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穴的明理及应用-脾、心、小肠.ppt
十二原穴的明理及应用脏腑原气经过和留出的经穴,称原穴。十二正经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原穴与原气的关系: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 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气)。脏腑原气经过和留出的经穴,称原穴。十二正经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说明原气导源于肾,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正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原气注留于四肢部位的经穴称之为原穴。,原穴的临床配伍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说明十二原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原穴配伍灵活,治疗范围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种配伍:1、脏腑相配 如:咳嗽、咽痛可取穴肺原太渊配大肠原穴 合谷 2、原络相配 如:久咳不愈可取肺经原穴太渊配列缺。3、原俞相配 如:气虚喘咳,可取肺俞配太渊。4、原合相配 如:咳嗽发热即可取太渊配大肠经合穴曲 池。,原穴应用于诊断:原穴亦可用于脏腑疾病之诊断,灵枢 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说明诊察十二原穴,可以了解脉气的盛衰以推断脏腑病情。,据此,临床常应用经络测定原穴的电位差,以求得脏腑之虚实、寒热,并可采取原穴疗之。另外,也可以在原穴处寻找压痛点,反应点以诊断疾病,如:心脏病人,常在心包经原穴大陵出现压痛,脾胃疾病常在太白冲阳出现反应点。,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穴名:这里的太作明显解。其穴位于足内侧核骨下陷中,其处皮肤较足底白。望其色而命名其穴为太白。又本穴乃阴俞土穴、土能生金:西方其色为白。定位:在第一跎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功能:健脾、和中、涩肠。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呕饿不食。,明理:穴属输土,为本经之母穴,又系本经原穴,故凡脾虚所致腹满肠鸣、阴气上冲、心胃作痛、呕吐泄泻。在病灶远隔得太白施法,可导阴气下降、调整脾胃。,应 用:配丰隆治身重倦怠、腹满作痛、或吐或泻等配公孙可健脾益胃、治食不化、鼓胀腹痛配大肠俞、天枢有清热利湿除痈之功能配太溪、阳池有滋阴补气消渴之效,足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穴名:出入之处为门,心藏神。穴在少府之下,以示心气出入的门户,针此穴可开郁,使心神有所依附,因名神门。定位:在尺侧腕骨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功能: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主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癫痫、心痛、心烦、头晕、目眩。,明理:其多用于心神失养或心火亢盛,或痰浊蒙心所引起的恐悸、失眠、健忘以及狂癎癫癔等症。,应用:配三阴交:治失眠 配合谷:治喉痹心烦 配大陵:治心痹悲恐 配内关、三阴交:治心悸、心慌、心痛,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穴名:本穴位与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处、因名腕骨。定位:在手掌小指侧、于掌后腕高骨前凹陷赤白肉际处。功能:舒筋活络、袪湿退黄。主治:腕痛、指挛、肩臂疼痛麻木、项强头痛、黄疸、热病。,明理:本穴为小肠之原穴,可以治疗小肠经 脉循行经过之处的症状,如腕痛、项 强、头痛、肩背酸痛等症,亦可用于 治疗黄疸。应用:配手三里:治肩背疼痛麻木配头维、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疗黄疸配曲池:治热病,预祝大家学习圆满,身心安泰,团圆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