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绪论.ppt
第01章 公共安全绪论,安全,生命的源泉,安全的含义狭义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要保障劳动者(职工)不伤、不病、不影响身体健康、不出意外事故。这是工业社会中最普遍的安全标准,也是当代各国的一种工业文明标志,是行业或企业安全状况可比性的最基本、最低的要求。,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广义安全安全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病、不死,而且还要保障人的心理安全与健康(安全的人本主义);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劳动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的一切领域(安全的广泛性);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同时代感的全新内容和标准(安全的相对性)。,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简而言之,广义的安全是站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角度,以人类身心需要为着眼点,从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一切领域,免受任何威胁和伤害,并使人身心获得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快乐长寿的一种状态。,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对公共安全的解释“公共安全”是相对于“私人安全”来说的,它强调执行安全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机构;明确了安全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服务;强调公共部门所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安全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她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公共安全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关系,这种参与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政府安全决策的影响;强调了安全活动的公开性。公开性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官员的安全工作要有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说明要让新闻媒介和公众了解主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等多种方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升公共部门活动绩效,提供公共产品,从而达到增进公共利益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卫生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国防因素。,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公共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军事安全:国防安全、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地区安全、核安全等;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耕地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等;政治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分裂、宗教问题等;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就业问题、人口膨胀、贫富不均等;,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文化安全: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等;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自然灾害等;生产安全:伤亡事故、职业病、火灾爆炸等;本课程重点涉及一些与安全生产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侧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如防灾减灾、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防火防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等。,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特征1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和谐是造成众多公共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政府的不作为是安全事故屡屡出现的社会原因。2公共安全事故的特征影响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纷繁复杂,危害程度各有差异,但这些事件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发生的突然性;2)危害的灾难性;3)范围的广泛性;4)影响的关联性;5)原因的复杂性;6)演变的隐蔽性。,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公共管理、安全管理与公共安全管理的关系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和安全管理密切相关,公共安全管理应该是公共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安全也是公共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强化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公共安全观,需要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公共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1.1 公共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续一),中国的GDP连续多年保持了平均的高位增长,但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死亡20万人;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计6500亿元: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社会治安事件造成的损失1500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2000亿元损失;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为500亿元。实际上,这还仅仅是直观的、表面的现象,公共安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靠这两个量化指标是无法完全表达的。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死亡人数仅300多人,但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社会动荡程度、旅游及经济活动的限制是有目共睹的。痛定思痛,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2 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公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薄弱,急需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信息不灵,缺乏引导,急需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信息发布平台;注重应急,忽略防范,急需建立公共安全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安全部门自成体系,管理分散,急需建立协作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公共安全管理的分类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可基本定位于生产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四大方面。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一般由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体系构成,是针对城市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的安全,进行预防、处置、恢复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其目的的是挽救生命、保护财产、维护公众健康、减轻灾难与威胁。,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实践中可遵循“五科学”的原则:科学决策。在决策中要贯彻“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防范。不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日常防范机制,一方面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科学管理。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正确协调人和物、人和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和机制的效能;科学教育。加强对市民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提高自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科学处置。公共安全应急事件现场处置要把握好专业前置、专家参与、领导决策三个环节。专业前置是指现场处理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完成公共安全事件事态性质、状态的确定及初步处置;专家参与是根据专业人员报告情况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进一步处置的建议和实施方案;领导决策是根据专业人员和专家建议,进行综合判断,决定启动何种处置方案,组织实施。,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由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城市公共安全协调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组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通常由同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应区域中央单位和部队的主管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和决策有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机处理的重大事项、决定危机处理等级和启动程序等级等;,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城市公共安全协调管理委员会应当是政府设立的公共安全事务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市政管理、商业、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文化、公安、卫生、药品监督、交通、消防、水务、环保、技术监督、民政、人防、房管、工商、城管、宣传等有关职能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预测、监管、控制、规划、协调和处置,依据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程度,设置公共安全等级,提出不同级别的危机处理指挥系统,报同级领导小组决定实施。委员会可下设公共安全信息监测组、宣传教育指导组、公共安全监察组、突发事件协调组等;,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由相关公共安全领域的专家组成,主要对日常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和危机处理事件现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危险源控制管理系统 危险源是指可能因人为因素而引发公共安全危机的各类场所和设施。如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型人员聚集活动场所、高层居民的水箱和中央空调设备的卫生和安全、大型地下商场的疏散条件等。建立城区内的公共安全危险源清单,并确定负责单位和监管单位,利用城市管理新模式把所辖区域的重大危险源的地理位置、危险程度、周边情况、企业管理资讯等与本地区的地图一并输入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救助保障系统 由城市财政部门和群众团体等有关部门组织后勤保障系统,负责制定物资保障方案,设置长期储备量和短期储备量;实行紧急分散购置、集中购置,存放位置相对固定。完善应急救助器材保障计划,建立救助快速反应机制,以便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受灾害城区实施紧急救助;建立应急拨款机制,加大预防、救援、恢复等工作的保障力度。,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体系 建立危机应急指挥系统;启动信息发布平台;发挥专业队伍和群众团体结合的救助队伍的作用;重视善后处置。,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我国灾害应急制度与发展规划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是社会必将经历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时期,因此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要从战略高度对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制度设计。有的专家做出了具体策划,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分级制度;建立和完善应急制度;建立和完善非程序化决策机制;建立公共安全基金制度及民间援助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行政管理体系公共安全在公共管理中的强化,需落实到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要强化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识、责任和体制。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把公共安全当作大事,统筹全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起责任。应该把公共安全管理当作重要工作,既有日常安排,又有应急措施。很多措施的落实并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而是需要落实到政府的相关部门。,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法规体系发达国家拥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形成了严密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仍未出台“紧急状态法”和相应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整个社会仅仅熟悉常态运行下的规则,遇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社会和职能部门不可避免地陷入忙乱甚至恐慌状态中。制定公共安全应急法,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社会各类机构、组织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体制和机制,规范各种制度,为公共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机构 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健全有关科研机构,可以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长期以来,公共安全是一个备受忽视的冷门领域,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问题的暴露,相关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清华大学于2003年底成立了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这方面,需要国家组织力量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可喜的是,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未来年内,我国将“公共安全”作为个“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积极构筑公共安全科技体系。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诸多方面为公共安全提供支撑,比如风险的评估,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理研究,针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环节的控制技术,生命安全的保障,灾害中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分析及研究等。,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人才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体系,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决策人才;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不同岗位的基层和一线人员。有关部门应该重视那些有实践经验,敬业精神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物质和财政保障体系预防为主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需要不同的物资储备。需要把公共安全保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国财政预算中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金约有50亿元,一遇重大突发性事故常常显得捉襟见肘,需要增加各省市、自治区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捐赠为公共安全提供强劲的物质保障。,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体系面对社会转型和社区兴起,社区治安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工作的微观基础和主要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把社区治安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并且与社区的公共安全体系工作中突出了社区居民和当地社会组织参与和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一条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安全体系统一的社区治安体系和公共安全工作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维护社区治安,维护公共安全。,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建立健全安全的教育、宣传、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应在大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程;社会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预警预防制度和应急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各类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定期进行不同范围、不同级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演。在高度重视专家和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建设公共安全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校大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的重要作用,进行注册管理和定期培训,与专业化队伍相互补充,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知识水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1.2 公共安全体系(续一),根据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目前,我国的城市安全正呈现出四大特点,即:危机发生频次多、领域广;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加;突发性灾害事件易导致社会危机;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事实上,正如高速行驶的飞机难以经受飞鸟撞击,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逐步提高的现代化水平,放大了公共危机的灾害效应,对现代化大都市来说,更是如此。,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城市建设积聚着财富,也积聚着风险,城市公共安全必须借助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来保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工作,仍分散于安监、公安、卫生、工商、药监、人防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习惯分兵把守、各自为战。如此一来,政府有时对安全信息不能全面了解,对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而危机事件发生后,只能借助临时应急指挥系统。而这种指挥系统,更多的是依照行政协调而非制度保障。在此情形下,搭建一个连续、完整、稳定的社会公共安全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使政府能力从“危机处理”向“危机管理”层面提高的前提。,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现代社会十大经典危机神秘微生物;停电;恐怖主义;交通;生态;链接风险;单边主义;发展失衡;软国力匮乏;富国老龄化,穷国膨胀化的人口危机。,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城市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综合防灾;利用市场手段防灾减灾;加强防灾减灾的效能。,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灾害的检测与方法 做好灾害监测基础性工作 对灾害从孕育到发生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测,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灾害监测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可能诱发灾害的各种因素和灾害本身的变化进程进行适时观察、测定,及时了解其活动、变化规律和趋势的灾害管理活动;灾害监测手段应实现高科技化与数字化,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防灾减灾资源储备资源储备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灾害应急资源储备是城市灾害应急 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应急资源储备是由灾害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加强应急资源储备是为了保证受灾地区应急救助的需要。,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灾害应急资源储备的基本内容救灾物资储备的基本内容是:搞好救灾物资的分类;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存管理;把好救灾物资的调拨利用;管好救灾物资的使用和回收;,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1.3 城市的发展和防灾(续一),应急设备与设施储备基本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照明设备、防护设备;专用救援设备:侦检设备、医疗急救器械和 急救药品;技术储备:加强对各种灾害本身的科学研究、加强灾害的监测观测网络技术的研究、加强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救援技术方案的研究;人才储备,思考题,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哪些内容?公共安全管理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通常有哪些?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公共安全主题有哪些?为什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城市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