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市贫困问题.ppt
农村和城市贫困问题,贫困的涵义,1狭义贫困、广义贫困2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狭义贫困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困,反映维持生活与生产的最低需要。广义贫困除了包括经济意义上的狭义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方面、环境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贫困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应该享受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绝对贫困 绝对贫困义称生存贫困、极端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比较而言的贫困,是指当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表现出的贫困状况,它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判断贫困的。,贫困测定方法,测定贫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贫困标准即贫困线的测定二是贫困程度的测定,一、国际上常见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即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生活形态法和国际贫困标准法。,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社会认定的基本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恩格尔系数法是建立在恩格尔定律的基础上,它以食品消费支出除以已知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求出所需的消费支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既为最富裕。,生活形态法也称“剥夺指标法”。它首先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计算贫困的“门槛”,从而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再来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线。国际贫困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的中等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目前,有关贫困程度的测定方法很多,国际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贫困发生率法、贫 困差距比率法、森指数测定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法,(一)贫困发生率法贫困 发 生 率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贫困现象的社会广度,是衡量贫困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指标。贫困人口数是指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的总人数,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所要救济的总人口数,是一个总量指标,而贫困发生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两者结合可以度量一国或地区贫困人口数的规模和密度。设n表示总人口数,q表示贫困人口数,H表示贫困发生率,则H=q/n。,(二)贫困差距比率法贫困差距比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或称“贫困缺口率”,是计算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的总和的比率。如果I代表贫困缺口率,贫困线为,第i个贫困者的收入为 Yi(Yi,i1,2,3,,q),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为,则:,(三)森 指数测定法印度 著 名 的贫困问题研究专家阿马蒂亚森(senAmartya)找到了一种结合贫困线和贫困程度测量的指数,综合反映贫困状态,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上非常著名的“森指数”。在森 看 来,贫困的性质是贫困人口收入缺口的标准加权和。森指数的一般形式:,n是总人口数,q是贫困人口数,gi是第i个贫困者的贫困缺口,Vi 是第i个贫困人口的贫困缺口的权重,是贫困线,A是一个由n、q、共同决定的标准化参数,(五)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法经济学常用洛伦茨曲线(Loenrz cruve)和基尼系数来描述社会中人们收入不平等的程度。,G A/(A+B),城市贫困人口规模,据民政部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全国已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市贫困居民人数,1997年87.9万人,2000年底增至402.6万人,2001年底增至1170.7万人,2002年底增至2053.6万人,2003年底增至2246.8万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2205万人、2234.2万人和2240.1万人。这不包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纳入低保的贫困人口。因此,可以肯定城市贫困居民人数大大超出目前纳入低保的人数。,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一是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法定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居民。二是因原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亏损和结构性调整而下岗的无业人员,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被拖欠工资的生活特困职工,收入低的退休职工,以及这几类人员所赡养的家属。三是由农村流入城市,靠打短工为生,并且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外来民工。,中国城市贫困的原因,宏观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微观原因:家庭和个人因素;城市贫困者人力资本禀赋的因素。,反 贫 困 措 施,城市低保流浪救助站,城市低保,凡持有非农业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达不到117元的城市困难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住所、单位性质如何,都应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主要分以下三类:(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居民;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但无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居民;(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者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者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探索建立城市低保制度。至1999年9月底,中国668个城市1638个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了低保制度。2001年下半年以后,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空前的投入,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迅速扩展,保障标准也随之较大幅度提高。2006年9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余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162元,1至9月份的人低保均补助差额为76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城镇居民,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享受低保人员的案例分析:徐永祥,男,1949年出生,初中文化,单亲家庭。该人员自2004年失业后,由于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经社区多次为其介绍工作均无单位接收,后他本人为了维持日常生活,特向社区提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社区按政策按程序进行操作,经过走访了解,其家中无装修,无电话、冰箱、彩电、空调等生活奢侈品,经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报上级部门批复,同意了该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批示,使低保资金用到了“最需要的人”身上,真正发挥了“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兜底作用。,流浪救助站,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救助对象: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形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要求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救助内容: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担供乘车凭证。,农村贫困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截至2007 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1479 万,占农村居民总人口的1.6。,中国农村扶贫政策,2001年5月,国务院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就未来10年的农村扶贫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牧)业税,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做了兜底性的制度安排。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2009年中国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新的扶贫标准,中国长期以来有两个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后者指高于绝对贫困线但收入依然较低的人口,又称为低收入人口。2008年中国的绝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786元,低收入人口则是人均年收入786元至1067元之间。2009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2008年价)。扶贫标准的提高,意味着扶贫对象范围扩大,将1196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对象,使更多的贫困农民群众有机会获得扶贫政策支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主要是针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人口。扶贫开发 主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扶贫战略,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