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ppt

    • 资源ID:6220681       资源大小:3.90MB        全文页数:2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ppt

    1,第四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外贸学说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原理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2,国际贸易理论变迁路线图,(一),重农学派,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新保护贸易理论,3,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新贸易理论,4,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古典保护理论,超贸易保护理论,新保护理论,新兴保护理论,5,附录1 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情况比较和总结,6,续附录1,7,国际贸易理论的组成:1.主流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一般由富国提出,主张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经济发展。该部分的理论又可细分成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微观部分到目前仍不能形成系统的学说(如新新贸易理论),因此主要的理论学习集中在宏观理论部分。宏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等。,8,2.保护贸易理论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达国家有利,对经济落后国家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主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数论、中心外围论、依附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9,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主义”。它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0,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11,二、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其产生背景1、主要代表及文献代表人物有海尔斯、斯坦福德、托马斯孟等,代表文献有论英国的东印度贸易(1621年)、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44年)(又名对外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财富的尺度)等。,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是晚期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大商人(东印度公司的董事)。1621年出版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1644年在对前书彻底改写基础上出版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Englands Treasure by Foreign Trade)。此书被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此书共分21章。中文版由袁南宇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1997年第7次印刷。,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目录,2、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重商主义于15世纪产生,全盛于16世纪及17世纪上半叶,它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得到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依赖日益加深金属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和国家富强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拜金主义成了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旋律。,16,中国的财富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升官发财,万里做官只为财财产,财物,财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7,3、重商主义的发展:早期的货币差额论/晚期的贸易差额论4、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1)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是一国财富的惟一的形式。但早期代表人物将商品与货币绝对地对立起来,力图尽快将商品脱手,以便从国外换回金银,患上了“恐货病”。后期人物能将二者联系起来看待,如孟认为“有了货物的人是不可能会缺钱的”。,早期人物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片面强调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后期人物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联系,“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2)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一国获取货币财富的途径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就是要发展对外贸易。,19,早期人物和晚期人物均认为利润是在流通中取得的,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来源。但早期人物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财富,必须设法从国外取得金银,才能使一国致富。后期人物开始将货币的增殖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但仍认为流通高于生产,因为产品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才能换回金银,对外贸易是致富的直接途径,而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只是扩大对外贸易赚取金银的手段。,20,(3)增加财富的国际贸易政策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来促进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便达到多卖少买,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顺差。早期和晚期人物的侧重点和内容有所不同。早期人物主张国家干预的重点在于使与各国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并严格防止金银外流(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晚期人物主张保证总的贸易顺差,而不反对对个别国家的逆差,也不绝对禁止金银的输出,还主张取消诸多苛繁的国家干预措施(贸易差额论,重工主义)。,21,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货币政策。早期的买卖差额制度,即货币差额或外汇差额制度。严禁金银出口和奢侈品进口;规定外商集中在特设的交易市镇从事买卖,当地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货栈、旅馆等;颁布外商现金使用法令,规定外商所携金银和入境后赚得的金银均须在境内如数用尽;国家独占或管制外汇交易,如英国设立了“皇家兑换所”等。奖出限入的保护关税。,22,扶植出口产业。如给予出口补助金,禁止优秀的技师、工匠擅离国境等。发展航运业和渔业。英国“航海法案”规定,禁止外国船舶在英国沿海运输、捕鱼;在与殖民地的贸易中也排斥外国船舶承担货运。其目的除增加收入外,还使其有助于充实海军实力。推行繁殖人口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劳动力充沛,压低工资,并能保证战时所需兵源。发展本国工业政策。,23,三、理论评价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因为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将通过分工和贸易所获得的财富包括在财富之内。重商主义具有的积极意义: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了最初的考察;指出贸易富国;认识到货币具资本职能;政策上提出了关于国家干预外贸的一系列政策主张。,24,附录1 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认为对外贸易不是财富的源泉,农业才是财富的惟一源泉;主张自由贸易;主张发展农业经济;“交换等价性”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出发点。重农主义者认为,贸易只能是等价交换,卖方在出售商品获得金银货币时,所握有的价值总额并不能有丝豪增加。创始人魁奈甚至认为贸易顺差是有害的,他认为货币除作为流通手段外,别无多大用处。出超是以各种有用的货物来换取用处不大的货币,实非富国良策。“对外贸易本身只是一国的权宜之计。”,25,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只有资本主义经营的农业才能增加财富。因为农业能增加“净产品”,工业只不过改变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或重新进行结合,不能产生“净产品”,因而不能增加财富。自由贸易是繁荣经济,富国利民的重要途径。唯有自由贸易才能保证农产品获得“善价”,促进净产品增加,使国家致富。,26,亚当斯密(Adams Smith,1723-1790)生平简历及主要贡献,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第,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转入牛津大学。先后任职大学教师、私人教授、海关专员、大学校长等,是第一个学院式的经济学家。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1764年辞去大学教授职务,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并陪同公爵游历欧陆,结识了伏尔泰、魁奈和杜尔阁等人,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27,1767年辞去私人教师,返回家乡埋首写作,于1776年发表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76年在克科第去世。斯密一生未娶,没有子女。,28,续前,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30,续前,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31,续前,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32,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33,续前,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34,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技术差异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Cost),一、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参看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力。劳动力在一个国家内是同质的。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要素量表现为劳动力的消耗,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量就是该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标志着该商品生产在特定国家的技术水平。,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劳动力)供给,即充分就业。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不存在技术变化。即没有技术进步,技术是外生的。,36,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规模收益或垄断利润(即没有经济利润)。无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这意味着两国均没有需要用货币支付差额的需要,因而不需要考虑货币兑换或折算问题(即汇率问题)。,37,两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这意味着,一个部门产品产量的增加要靠另外一个部门资源的释放,或资源在部门间的转移来完成。而且,当生产要素和其他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时,增加生产的产品机会成本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当增加一个部门的产品生产一个单位时,所放弃的另外一个部门产品的产量,从而使资源转移的量保持不变。商品可以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不存在商品贸易的人为障碍,如政府干预等。,38,二、绝对优势论主要论点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确定绝对优势的依据是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dam Smith,LL.D.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Second ed.Oxford,At the Clarendon Press,1880),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第5页),“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第7页)“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第7页),“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第8页),“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相互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或游牧民族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家畜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交换所得却比较多”。(第14页),“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大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第15页)“人类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相互交易的倾向,各个人都须亲自生产自己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一切人的任务和工作全无分别,那末工作差异所产生的才能的巨大的差异,就不可能存在了。”(第15页),三、绝对优势论的贸易模式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45,表4-1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表4-2 美国和英国每年可能拥有的产品状况,46,表4-3 分工前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消费)的产品状况,47,表4-4 分工后美国和英国每年生产的产品状况,48,表4-5 贸易后美国和英国每年消费的产品状况(按1:1比例交换),49,四、生产和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50,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该理论是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是反对重商主义限制对外贸易的思想武器。它主张自由贸易,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对外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对发展和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意义及主要贡献在于:,该理论系统论证了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而不是重商主义所说一方利益的增加是另一方利益的损失,即是“双赢博弈”而非“零和博弈”。,52,该理论明确阐述了国家获得的利益是指在劳动总量不变情况下的商品增加,而不是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贵金属积累。该理论清晰分析了国家取得利益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贸易伙伴国的要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分工,而不是重商主义所强调的出口大于进口。,该理论尤其强调了各种经济行为的调节主要依靠市场,而不是重商主义所提倡的国家严格控制。在对外贸易方面应该实行自由贸易,而不是重商主义采取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但是,该理论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情况,不能解释全部。在现实中,有的国家可能没有任何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这些国家如何进行贸易该理论无法解释。,55,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生平简历及主要贡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逐渐成为商人集团的代言人。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09年发表处女作黄金的价格,并一举成名。,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使他很快成为英国经济学的权威。1818年被选为郡行政长官,1819年选为下议院议员。之后除继续著书立说外,还致力于英格兰银行的改革。,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并批评了斯密价值论中的错误。他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58,续前,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59,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比较优势理论的演化,62,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比较优势理论又名比较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Cost),最初由罗伯特托伦斯(Robert Torrens)在1815年出版的论对外谷物贸易一书中提出。李嘉图充分肯定了这一学说,并在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建立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同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63,附录2 有关英国谷物法的情况,1793-1814年,英国王室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法国对其封锁,导致进口粮源中断,粮价飞涨,地价高昂。1814年战争结束,为防止谷物重新涌入而引起粮价和地租剧降,1815年议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只有当国内粮食价格超过“法定水平”时,才准谷物输入,而法定水平订得很高,使高粮价和高地租维持不坠。,64,其结果是,居民用于粮食的货币支出居高不下,压低了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名义工资上升,减少了工厂主的利润;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削弱了出口竞争力,使英国工业品在国外扩大销路遇到了困难。反对谷物法的斗争实质上是工厂主争取自由贸易的运动。1846年,议会废除谷物法。作为议员,李嘉图是自由贸易运动在议会中最忠实的代言人,作为经济学家,他以比较成本学说为这场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65,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两国之间通过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可以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劳动力、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通过分工与协作,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更加节省获得同样产品所需的社会劳动时间。,2、在两国耗费的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两国的消费水平。彼罗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如果由于更好地安排劳动,由于使各国都生产与其位置、气候和其他自然或人为的便利条件相适应的商品,并以之与其他国家的商品相交换,因而使我们的享受得到增进,这对人类的幸福说来,其意义就和我们的享受由于利润率的提高而得到增进是完全一样的。”(第111页),“由于鼓励勤勉、奖励智巧、并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各种特殊力量,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由于,由于增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相互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正是这一原理,决定葡萄酒应在法国和葡萄牙酿制,谷物应在美国和波兰种植,金属制品及其他商品则应在英国制造。”(第113页),69,3、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的原则应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专门从事在本国国内比较最有利商品的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放弃所有商品的生产,而只应专门从事其不利程度最小商品的生产或放弃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的生产。然后通过自由贸易,双方就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进行生产所能获得的产品更多的产品。,70,四、比较优势的衡量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71,2、用产品的相对成本,72,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73,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1、两国能否进行生产分工?2、分工后对贸易作出怎么样的安排,才对双方有利?,74,表4-6 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前的产品产量,表4-7 英国与葡萄牙分工后的产品产量,76,表4-8 英国与葡萄牙贸易后的产品产量(按11比例交换),77,表4-9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表4-10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表4-11 两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80,表4-12 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表4-13 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82,五、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进步性该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由劳动价值来决定。该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这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来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83,该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个国家内部,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商品生产者会被不断逐出市场。比较成本论则证明,在主权国家间发生平行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被淘汰,反而有可能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因此,经济落后国家不要害怕对外开放和竞争,只要采取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就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该理论作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85,2、局限性比较成本理论以一系列假定条件为前提,偏静态平衡观点,忽视了动态分析。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由于未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因此整体上来说,其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不能把国际分工简单说成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结果。(参见第三章第一节),86,该理论主张自由贸易,现实存在差异。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存在考验着自由贸易的普适性。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只考虑狭义的经济利益,面忽视了广义利益中的社会效益。,88,附录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或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它通过该产业/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90,9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商品或服务在世界商品或服务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国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商品或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商品或服务竞争力弱。,以美国(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可以代表西方发达国家),俄罗斯(与中国一样属于转型经济国家),马来西亚(其RCA指数值长期变动曲线与中国相似)作为比较对象。各国RCA指数比较,见下表:,93,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05年版提供数据计算得出,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RCA指数始终处于0.8之下,说明中国服务竞争力弱,美国RCA指数徘徊在1.3左右,振幅不大,并大多数年份都在1.25以上,说明美国服务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特别是美国的RCA指数都大大超过了中国的RCA指数,说明中美服务国际竞争力差距很大,我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与马来西亚变化相近且略低。,在1994年之后,马来西亚服务贸易RCA指数上升,至1997年后,马来西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RCA指数与我国的差距缩小,因此我国与马来西亚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俄罗斯与我国服务竞争力不相上下,两国同处于弱势地位。,96,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评价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特点是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或贸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它在经验分析中可以摆脱苛刻的各种理论假设的制约,因而较适合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然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有它的局限性:当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盛行时,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所衡量的该经济体和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具有客观性,更不能用来预测一个贸易发展的模式。另外,RCA指数忽视了进口的作用。,99,附录4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ERCA)为了反映进口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1989年,贝拉巴拉萨(Balassa)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来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这一指数称为“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NRCA指数”。,101,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大于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指数值等于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数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该指数值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指数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弱。,102,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业NRCA指数:-0.04,-0.04,-0.04,-0.03,-0.03,-0.03,-0.02,-0.02,-0.02,-0.03(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WTO数据统计、中国统计摘要2007等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可以看出,1997-2006年,我国服务业NRCA指数在-0.04和-0.02之间波动,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弱的竞争力。2006年,NRCA指数为-0.03,2005年略有下降,比1997年有所上升。,103,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贸易模型的分析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现实经济存在很大的差距。表现在,如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需求方面的分析;把生产需要的劳动看作是贸易的惟一基础,忽视了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在贸易中的作用;假定生产成本固定;等等。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被人们所接受。有关劳动力的假设,如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或劳动在所有的商品生产中均按固定比例使用;所有的劳动力都是均质的(或同质的)等是不切实际的。,104,实际上,劳动既不是惟一的生产要素,也不是以固定的比例投入到所有的商品生产中去。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等。在大多数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劳动是非均质的,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区别。,105,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被运用到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在内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来,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框架更为严密,国际贸易模型成为更加接近现实的贸易模型。三个基本概念: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106,哈伯勒机会成本理论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1900-1995)在国际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两国、两种产品的经济中,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107,2、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称替代成本(substitution cost)。1933年哈伯勒(Haberler)将这一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弥补了李嘉图劳动成本的缺陷,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之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选择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108,机会成本与国际贸易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109,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指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110,机会成本递增发生的原因有三:生产要素并非同质;不同行业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受到限制;要素的替代能力有限。当把所有的生产要素用来生产一种产品时,必须把不太适宜甚至最不适宜生产这种产品的要素也用来生产这种产品。因此,当减少某一产品的产量,把适宜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要素转移出去生产另一种产品时,边际机会成本开始会很低,但随着替换产量增多,要素的适应能力减弱,而使边际机会成本增加。,111,实例分析,请分析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企业为什么近年会出现用工难的问题?,熟练劳动力,半熟练劳动力,不熟练劳动力,112,机会成本不变的PPC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相同。,机会成本递增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多。,机会成本递减的PPC-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 1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少。,113,3、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如:设小麦的价格为PX,玉米的价格为PY,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PX/PY,而玉米相对于小麦的价格为PY/PX。,114,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比较优势所在,贸易双方可据此展开互惠贸易。如:X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Y的价格,即:,115,表4-14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美国PX/PY=2/3,英国PX/PY=2/1,表明美国的PX/PY值低于英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玉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美国PY/PX=3/2,英国PY/PX=1/2,表明英国的PY/PX值低于美国,在玉米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案例分析:,为什么丑女要先嫁,而不是后嫁?,118,二、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比较优势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或转换曲线(transformation curve),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该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119,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或即使充分利用也缺乏效率;边界以外的点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1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某商品的机会成本,亦即该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ermation,MRT)。,机会成本不变:指每增加相同产量的X,所要放弃的Y产量相同。,Y,X,O,Y1Y2Y3,X1 X2 X3,(1)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X,O,Y1Y2Y3,X1 X2 X3,121,2、成本不变条件下的比较优势模型例:假设美国与英国只生产小麦与玉米两种产品,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2吨/年人;美国的劳动人数为50,英国的劳动人数为100,则两国的生产可能组合为表4-15。,123,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英、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124,玉米2001601208040,0 20 60 100,英国,小麦,A,C,B,A,C,B,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英、美两国贸易所得,(2)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每增加相同产量的X,所要放弃的Y产量越来越多。,YY1Y2Y3Y4,X1 X2 X3 X4 X,MRT,3.X对Y的边际转换率(MRT)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of X for Y,边际转换率是边际机会成本的另一种名称。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转换率就是这一点的斜率(绝对值)。,YY1Y2Y3Y4,X1 X2 X3 X4 X,MRT,X对Y的边际转换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X的产量所要放弃的Y产量。,李嘉图:英国制造1单位毛呢耗费100人1年的劳动量,制造1单位酒耗费120人年的劳动量,两者的成本比为1:1.2;葡萄牙制造1单位毛呢耗费90人1年的劳动量,制造1单位酒耗费80人年的劳动量,两者的成本比为1.125:1。哈伯勒:英国生产1单位酒必须牺牲1.2单位的毛呢生产,也就是说,英国生产1 单位酒的机会成本是1.2单位毛呢。同理,葡萄牙生产1单位酒必须牺牲0.89单位(80/90)的毛呢生产,也就是说,葡萄牙生产1 单位酒的机会成本是0.89单位毛呢。,英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萄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英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C=1.2W+2.2,C,W,C,W,C=毛呢的数量,W=酒的数量,葡萄牙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C=0.89W+1.89,M(0,2.2),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