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ppt
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主客移位、照应,在表现亲情的古诗中,常见“诗从对面飞来”“纯从对面落笔”的一中写法。有人称为“对写”。这实际上就是“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可以是景、物和人。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旅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如果是直抒胸臆则直接写“我”思念亲人,而用了主客移位之后就变成了亲人想“我”。,真题体验:(05年高考全国卷2)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解析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白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还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请思考本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第一二句交代诗人在驿站逢上冬至,孤灯一盏,形影相吊。“抱膝”一词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而“伴”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第三四句则想象在此深夜里,家中亲人也围坐着,说着在外的游子。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这也是从对方落笔,语言质朴无华。,进一步赏析:第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还有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之所以“愈有意味”,是因为什么?,运用了主客移位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之所以“愈有意味”,就因如此。,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又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请思考本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杜甫在天宝十五载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这就是主客移位的写法。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主题: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全诗之情虽缠绵悱恻而不衰飒颓唐。,又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同意。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主客移位,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真题体验:(2010年江苏高考卷)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诗前半句写实景,后半句写虚拟想象之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境界,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真题体验:(月考三)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1)全词在描写安排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表现了华山怎样的推动?(2)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诗人在首联、颔联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华山的高峻、神奇的形象。(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表面是规劝别人,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在瞻仰华山时所产生的归隐之情。(主客移位),照应: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照应的种类:(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主要是扣题照应。,(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哪些字词和诗句与标题照应?,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铺“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处。,“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从结构上看,“铺”字也正好与标题照应,因为是暮江,残阳西斜,几乎与地平线相重合,故用“铺”字堪称绝妙。从修辞手法上看,“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残阳人的情态,更加形象、生动、感人。,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