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ppt
高校信息门户建设,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2005年7月,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蒋东兴2007年11月20日http:/,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当前阶段遇到的问题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高校信息化阶段发展,CERNET成立,数字校园提出,新一代数字校园提出,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起步发展阶段:198x1995局域网:3+、Novell,部分学校开始建校园网;单机版应用:DBASE、FoxPRO等单机数据库;教务管理(排选课)、人事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帐务管理)、CAI课件、重点业务环节的电算化:替代高强度手工劳动。,起步发展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系统集成阶段:19962000统一的校园网络:FDDI、千兆以太网;网络版的数据库应用:Oracle、Sybase等网络数据库;学校主页、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初步的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系统集成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应用集成阶段:20012006先进的校园网络:万兆以太网;集成的应用系统:统一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动态主页发布系统、办公信息系统、集成学生系统、网络教学系统、集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系统、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采用门户技术实现应用集成、单点登录,初步建成数字校园。稳固的数据中心。,应用集成阶段,当前阶段遇到的问题,网络问题:带宽很宽,关键应用带宽不够用;数据问题:数据很多共享困难,数据不一致问题严重;共享数据库建设容易运转难,权威数据缺乏;应用问题:应用很多关联困难,跨部门流程无法衔接;各个应用授权体系各异,安全隐患大;用户问题:信息很多,大多非我所需,我要的信息却千金难觅;运行问题:数据越来越多,机器越来越多,电费越来越多,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思路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定位,高校IT原则对于IT在学校中如何运行的相关的一系列最高陈述;“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并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学: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工程)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科研: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支持学术创新;促进管理:通过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提高效率;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资源与决策依据,提升决策水平与能力;促进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新一代数字校园的特征,以用户为核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为目的;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为目标建设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增加对于教学、科研活动的支持,加强对于教学、科研过程中信息资源的管理;增加对于各类业务过程的支持,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与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双向交互的电子校务);加强对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统计、分析、挖掘、评价,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为学校的决策与发展服务。以构建与现实校园有机衔接的数字空间为重心,实现跨部门的校级业务系统;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体化数字校园;注重流程整合,贯通现实与数字空间。,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建立全局的用户权限模型;建立个性化的用户应用环境;建立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关联的应用环境:业务系统的合理划分,系统间的规范访问;跨业务系统的信息内容关联、管理流程关联、信息服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集成的数据环境:对数据进行有序组织和集中管理,实现学校数据管理的标准化、集成化、权威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序性、共享性和可管理性;为业务系统和最终用户提供方便、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高可用的运行环境:机房、网络、服务器、备份、安全、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新一代校园网络、新一代数据中心、高可信的安全环境:构建一个完善、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数字校园各个层面上关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实现数字校园信息环境的可控、可信、可查。,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思路,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设计统一的系统架构,强化统一建设;数据、流程、技术,信息系统三要素;通过三要素的分离,实现业务与技术发展的无关性,达到良好的可扩展性;整合数据资源,构建集成数据环境;加强数据的规划、组织与管理;关注用户行为,规划良好的用户环境;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建立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提纲,数字校园阶段发展回顾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新一代数字校园关键任务做好顶层设计确定技术架构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立统一权限管理,数字校园顶层设计流程,IRP全校业务模型,IRP-全校职能域划分,IRP-全校职能域划分,IRP|一级数据流图,IRP二级数据流图,IRP学生管理域功能模型,IRP|全域数据模型,用户与权限模型,用户模型(行政视角),用户与权限模型,权限模型(行政视角),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建设集成数据环境,集成数据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源问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数据谁是权威数据?数据组织问题:数据标准如何落实到数据组织?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集成有序的全局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唯一性?数据共享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如何充分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全的信息共享就是完全的依赖”,如何解耦?数据管理问题:如何实现数据从产生、加工、利用到失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如何建立集成数据环境?要在信息资源规划的指导之下,对学校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进行全面分析与规划;通过梳理学校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学校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标准,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指导信息系统的改造、优化与新建;通过整体数据规划、统一数据库设计建立起基于主题、来源权威、信息全面、更新及时、结构稳定、管理规范的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在全局各应用系统间的高效共享与有序流动,实现学校业务数据的有机组织和管理。,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建立和维护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落实数据标准的使用;按职能域划分,以主题数据库模式组织数据,建设集成化、标准化、权威化的运行数据库,以保证全校所有业务数据的有序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质量;建立全局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设集成数据环境,建设内容:逐步建立数据仓库:对一些主题数据库进行萃取和深加工,形成各个职能域的数据集市,并通过业务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数据集市关联起来,为高层查询和辅助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建立归档数据库:主动将一些历史的数据实施归档管理,以优化运行环境,有效地降低数据运行的成本,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建设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审计系统,确保数据安全;建立系列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一个模型一套标准三类数据库,一个共享平台一套支撑软件一套管理和技术规范,集成数据环境组成示意图,建设集成数据环境,三类数据库:运行数据库支持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各职能域的数据按主题数据库进行组织,通过数据模型定义的关联构成全局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成化与有序性;业务系统建立在整合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之上;数据仓库决策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建立若干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在数据仓库之上,即可减轻运行库的压力,又可提高辅助决策数据的质量;归档数据库历史归档建立一个专用的数据归档环境,实现历史数据的归档和迁移,既保障归档数据的安全,又保证运行环境的效率。,建设集成数据环境,运行数据库,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权限管理要实现校园网用户权限的分级、分层的管理,包括:角色管理:管理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角色,为角色添加相应的访问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管理角色的访问权限,为相关角色授予可以访问的应用系统;用户角色管理:为用户授予相应的角色;用户权限查询:查询某用户的访问权限。,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基于角色授权的权限模型:,建立统一权限管理,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权限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与服务系统,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2005年7月,谢谢!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