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大会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6206899
资源大小:24.3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大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仅供学习)一、充分肯定成绩,认清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取得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坚定不移”的总体要求,认真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二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86.3亿元,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3亿元,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7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完成133.0亿元,增长3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增长32.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1亿美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1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46元,增长18.5%。从全省各市增长幅度排位来看,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一,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第三,其他考核指标都进入前五位。特别是随着晋城旅游城市形象广告在央视播出,我市游客接待量增长显著。上半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124.03%;旅游创汇收入增长408.68%;接待国内旅游者增长52.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76.84%;旅游总收入增长78.86%o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态,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大民生投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行机制逐渐完善,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活力不断激发,一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和谐稳定的基石更加坚固。各级各部门围绕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晋城的战略目标,按照“构建八大体系,实现六个突破”的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坚持突重点、破难点、抓试点,大胆创新,推陈出新,创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管理新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是肯定的,也是满意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于激烈;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继续增多,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和特殊人群不断扩大,社会管理的难度增加;随着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周边国家与我国领土、领海争端逐步加剧,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也会对我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社会管理已经并将长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当前,国内改革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被寄予更高的期待。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在社会管理领域,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纠纷、社会保障、环境污染、非法集资等引发的社会矛盾相对集中。一些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新旧问题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都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手段来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求突破。特别是在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中,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要高效的工作理念,切实承担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真正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上下功夫,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二、注重固本强基,提升保障水平,进一步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再完美,也要靠基层去落实;百姓的诉求再简单,也要靠基层去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但是,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与基层社会管理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突出矛盾。只有强化责任、创新平台、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才能使社会管理根基不断巩固,力量不断壮大。第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责任。去年我市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实行了项目负责制,明确了项目推进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进度安排。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主体作用,切实承担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有责任,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不断提升全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使社会管理的成果普惠民生。第二,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社区是群众安居的家园,是社会和谐的细胞。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深入推进,群众办起事来方便快捷,遇到问题能就近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能及时化解,基层社会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打破原来街道办和居委会分级治理模式,建立以新型社区为基本单元,扁平化、综合性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网络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干部角色从“领导”向“社工”、服务方式从“间接”到“直接”、基层民主从“虚化”到“强化”、基层基础从“薄弱”到“坚实”的转变。在广大农村,要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室),在医疗卫生、社区警务、人口计生、就业社保、社区志愿者等方面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让农民群众享受城里人的便利。通过做实做强城乡社区,使其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第三,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平安,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转型跨越的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要深入推进严打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建设,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就学和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安定之地、和谐之区。要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监管,强化对民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不出现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要进一步创新平安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引深平安社区、平安村庄、平安矿区、平安校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拓展平安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确保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第四,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平台。任何创新都需要平台来落实。当前,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之所以总体还比较薄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特别是基层各类服务管理资源分散,形成不少服务“盲点”和管理“真空只有破除地方和部门的权责壁垒,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拓展部门职能,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才能使群众办事更便捷、求助有渠道、心情更舒畅。一是要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依法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柔性化解原则,着力完善既有的司法调解机制,贯通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间调解的衔接机制,使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从诉讼变为调解,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常态化,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筑起一道缓冲带。二是要改进社会管理方式。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解决管理与服务脱节甚至对立的问题,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建立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整合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行“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整合”,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方便群众办事,服务居民生活,做到投诉必接、求助必应、困难必帮。要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特殊人群、服务“两新组织”的工作,最大限度增强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三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要改变街道社区干部考核中经济指标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指标偏轻的状况,促进街道重点履职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中心城区街道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不再与经济指标挂钩,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筑牢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二四是要增加社会管理投入。切实把更多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城乡基层和欠发达地方,做到社会管理服务人员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装备有保障、场地有保障。XX年8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此次更名不只是名称的变化,还是职责任务的增加、领导力量的充实、成员单位的增多、工作机构的加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综治工作的保障投入,完善综治部门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因事而宜,加强和充实基层政法综治队伍,确保维稳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三、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产生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单纯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没有出路。只有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认真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使百姓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才能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第一,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既是社会管理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做群众工作的实质,不单是教育引导群众,更重要的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制度上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一是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多渠道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开拓群众增收渠道,不仅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破解农村社会管理难题的有效办法。比如,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群体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给社会管理带来许多现实难题,影响了农村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实际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环节。工业化是基础,工业要园区化,园区要社区化,社区要城镇化,要围绕社区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社会服务配套。同时,根据工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对农民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引导农民工就近入园就业,农民只有在城里有了工作,有了住房,享受到了社会保障,才可能在自愿的基础上有偿转让土地。土地集中了,实现了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事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三是推进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区域性、群体性、灾难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健康。第二,强化源头治理,防范和减少矛盾纠纷。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渠道,整合人民调解、信访、律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热点、历史遗留等方面的信访问题,有效维护广大群众的现实利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制度的意见中对风险评估工作“应评尽评、全面客观、查防并重、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运作机制,把握好“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个关键,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坚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风险“双评估”,坚决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绝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从源头上预防重大矛盾纠纷的产生。第三,注重以调促和,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度。积极主动地去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广开言路,广辟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把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要扎实开展机关服务进社区、行风热线、信访直通车、巡回拉访等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约访,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有效推进各种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的规范、畅通、高效。二是要注重调解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我市“六级六步”大调解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及相关调解制度,妥善协调人民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重点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推广“律师进社区网络律师团”等做法,努力化解医疗纠纷、食品安全、交通事故、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三是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加强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问题。要大力推进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工作开展,及时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应尽早解决,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四、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优良社会环境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我市共有省、市重点项目270个,总投资2189亿元。可以说,确保这些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事关晋城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整治吃拿卡要,创优发展环境”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强化基础服务。要寓管理于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要围绕园区社区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以多种途径放宽城镇户籍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提升城市管理的开放度。二要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创新,完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机制,确保特殊人群不脱管、不失控。三要创新对“两新组织”的管理服务方式,既要依法规范其行为,更要在行政审批、法律服务上提高效率,有效保护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创业热情。四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服务,强化网络问政,畅通网民表达渠道,提升网络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功效。其次,要优化政务环境。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行动凝聚共识,共识推进工作。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也是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既是对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协同能力的考试,更是对人民群众参与智慧的测试。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项目建设”的理念,“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全面推动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二要创新手段强化服务。各级行政、执法、司法部门要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的行政服务和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效能。全市政法机关要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正确区分“六个界限”,全力做到“六个不轻易”,既准确打击经济犯罪,又有效保护改革创新,依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健康推进。三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清理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消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审批项目,能够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一律下放。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严肃查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各级各部门要着力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管用”上下功夫,重点推进“阳光政务”制度等新做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创优社会管理的软环境,为投资者、经营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创业环境,使晋城真正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第三,要净化社会环境。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主动作为,全力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的治安安全和生产安全。一要防范矛盾。要针对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征地、拆迁、赔偿、环境用工等可能引发矛盾或存在苗头的纠纷,提前介入、有效预防矛盾问题由小变大,由大变炸。二要全面对接。对省、市重点项目,各级政法机关要全面对接,逐一落实安全保卫措施,一对一明确服务和保障责任,确保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三要有效打击。要结合打黑除恶、严打整治等专项斗争,持续开展重点工程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对干扰项目建设的各类违法犯罪坚决做到“零容忍”、“零积案”,积极开展项目建设领域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优质高效的法治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晋城发展,事关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奋力争创全省社会管理的先行区示范区,努力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