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

    • 资源ID:6208372       资源大小:63.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01讲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图示本章逻辑关系自骋片战争到19世纪末:中国丰胞艮胞羊封建社会状态日益加琛民族矛盾和阶级矛IS日前加剧农艮阶级三 元里抗英等2等期新建马忠早维思年代:19世纪50军代一60年代(C1.M我全理论与血血:移上帝狗和拜上帝会1851年金田起义R治经济社合纲箕:天朝田田制度)的内苔改基方案:资政所BI),素有资本主义色修但未停及土地问姮天京事友与1864年失歌太平天国安艮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败因太早天国农民运动的林训年代:】9世纪90年代末代袅人物:度、梁、遣、丹等变法前的主张和舌动:上打、著书、办不会、办报第、设学堂、与守旧及论战等等百日维软的内容及M与费注前主张的星异戌戌维新运动帕意义成戌维*失败的原因戌庄雄琳失败的教训二、本章主要内容归述:第一章已经讲过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救亡图存和求强求富的大方向已经明确,第二章讲授中国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艰辛探索。“早期”的意思是针对真正摸索到用“革命”的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辛亥革命之前的历次政治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这是中国原有阶级的反抗和抗争,从三元里抗英开始,中国农民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一最高水平的农民运动为例,对农民阶级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的尝试及其评价。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这也是原有阶级搞的运动。从林则徐魏源到清朝新政,封建统治阶级也从未停止过“自救”。解剖分析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模式下所兴办的洋务运动并进行评价。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讲授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分析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并作出评价。三、各节分别讲授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过程(了解有关的事件和人物)主要在(一)、(三)小目中。(I)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场伟大农民战争。与古代农民起义和战争比较,在爆发原因上,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加重、遭遇自然灾害等外,外来因素鸦片战争后的恶果(赔款等)压在了广大农民身上是一个新的因素,导致农民负担加重。(2)洪秀全发动农民运动的思想(农民起义理论)武器。运用基督教教义宣传的平均、平等观念,结合中国斗争需要,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制定十款天条,作为政治生活准则和军纪。(3)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识记1)o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在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都城。(4)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识记2)。天京事变爆发有其必然性: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既同地主阶级相对立,又同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建立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基础上的农民政权,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的属性,最终会向封建政权演变。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领会D(简答或选择)性质:天朝田亩制度(1853),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为9等,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2)规定了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方案。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两。农民参加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3)这个方案的目标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并超越了以往农民战争I果,思想内涵更深刻。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走春的狭隘眼界,是不现实际的空想金况追求的是的绥H堡没有商品流通、逋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3.资政新篇的性质和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领会2)(选择)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开回到天京,他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提出此文献这与洪仁讦个人的经历有关。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第02讲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综合运用)(论述或简答)从被打击的对象看,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纵看)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横看)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从运动的内容看,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向外国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这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不同。从文化批判角度看,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可以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从反侵略角度看,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则进行英勇的斗争。从地区和世界影响上看,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简单运用)(简答)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自私性、保守性、散漫性、落后性等)(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结合对天朝田亩制度局限性的理解)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有动员农民的短期作用,但无法持续。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滋生。(结合“天京事变”来理解)。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03讲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派的形成1.洋务派和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奕听等:(识记1)(选择)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列强日益加深的侵略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冲击(李鸿章语:“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奕斫:“内乱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恭亲王奕沂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识记1)2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识记2)(选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综合处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下设机构: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任),曾国藩、李鸿章都曾担任。上海和天津成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3 .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被张之洞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4 .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的目的:(1)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首先的、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同时,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也有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在内。即“无事示威,有事御侮”。(二)洋务新政的兴办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领会)(简答)1.兴办近代企业。(1)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四局”“一厂”。其中江南制造总局(沪局)是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举办民用企业。洋务派办民用企业有“求富”之意(“稍分洋商之利”)。办民用企业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所遇到的原料、交通、资金等不足。洋务民用企业的形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其中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民用企业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5 .建立新式海陆军。(1)开始使用洋枪洋炮,聘请外国军官为教练(2)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6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是翻译学堂(如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等)。二是工艺学堂,主要培养专门人才。三是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等)。派遣官费留学生赴英、法、德等国学习。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综合运用)(论述或简答)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第二,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方面“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这些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简单运用)(简答)30多年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行不通。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1)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2)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第三L注务企业的管里用有M曲生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第四,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第04讲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1)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加剧是时代背景。(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的主张是思想渊源。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2.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领会1)(选择或简答)以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第一,向皇帝上书。最著名是康有为1895年联合在京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3会3报3学堂”)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领会2)(选择)1.论战的双方: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劝学篇,书中依然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不能改变。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三)三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识记2)1 .百日维新起止日期: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改良派,史称“百日维新”。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识记3)2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做了一些机构改革(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这些政治改革与维新派的最终主张相去甚远,君主立宪制没有建立。不接受根本的政治制度改变,这正是光绪皇帝的地位和立场所决定,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者,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阶级属性不同。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小结:上述新政的颁布,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可见,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综合运用)(论述或茴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带来了新的社会风气。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简单运用)(简答)(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维新派的支持者甚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2)具体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康、梁寻求英国、日本和美国支持)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甚至害怕人民群众运动的兴起。(3)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