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北师大版选修3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 资源ID:6222024       资源大小:2.76M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选修3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本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繁荣,先秦,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五胡,“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五胡十六国,阶段特征(420589),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探究: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长城北边: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长城南边:农耕为生,定居性强擅长耕种纺织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三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四推动力统治者因素,本课线索,二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一、前提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背景:,过程:,386年拓拔珪建北魏,后迁都平城,影响:,前秦瓦解,为北方统一提供条件,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过程:原因:,影响:,初步结束了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439年,探究:北魏完成北方统一的原因及影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文明的碰撞和融合:马背上得天下,北魏世系,文成帝(26)452465,太武帝(44)423452,道武帝(39)386409,明元帝(32)409423,献文帝(22)465471,孝文帝(32)471499,拓拔珪,拓拔嗣,拓拔焘,拓拔弘,拓拔宏,拓跋浚,探究:北魏拓拔珪和拓拔焘祖孙是怎样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有何影响?,政治:经济:文化:,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仿汉制设官;延揽人才,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计口授田,劝课农桑,兴办太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1、措施:,二、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2、影响:,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政治上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学习农耕经济文化上学习汉文化,实质:推动了鲜卑民族封建化的进程,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拓拔嗣,建国,实行编户,汉化改革(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统一,三、必要性矛盾尖锐,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尖锐,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由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所造成,探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哪些社会矛盾?,2、民族矛盾的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人民起义不断,(政治)宗主督护制,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影响:统一初期,该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从材料一看宗主对北魏统治会有什么危害?,北魏各种制度有欠缺,材料: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请思考: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不能较好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崔浩,皇帝吊殷比干文,北魏辅国元老,崔宏之子,博学多才,官至司徒,晚年修北魏史书,因直笔实录被杀。吊比干文碑这一名闻书坛的惊世之作,也出自崔浩之手。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力图恢复汉士族特权地位,为鲜卑贵族所忌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四、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1、冯太后:,2、孝文帝,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奠基作用),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权力保证)2)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3)勤于政事,关心民生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主观条件),“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奠定了基础。,冯太后和孝文帝,冯太后改革(目的、内容、作用),1、颁布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3、实行三长制,4、改革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可能性: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北魏初期的汉化措施;冯太后掌握实权推行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课堂小结,拓跋鲜卑,拓跋珪建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马背上的民族,马背上得天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政权的封建化经济的农业化民族的大融合,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马背上治天下,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华文明;,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民族矛盾尖锐 A.B.C.D.4.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课后作业,1、用线索图整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课本36页第一题、39页第二题,回顾: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建化进程、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统称为孝文帝改革。,第二课 孝文帝的改革,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第一阶段改革(前期)冯太后主持,二、第二阶段改革(后期)孝文帝主持,一、第一阶段改革(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内 容:作 用:,创建新制,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实行均田制3、推行租调制4、设立三长制5、改革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俸禄制,均田制,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桑田,露田,麻田,农民所有,国家所有,禁,禁,限,改革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均田制,改革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改革后(影响),均田制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1.背景: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 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 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内容: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 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改革前,租调制,改革后,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改革前,北魏基层行政组织:三长制,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权,农民,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农民,北魏政权,影响: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措施之间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二、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侧重点是:目 的 是:主要内容:作 用:,汉化政策,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建立门阀制度及通婚姻3、学习及改革汉族的制度改革官制改革礼制官员考核办法,1、迁都洛阳A、原因政治:经济:军事:地理:B、迁都过程:C、目的D、影响,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加强、利于、提供,2、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建立门阀制度:通婚姻:,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将鲜卑姓改为汉姓,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按姓族等级高低授以官位;,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3、学习及改革汉族的制度,改革官制:改革礼制:官员考核办法:,九品中正制 其主要内容为: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在中正品第过程中,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改革背景,1 阶级矛盾激化,2 民族矛盾激化,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宗主督护制,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北魏社会制度落后,官无俸禄,任意搜括,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社会问题,形成原因,社会调查,知识梳理,解决方案,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汉化政策,实行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采用汉制,改革内容,知识梳理,出谋划策,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 A、B、C、D、,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D、汉族地主阶级,训练设计,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B、迁都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恢复和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 C、三长制D、整顿吏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三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生活方式汉族化,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考古断定,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改革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一、促进了北方封建经济的发展,1、原因:,(1)孝文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均田制、租调制度,(2)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3)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2、表现:,二、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三、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荒地开垦,粮食储备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的发展;青瓷制造业的发展,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交易恢复;对外贸易长足发展,2、表现:,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原因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及其坚定 信心;民族融合的适应环境;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选修3北魏孝文帝改革.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