本较高,限制较多。,6.分析研究结果,第一,将研究结果反馈到该项研究的基础的理论体系中去,说明假设的证实或否定对现有理论的意义,指出现有理论的正确性或者重建和修正的必要性,并提出实际的思路做法;第二,讨论研究结果的实际政策意义;第三,讨论进一步研究的余地。,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一)引言确定研究问题 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并确立了研究主题。即提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当前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我国刚刚实行新会计准则,盈余结构和披露项目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分析净利润和全面收益的总括盈余结构以及分项目披露的价值相关性是有意义的。(二)文献综述寻找相关理论 作者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结构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研究。Lipe(1986)的实证分析表明:盈余构成项目比总括盈余对股票回报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各盈余项目的未预期数在股票回报的市场反应系数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分解盈余能够提供较小但是显著的相关信息;Freeman(1986)的研究结果发现:分解盈余项目比总括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力更强,并指出盈余持续性不是解释增量信息含量的唯一答案;程小可(2006)利用超额价格模型、超额回报模型和价格模型研究了盈余结构的价值含义。得出了两个基本的结论:从投资决策观来看,披露分步式盈余信息是有用的,在已有总括性盈余指标前提下,披露各结构性盈余项目更有助于投资者分析和判断公司价值。在拓展性,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三)模型设计提出假设并将假设可操作化以及设计研究方案,注:CI为全面收益;PCNI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OTHCI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人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其他);BI为扣除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之后的基本盈余;OTHNI为非基本盈余项目;ASSETL为资产减值损失;FVCL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REV为投资收益;NOPIE为营业外收支净额;OTH为其他净利润项目,主要为所得税。,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三)模型设计提出假设并将假设可操作化以及设计研究方案,净利润与全面收益的相对价值相关性模型 Rt=0+1PCNIt/Pt-1+t Rt=0+1CIt/Pt-1+t非基本盈余项目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模型:Rt=0+1BIt/Pt-1+1ASSETLt/Pt-1+3FVGLt/Pt-1+4REVt/Pt1+5NOPIEt/Pt-1+6OTHt/Pt-1+t全面收益项目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模型:Rt=0+1PCNIt/Pt-1+1OTHCI1t/Pt-1+3OTHCI2t/Pt-1+4OTHCI3t/Pt-1+5OTHCI4t/Pt-1+t 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假设1:由于所得税是按照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而来,预计它与股票回报之间应为负相关,而资产减值损失抵扣项目与利润并不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不能确定其相关符号,而其他项目均为盈余增加项目,预计与股票回报之间应为正相关。假设2:净利润及全面收益分解盈余模型应比相应的总括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对股票回报的变化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各分解盈余项目也应具有一定的增量解释力。,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四)实证结果及分析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五)结论分析研究结果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将总括盈余分解为各结构性项目能显著地增加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能力,而全面收益的相对价值相关性低于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利润表结构性项目对股票回报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但是其他盈余项目只有部分具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这充分说明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各利益相关者对盈余及其结构性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等一次盈余项目的关注程度,尤其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使得这些一次性盈余项目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比以往有所提高。最后,作者认为从盈余结构上探讨价值相关性问题不仅能丰富已有的实证文献结论,而且为投资者准确把握公司的价值提供了可借鉴的工具。,本文评价,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本文是基于资本市场的一篇典型的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回报之间相关性的文章,这种问题在会计学界基本上都是采用档案式研究方法,因此我组认为本文采用档案式研究方法是合理的。从本文的研究过程来看,我组成员认为基本符合档案式研究的一般过程。但是,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理论深度不够。在文献综述部分仅给出了实证类的文献,并没有给相关的规范性理论;同时,在模型设定中,直接使用了回报模型,并没有给出理论依据,让读者感觉很突兀。用国内的数据套用了国外模型,本文使用的模型应该来自于外文文献,但是这种模型在国内的适用性却没有得到验证,这也是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问题之一。数据类型狭隘,本文仅使用了一年的数据,即2007年的截面数据,这只能说明一个时点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问题之一,我国会计研究者一般使用时间序列或者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很少使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行文混乱。文献综述按国内和国外划分;没有按照规范提出假设,仅仅在模型建立中指出来了;,研究方法,本文评价,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研究内容,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背景进行研究。对盈余结构进行了和以往文献不一样的分解。加入了行业控制变量。,为什么要选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作为变量,而不直接选用净利润呢?,为以后研究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可以采用07年10年上市公司中报和年报构建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再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研究。,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评析,成员:何伟 刘心 胡茂莉 刘鹏 李涛 王楝捷,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文章基本内容,现行财务报表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信息要求2008年末,IASB与FASB联合发布“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将列报项目进行了重新分类,以图改进列报方式,增进列报效果。讨论稿引起广泛争议,本文试图借鉴讨论稿所要求的列报方法,以石化双雄为案例进行了重新列报和财务分析,并与传统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比较,以检验列报改进的效果,从而对讨论稿做出评价。,本文从财务分析角度对讨论稿中关于财务报表项目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进行分类这一思路的效果进行了检验。运用基于改进后财务报表的新分析体系,对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并与基于现行财务报表的杜邦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列报方式后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显著增加,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但是,编制新格式报表需要引入更多管理层意图和职业判断,这将大大增加报表编制复杂性和外部审计难度,随之而来的制度成本也不容忽视。作者认为,将讨论稿上升至准则“语言”,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现实,但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财务分析时可加以借鉴。,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文章研究方法概述,一、什么是案例研究法?,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我们认为: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准实验法,关键在于构造合理的比较。而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现实中某一复杂的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所选择的一个或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文章研究方法概述,二、案例研究法的分类,按研究任务分,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案例研究,是什么what,什么人,在哪里Who,Where,如何,为什么How,Why,新的政策实施结果是什么,谁将执行这项计划?,如何使计划发挥效力,他为什么能够达到某些目标?,按案例个数分,解释性研究,多案例研究,主要用于证实或证伪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它也可以用作分析一个极端的、独特的和罕见的管理情境。通常,单一案例研究不适用于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将每一个案例及其主题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被称作为案例内分析;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在彼此独立的案例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将对所有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抽象的、精辟的研究结论,这被称作为跨案例分析。,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1.确定研究问题,对基于IASB和FASB共同发布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中提出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方式,能否提高报表信息有用性进行研究,2.寻找相关理论,认为,以利息、股利或市价上涨的形式获取回报的投资活动和债务融资等属于金融活动,因此将报表项目区分为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两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股东权益回报率为核心的盈利能力分析体系。,3.研究设计,按照新财务分析框架的基本理念,将权益回报率分解为经营活动回报率和金融活动回报率,并进一步进行分解,以石化两家大型上市国企为例,收集两家公司2007、2008年的财务数据。,寻找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得出结论,确定研究问题,实例分析,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4.实例分析,将收集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的07和08年两年财务数据构建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和给予调整后报表的新财务分析体系,具体运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以及现用的杜邦分析法对比对两家公司两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横比和纵比,研究信息含量以及报表效率。,5.得出结论,改进列报后,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显著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增强。但是这在我国没有现实性。具体,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改进列报后的三张主表,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主要指标说明,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改进后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案例研究设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研究过程,新财务分析体系与杜邦分析法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过程,根据对比分析,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即是将报表属性按活动项目分类后,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显著增加。报表的决策有用性增强。杜邦分析法(即传统分析法)的局限性:只能反映企业整体情况;计算总资产利润率的“总资产”和“净利润”不匹配,对企业决策支持作用不大;无息负债并不造成企业的偿债压力,需要区分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新的列表方式总结来,有四个优点:有助于辨认企业的主营业务;有助于分别评价营业活动、融资活动;若可以分解出来,可以通过对投资和融资活动分析进行市场定价;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计算一些信息含量更高的财务指标。,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本文评价,研究方法,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案例研究的适用性从研究问题的类型看,由于研究的问题用现有的文献已经不能解释或回答,而案例研究能够通过深入的案例调研和系统的资料分析使研究者对现实产生全方位的理解;从研究问题所需资料看,当研究的问题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时,由于案例研究在调研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因此相比而言,所获信息更加准确和有效;从研究问题时效性看,研究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能控制或只能极少控制时,最适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本文为什么要选择案例研究?当产生新的理论,案例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支持已有的理论有效性外,往往能够对已有的理论产生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扩展或者缩小了原有理论的使用范围,从而增加了理论的适用性。,本文评价,研究内容,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由于条件局限,作者没直接使用讨论稿所要求的办法,而是用的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可是结论却是对讨论稿做出的评价。所以说服力略显不足。立场不鲜明,作者仅检验并罗列了讨论稿的优劣,但是对优点没有提出渐进吸纳的措施,对缺点也没有提出剔除或改进的办法。,优秀的案例分析需要作者深入到案例企业中,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材料;财务报表列报改进是 IASB与FASB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现在处于阶段B,即关注每张主表信息的汇总和分解、经营性现金流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等。,将国内外学者在财务分析方面为数不多的前沿性研究,付诸实践,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具体情况,调整分析,从而对财务报表列表改进的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明确指出我国刚刚结束一轮会计制度改革,或者可以说是我国刚实现国际准则趋同不久,改革成本巨大,虽增加有效信息但目前看来没有可行性。,对比分析两篇文章,成员:全体,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学习心得,通过研习这两篇文章,给我们小组带来了以下启示:,没有固定的研究方法可依,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和不同的研究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尝试着运用某一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写作一篇文章,这样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参考文献,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方莉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综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王雄元、严艳 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财会通讯 2003杨雄胜、薛清梅等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会计研究 2008杨海峰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应用的透视与述评 财会通讯 2004李志学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 肖泽忠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会计研究 1993会计研究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邵军 会计案例研究探析 财会通讯 2008赵兰芳 论案例研究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会计研究 2005,Thank You!,2011年3月22日,第四小组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