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ppt
第二章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运 行的周期性波动,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萌芽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萌芽(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标志事件:“地理大发现”海外贸易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早期资本主义国际专业化分工萌芽,18世纪60年代,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沿岸城市发起组成的一个自由而松散的商业联盟,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东亚贸易区、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中心。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形成,联系地区间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业通道与东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范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15世纪郑和下西洋及东方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内容: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相应的一切权利和特权任命哥伦布为这些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凡涉及到这些财物或出产品的任何诉讼,掌握审判权哥伦布有权向开到这些“新领地”去联系经商的任何船只投资八分之一,取得利润的八分之一。哥伦布自己也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的地图。,(二)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英国产业革命(蒸汽机),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萌芽: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机器工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 改变,最终促使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世界市场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1、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 2、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3、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标志事件: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新通讯手段: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的扩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在经济上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到了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经济。,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1)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专业化2)单一世界货币黄金的出现3)世界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4)交通工具的变革5)参与国家的增多总之,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在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20世纪四五十年代,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45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55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65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人类基因图谱,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75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1985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是个别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追逐利润的竞争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军备竞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1)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软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2)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软化,产业结构软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产业部门内部 重心转移内涵式软化 传统产业内部的设备、能源、原材料、基建、实物产品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对弱化,而信息、研究开发、计划、公共关系、人才、广告、管理、会计、审计等“软”的无形的方面相对增强。产业部门之间 结构重心转移外延式软化 产业在国与国之间转移,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产业结构软化包括两个层次的软化,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化,(美、英、日、德、法),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构成变化,(美、英、日、德、法),产业结构软化的内在动力机制,知识和技术:产业结构软化的基础劳动力结构与素质:产业结构软化的关键 需求结构变动:产业结构软化的先导,知识和技术:产业结构软化的基础,1988-2003年期间,美国28个研究与开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0万人,增幅近5%,而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60万人,减幅达10%。高技术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由原来的69.6%减少到 59.5%,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相反,高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呈现了较大的上升态势,由1988年的28%上升到2003年的近40%。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体的比例也从9.5%上升到10.2%,需求结构变动:产业结构软化的先导,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第一次浪潮1776年前:采集(农林、水产、矿业)第二次浪潮兴起于1776年:建设和制造,人均200$第三次浪潮兴起于1976年:后工业化经济,运输、金融、经营、教育等服务性经济活动,人均收入1300$第四次浪潮起始于2176年:特种服务性经济,以休闲、精神活动为中心,人均收入为2万美元。可见:需求变动直接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动。人的需求: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服务精神、娱乐产业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运行的周期性波动 一、经济周期理论一般 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世界再生产 周期理论 三、长波周期理论概述,一、经济周期理论一般,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增长过程中扩张和收缩交替的经济波动过程。马克思:“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是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它们的各个相继的阶段都为时数年,而且它们总是以一场普遍危机的爆发而告终,这场危机既是一个周期的终点,也是另一个新周期的起点。”米契尔:经济周期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称之为商业周期。,经济周期理论(续),经济周期的内涵;经济周期的演进阶段:经济危机(衰退)、萧条、复苏、高涨(繁荣),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种普遍规律;在各国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表现形式也不同;经济活动的扩张与收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增长中的衰退”经济周期现象的再现和反复性,经济周期理论一般(续),经济周期的种类:马克思的经济周期:10年或11年 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50-60年,其中20-30年为上升时期,20-30年为下降时期 熊彼特的长中短周期:50-60年的长周期,9-10年中周期,40个月左右的短周期,二、马克思的 资本主义世界再生产周期理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理论 研究对象 关于工业危机的根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15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中,从资本主义工业再生产的条件、机制及其循环的论述中,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再生产周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再生产周期 19451948-5219521957-5819581973-7519751980-8219821990-9219922000-01,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进程的主要因素:,科技革命经济国际化各国对再生产的调节和国际经济政策调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替,同期性加强;危机波幅减弱;滞胀;没有爆发严重的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危机。,判断经济周期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GDP增长率及其构成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本投资消费支出存货投资开工率存销比股票行情,如何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三、长波周期理论概述,长波周期的含义:经济的长波就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步的长周期,是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进行大规模资本投资的周期,是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周期,是世界市场扩大,世界后进国家一批批加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周期。,长波周期理论概述(续),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托洛基也研究了长波问题,并提出这对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得到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显著上升的基本曲线。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周期理论;考茨基也有过类似的分析;把长期波动与黄金生产联系在一起。长波周期理论的复兴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康氏长波理论,可以认为,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需要长时间和大量资金来生产的固定资产的损耗、更换和扩大。这些固定资产的更换和扩大不是平稳地,而是跳跃式地进行的,它的另一种表述是经济行情大周期。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存在的原因:长期投资运动资本商品生产。长波与长期资金扩大的机制相联系。一种资本商品扩大生产这种资本商品生产的特点需大批资本费用,生产周期长,长期使用是周期上升的物质基础。,康氏关于长波研究的结论性意见,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从创新理论出发,提出了关于“长波”的概念,并认为这一概念的基础是“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认为企业家把新发明、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同时改进企业管理,引起生产能力增加,是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引用新技术,即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多种周期论”不同的创新活动要求把新技术、新事物引入经济的时间长短不一;不同的创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因而出现了多种周期: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50-60年的长周期,9-10年中周期,40个月左右的短周期,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的三个长周期从18世纪70年代到1842年,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时期从1842-1897,是蒸气和钢铁时代;世界铁路化的时代1897年以后到1950年是电气、化学工业时代,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长波是由重要创新在短期内积聚所决定的。随着导致创新者利润提高的重要创新的出现,涌入迅速发展的新经济部门的众多追随者,掀起仿制创新的“风暴”。创新“风暴”伴随着大量投资,并成为整个经济周期运动和它的主要部门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熊彼得,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门施的技术革新周期说,门施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和补充了熊彼得理论,明确提出技术革新周期论。重大技术革新是长周期的主要原因;重大技术革新是指那些能促进建立新工业部门或改造老工业部门,能对经济起重大推动作用,并具备投产条件的新技术成果。新技术创新群 新产业部门 竞争国外市场 技术僵局 产业部门投资下降 饱和,门施的技术革新周期说,技术革新与经济长周期上升波成“逆相位”是经济上升波的基础;,重大技术革新在经济下降时数量明显增多,而在经济繁荣时反而减少萧条是创新高潮的主要动力。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革新的出现率也有大致50年的长波周期,而其涨落规律同经济周期相反。,门施的技术革新周期说,经济长波中的主导因素(福来斯特)每个长波周期中都有一项主导工业以及与它相适应的一系列工业,这些工业也随着长波而变更。,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大周期,经济大周期的交替取决于投资率的动态变化;,大周期的交替与厂房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动态密切相关;大周期的运行阶段取决于机器、设备总量的平均服役期;中周期则与机器设备的投资动态密切相关;短周期和波动则与流动资金的动态有关。,中美通涨率比较19801998(年平均值),