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选修课.ppt
,边塞诗鉴赏,不教胡马度阴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请朗读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了解特点 掌控全局,关于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1.唐以前的边塞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3、盛唐边塞诗:气势磅礴、雄奇高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充满爱国激情 代表作家则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王之涣、王维、李颀。,2.初唐边塞诗:题材开阔,格调高亢。主要诗人有骆宾王、杨炯、陈子昂 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4、中晚唐边塞诗: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却也带上了凄凉哀惋的色彩。主要诗人有卢纶、李益5、宋朝边塞诗:以沉郁悲凉为基调,诗人有陆游等。他们直面冷酷的现实,表达拯救国家和沦陷区人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诗歌紧紧围绕国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感受意境,抓取意象,边塞诗的意象,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景物:,大漠、长城、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乐器:,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曲子:,关山月、折杨柳、梅花落,战具:,干、戈、战车、旗,时间:,秋天、黄昏,单于、吐谷浑、都护、将军、霍去病、李广、征人、行人,人物,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1分)。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分),感知诗句,抓住情感。,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但这类诗一般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报国的激情。,思想感情之一,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南园),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思想感情之二,5.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战争的残酷,厌战,反对穷兵黩武。,思想感情之三,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思想感情之四,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10.天山雪后海风寒,军中遍吹行路难。,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感情之五,1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征人思乡,思人的情感。,思想感情之六,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家乡的思念。,这类诗一般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体会手法 明了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边塞诗代表人物,高 适一、生平“喜谈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旧唐书本传)西游长安,干进无门北游燕赵,隐居淇上被荐中举,授封丘尉辞官入幕,三次出塞入朝为官,官至高位,高 适,二、高适边塞诗的内容 内容所及颇为广泛,或表达其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或遣责穷兵黩式,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等等,不一而足。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燕歌行。三、高适边塞诗歌的艺术特点:1、采用歌行体(长于七言歌行)以及五言古诗。其歌行体诗歌,讲究韵律和对偶,婉转流畅。2、将边塞的见闻、观察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基调是,雄浑悲壮慷慨昂扬的。总体风格:尚理重质,悲凉慷慨。,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多胸臆语”,就是直抒胸臆,少隐晦,多率直,以饱满兼强烈感情的语言,坦然明快地表现自己郁结心头的感受;“兼有气骨”,是指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壮,大气磅礴,雄浑而朴实。,一、生平:隐居嵩阳,谋求出仕;进士及第,授以微职;入幕出塞,求取功名。二、岑参边塞诗的内容:边塞诗多达七十馀首,是盛唐诗人里写边塞诗最多的诗人。内容着重表现的是西北边陲奇异的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三、岑参边塞诗的特点:1、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2、边塞诗尚奇,描写出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与风物人情,表现出奇伟壮丽之美。(意奇、语奇、调奇),岑 参,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从内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人各具特色。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大抵高适胜于岑参;而从艺术上看,则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有艺术个性方面,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王昌龄 位沉下僚,但诗坛声誉很高。七绝最为著名,有“七绝圣手”的美誉。1、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揭示人物刹那间微妙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收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2、善于起承转合;3、善于将一首七绝分为两个画面,两层境界;4、善于锤炼语言,但又出以自然流畅,音节也十分和谐爽朗 诗歌的题材内容:1、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塞下曲四首 2、赠别诗。芙蓉楼送辛渐。3、闺怨、宫怨诗。闺怨长信秋词。,王 翰 存诗不多,仅凉州词一首七绝,就足以名世。崔 颢 边塞诗只有七首,旅游写景之作最著名的是七律黄鹤楼,被严羽称为“唐人七律第一”(沧浪诗话),反映妇女生活的诗歌较多。李 颀 清俊秀丽而又雄浑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颇能体现盛唐之音的气象。王之涣 今存诗六首,不过他是以质量取胜的作家。凉州词 登鹳雀楼。,其他边塞诗人,掌握技巧 胸有成竹,边塞诗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2、关注意象。3、掌握手法。4、抓抒情议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家天子王江宁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冻”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对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1 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诗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月色漆黑,宿雁高飞;既烘托紧张气氛,又为下文单于遁逃、将士追击作了铺垫。,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答:指戍边的将士,用借代的修辞。,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答:后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梦境,是虚写,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通过对比反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悲壮而凄凉的感情。,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xn,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人物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情感旷达胸襟,豪迈情怀。,表达(内容)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虚写,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豪迈的情怀。,高高明月照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