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课程总结1-3章.ppt
第一章,填空 选择 判断 简答 计算,风险、收益与损失,风险的定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1)盈利来自于风险承担,只有风险可能产生足够的盈利或回报才值得去承担。(2)在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需要利用过去承担的风险水平去调整已经实现的盈利,以此合理的衡量业绩并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风险与损失有密切联系,但风险不等于损失 风险是事前概念,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风险是不确定的,损失是确定的;损失的分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灾难性损失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EL灾难性损失(CatastropheLoss),下列关于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三种: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 B商业银行通常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 C商业银行通常用存款来应对非预期损失 D商业银行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一般需要通过保险手段来转移,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粗放经营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模式;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经营中,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因素有哪些:(1)资本金规模;(2)风险管理水平;(3)员工素质;(4)市场竞争状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B 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西方商业银行由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变为被动负债。C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结构、经营目标互相替换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D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资产风险管理 20世纪60年代前 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调安全性原则 进取性不足2.负债风险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 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 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表外业务风险加大 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造成的。,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下列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B 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是资产风险管理模式的重要分析手段C 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属于资产风险管理模式D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信用风险存在领域:信贷、衍生品中,授信领域,信用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业务中,还有其他授信领域。(1)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2)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它并不能为银行带来盈利,但是操作风险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成本)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及时变现进行支付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以合理成本通过新的负债及时获取所需资金 流动性风险是综合性风险 多维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是由债务人国家引发的风险。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国家风险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下列关于国家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风险可以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B.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也存在国家风险 C.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个人不会遭受因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D.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权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它超出了债务人的控制范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 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根据风险分散原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原则: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多样化授信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可以视为相互独立。,2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4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风险规避主要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5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投资格言说明的风险管理策略是()A 风险分散 B 风险对冲 C 风险转移 D 风险补偿商业银行通过进行一定的金融交易来对冲其面临的某种金融风险属于_的风险管理方法。A.风险对冲 B.风险分散C.风险规避 D.风险转移,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商业银行资本:会计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金就是指银行投资者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及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资本比例增加,银行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监管资本: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经济资本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概念。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和以经济资本计量的非预期损失调整后的收益率。RAROC=(收益 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或非预期损失)整个公式衡量的是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益,下列关于资本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 B会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 C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金 D监管资本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水平的资本经济资本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资本是银行为应对未来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持有的资本金B、经济资本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成反比C、商业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该不小于经济资本的数量D、经济资本是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媒介E、监管资本有向经济资本分离的趋势,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收益的计量:绝对收益的计算 相对收益的计算 年化收益的计算,第二章,填空选择判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1)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2)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切实承担起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监督合规操作的职能,是商业银行实施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为保证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反馈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原则,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A 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B 建立健全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C 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D 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E 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负责建立、实施及制定相关政策的主体部门是()。A、董事会B、股东大会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D、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通过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员工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精神核心。,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商业银行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基本内容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等细项。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一旦战略目标发生改变,必须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下列关于商业银行管理战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B 战略目标可以分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C 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D 各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责任(注意:并非行长),确保商业银行有效识别、计算、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从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监察工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高级管理层明确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控制商业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规模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的档案和手册。风险管理部门 监督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 可以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风险识别1.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2.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3.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2)失误树分析方法(3)分解分析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监测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风险控制 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基层业务单位: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识别风险 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采取措施、定期汇报 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最高风险决策单位。,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A、感知风险和检测风险B、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C、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D、计量风险和监控风险风险信息数据种类中的外部数据是指()A从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中抽取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 B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获得的数据 C内部评级数据 D财务控制部门提供的数据以下不属于信息传递所使用的B/S结构(Browser Structure)的主要优点的是()A 信息处理准确及时 B 实现了风险数据的集中管理,一致调用 C 最大限度降低了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 D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远程登陆,电脑中不需安装任何风险管理软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由中国银监会组织开发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系统开始正式运行由中国银监会组织开发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系统开始正式运行,并第一次独立地对全部银行业机构的数据进行采集、审核、加工和披露,实现了对银行业机构并表统计和对全国银行业审慎数据的汇总分析,使监管人员和统计分析人员首次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第三章,填空选择判断计算,信用风险识别,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信用风险识别,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销售净利率为12%,2008年初其所有者权益为40亿元人民币,2008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5亿元人民币,则该企业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A.3.33%B.3.86%C.4.72%D.5.05%答案:D某公司2009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000万元,其中存货500万元,应收账款4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1600万元,则该公司2009年速动比率为()。A.0.79%B.0.94%C.1.45%D.1.86%答案:B,信用风险识别,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1)管理层风险分析重点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2)行业风险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对行业整体的共性风险有所认识,但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又都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就国内企业而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4.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商业银行的集团法人客户是指企业集团法人客户,具有四个方特征:在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该视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集团内部关联关系的不同,企业集团可分为:纵向一体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横向多元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重组。,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4)系统性风险较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督难度较大,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个人客户基本信息分析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个人信贷产品可以基本划分为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零售贷款 个人零售贷款的形式: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留学贷款、助业贷款等。,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特别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体系的方法(Internal Rating-Based Approach)来计量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和计量技术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基于二维评级体系:一维是客户评级,另一维是债项评级。,客户信用评级,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级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客户评级必须具备两大功能:有效区分违约客户;准确量化客户违约风险。,违约概率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新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违约概率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需要准确估计的重要风险要素。,客户信用评级,客户信用评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设置的下限是()。A.0.1%B.0.01%C.0.3%D.0.03%答案:D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方法有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三种方法。与违约概率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违约频率,即通常所说的违约率,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客户违约的次数。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违约概率是事前预测,二者存在本质区别。,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1)专家判断法(2)信用评分法(3)违约概率模型KMV的Credit Monitor 模型 KMP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运用模型违约概率的计算,死亡率模型(注意:并非客户自身死亡,而是贷款死亡,即客户违约,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产生损失)死亡率模型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其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MMR)和累计死亡率(CMR),其中贷款存活率(SR)=1-累计死亡率(CMR)。即:SR=(1-MMR1)(1-MMR2)(1-MMRn)=1-CMRn例题:计算。根据死亡率模型,假设某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在获得3年期贷款后,从第1年至第3年每年的边际死亡率依次为0.17%、0.60%、0.60%,则3年的累计死亡率为()。A.0.17%B.0.77%C.1.36%D.2.36%答案:C,债项评级,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2)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纬度。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债项评级,违约风险暴露(EAD)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预期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费用。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违约损失率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是指给定借款人违约后贷款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度,LGD=1-回收率)。其估计公式为:损失/违约风险暴露。,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1.违约相关性违约基于的因素:自身、所处行业或区域、宏观经济因素2.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由于存在风险散化效应,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小于等于其所包含的单一资产组合风险的简单加总。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信用风险组合模型(1)Credit Metrics模型:是一个VAR模型,其创新之处是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这一难题。(2)Credit Protfolio View模型。是对第一个模型的补充。比较适用于机构类型的几款人。(3)Credit Risk+模型:根据针对火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这个违约率进行分析。3.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1)压力测试用于评估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作为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压力测试有较多积极作用。,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二是财务指标。(1)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结果应当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时有所体现。(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含义:通常是指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对信贷资产的质量和客户风险程度进行持续监测和客观评价。2001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能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预期损失=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贷款风险迁徙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例题:假定某银行2009年会计年度结束时共有贷款200亿元,其中正常贷款150亿元,其共有一般准备8亿元,专项准备1亿元,特种准备1亿元,则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约为()。A.15%B.20%C.35%D.50%答案:B,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怕段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功效计分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在我国银行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方法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风险报告,风险报告是将风险信息传递到内外部部门和机构,使其了解商业银行客体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工具。风险报告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媒介,贯穿于整个流程和各个层面。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应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对每一项信贷资产进行分析,并在组合层面上进行分类汇总。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信用风险控制,1.单一客户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制定客户授信限额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1)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限额管理时,首先需要计算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即客户凭借自身信用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或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一般来说,具体决定一个客户(个人或企业/机构)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MBC=EQLMLM=f(CCR)M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是指最高债务承受额;EQ(Equity)是指所有者权益;LM(Lever Modulus)是指杠杆系数;CCR(Customer Credit Rating)是指客户资信等级;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系数。,限额管理,客户与商业银行系双向选择关系。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守信时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一并加以考虑。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决定客户授信额度还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调节系数的取值。(2)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客户损失限额(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CMLQ)表示,代表了商业银行愿意为某一具体客户所承受的损失限额(或对该客户的风险容忍度)。总结:当客户的授信总额超过上述两个限额中的任何一限额时,商业银行都不能再向该客户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业务。,信用风险缓释,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愤怒贡献。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目的有两个:(1)鼓励银行通过风险缓释技术有效地抵补信用风险,降低监管资本要求;(2)鼓励银行通过开发更加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精确计量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授信权限管理的原则:(1)每一交易对方均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2)集团内所有机构进行决策应遵循一致的标准(3)每一个重要改变均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4)风险暴露的管理均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上;(5)定期对审批人进行培训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设立授信权限方面做出职责安排和相关规定,并对弹性标准做出明确的定义。,贷款定价,(1)贷款定价的决定要素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贷款定价通常由以下因素来决定:贷款最低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贷款额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经营成本包括日常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风险成本一般指预期损失。资本成本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的成本贷款定价的计算 见教材例题,3.信贷审批授信审批或信贷决策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审贷分离原则。统一考虑原则。展期重审原则。4.贷款转让(1)贷款转让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又被称为贷款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5.贷款重组(1)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1.资产证券化2.信用衍生产品,2)代表性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是基于借款人的违约,违约不一定意味着对所有贷款全部违约,而是可能只代表延迟支付。此时,买方一般会获得与所发生损失相等金额的补偿。总收益互换总收益互换是将传统的互换进行合成,以为投资者提供类似贷款或信用资产的投资产品。与普通信用资产不同,它们处于资产负债表之外而不必进入贷款安排中,当然也不存在融资的义务。总收益互换覆盖了由基础资产市场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全部损失。,2)代表性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联动票据A.固定收益证券和相关的信用衍生产品的组合B,以商业银行某些资产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价差期权信用价差是用以向投资者补偿参照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信用价差=证券或贷款的收益率-相应的无风险收益率信用价差增加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恶化,减少则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提高。,信用风险资本计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的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1.根据商业银行对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1)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资深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的客户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采用监管当局的估计值;(2)高级法要求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二者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经济资本管理,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在数值上等于什么?1经济资本计量对象为表内各类风险资产和表外业务,包括:贷款、存放与拆放同业、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承兑、担保和信用证等。2.从我国目前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来看,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